白鹅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白鹅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
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白公鹅》时如果注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___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较强,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多,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四、课前准备: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初读感受,整体感知1、齐读词语。
2、出示阅读提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叶·诺索夫描写的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的? 学生自由朗读3、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4、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路、活动)(三)自主研读1、欣赏第二段:①、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②、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预设:(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
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
](2)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白鹅》教学案例前言在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学案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教学案例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和示范性,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良好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活动。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白鹅》的教学案例,分享了该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和要求如下:1.了解李绅的《白鹅》故事;2.学习古诗《白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李绅的《白鹅》故事;2.古诗《白鹅》。
教学方法: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分角色朗读课文,为课文形象化;3.情感拓展:讲述爱国英雄事迹;4.学习古诗,朗读古诗;5.创意写作:写一首自己的古诗。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绅的《白鹅》这个故事,了解一下白鹅是怎么样的一个动物,也学习一下《白鹅》这首美丽的诗歌。
在了解故事和诗歌的同时,我们也会谈到一些爱国英雄的事迹。
第二步:展示故事内容老师讲述《白鹅》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明白白鹅是怎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地完成国家交给它们的任务的,提高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第三步: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将整篇文章分割成小段,由学生分角色朗读,使孩子们融入到这个故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情感拓展老师通过讲述爱国英雄事迹等方式,增强孩子们的爱国感情,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第五步:学习古诗老师教授古诗《白鹅》,学生们一起朗读,并理解诗意。
第六步:创意写作学生们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首属于自己的古诗。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案例的创设,我们不仅使学生们对李绅的《白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让他们感悟到白鹅的精神所在,加深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爱国情怀,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结语本文所介绍的教学案例针对小学三年级开展,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理解知识,更加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
语文教育方案:《白鹅》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情节梗概: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美丽的白鹅和一条小溪之间的故事。
这位鹅应该是很忠实的,因为有一个石头,它总是每天从岸边滚落到水中,白鹅总是从岸边跳下去将它捡回来。
有一天,这位白鹅将两个她所找到的宝石嘱托给了她的朋友燕子。
燕子向白鹅保证会将宝石交还,但实际上燕子却为了自己而把宝石藏起来了,并告诉了一些她所认为的朋友。
当白鹅询问燕子关于宝石的事情时,燕子给出了一个非常不实际的解释,白鹅不得不继续等待。
经过一段时间,白鹅还是没有等到她的宝石。
终于,她在小溪中发现了一颗美丽的球体,另一颗宝石则被她的对手-一群母鸭捡到了。
白鹅不舒服,她这么善良,为什么这么不公正?一位狐狸向白鹅提供帮助,说他会帮她找到那颗被母鸭所捡到的宝石。
白鹅同意了,但狐狸要求报酬。
白鹅并不富有,但她愿意付出她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她宝贵的财宝。
这最终显示了她的大度和善良,但由于她所期望的悬赏,则引起了一些反感。
然而,狐狸最终还是发现了宝石,并将它带回给了白鹅。
白鹅感激狐狸的帮助,并承认自己总是有所期望并且不是很明智。
故事情节分析:(1)人物分析:白鹅是《白鹅》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她是一只非常善良和大度的鹅。
她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她的宝贵的财宝,这表明她是非常真诚和忠实的。
燕子是白鹅的朋友,但实际上她并不诚实。
她将白鹅的宝石藏起来,并欺骗了白鹅。
这表明她不忠诚,而且不够坦诚。
母鸭是白鹅的对手,她发现了白鹅宝石并偷了过去,这既表明了她的野心,也表明了她的不诚实。
狐狸是白鹅所寻求的帮助者,他最终帮助了白鹅找到了她的宝石。
这表明他是一个慷慨的人。
然而,他也是一个虚伪的人,因为他要求白鹅报酬。
(2)故事情节分析:白鹅捡了多次滚入水中的石头,这表明她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鹅。
当她发现自己的宝石不见了时,她开始感到不安。
她向她的朋友燕子提出了问题,但得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解释。
这表明了她的相信朋友并寻求帮助的态度。
同时也表现出她缺乏狡猾的态度。
部编四年级下学期《白鹅》教学案例荣获
一等奖
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介绍部编四年级下学期《白鹅》教学案例荣获一等
奖的情况。
《白鹅》是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语文课文,通过讲述白
鹅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与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白鹅》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白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与保护意识,引导他们对动物进行保
护行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通过阅读《白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白鹅的外貌特征、生
活环境和食物习性。
2.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白鹅的生活方式和与人类的关系。
3. 设计相关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展示对白鹅的理解和爱护之情。
教学方法
1. 阅读导入:通过朗读《白鹅》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白鹅的特点和对人类的意义。
3. 情景模拟: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白鹅的生活情景,增强对白鹅的情感认知。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白鹅的理解和关爱程度。
2.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白鹅》故事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对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作品进行评价,评估他们对白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成果
通过本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白鹅的生活,并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与保护意识。
本教学案例荣获一等奖,证明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
- 部编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白鹅》
- 相关绘画、手工制作教材和参考书籍。
文化课教学案例:如何运用《白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白鹅》故事简介《白鹅》是欧洲童话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哥德尔德被恶心克拉迪特家族所掠走,被迫成为他们的家仆,最终被白鹅拯救回来并与英俊的国王结婚的故事。
二、如何运用《白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1.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阅读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故事《白鹅》结构简单,语言生动,适合学生自主阅读。
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定时间,挑战自己的阅读速度,并将阅读时间不断缩短,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方面。
通过《白鹅》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理解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可以对故事的几个情节进行提问,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阅读和回答,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发掘故事中的词语、成语、俗语、情感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故事中的内涵。
