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基因的表达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68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基本概念1.基因: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
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某些病毒中是一段RNA。
2.DNA的复制:新的DNA的合成就是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3.___转录____: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
4.翻译:核糖体沿着mRNA的运行,氨基酸相继加到延伸中的多肽链上。
5.逆转录:遗传信息由RNA传递到DNA上的过程。
6.遗传密码:mRNA上每相连的三个核苷酸,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7.基因表达: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二、主要结论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它是由①磷酸②碱基③脱氧核糖组成。
其中,②和③结合形成的单位叫核苷。
组成DNA的②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所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2.DNA的空间结构特点:(1)两条长链按方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内侧是_碱基___;(2)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3)碱基配对原则:A与T、G与C配对。
3.DNA分子的功能: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中_携带_______着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_复制____,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分子具有携带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4.蛋白质合成过程:(1)以__DNA分子一条链__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___mRNA___________;(2)____mRNA____通过细胞核的__核孔__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的__核糖体_(一种细胞器)合成蛋白质。
5.中心法则(图):1三、横向联系1.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基本组主要A碱基成单位片断组成成分(1)图G是蛋白质。
2022年江苏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立克次氏体是一类______、______的原核生物,它与支原体的区别是______和______,与衣原体的区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专性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的立克次氏体,称作______。
2、不同病毒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上可形成不同特征的聚集体,如在动物细胞内的______,细菌苔上的______,植物叶片上的______,昆虫细胞内的______,以及动物单层细胞上的______等。
3、有些乳酸菌因缺乏EMP途径中的______和______等若干重要酶,故其葡萄糖降解需完全依赖______途径。
4、微生物培养基中各营养要素的量有一定的比例,从含量最多的______开始,其他成分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酵母菌的无性孢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数种。
6、在微生物促进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六大战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会发生不利于其继续生长的pH变化,一般可采取两类方法作外源调节:① ______,过酸时可加入______或______ 等调节;过碱时,可加入______或______等调节;② ______,过酸时可通过______或______调节,过碱时可通过______或______调节。
8、在工业防霉剂的筛选中,经常要用8种霉菌作为模式试验菌种,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当细菌处于一种氨基酸全面匮乏的“氨基酸饥饿”状态时,细菌会采取一种应急反应以求生存,实施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大量合成两种物质,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10、在免疫学反应中,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知识回顾:(课前完成)1、基因的定义:指具有DNA片段。
基因位于上。
2、遗传信息:指DNA上的排列顺序。
3、DNA上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子代DNA分子的?4、DNA主要分布在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5、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碱基。
6、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这种大分子物质表现出来的。
⏹新课导入:通过转基因生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温故知新:通过回顾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引出基因表达的概念。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细胞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NA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呢?引出基因表达的第一阶段转录。
⏹学习过程:一、转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1页,第二、三段,结合图3-2-7,与下发的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3分钟)1、转录的概念?2、基因转录的场所,模板、酶、原料分别是什么?3、基因转录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什?4、转录的产物是什么?5、RNA是单链还是双链?RNA含有几种碱基?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6、在转录过程中碱基存在几种配对方式?通过阅读课本,与下发的资料,对教材进行整合,(人教版的转录过程,)可以更清晰明确转录过程中用到的酶原料,及碱基之间配对的方式,找出对应的答案,使学生对转录有个大体的了解。
教师通过引导与讲解理解转录的实质。
通过转录生成的RNA在细胞质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呢?引出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翻译。
二、翻译自主学习:(3分钟)阅读课本72页的文字,结合73页的图3-2-2密码子表,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场所?模板?运输工具?原料?产物?2、什么是密码子?密码子的位置?密码子的作用?3、密码子表中共多少种密码子?起始密码子几种?终止密码子几种?所有密码子都对应氨基酸吗?对应氨基酸的密码子几种?自然界的氨基酸几种?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完成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对翻译的基本内容有个大体的认识,明确密码子的概念,观察密码子表,对密码子有个大体的认识。
必修2《遗传与进化》阶段验收评价(三)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根本上讲,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是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B.RNA也可以作为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C.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也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D.DNA中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一定的遗传信息解析:选C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A、D正确;RNA 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储存遗传信息,C错误。
