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剂活性炭用于味精脱色的条件和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311.89 KB
- 文档页数:3
活性炭脱色原理和操作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活性炭脱色原理和操作活性炭是一种黑色粉状,粒状或丸状的无定形具有多孔的碳,主要成分为碳,还含少量氧、氢、硫、氮、氯。
也具有石墨那样的精细结构,只是晶粒较小,层层间不规则堆积。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500~1000米2/克),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能在它的表面上吸附气体、液体或胶态固体;对于气体、液体,吸附物质的质量可接近于活性炭本身的质量。
其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更易于吸附。
在同一系列物质中,沸点越高的物质越容易被吸附,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
反之,减压,升温有利于气体的解吸。
常用于气体的吸附、分离和提纯,溶剂的回收,糖液、油脂、甘油、药物的脱色剂,饮用水及冰箱的除臭剂,防毒面具中的滤毒剂,还可用作催化剂或金属盐催化剂的载体。
早期生产活性炭的原料为木材、硬果壳或兽骨,后来主要采用煤,经干馏、活化处理后得到活性碳生产方法有:①蒸汽、气体活化法。
利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在850~900℃将碳活化。
②化学活化法。
利用活化剂放出的气体,或用活化剂浸渍原料,在高温处理后都可得到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微晶结构,微晶排列完全不规则,晶体中有微孔(半径小于20[埃]=10-10米)、过渡孔(半径20~1000)、大孔(半径1000~100000),使它具有很大的内表面,比表面积为500~1700米2/克。
这决定了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废水和废气中的金属离子、有害气体、有机污染物、色素等。
工业上应用活性炭还要求机械强度大、耐磨性能好,它的结构力求稳定,吸附所需能量小,以有利于再生。
活性炭用于油脂、饮料、食品、饮用水的脱色、脱味,气体分离、溶剂回收和空气调节,用作催化剂载体和防毒面具的吸附剂。
活性炭脱色效果在水中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
一般加0.1—3%(W/V),搅拌30~60分钟,活性炭的粒度对脱色时间有影响,而且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活性炭,脱色效果相差很大。
活性炭用于红糖脱色的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强大吸附能力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颜色、异味和有机物质。
在红糖脱色过程中,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和去除杂质的作用。
活性炭的吸附机理可以归因于其高度多孔的结构。
活性炭常见的多孔性结构有微孔、介孔和宏孔。
微孔是指孔径小于2纳米的孔隙,介孔是指孔径在2纳米至50纳米之间的孔隙,而宏孔则指孔径大于50纳米的孔隙。
这些孔隙能够具有相当大的表面积和吸附容量,为活性炭的高吸附性能提供了基础。
对于红糖来说,其颜色主要是由于其中的色素和杂质造成的。
而活性炭可以通过吸附作用,有效去除这些色素和杂质,从而实现对红糖的脱色效果。
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其能够与杂质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活性炭通过分子间的静电力或范德华力与杂质之间发生吸附作用。
这种吸附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杂质的去除。
物理吸附对于吸附溶液中的大分子杂质和颜色较浅的有机杂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化学吸附是指活性炭通过与杂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杂质的过程。
这种吸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吸附杂质与活性炭表面之间形成化学键。
化学吸附对于吸附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和颜色较深的有机杂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在红糖脱色过程中,活性炭的吸附选择性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材料,其吸附对同样是非极性的脱色物质更有选择性。
一般而言,活性炭对糖分子本身具有较低的吸附选择性,而对于其他色素类、蛋白质和多肽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因此,在红糖脱色中,活性炭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并去除红糖中的色素和其他杂质,而保留红糖本身的甜味。
除了选择性吸附外,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还与一些实际条件有关,如活性炭的种类、粒径、用量、接触时间、温度和pH值等。
不同类型的活性炭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因此在红糖脱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材料非常重要。
此外,活性炭的粒径和用量也会影响吸附效果,通常情况下,活性炭颗粒较细且用量适当的情况下吸附效果最佳。
活性炭的漂白原理
