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2.00 KB
- 文档页数:7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检测人文实验班化学试题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汽车加油站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 B C D2配制0.1 mol/L CuSO4溶液1 L,正确的操作是( )A.取25 g CuSO4·5H2O溶于1 L水中B.取16 g CuSO4·5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稀释至1 L C.取16 g无水CuSO4溶于1 L水中 D.取25 g 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3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4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 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C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D. 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5.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二选择题(共18题,每题4分,共72分):6.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 1:4 B. 1:2 C. 1:1 D .2:17.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8.下列仪器不能直接用于加热的是()A. 试管B. 烧杯C.量筒 D .坩埚9. 欲配制浓度为1.00 mol/L的氯化钠溶液100mL,下列用不到的仪器是().A B C D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A.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B.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 和NaCl固体混合物D. 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1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它们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1B .1:2:3 C. 3: 2: 1 D. 3:4:312.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 10g H2和10g O2B. 5.6L N2和11g CO2C. 9g H2O 和0.5mol Br2D. 224mLH2 (标准状况)和0.1 mol N213. 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 配制盐酸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 配制盐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 称量4.2gNaOH配制1mol/LNaOH溶液1000mL时,砝码错放左盘D. H2SO4稀释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配制14.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A.若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打开门窗(或排风扇)通风透气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熄酒精灯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15.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中酒精:蒸馏法B. 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C .从溴水中分离出溴:蒸馏法D. 海水制NaCl: 蒸发结晶16. 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 .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并放几粒沸石B .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自来水中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下口出D .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1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用量筒量取25mL蒸馏水B. 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C . 用烧杯溶解氯化铁试样D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5.8g18. 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0.9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0.2 N A个NH3分子的质量为3.4gC.14.0g由C2H4和C3H6组成的混合气体原子总数为3N AD.1 mol Na变为Na+ 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 A19.下列各物质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1 mol KClO3B.49g H3P04C.标准状况下5.6L氧气D. 3.01×1023个CO2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理盐水指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 .1L 0.2mol/L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SO42-的离子数为0.2N AC .1L 1 mol/L K2CO3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 AD. 0.1 mol/L 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21.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50mL 1 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 150mL1mol/L NaCl溶液B. 75mL2mol/L NH4Cl溶液C. 150mL3mol/L KCl溶液D. 75mL1mol/L CuCl2溶液22. 从2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mL,下列关于这100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含NaOH 0.2mol B.浓度2mol/LC.含NaOH 4g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2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及使用玻璃棒的目的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三、实验题(5分)24. 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英语试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完成句子和短文写作班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改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5.B.9.15.C.9.18.1. Who is the man most possibly talking to?A. A doctor.B. A teacher.C. His mother.2. How much money does the woman need?A. 18 pounds.B. 10 pounds.C. 8 pounds.3. Why did the woman get a “C” for he r report?A. She forgot to write her report.B. She never thought about her report.C. She didn’t hand in her report on time.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man?A. Helpful.B. Selfish.C. Silly.5. What probably happens to the man?A. He is worrying about his work.B. He is down with illness.C. He is concerned about other things.第二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1.5 分, 满分 22.5 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检测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 2+。
C.向反应后得到的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溶液中会析出深蓝色晶体,因为2+与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另一种深蓝色沉淀。
