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3-18岁残疾人受教育情况登记表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2007年5月28日现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计算机汇总的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和主要社会经济数据公布如下:一、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据推算,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4月1日零时的残疾人口数及占本省(区、市)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地区万人%北京市99.9 6.49天津市57.0 5.47河北省495.9 7.23山西省202.9 6.04内蒙古自治区152.5 6.39辽宁省224.2 5.31吉林省190.9 7.03黑龙江省218.9 5.72 上海市94.2 5.29 江苏省479.3 6.40 浙江省311.8 6.36 安徽省358.6 5.85 福建省221.1 6.25 江西省276.1 6.39 山东省569.5 6.15 河南省676.3 7.20 湖北省379.4 6.64 湖南省408.0 6.44 广东省539.9 5.86 广西壮族自治区337.5 7.23 海南省49.4 5.95 重庆市169.4 6.05 四川省622.3 7.57 贵州省239.2 6.40 云南省288.3 6.46 西藏自治区19.4 7.00 陕西省249.0 6.69 甘肃省187.1 7.20 青海省30.0 5.54宁夏回族自治区40.8 6.8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6.9 5.31二、有残疾人的家庭户人口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其中有2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户876万户,占残疾人家庭户的12.43%。
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
有残疾人的家庭户户规模为3.51人。
三、残疾人口的性别构成全国残疾人口中,男性为4277万人,占51.55%;女性为4019万人,占48.4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42。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6年12月1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
经过两年多的充分准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734个县(市、区),2980个乡(镇、街道),共5964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20人左右。
本次调查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入户调查时间自2006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结束。
在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组织了738个调查队、2万余名调查员、近6千名各科医生、730余名统计员以及5万余名陪调员,逐户进行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现已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复查和调查质量的核查工作。
全国共调查了771797户、2526145人,调查的抽样比为1.93‰。
入户见面21084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46%;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筛查方法》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5.66%,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9.15%。
二、残疾人数及其比例根据调查初步汇总,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142112户,确定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161479人。
其中,视力残疾23840人,听力残疾38370人,言语残疾2510人,肢体残疾48045人,智力残疾10844人,精神残疾11790人,多重残疾26080人。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本次调查时点的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据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附件1:残疾人基本状况登记表一1 / 18附件2:残疾人基本状况登记表二附件3: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县(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填表说明1.“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由社区康复协调员填写、保存。
2.“姓名”栏,填写被调查残疾人的姓名,须与其身份证姓名一致;3.“性别”栏,按照残疾人情况,在男或女项目后“□”内划“√”。
4.“民族”栏,填写残疾人民族。
5.“户口类型”栏,按照残疾人情况,在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相应项目后“□”内划“√”。
6.“监护人姓名”栏,填写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的姓名;没有法定监护人者,填写残疾人的长期照顾人姓名,所填姓名须与其身份证姓名一致。
7.“联系电话”栏,填写残疾人的座机或手机。
残疾人没有电话时,填写残疾人监护人的座机或手机。
座机电话号码须带区号,格式如“”。
8.根据残疾人申领残联所发的第二代残疾人证情况,在“残疾人证”栏相应项目后“□”内划“√”。
9.“家庭住址”栏,填写残疾人的现住址。
10.根据残疾人医疗保障情况,在“医疗保障情况”栏相应项目后“□”内划“√”。
11.根据残疾的类别,在“残疾类别”栏相应项目后“□”内划“√”,多重残疾可划多项。
12.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情况,在“医疗与训练”、“辅助器具”栏相应项目后“□”内划“√”。
13.选项中没有提及的康复需求,在“其他需求”栏后作简要描述。
附件4: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填表说明: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
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
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初中)(201 /201 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80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续续续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3.仪器设备配备达标情况:是指学校各项仪器设备是否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标准。
包括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是否达标。
4.体育器械配备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5.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6.校园网:是指在校园内为教学、管理等实现宽带互联,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含通过城域网形成的逻辑校园网)。
二、填报说明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2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通电:是指学校可获得定期或随时可用的电力来源(例如电网/电源连接,风能,水,太阳能和燃料动力发电机等)。
辽宁办理残疾证的流程和所需证件资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辽宁省办理残疾证流程及所需证件资料详解在辽宁省,办理残疾证是一个规范的过程,旨在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身份认证和社会福利。
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1.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其中0-18岁的残疾儿童数量为1074万,0-14岁的残疾儿童有817.5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625万。
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
2.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随着1951年周恩来总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签署,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
随着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行,特殊教育期刊特别是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根据中国残疾儿童数量多、8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投资太大等国情,1989年在总结了1988年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经验的基础之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在确立了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新形式。
目前国家"九五"期间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是"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残联部门和社会力量作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渠道,正在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辽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5.18•【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公开性、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将“《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于2011年5月28日前登陆“辽宁法制网”,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网址:,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可以通过信函邮寄或者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辽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辽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通讯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7号电子邮箱:**************邮政编码:110032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在康复服务、教育权益、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弥补、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带来的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第三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将残疾人事业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每年本级留成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教育、扶贫、体育等项目。