2.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A.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解析:选C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推论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 正确;科学家在研究某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时,发现了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这是对中心法则的必要补充,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3.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所有的DNA片段都可称之为基因B.真核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C.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解析:选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真核细胞中大多数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少数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B错误;同源染色体上也具有非等位基因,C错误;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正确。
河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存在催化A TP合成的酶B.线粒体内膜具有催化丙酬酸氧化分j悍的酶C.细胞质的流动有利于囊泡在细胞中运输货物D.腆岛素的加工分路过程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B.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剌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细胞内冀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边择透过性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鉴定可浴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B碱性染料甲紫染液能使染色体染成深色,染色质丝不被染色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破片四周均匀滴加启事、糖溶液D.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提取的色素种类将减少4、科学家用被32p标记的磷酸盐溶液浸泡蚕豆(2N)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所示,下罗1J说法不正确的是()A B1...-回回」0 2C D19.3 21.3A.蚕豆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9.3hB.BC段带32p标记的染色体最多有2N条E F38.6 40.6时间(ωC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DNAD.BC段和DE段的细胞都经历了因着丝粒分裂而使染色体数加倍的过程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索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B.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C.在促进芽、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索更敏感的器’自D.喷施赤霉素后,矮生突变体长高,该突变体矮生原因可能是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6、自欧洲传入北美的楼斗菜己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
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共3篇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是研究基因功能的关键一步,它使得科学家可以了解基因在特定情况下的表达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1.基因表达数据的来源和类型基因表达数据是通过分析转录组和基因芯片等数据获得的。
转录组技术通过测量RNA浓度,包括RNA-seq和microarray。
而基因芯片就是一种将成千上万的基因测量并呈现的芯片。
基因表达数据存在多种类型,包括原始数据、表达矩阵、差异表达矩阵、注释文件和元数据等等。
2. 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方法(1)数据清理数据清理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
它包括数据预处理、去除冗余数据、去除噪声和填补数据空缺等操作。
(2)正则化正则化的目的是调整不同基因表达数据之间的差异,消除数据中的计量误差和探测效率的误差。
几种正则化方法包括平滑、归一化和标准化。
(3)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研究基因表达数据中各基因在不同样品之间差异的方法。
常用的差异分析方法包括t-test、ANOVA、FDR和q值等。
(4)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数据根据观察指标相似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基因表达数据上,它通常用于发现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
(5)变异分析变异分析是一种寻找表达值变异的基因的方法。
通常,基因的变异程度与其在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有关。
(6)功能注释功能注释是将基因表达数据与已知基因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获得数据更深层次的信息。
它通常用于解释基因表达数据的生物学意义,如基因表达数据和肿瘤发展的相关性等。
3.应用研究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可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包括基因表达和调控、单细胞分析和肿瘤生物学等。
(1)基因表达和调控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可用于挖掘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调控通路。
这些信息可以在理解细胞生物学、发育及疾病发生机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 F1: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黄圆 F1: 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9 :3 : 3 :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易错点17 关于变异与育种的遗传题关于变异与育种的遗传题跨度较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这类题可以联系基因的遗传定律、变异、育种、基因工程、基因表达、细胞分裂、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没有全面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复杂的试题情境中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题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在复习备考中,需要进行专题训练,加深领悟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对解决这类题有所帮助。
易错陷阱1:变异类型的判断。
不理解各种变异类型的异同点造成误判,例如交叉互换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基因突变碱基对的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等;识图能力弱无法获取图中信息作出正确判断。
易错陷阱2:育种方式的选择。
不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造成误选,例如缩短育种周期最好选单倍体育种、需要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一起可以选择杂交育种等;审题能力弱无法从复杂的题干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选出育种亲本或育种方法。
易错陷阱3:基因突变特点的判断。
混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
易错陷阱4:染色体组的概念。
不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断方法造成误答。
易错陷阱5: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不理解单倍体是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而误判。
例题1、(2022 湖南卷·T9)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
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 4 种类型: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分析选项染色体基因位置变化可知,A 属于缺失、B 属于重复、C 属于易位,D 属于倒位。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现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ABD项错误,C项正确。