D.在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2.按照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预测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A 2,8,18,32,50,8B 2,8,18,32,32,18,8C 2,8,18,32,18,8D 2,8,18,32,50,18,8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阳离子都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的②非金属原子也能形成阳离子③合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④阳离子都是稳定结构,不会再失去电子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下列物质的熔点均按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其原因是由于键能由大到小的是A.铁、干冰、水B.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C.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D.二氧化硅、氯化钠、甲烷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通过观察固体是否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来判断它是晶体还是非晶体B. 相同条件下下列晶体晶格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I>NaBr>NaCl>NaFC. NaCl晶胞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l-有12个D.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的碰撞可迅速传递能量,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6.氢气是重要而洁净的能源,要利用氢气作能源,必须安全有效地储存氢气。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S:32 Fe:56 Cu:64 Ba:137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大气中SO2、NO2随雨水降下可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值小于5.6B.冬天烧煤时可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开发清洁能源汽车能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污染D.空气质量报告的指标中,有可吸入颗粒物、SO2、NO2、CO2等物质的指数2.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鉝293Lv的叙116述错误的是A. 原子序数116B. 相对原子质量293C. 最外层电子数6D. 中子数177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通过互滴即可鉴别的是①NaOH、MgCl2、AlCl3、K2SO4②CuSO4、Na2CO3、Ba(OH)2、H2SO4③HNO3、NaAlO2或Na[Al(OH)4]、NaHSO4、NaCl④NaOH、(NH4)2CO3、BaCl2、MgSO4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4.某装有红色溶液的试管,加热时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①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②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③溶有SO2的品红溶液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⑤酚酞溶液中滴加少量NaClO溶液A.①④⑤ B.①③ C.③④⑤D.①④5.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W可能的组合有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⑥H2S、O2⑦NH3、O2A.四项B.五项 C.六项D.七项6.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
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特殊情况的是①过量的锌粒与少量18 mol/L硫酸溶液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③少量浓盐酸与过量的软锰矿反应(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④过量的铜粉与浓硝酸反应⑤过量的铜粉与少量浓硫酸反应⑥硫化氢与二氧化硫以体积比1:2混合A.①③④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用足量的氨水处理工业制硫酸的尾气:SO2+2NH3⋅H2O=2NH4++SO32-+H2OB.向Fe(NO3)2和KI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3Fe2++4H++NO3-=3Fe3++2H2O+NO↑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D.NH4HCO3溶液中加足量的Ba(OH)2溶液:NH4++ HCO3-+2OH-===CO32-+ NH3⋅H2O +H2O8.如右图所示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华师一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年级化学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人:杨林审题人:刘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K:3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任意排放都会导致酸雨B.Na2O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向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D.稀双氧水可作医疗消毒剂,说明H2O2对人体无害2.下列试剂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少量白磷保存在水里B.钠保存在煤油里C.液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里且覆盖一层水D.装氢氟酸的玻璃瓶用橡皮塞3.短周期元素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 n+、B n-、C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关系:C>B>A B.微粒半径关系:B n->C> A n+C.C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原子半径关系是:B>A>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1H、21H、31H为三种不同的核素②11H、21H、31H互为同位素③水与重水互为同素异形体④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⑤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6纵行⑥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性质相同⑦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⑧0.03mol铜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60A.①②⑦⑧B.①②③⑥C.①②⑥⑦D.①②⑦5.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A.图1为证明S、C、Si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装置B.图2为可随开随停制备少量氧气的装置C.图3为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D.图4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图1 图2 图3 图46.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却有沉淀产生。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测试 化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48分) 题号12345678答案AADCBCA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CDCBCDA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52分) 17. (14分)(1)H; S; Cl(各1分) (2)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H2O2(各1分) (3)O2->Na+>Al3+(1分);HCl(1分); NaOH(1分) (4)Al(OH)3+OH-=AlO2-+2H2O; Al(OH)3+3H+=Al3++3H2O(各2分) 18. (10分) (各1分) OH-;NH3 (各1分) (2)N>O>H(2分) (3)NH4++OH-NH3↑+H2O(2分,没有写加热不扣分,没有气体符号扣1分) (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分, 没有写加热或气体符号合并扣1分) 19.(8分)(1)氧化(1分);Fe-2e-=Fe2+(1分) (2) 增加(1分);Ag++ e-=Ag(1分) (3)a→b(1分);b(1分) (4)②(1分) (5)0.05NA或3.01×1022(1分) 20.(12分)(1)温度(1分);③和④ (1分);②、③和⑤ (1分); Zn+H2SO4(稀)=ZnSO4+H2↑(2分, 没有写稀或气体符号合并扣1分) (2) A、D (2分,答对一个选项给1分,有错不给分) (3) (2分)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1分), Cu与Zn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H2产生的速率(1分) (4)2.4(2分 其他答案不给分);9.9(1分,其他答案不给分) 21.(8分)(1)X(g)+Y(g)2Z(g)(2分,无可逆符号扣1分,未标明状态不扣分) (2)0.079 mol·L-1·s-1(2分,无单位或单位写错扣1分) (3)0.395mol/L(2分,无单位或单位写错扣1分) (4)79%(2分,写成小数扣1分)。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D【详解】①氯化铵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在试管口降温后又化合生成NH4Cl甚至会堵塞,试管发生危险,所以方案①错误;②浓氨水遇到氧化钙后,溶液中的水与CaO反应生成Ca(OH)2而消耗,反应同时放热使混合物温度升高,得到的Ca(OH)2可以降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都会促使氨水挥发生成氨气,因此方案②正确;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但是制备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因此方案③错误;④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可以得到氨气,方案④正确。
