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九年级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3)
- 格式:ppt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21
财富论坛1。
怎样理解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2。
富而思源的意义?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3。
为什么富而思进? 1)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2)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4。
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⑵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
⑶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
⑷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5.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
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
2)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6。
青少年如何勤俭节约,文明消费?1)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生活艰苦朴素。
2)合理、适度消费,不攀比,不奢侈浪费。
7。
为什么要合法致富?1)现代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创设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
2)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8.如何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不懂税法或知法犯法,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9.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10.本世纪头20年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描述其状态?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②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单元《财富论坛》单元知识小结及典型题1.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①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
②资本、管理等因素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①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创造社会财富源泉的作用。
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
①为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②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充分,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这是适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也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的充分保证。
2.富而思源,富而思进(1)我国的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2)承担责任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
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3)人生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①智慧创造财富 ②勤劳创造财富 ③科技创造财富 ④金钱创造财富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时间: 2020-03-18一、学习目标 (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 1. 了解“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
2. 了解财富的源泉,懂得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需要智慧,需要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的智慧和开拓精神指的是什么。
3. 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 ,什么是财富中的“义” 二、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 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市场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
(一)自学导航 ( 请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下述问题 )1. 21 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了解创造财富中 ;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
2. 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如何?3.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是什么?(二)合作探究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4. 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 或为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如何理解“同富不同路”?三、分层检测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基础知识题1.我国在本世纪头 20 年的奋斗目标是 A.超过发达国家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C.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C. 改革开放与闭关自守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60 年前,中国人民从政治上站了起来; 60 年后,我们已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
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 来,指的是A.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C.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4.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 A.胡锦涛 B.邓小平 5.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B. 我国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跨越D.我国已为发达国家 提出来的。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第五课财富之源;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主题词:小康财富源泉财富中的法与德共同富裕勤俭节约一、关于小康1.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是什么?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什么是小康?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小康是指: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是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
总体小康(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实现了初步的小康,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全面小康(本世纪头20年实现的奋斗目标及其涵义是什么):①是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②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③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3.为什么说我国已总体上实现了小康?①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是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具体表现。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4.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有何意义?(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①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四、走向小康★17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是: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27★18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之间的矛盾。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提出来的,即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
★19 .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20 .全面小康的新特点: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的小康,是的小康与的小康的统一,是生态文明的小康。
P27★21.三步走的战略部暑?⑴以1980年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⑵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⑶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2. 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⑴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⑵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3. 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4.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系?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也就是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
具体地说,就是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25.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1)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2)制造技术基础薄弱;(3)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五、财富之源★26. (1)创造财富的基础是:。
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无一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晶。
P29(2) 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