第四条省、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同级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承担其日常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残疾人事业的相关工作。
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情况表【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困境儿童的定义和分类三、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四、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实施步骤五、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效果和意义六、结语正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困境儿童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
困境儿童,是指在生活中遇到特殊困难,需要社会帮助和支持的未成年人。
为了更好地帮助困境儿童,我国提出了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政策,旨在通过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帮助困境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困境儿童的定义和分类】困境儿童,是指在生活中遇到特殊困难,需要社会帮助和支持的未成年人。
这些困难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家庭贫困、家庭暴力、父母离异、身体残疾、学习困难等。
根据困境儿童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经济困难型、家庭问题型、身体残疾型、学习困难型等。
【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是指针对每一个困境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计划,通过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困境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这种服务模式具有以下重要性:1.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困境儿童的需求。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一人一策的服务模式可以更好地考虑到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帮助。
2.有助于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
通过精准化的服务,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
3.有助于促进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
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实施,可以帮助困境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实施步骤】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困境儿童的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困境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等。
2.制定服务计划。
根据困境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计划。
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文件精神,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贫困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资助实施“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为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
一、救助对象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儿童,对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的残疾儿童优先资助。
二、资助范围与资助标准资助范围:为贫困视力残疾儿童配发助视器;为贫困肢体儿童配置矫形器、轮椅、坐姿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为贫困聋儿购置配发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并补贴人工耳蜗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聋儿(配戴助听器)、贫困肢体残疾儿童、贫困智力残疾儿童、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
资助标准:——为贫困残疾儿童免费配发低视力助视器、矫形器、轮椅、坐姿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共20700件,总计金额2280万元。
——为1500名贫困聋儿配发人工耳蜗产品,补贴人工耳蜗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经费,总计金额18900万元。
——为9000名贫困聋儿配发助听器,并补贴康复训练经费,总计金额22320万元。
——为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9000人次,总计金额9000万元。
——为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15000人次,总计金额15000万元。
——为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3600人次,总计金额3600万元。
(各项目资助的具体标准见项目实施办法。
)三、组织管理与项目实施(一)组织管理中国残联和项目省残联有关业务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二)职责分工——中国残联制定项目总体规划,下达任务指标;指导各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开发管理项目数据库;检查、监督各地项目执行进度和质量;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201 /201 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80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续续续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3.仪器设备配备达标情况:是指学校各项仪器设备是否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标准。
包括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是否达标。
4.体育器械配备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5.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6.校园网:是指在校园内为教学、管理等实现宽带互联,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含通过城域网形成的逻辑校园网)。
二、填报说明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2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通电:是指学校可获得定期或随时可用的电力来源(例如电网/电源连接,风能,水,太阳能和燃料动力发电机等)。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登记表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填表说明:此表由街道(乡镇)残联填写,并报县(市、区)残联审核汇总。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姓名市省街道(乡镇)县(市、区)明使用说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智力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增设了评分等级,以提高训练评估的敏感度,更有利于基层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7岁以下和部分18岁以下非在校贫困智力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和“评估标准”进行,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个项目(详见“训练评60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估”)。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
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情况登记表
备注说明:为确保接送安全,建议固定家属接送小小孩,如接放学的家属临时有变动,请电话联系老师;请不要让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来校接孩子。
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情况登记表
备注说明:为确保接送安全,建议固定家属接送小小孩,如接放学的家属临时有变动,请电话联系老师;请不要让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来校接孩子。
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情况登记表
备注说明:为确保接送安全,建议固定家属接送小小孩,如接放学的家属临时有变动,请电话联系老师;请不要让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来校接孩子。
附件1
辽宁省3-18周岁残疾人受教育情况登记表
填写说明:
1、表中所列项目要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如实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不得潦草模糊,保证登记表的工整与清洁。
2、此表所有登记内容要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提供。
3、“○”为单项选择,“□”为多项选择。
4、有标准答案的栏目,根据实际情况在“○”或“□”中划“√”;没有标准答案的栏目,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实填写。
5、表中“需求信息”仅作为情况了解之用,不表示需求一定会得到无偿满足。
6、此调查表包括没有办理第二代残疾证的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