综上所述,不能制取氨气的是①③,应当选D。
【点睛】与②相似,利用NaOH固体或碱石灰也可以制备NH3。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O +2H+=CO2↑+H2OA.在稀盐酸中投入大理石粉末:23B.1mol氯气通入含1molFeBr2的溶液中:2Fe2++2Br-+2Cl2=2Fe3++Br2+4Cl-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HSO-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H2O=HClO+3【答案】B【详解】CO-的形式,A不正确;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难溶于水,不能改写成23B.0.5molCl2先与1molFe2+反应,另外0.5molCl2再与1molBr-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B正确;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而钠不能与Cu2+发生置换反应,C不正确;HSO-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能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产物中HClO与3共存,D不正确;故选B。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检测化学试题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Na 23 K 39 Cu 64 Ca 40 Ba 137 Zn 6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 B.干冰、铁、冰水混合物C.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D.碱石灰、氮气、胆矾2.下列安全标志所表示的物质与所警示的事件不对应的是A.①为腐蚀品,当心腐蚀 B. ②有毒物质,当心中毒C. ③为易燃物质,当心火灾D. ④为爆炸性物质,当心爆炸3.下列实验仪器,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①试管②量筒③蒸发皿④烧杯⑤容量瓶⑥锥形瓶⑦燃烧匙⑧圆底烧瓶A. ①③④⑥⑦⑧B. ①③⑦C. ①③④⑤⑥⑧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4. 某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为5.9 mmol/L。
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A.溶解度(s) B.物质的量浓度(c) C.质量分数(ω) D.摩尔质量(M)5. 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 AB.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 A个氢原子C.25 ℃,1.01×105 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D.将0.1mol FeCl3加到沸水中制得的胶体中,含胶粒0.1N A6.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B. 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C .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D .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7.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 .F 2、K 、HClB .Cl 2、Al 、H 2C .NO 2、Na 、Br 2D .O 2、SO 2、H 2O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的是A .将40gNaOH 溶解在1L 水中B .将1L10mol/L 的浓盐酸加入9L 水中C .将22.4L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1L 溶液D .将10gNaOH 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9.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CO 2→COB .Cl ﹣→Cl 2C .Fe 3+→Fe 2+D .CO 32﹣→CO 210.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NH 4Cl 、16molKCl 和24molK 2SO 4的营养液。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英语试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完成句子和短文写作班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改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5.B.9.15.C.9.18.1. Who is the man most possibly talking to?A. A doctor.B. A teacher.C. His mother.2. How much money does the woman need?A. 18 pounds.B. 10 pounds.C. 8 pounds.3. Why did the woman get a “C” for her report?A. She forgot to write her report.B. She never thought about her report.C. She didn’t hand in her report on time.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man?A. Helpful.B. Selfish.C. Silly.5. What probably happens to the man?A. He is worrying about his work.B. He is down with illness.C. He is concerned about other things.第二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1.5 分, 满分 22.5 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①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SO2具有漂白性,溶液褪色,故A正确;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C.在酸性溶液中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D.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SO2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SO-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4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NH+中一定含有4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答案】A【详解】SO-,还可能含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4SO-,所以A错误;有SO32-被硝酸氧化成24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3产生,NH+,故C正确;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 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故D 正确; 答案:A 。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正确;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C.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由于铁粉过量,生成亚铁离子,不能变成红色,故C错误;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D错误;故选:A。