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具有极高的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在吸附过程中,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将颜料、杂质和有机物分子吸附在其表面上,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在物理吸附过程中,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可以将分子固定在内部,形成吸附层。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主要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这些孔隙可以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增加吸附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附效率和容量。
在化学吸附过程中,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可以与有机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并将其固定在活性炭表面上。
化学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颜料和杂质。
此外,活性炭还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可以与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其失去颜色,实现漂白效果。
活性炭表面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能够提供活泼的活性中心,参与氧化反应,将有机物中的不饱和键氧化为醛基或羧基,降低有机物的色度。
综上所述,活性炭的漂白原理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将颜料、杂质和有机物分子吸附在其表面上,从而实现漂白效果。
活性炭的吸附既包括对色素杂质的脱色也可能引起有效成分的损失。
所谓的效果应该是吸附最多的杂质,损失最少的成分为好。
单就吸附来说,活性炭在pH3-4的水溶液中,加热煮沸,保持微沸30-60分钟脱色效果最强,用量大,脱色程度增加,用量小程度降低。
文献所说的百分之几是溶液的量。
活性炭在醇溶液中吸附效果大打折扣,但仅是说吸附,如果在水溶液中有效成分损失严重,可以试验在醇溶液中进行脱色。
脱色一般是要加热的,如果成分热稳定性不好,可以60-80℃温浸脱色。
一点提醒:活性炭脱色可能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用量、溶媒、pH、脱色时间都要考虑,用于注射剂的工艺可以,用于定量要筛选考察啊。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这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
(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除去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
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
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
吸附原理:由于大多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活性炭脱色原理活性炭,又称活性炭或脱色炭,是一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常用于脱色、脱臭、净化水质和空气等方面。
活性炭的脱色原理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将颜色物质和有机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从而使溶液变得清澈透明。
下面将详细介绍活性炭脱色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首先,活性炭的脱色原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实现的。
活性炭具有大孔、中孔和微孔等多级孔结构,这些孔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使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当有机颜色物质和杂质分子进入活性炭的孔隙时,它们会被吸附在孔壁上,从而使溶液变得透明。
此外,活性炭表面还具有丰富的功能基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功能基团也能与颜色物质和杂质发生化学吸附作用,增强活性炭的脱色效果。
其次,活性炭的脱色原理还涉及化学吸附作用。
活性炭表面的功能基团可以与颜色物质和杂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从而使其失去颜色或变得不溶于水。
这种化学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活性炭的脱色效果,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去除的颜色物质和有机杂质,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此外,活性炭的脱色原理还与溶液中颜色物质和杂质的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活性炭对有机颜色物质和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尤其是对大分子量、高极性和不稳定的有机物质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溶液中颜色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和使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脱色效果。