3.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白鹅》是一部著名的欧洲童话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人物、语言、艺术表达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故事的情节和语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象征意义和人生哲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优美的词句和语言表达,从而让学生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白鹅》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和艺术表达,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故事情节进行演绎和形象化呈现。
同时,也可以利用古典音乐、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情节和语言的同时,产生对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
《白鹅》教学案例(优秀5篇)《白鹅》教学案例篇一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反思《白鹅》一课教学,我着重考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内化等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应善于挖掘教材语言的魅力,点燃学生对语言的情感火花。
如:第1自然段作者为了表达喜爱之情把白鹅称作“雪白的大鸟”。
我抓住这个语言的训练点,先引导学生自悟,再激趣引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
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让我们脑中边想象边再读读。
2、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想象”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翅膀。
我多次设计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想象的环节。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
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3、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化:内化是形成语文素质的心理机制,外因都要通过学生主体这一内因来实现。
在课堂充分学习阅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然后问学生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接着出示“快乐写话卡”:我是一只______的白鹅。
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教学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
《白鹅》案例分析在我们小学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所以文中的许多词语不仅具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且生动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不仅对理解课文还是对学生的写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只有这样词语才会在学生的心中变得丰厚起来。
”而《白鹅》可谓将词语教学演绎得有声有色。
一、妙词连用,赏一赏片段1: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鹅的高傲?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生: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师板书齐读词语师:读了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些都是在讲白鹅的叫声。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在讲白鹅叫得很厉害。
师:那你们觉得这样虽然表示同一个意思但用不同的词语,有什么好处呢?生:我觉得这样读课文时不会让我们觉得枯燥。
生:这样能使文章更加生动。
师(评):是呀。
我们平时写作文也可以向丰子恺爷爷学习。
请你带着这些词语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的时候会在说些什么?生带着词语读句子生:我觉得鹅厉声叫嚣的时候可能会说你给我滚出去,这是我的地盘。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生:因为从厉声和叫嚣中我体会到了鹅叫得非常的凶。
生读句子生::我觉得鹅厉声叫嚣的时候可能会说你们别进来,我喊我主人出来了。
生:我觉得鹅引吭大叫的时候可能会说外面是谁?别靠近我的地盘。
……《白鹅》的第三自然段的词语很有特色。
文中的三个词语虽然都表示叫声的严厉,但却用了不同的词语,让我们在读的时候能感受到用词的丰富性。
老师并没有直接把这一结果告诉大家,而是让同学读了后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
看似平常的一个环节,却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掌握了写作中一种词语的运用方法。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了解了写作方法后,老师并没有浅尝辄止。
而是让学生把自己带入白鹅的角色进行体会。
有了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已是一段段感情十足的句子,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情感教育案例:以《白鹅》为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白鹅》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对动物充满怜悯之心的少女,她捡到了一只受伤的野鹅,经过她的细心照顾,白鹅恢复了健康,可是却遭到了其他人的嘲笑和排挤。
最终,白鹅带着少女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记忆却在少女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部作品告诉了人们关于爱、尊重、关怀的重要性,教导了人们不要因为外表的不同而对别人产生偏见和歧视,让我们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这部作可以在多个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白鹅这个角色是一个无言的动物,但她却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和令人敬畏的品质。
小学生的心灵是单纯而善良的,他们对于动物充满着强烈的同情和关爱。
以白鹅为例,她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她的形象给人带来了巨大的感受。
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这只白鹅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着它自己的价值。
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疑会从中汲取到强大的情感营养,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也会更加地深入骨髓。
这部作品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外在的不同而歧视他人。
人们往往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对他们产生惧怕、偏见或歧视等情绪。
这是人类进化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逐渐地克服它。
在这个故事中,白鹅是没被人们理解和接纳的,她被视为奇怪和不同寻常的生命,这是因为人们对于比自己不同的事物产生了恐惧和排斥的情绪。
然而,在白鹅的少女小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是受同情、同情心和尊重的情感。
从小学生如何正确的面对与他人相处,如何对待他人的不同问题等方面,白鹅这个角色告诉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地认同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学习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并培养友爱、宽容的心态。
白鹅这个角色的牺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极深的烙印,让学生认识到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勇敢地面对挑战。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经历生命中的高潮和低谷,但如何积极地面对这些情绪和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白鹅》案例分析
本课时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过程流畅,做到了将品味语言、领悟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领悟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教学。
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复习巩固,让学生感知鹅的高傲。
然后,采用扶放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品读感悟鹅的高傲,领悟写作方法。
在吃相这部分,先让学生说说“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的意思,在理解词语大意的基础上,再把词语放回句子中,加上动作读一读,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更易于理解。
然后,让学生从鹅的厉声叫嚣与狗的狂吠对比中,体会鹅的高傲及文章的生动有趣,初步感受了反语的写法特点。
在体会步态高傲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文,将描写白鹅步态的句子找出来,再读一读,同时,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这不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感受白鹅吃相的高傲。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体会鹅吃饭时的“三眼一
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
经过读文──演一演──再读文的过程,学生感受深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情感学完课文以后,我利用板书,巧妙地将课文进行串联,让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对鹅的“高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也对反语、对比写法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把课文有趣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是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
作业设计达到积累语言和课外延伸的教学目标。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实践了将品味语言、领悟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于人文性的统一。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班班通的辅助功能。
事实上,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用班班通计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概念,便于把握学习的节奏。
此外,如果能将电子文档的课文与PPT课件以及班班通有机结合,那么,就能更好地实现既重课堂的预设,更重课堂的生成,实现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