2.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达不到实验要求的是( )A.K2SO3是否被氧化(BaCl2溶液) B.新制氯水已经完全变质(紫色石蕊试液) C.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FeSO4是否被氧化(KSCN溶液)【答案】A【详解】A、K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K2SO4,K2SO3、K2SO4和BaCl2反应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故BaCl2溶液不能达到实验要求,A错误;B、新制氯水中存在Cl 2+H2O HClO+HCl,HClO不稳定、易分解,随着HClO的分解,平衡不断右移,最终新制氯水会变质为盐酸溶液,失去漂白性,故使用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可以说明氯水完全变质,即紫色石蕊试液能达到实验要求,B正确;C、KI会被空气氧化生成I2,I2遇到淀粉溶液,溶液会显蓝色,故淀粉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C正确;D、FeSO4会被空气氧化为Fe2(SO4)3,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已被氧化,故KSCN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D正确;故选A。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1.已知是等差数列,,则的公差A.—B.—C。
-D。
—2.若为实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3.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A。
(,+) B.(,)C。
[,+)D。
(,0)∪(0,+)4.在Δ中,角的对边分别是,若,则Δ解的情况是A.无解B。
有一解C。
有两解D。
有无数个解5.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A。
B.C。
D.6.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A。
cm3B。
cm3 C.cm3 D.cm37.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圆锥的表面积为A。
1 B.2 C.3 D.48.在Δ中,的角平分线,则A.2B.C。
D。
9.设,对于使成立的所有常数M中,我们把M的最小值1叫做的上确界. 若,且,则的上确界为A. B. C.D。
10.某旅行社租用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200元/辆和18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型车不多于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A。
23400元 B.27000元 C.27600元D。
28800元1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这三个数可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也可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则的值等于A.6B.7C.8 D。
912.在Δ中,,边上的中线长为9,当Δ的面积最大时,的长为A。
B.C。
D。
13.锐角中,角的对边分别是,,,的面积为, 则边.14.Rhind Papyrus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0磅面包分给5个人,使每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大的三份之和的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1份为磅.15.实数满足如果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则实数的值为______。
16.已知数列中,,),记,若,则。
17.已知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求实数的值.18.如图,旅客从某旅游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米/分钟,在甲出发2分钟后,乙从A乘缆车到B,再从B匀。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 B C D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3.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4.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5.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6.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7.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H2SO4B.AgCl C.NaOH D.酒精2.在进行蒸馏操作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碎瓷片忘加,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4.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A.75%的酒精溶液B.HCl(气态)C.Fe (OH)3胶体D.豆浆5.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方面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实验误差.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一定会导致结果偏高B.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一定会导致结果偏低C.容量瓶使用时没有干燥会导致结果偏低D.使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后,没有把洗涤量筒得到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会导致结果偏低7.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Ag+、Na+、Cl﹣、K+B.Na+、Cu2+、SO42﹣、NO3﹣C.Mg2+、Na+、SO42﹣、Cl﹣D.Ba2+、HCO3﹣、NO3﹣、K+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D.500mL 1mol/LNa2SO4溶液中含Na+数目为N A9.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一定是电解质B.X可能是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10.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O2比O3的质量小1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12.将0.2mol•L﹣1Ba(OH)2溶液与0.05mol•L﹣1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几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c(Ba2+)>c(OH﹣)>c(Na+)>c(SO42﹣)B.c(Na+)>c(OH﹣)>c (Ba2+)>c(SO42﹣)C.c(Na+)>c(Ba2+)>c(OH﹣)>c(SO42﹣)D.c(OH﹣)>c(Ba2+)>c (Na+)>c(SO42﹣)13.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1的CaCl2溶液C.0.02 mol•L﹣1的NaCl溶液D.0.02 mol•L﹣1的氨水14.标准状况下将VL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w,物质浓度为c,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ρ=B.c=C.V=D.ρ=15.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mol/L)为()A.B.C.D.16.如果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24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共有①摩尔质量②摩尔体积③物质的量浓度④溶解度⑤质量百分数⑥密度⑦阿伏加德罗常数⑧相对原子质量⑨相对分子质量⑩相对密度()A.3 B.4 C.5 D.617.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B.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可能是BaCl2溶液18.如图所示装置,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A.7:2 B.5:4 C.3:5 D.2:7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19.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Ⅰ、甲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Ⅱ、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Ⅲ、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3)丁同学将所制得的Fe(OH)3胶体分成两份,并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其中一份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②向另一份中不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20.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1(已知2KI+Cl2═2KCl+I2,碘与溴一样易溶于有机溶剂):(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③.(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A.