总之,活性炭的脱色原理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将溶液中的颜色物质和有机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实现脱色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化学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溶液中的颜色物质和杂质,使其变得清澈透明。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和使用条件,以获得最佳的脱色效果。
活性炭的特性,作用原理及其应用活性炭介绍活性炭是以优质椰子壳、核桃壳、杏壳、桃壳为原料,经系列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外观呈黑色颗粒状。
优点是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库层阻力小,化学性能稳定,易再生。
适用于高纯度的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的深度净化脱氯、脱色、除臭和黄金提炼等方面。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 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 是一种极优良的吸附剂, 每克活性炭的吸附面积更相当于八个网球埸之多. 而其吸附作用是藉由物理性吸附力与化学性吸附力达成. 其組成物质除了炭元素外,尚含有少量的氢、氮、氧及灰份,其結构则为炭形成六环物堆积而成。
由于六环炭的不规则排列,造成了活性炭多微孔体积及高表面积的特性。
活性炭可由许多种含炭物质制成,这些物质包括木材、锯屑、煤、焦炭、泥煤、木质素、果核、硬果壳、蔗糖浆粕、骨、褐煤、石油残渣等。
其中煤及椰子壳已成为制造活性炭最常用的原炓。
活性炭的制造基本上分为两过程,第一过程包括脱水及炭化,将原料加热,在170至600℃的温度下干燥,並使原有的有机物大約80%炭化。
第二过程是使炭化物活化,这是经由用活化剂如水蒸汽与炭反应来完成的,在吸热反应中主要产生由CO及H2组成的混合气体,用以燃烧加热炭化物至适当的溫度(800至1000℃),以烧除其中所有可分解的物质,由此产生发达的微孔結构及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孔隙按孔径的大小可分為三类。
大孔:半径1000 - 1000000 A。
过渡孔:半径20 - 1000 A。
微孔:半径- 20 A。
由不同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具有不同大小的孔径。
由椰壳制的活性炭具有最小的孔隙半径。
木质活性炭一般具有最大的孔隙半径,它们用於吸附较大的分子,並且几乎专用于液相中。
在都市給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第一种类型之粒状活性炭即是用木材制成的,称为木炭。
煤质活性炭的孔隙大小介於两者之间。
在煤质活性炭中,褐煤活性炭比无烟煤活性炭具有较多的过渡孔隙及较大的平均孔径,因此能有效地除去水中大分子有机物。
活性炭方面
1.活性炭的分类:主要分为:糖用活性炭、针剂活性炭、味精活性炭、净水活性炭四类。
2.活性炭的临界吸附温度为45-50℃,当温度低于临界吸附温度时活性炭的吸附效力较差。
使用时除需冷藏和不便加热的药液外,一般采用加热煮沸后吸附20-30分钟,冷至45-50℃时滤过脱碳,脱碳最好在短时间内完成,以免温度下降或在放置过程中发生脱吸附作用,使制剂杂质增多。
3.活性炭最好用酸处理并活化后使用,不易在碱性条件下使用。
4.活性炭的常用量为0.1%-0.5%(w/v)。
5.活性炭在80-90℃,20-30min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好。
6.活性炭在大输液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杂质、提高纯度和去除热源。
7.大输液生产时分2-3次加入活性炭效果更佳,能使制剂质量明显提高(原因:因为活性炭吸附杂质到一定程度后吸附与托吸附处于平衡状态,吸附效力已减弱所致)。
8.大输液在配置葡萄糖溶液时,必须先加入盐酸,待页面附着的泡沫消失后,再加活性炭,并搅拌均匀。
如果先加活性炭,则泡沫中的气体被炭粒吸附,使炭粒表面形成一层气体薄膜,不容易被溶液润湿,影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所以在配置容易起泡的溶液时,应采取一些消泡的手段,或其他措施,确保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中国医药报/2006年/1月/26日/第A08版企业科技活性炭去除注射剂热原效果好使用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王国明刘德芳刘德晶日前,河南省新谊药业注射剂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根据多年注射剂生产经验,总结出选用活性炭来彻底除去药液中热原的一套经验,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由该厂的一线技术人员撰写,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实践和经验体会,对于更好地发挥活性炭的作用,提高注射剂产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编者按在注射剂产品质量控制中,热原是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含有热原的注射液注入人体半小时左右,就会出现人体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心律失常、全身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可升至42℃,往往使患者在危难中发生难以忍受的高热而加重病情,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造成生命威胁。