新教材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试题第21讲基因的表达一、单项选择题1.(2020·桃城区校级三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不存在RNA→DNA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较合理的是()A.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较高的遗传病B.在该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不会出现DNA→DNA或DNA→RNA过程C.该病毒在增殖时,催化其RNA合成的酶由宿主细胞的基因控制合成D.该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主要原因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核糖核苷酸2.(2020·黄州区校级三模)人体中高度分化的细胞往往不能进行增殖,为了维持某些细胞的数量,这些细胞中一些特定基因会进行表达(如基因ARC),从而合成凋亡抑制因子抑制其凋亡。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A.进行①过程时有氢键形成B.②过程发生时有3类RNA参与其中C.基因ARC仅存在于这些高度分化的细胞中D.心肌细胞中ARC的表达有利于心脏功能的维持3.(2020·安徽模拟)如图表示某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中X表示一种酶,核糖体a、b、c合成的多肽链甲的序列完全相同,核糖体d、e、f合成的多肽链乙的序列完全相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合成酶X时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核糖体a、b和c共同参与合成一条多肽链甲C.核糖体a和d在不同的位置结合到该mRNA上D.若①中的碱基发生改变,③中的氨基酸一定改变3解析:选C酶X是RNA聚合酶,属于胞内酶,其加工与运输过程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据题图分析可知,核糖体a、b和c各自独立合成一条多肽链甲,B错误;由题图可知,a合成了多肽链甲,d合成了多肽链乙,故核糖体a和d在不同的位置结合到该mRNA上合成了不同的肽链,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若①中的碱基发生改变,③中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错误。
4.(2020·河西区二模)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即“渐冻症”)。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生物: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及DNA复制、转录与翻译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
考查形式主要为:1、以经典实验为素材,考查对子代遗传特性的分析及有关实验的设计。
2、以遗传信息流动为引线,考查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特点和碱基配对规律及计算。
复习时注意:从实验原理、方法及结果等角度对比经典实验的异同,从原料、场所、模板、酶等角度比较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特点,并通过小专题集训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真题探秘】破考点练考向考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考点集训】考向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2020届河南高考测评一,17,2分)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后,R型活菌全部转化为S型活菌B.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格里菲思与艾弗里设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思路相同D.该实验说明,S型菌中必定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发生可遗传的转化答案 D2.(2020届皖江名校一联,11,2分)为研究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结合所学知识,预测这三组培养皿上所出现的菌落情况依次是( )A.甲组:R型(多)+S型(少);乙组:R型(少)+S型(多);丙组:R型B.甲组:S型;乙组:R型(少)+S型(多);丙组:R型(多)+S型(少)C.甲组:R型(少)+S型(多);乙组:S型;丙组:R型(多)+S型(少)D.甲组:R型(多)+S型(少);乙组:R型(多)+S型(少);丙组:R型答案 D考向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2020届甘肃天水一中月考,15,2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DNA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答案 C2.(2019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期中,26,2分)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答案 C考点二DNA的结构与复制【考点集训】考向1 DNA的结构1.(2020届安徽A10联盟摸底,10,2分)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DNA分子中(A+T)/(G+C)的值相等B.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不同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DNA分子中某些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分子相连答案 A2.(2020届陕西长安中学月考,5,2分)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断( )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DNAB.该生物一定不含DNA而含RNAC.若此生物只含DNA,则一定是单链的D.若此生物含DNA,则一定是双链的答案 C考向2 DNA的复制1.(2020届山西太原五中阶段考,7,2分)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的比例上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则G的个数为-pD.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答案 C2.(2020届河南八市重点联盟联考,19,2分)将一个双链都含有15N的DNA分子放在含有14N 的环境中连续复制n次,则下列计算规律错误的是( )A.含14N的DNA分子有2n个B.只含14N的DNA分子有(2n-2)个C.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始终是2条D.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是2×(2n-2)条答案 D考点三基因的表达【考点集训】考向1 转录与翻译1.(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联考,16,2分)体外转录技术是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用DNA作为模板,模仿体内转录过程生成RNA的过程,该技术能够控制转录的基因、转录的过程和转录后RNA的用途。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第三、四章--------------------------------------------------------------------------------作者: tonyloveyou 收录日期: 2006-07-13 发布日期: 2006-07-13第三章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DNA→m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基因表达的调控第一节基因的活化基因的“开关”-染色质的活化一、活性染色质的结构间期核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高度压缩(不转录);常染色质(euchromatin),较为松散,常染色质中约10%为活性染色质(更开放疏松)。
活性染色质→←非活性染色质二、活性染色质的结构特点(一)DNaseI敏感性转录活性(或有潜在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对DNase I更敏感.DNase I超敏感位点(DNase I HyperSensitive Sites,DHSS)(二)组蛋白H3的CyS110上巯基暴露,三、活性染色质结构的形成(一)、核小体位相(Phased positioning)1.核小体的旋转定位(rotational positioning)指核小体核心与DNA双螺旋在空间结构中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DNA双螺旋的大沟是面向还是背向核心结构.‘2.核小体的平移定位(translational positioning)指核小体与特定DNA序列的结合位置和方式,特别是转录活性相关的DNA调控元件(启动子、增强子等)序列与核小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二)、组蛋白修饰1.H1组蛋白磷酸化促进染色体包装,影响转录活性,2.核心组蛋白修饰乙酰化:常发生在组蛋白的Lys,一般活性染色质是高度乙酰化的。
(三)HMG蛋白结合HMG(high mobility group)蛋白—高迁移率蛋白, 如HMG14/HMG17.与核小体核心颗粒结合,有利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