苯B.四氯化碳C.酒精(3)为使上述流程中含碘离子溶液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①.②.③.(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6)四氯化碳是色液体.如果本实验用苯做萃取剂,则上层液体的颜色为色,下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21.如图是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 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1mol E中含有10mol电子.乙和丁为黑色固体,将它们混和加热后发现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1)写出化学式:甲;乙;丙;(2)丁的摩尔质量为.(3)写出丙和E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4)有学生将乙和丁混和加热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8.96L,测得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6,若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物g.22.(1)已知4℃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表:①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水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液氨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碳酸氢铵溶液与少量的烧碱溶液反应:;②20毫升0.1mol/L碳酸氢钙溶液与56毫升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③石灰乳与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23.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w1为(不写单位,用含c1、ρ1的代数式表示);(2)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 ﹣1,质量分数为w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质量分数(填“>”、“<”或“=”);(3)质量分数为w2的氨水与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ρ2g•cm ﹣3(填“>”、“<”或“=”);(4)如果蒸发溶剂使硫酸的质量分数变为2w1,则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c1(填“>”、“<”或“=”).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H2SO4B.AgCl C.NaOH D.酒精【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解答】解:A、硫酸属于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B、氯化银属于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不选;C、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D、酒精属于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 选.故选D.2.在进行蒸馏操作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碎瓷片忘加,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考点】蒸馏与分馏.【分析】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据此解答.【解答】解:在进行蒸馏操作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碎瓷片忘加,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故选:B.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分析】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引流、搅拌加速溶解、防止液体飞溅、转移固体等作用.【解答】解:①在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②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③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①和④,故选D.4.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A.75%的酒精溶液B.HCl(气态)C.Fe (OH)3胶体D.豆浆【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析】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单一的一种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解答】解: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单一的一种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Ba(OH)2(固体)、CuSO4(固体)、纯醋酸(液态)都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A.75%的酒精溶液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故A错误;B、氯化氢气体是纯净物,故B正确;C.Fe(OH)3胶体是混合物,故C错误;D.豆浆是蛋白质,水等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5.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计算各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d、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判断H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解答.【解答】解:①6.72L CH4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②>③>①>④,故a正确;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确;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33.25g 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故c正确;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 ③H2S 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故d正确.故选C.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方面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实验误差.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一定会导致结果偏高B.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一定会导致结果偏低C.容量瓶使用时没有干燥会导致结果偏低D.使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后,没有把洗涤量筒得到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会导致结果偏低【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使物质的量n偏大,或者使溶液体积V偏小的操作都会使溶液浓度偏大,反正使溶液浓度偏低,据此解答.【解答】解:A.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烧杯内液体温度若低于容量瓶标定温度,则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若烧杯内液体温度高于容量瓶标定温度,则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A错误;B.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一定会偏低,故B正确;C.容量瓶使用时没有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受影响,故C错误;D.使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后,没有把洗涤量筒得到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操作正确,溶液浓度准确,故D错误;故选:B.7.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Ag+、Na+、Cl﹣、K+B.Na+、Cu2+、SO42﹣、NO3﹣C.Mg2+、Na+、SO42﹣、Cl﹣D.Ba2+、HCO3﹣、NO3﹣、K+【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强酸性溶液含大量的氢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解答】解:A.Ag+、Cl﹣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Cu2+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B错误;C.该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可大量共存,其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D.