因此,在注射剂生产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彻底除去药液中的热原,保证产品质量。
注射剂生产中,原辅料、溶剂本身附有大量的热原物质。
热原的体积很小,一般为0.5~5纳米,可通过一般滤器;常用的除菌滤器孔径也在0.1~0.8微米之间,对热原不能完全滤除;超滤膜孔径为0.001~0.02微米,能除去热原,但对药液主药成分截留较严重,不经济,局限性大。
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且有助滤脱色作用,在注射液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使用时用量一定要视原料质量、药液澄明度和其本身质量而定,一般为溶液总量的0.1%~1%。
可以说,活性炭是去除热原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使用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其使用方式。
■根据药液酸碱度确定使用方式根据长期的注射剂生产实践来看,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在酸性溶液和水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吸附力,而在碱性溶液和有机溶液中表现出的吸附力较弱。
当药液的pH值为1.5~5.5时,采用加入溶液总体积0.3%的活性炭量,温度控制在60℃以下,搅拌20~30分钟的方法即可彻底除去药液中的热原。
而药液pH值为7.5~9.5时,可增加活性炭的用量,并采用分次加入的方式以彻底除去药液中的热原。
增加一个项目
特种味精脱色用活性炭
点击“特种味精脱色用活性炭”后
显示以下内容:
本品采用优质椰壳、杏壳、核桃壳等坚硬果壳为原料,经物理的方法精制而成。
产品为黑色不定型颗粒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吸附能力强、脱色速度
快、易再生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味精、糖类、酒精、油脂、清凉饮料等的脱色、除臭、精制及科研、化学分析中的液相吸附和高纯试剂、药品、针剂等的提纯。
规格及技术指标:
项目技术指标
粒度(目)
碘吸附值(mg/g)>1000-1200
亚甲基蓝吸附值(mg/g)180-225
强度(%)≥85
水份(%)≤10
比表面积(m2/g)>1000-1250
PH值8-11
填充密度(cm3/g)0.35-0.45
灰份(%)≤7。
活性炭在味精生产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重点介绍新型改性味精专用活性炭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和味精行业用炭方面的一些用炭经验,以便促进味精行业择优选炭和科学用炭。
关键词:新型改性味精专用活性炭色素吸附前言活性炭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材料,活性炭的品质和品种不仅关系到味精生产中的工作环境、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味精的收率和质量。
我国味精行业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大部分味精企业在生产技术上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的活性炭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的水平远落后于味精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活性炭在味精行业应用领域的研究也相对滞后,因此造成整个味精行业普遍存在着对活性炭在味精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活性炭的工艺提升和质量提高满足不了味精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全行业因不合理用炭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和隐性损失十分严重。
现我国味精行业吨味精耗炭从15公斤到30公斤多不等,单耗悬殊差别极大,以2006年我国味精行业总产量170万吨为参照依据,据粗略统计,全行业全年用炭量约4.3万吨,行业平均每吨味精耗炭量25公斤,因用炭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亿多元,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不合理用炭造成的损失,尚未引起大部分味精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将新型改性味精专用活性炭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和味精行业用炭方面的一些用炭经验整理出来,供味精生产企业相关人士参考,希望能对味精生产企业有所帮助。
1、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味精用粉状活性炭属于木质类活性炭,由于制造木质活性炭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国内有水蒸气法和化学药品法二大类活性炭,品种很多,用途也大不一样,并不是每一种活性炭都适用于味精生产。
目前味精行业普遍使用的活性炭大都是普通水蒸气法,这种工艺生产的活性炭主要缺点是孔隙小,结构单一,只能吸附小分子色素,而味精料液的杂质成分和色素结构相当复杂,不仅有像铁离子、褐色素等小分子色素,还有大量的大分子焦糖色素、硫化物、苯基丙氨酸分子、酪氨酸分子以及因过热、过碱反应生成的新色素等,这些杂质和色素分子绝大部分很难被水蒸气物理法活性炭吸附,因此味精用活性炭不仅要满足吸附各种色素的需求,还要能有效去除料液内的杂质,味精生产企业应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自身产品相应特性的活性炭。
活性炭脱色原理活性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吸附剂,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在脱色过程中的应用。