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D.500mL 1mol/LNa2SO4溶液中含Na+数目为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根据n=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组成计算出氧原子数目;B.NO2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化状况;C.烯烃和环丁烷的最简式为CH2,根据最简式计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D.根据n=cv以及Na2SO4的组成来计算.【解答】解: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 混合气体含有2mol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故A正确;B.11.2LO2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化状况,其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故B 错误;C.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物中含有2mol最简式CH2,含有2mol碳原子,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故C正确;D.该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n=cv=0.5L×1mol/L=0.5mol,含Na+的物质的量=等于2×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Na+数目为N A,故D正确.故选B.9.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一定是电解质B.X可能是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解答】解: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本身不导电,说明该固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离子,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说明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选A.10.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O2比O3的质量小【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结合PV=nRT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A.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由PV=nRT 可知,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3:2,故A错误;B.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数目相等,故B正确;C.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物质的量与分子数成正比,则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也是3:2,故C错误;D.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故D错误;故选B.1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考点】药品的取用;蒸发和结晶、重结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A、运用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容器中解答;B、化学实验的废液不可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C、蒸发结晶法中,在蒸发水时,不可将液体蒸干;D、容量瓶不能盛放热溶液.【解答】解:A、化学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A错误;B、将含有Ba(NO3)2的废液不可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B错误;C、用蒸发方法来获得固体的方法:点燃酒精灯加热,并搅拌,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故C错误;D、容量瓶上标有使用温度,所注入的液体温度不能超过该温度,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正确.故选D.12.将0.2mol•L﹣1Ba(OH)2溶液与0.05mol•L﹣1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几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c(Ba2+)>c(OH﹣)>c(Na+)>c(SO42﹣)B.c(Na+)>c(OH﹣)>c (Ba2+)>c(SO42﹣)C.c(Na+)>c(Ba2+)>c(OH﹣)>c(SO42﹣)D.c(OH﹣)>c(Ba2+)>c (Na+)>c(SO42﹣)【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分析】0.2mol•L﹣1 Ba(OH)2溶液与0.05mol•L﹣1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Ba(OH)2过量,所以Ba(OH)2与NaHSO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Ba2+)=0.075mol•L ﹣1 ,c(OH﹣)=0.175mol•L﹣1,c(Na+)=0.025mol•L﹣1,c(SO42﹣)几乎为零,据此答题;【解答】解:0.2mol•L﹣1 Ba(OH)2溶液与0.05mol•L﹣1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Ba(OH)2过量,所以Ba(OH)2与NaHSO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Ba2+)=0.075mol•L ﹣1 ,c(OH﹣)=0.175mol•L﹣1,c(Na+)=0.025mol•L﹣1,c(SO42﹣)几乎为零,所以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OH﹣)>c(Ba2+)>c(Na+)>c(SO42﹣),故答案选D.13.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1的CaCl2溶液C.0.02 mol•L﹣1的NaCl溶液D.0.02 mol•L﹣1的氨水【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分析】根据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假设溶液为1L时计算选项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来比较即可解答.【解答】解:A、因1L蔗糖溶液中蔗糖的物质的量为1L×0.01mol/L=0.01mol;B、因1LCaCl2溶液溶质的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1mol/L×3=0.03mol;C、因1LNaCl溶液中溶质的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L×0.02mol/L×2=0.04mol;D、因氨水是挥发性溶质,且1L溶液中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L×0.02mol/L=0.02mol;显然C中含0.04 mol离子,离子数最多,故选:C.14.标准状况下将VL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w,物质浓度为c,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ρ=B.c=C.V=D.ρ=【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A.根据n=计算HCl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HCl的质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根据V=计算溶液的体积,再根据ρ=计算溶液的密度;B.根据n=计算HCl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HCl的质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根据V=计算溶液的体积,再根据c=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根据n=计算HCl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HCl的质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再根据m(溶质)=m(溶液)•w(溶质)计算;D.根据c=计算判断.【解答】解:A.VL HCl的物质的量==mol,其质量=mol×36.5g/mol=g,1L水的质量=1000mL×1g/mol=1000g,故溶液质量=(+1000)g,溶液体积==L,故溶液密度ρ==g/mL,故A错误;B.VL HCl的物质的量==mol,其质量=mol×36.5g/mol=g,1L水的质量=1000mL×1g/mol=1000g,故溶液质量=(+1000)g,溶液体积==L,故溶液浓度c==mol/L,故B正确;C.VL HCl的物质的量==mol,其质量=mol×36.5g/mol=g,1L水的质量=1000mL×1g/mol=1000g,故溶液质量=(+1000)g,则:(+1000)g×w=g,解得V=,故C正确;D.根据c=可知,ρ=,故D正确,故选A.15.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mol/L)为()A.B.C.D.【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根据SO42﹣+Ba2+═BaSO4↓计算溶液中的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NH4++OH﹣NH3↑+H2O计算NH4+的物质的量,再利用电荷守恒来计算原溶液中的Al3+浓度.【解答】解:由混合溶液中加入b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则SO42﹣+Ba2+═BaSO4↓bmol bmolc(SO42﹣)==mol/L,由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 NH3,则NH4++OH﹣NH3↑+H2Ocmol cmolc(NH4+)==mol/L,又溶液不显电性,设原溶液中的Al3+浓度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x×3+mol/L×1=mol/L×2,解得x=mol/L,故选C.16.如果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24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共有①摩尔质量②摩尔体积③物质的量浓度④溶解度⑤质量百分数⑥密度⑦阿伏加德罗常数⑧相对原子质量⑨相对分子质量⑩相对密度()A.3 B.4 C.5 D.6【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规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在规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时,实际上是把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从原来用12C质量的,改为,但是单个碳原子的质量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用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是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的2倍;故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即2×6.02×1023),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①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质量也变为2倍,所以不变;②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所以体积是原来的2倍,所以变化;③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一半,浓度变为一半;④溶解度,无影响;⑤质量百分数,无影响;⑥密度,无影响;⑦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⑧相对原子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⑨相对分子质量=10,无影响;⑩相对密度,无影响;故选B.17.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B.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可能是BaCl2溶液【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分析】A、硝酸银可以和氯化钡、盐酸以及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硝酸铵和Na2CO3、AgNO3、BaCl2、HCl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D、氯化钡可以和碳酸钠以及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解答】解:A、在所有溶液中,硝酸银可以和氯化钡、盐酸以及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故A正确;B、硝酸铵和Na2CO3、AgNO3、BaCl2、HCl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故B正确;C、如果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只有一支试管出现气体,一只试管出现沉淀,故C错误;D、氯化钡可以和碳酸钠以及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即最后加入BaCl2溶液,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故D正确.故选C.18.如图所示装置,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A.7:2 B.5:4 C.3:5 D.2:7【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反应前左右压强都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氢气、氧气的混合气体为3mol.反应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活塞正好停留在容器的中间.说明反应后左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右室中剩余气体为1mol,剩余的气体可能为氢气,也可能为氧气,据此讨论计算.【解答】解:反应前左右压强都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氢气、氧气的混合气体为3mol.反应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活塞正好停留在容器的中间.说明反应后左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右室中剩余气体为1mol,若剩余的气体为氢气,参加反应气体共2mol,由2H2+O22H2O可知,氧气为2mol×=mol,故氢气为3mol﹣mol=mol,故H2、O2的体积比为mol:。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检测化学(理科)试题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Cl—35.5 Fe—56 Cu—64 Br—80 I—127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②SiO2是由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的SiO2分子;③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④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单质;⑤氮化硅陶瓷可做柴油机受热面的材料;⑥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材料;⑦硅胶可以做干燥剂;⑧氢氟酸可以用来刻蚀玻璃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⑥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⑧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包括CO2、SO2、NO、NO2、O3等B.PM2.5指的是直径为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因其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吸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的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物有关。
D.SO2的治理技术和设备有:原煤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硫设备等。
3.为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量意义重大(注CxHy为可燃烧的有机物)。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 (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燃比的增大使氧气的浓度增大,因而CO、CxHy的含量会慢慢变小;B.当空/燃比达到15后由于燃油气含量减少,燃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应减少,环境温度降低,故NOx减少C.空/燃比的增大,燃烧产生的高温及火花塞放电能促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直接生成NO2;D.在机动车尾气出口处使用催化剂能将CO、NOx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4.X是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原子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它的气态氢化物为XH3,则它与18O形成的最高价气态氧化物ag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5. 砹是原子半径最大的卤族元素,下列预测一定不正确...的是A.NaAt易溶于苯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B.At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C.At2是一种有色固体,与H2反应十分缓慢D.AgAt是有色固体,见光易分解6. 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在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中D的原子半径最大;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B.D和A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型的离子化合物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AD.C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7.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中各种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PCl3B.NaH C.NO2D.SF68. 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组合是A.NH4+、 Mg2+B.Mg2+、Fe2+ C.NH4+、Fe2+D.Mg2+、Al3+9.下图表示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时,各种还原产物的相对含量与硝酸溶液浓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B.用一定量的铁粉与大量的9.75mol·L—1HNO3溶液反应得到标态下气体2.24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C.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价态越高的成份越多D.当硝酸浓度为9.75mol·L—1时还原产物是NO、NO2、N2O,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 3: 1 10.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A. Ag +、K + 、Ba 2+、I-B. AlO 2-、S 2—、PO 43—、Na +C.Fe 2+、Cu 2+、Mg 2+、NO 3—D. NH 4+、Fe 3+、Br —、SO 42—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有A .向10ml0.1mol/L 的Ca(ClO)2的溶液中鼓入标态下的SO 2气体44.8ml :Ca 2++2ClO - +2H 2O+2SO 2= CaSO 4↓+2Cl - +4H ++SO 42-B .向98.3%的浓硫酸中加入铜片并加热:C .向NH 4HCO 3溶液中加足量浓NaOH 溶液并加热:D .用氯化铵和消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氨气: 12.向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质量为mg 的铜铁合金,充分反应后余下m 1g 金属,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的余下m 2g 金属。
则了m 1与m 2的关系是A .m 1>m 2B .m 1<m 2C .m 1≥m 2D .m 1≤m 2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①加热过程中发现试管底部有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②倒去试管中的液体后,将残余固体(表面含有少量浓硫酸)倒入少量水中,发现溶液变蓝;并有黑色固体残余;③将②残余黑色固体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并加热,固体溶解,溶液变蓝;④向③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CuSO 4 B .①中灰白色固体不可能含有CuO C .②中的黑色固体可能含有CuS 或Cu 2S D .④中所得的白色沉淀是BaSO 3 1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某元素的一种核素的核内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由此一定能确定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m+nB .短周期元素X 、Y 、Z ,X 的阳离子与Y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大于等电荷数Y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那么原子序数大小是Z >X >YC .第118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七周期VIA 族D .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都是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升高 1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16.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 2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足够的时间后,试管====△ Cu+4H ++SO 42- SO 2↑+2H 2O +Cu 2+==== △ NH 4++OH - NH 3↑+H 2O==== △ HCO 3-+ OH - H 2O +CO 32-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体积比是A. 2/3B. 3/2C. 3/5D. 5/317.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SO2(饱和NaHS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 →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 →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 →白色喷泉18.某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生成Mg(NO3)2、N2O和NH4NO3,若生成N2O 0.02mol和NH4NO30.01mol时恰好完全反应。
现用1mol/L的氢氧化钠与上述溶液反应,到沉淀达最大值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至少应该是A.220mL B.240mL C.260mL D.280mL第II卷非选择题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9.(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列出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按要求回答下(1)10种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元素(填元素符号)(2分)。
(2)⑥的最高价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等电子的①③⑤⑦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④、⑦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2分),理由是_______。
(2分)(5)用一个实验事实(或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④、⑨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的是⑨:_______________。
(2分)(6)用电子式表示③⑧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6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与氢氧化钠在70℃时反应,生成物中NaClO3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离子方程式(2分)(2)①SO2通入足量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②随着反应的进行上述溶液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液面上有无色气体产生到试管口为红棕色②的离子方程式(2分)(3)2K37ClO3+4H35Cl= 2KCl+2ClO2↑ +Cl2↑ +2H2O在该条件下生成的氯气的摩尔质量为(2分)三.实验题(14分)21.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含C元素0.03%~2.0%铁合金)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
(2分)(2)取碳素钢6.0 g于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
(2分)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②乙同学取560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反应,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 g。
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2分)[探究二]根据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Q1和Q2两种气体,其中Q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 3 g·L-1。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分析Y气体中的Q2气体是如何生成的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5)已知洗气瓶M中盛装澄清石灰水,为确认Q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M于________(填序号)。
(2分)A.A之前B.A—B间C.B—C间D.C—D间(6)如果气体Y中含有Q1,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22.(12分)已知A、B、C、D是短周期元素的气态单质,其中A是黄绿色的气体单质,C在空气中含量最高,D是最轻的气体;E是一种最常用的金属;Y是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Z是唯一显碱性的气体; M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I为红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