活性炭脱色是指利用活性炭对有色杂质进行吸附,从而使溶液变得无色的过程。
那么,活性炭脱色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活性炭的结构和性质。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固体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结构。
这些微孔能够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质、颜料颗粒等杂质,从而使溶液变得清澈无色。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其表面积和微孔结构有关,表面积越大、微孔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其次,活性炭脱色的原理是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这种力是一种较弱的吸附力。
当溶液中存在有色杂质时,活性炭的微孔结构能够吸附这些杂质,使其固定在活性炭表面,从而使溶液变得无色。
这种吸附是可逆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杂质去除,使活性炭重复使用。
另外,活性炭脱色的原理还与溶液的pH值有关。
一般来说,活性炭对酸性溶液中的有色杂质吸附能力较强,而对碱性溶液中的有色杂质吸附能力较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和使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脱色效果。
此外,活性炭脱色的原理还与溶液中有色杂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一般来说,活性炭对有机物质和染料颗粒的吸附能力较强,而对无机盐类的吸附能力较弱。
此外,活性炭对有色杂质的吸附能力还与其浓度有关,当溶液中有色杂质的浓度较高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会受到限制,需要适当调整活性炭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以达到理想的脱色效果。
综上所述,活性炭脱色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和物理吸附作用,对溶液中的有色杂质进行吸附,使溶液变得无色。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和使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脱色效果。
活性炭脱色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脱色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食品级脱色活性炭液体脱色与植物油处理效果
很少人知道,在食品行业中活性炭也经常被使用,常用于脱色与除杂,这种食品级的脱色活性炭原材料一般采购纯天然的椰子壳与果壳,经物理与化学工序加工而成,效果究竟怎样呢?
福建鑫森炭业就食品液体脱色与植物油脱色做以描述:
1.发酵液脱色
对于脱色炭来讲,肯定是越细脱色效果越好,但是由于有的工艺不允许用粉炭,就要考虑粒度了,味精母液脱色用的是20-40目的,个别植物油脱色是用的40-60 或者更小一点的,粒径的大小是取决于生产对象的。
2.椰壳活性炭用于植物油脱色:
选用活性炭脱色效果在水中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
一般加0.1—3%(W/V),搅拌30~60分钟,活性炭的粒度对脱色时间有影响,而且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活性炭,脱色效果相差很大。
脱色温度和PH要根据你产物的性质,通过试验确定了。
(1)活性碳一般使用温度是75-80度比较好;
(2)活性炭脱色效果在水中最强,在强极溶剂中使用效果也不错,在非极性溶剂中效果较差;
(3)一般情况下,在pH3-6条件下使用较好;
(4)一般情况下,加入量为千分之一至三(or5);
(5)脱色时间一般为30-60min;
(6)活性碳的种类型号很多,比如糖用碳,油用碳等,要选择一种适合你使用的活性碳。
椰壳油脂脱色炭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加工精制而成。
油脂脱色活性炭用于工业油、供应植物油脱色活性炭-植物油如何脱色-油脂专用活性炭厂家矿物油、食用油的脱色、去杂味及胶杂质,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液相脱色与精制。
注射液生产工艺里的活性炭
活性炭在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起到了吸附杂质和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作用。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吸附剂,其表面拥有大量的微小孔道和活性位点,能够吸附并去除溶液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杂质。
在注射液生产工艺中,通常会在制备或净化过程中引入活性炭。
具体步骤如下:
1. 杂质去除:活性炭可以用于吸附和去除溶液中的有机物、色素、杂质等。
通常将活性炭加入到注射液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混合、搅拌等方式,使活性炭与溶液充分接触,从而吸附、去除其中的杂质。
2. 脱色:活性炭也可以用于去除溶液中的色素。
在注射液的制备过程中,如果需要去除溶液中的色素,可以将活性炭加入到溶液中,并进行搅拌或过滤等处理,使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色素物质并去除。
3. 增加溶液的纯净度:活性炭可以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有机污染物、异味物质等。
在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在水质净化环节中使用活性炭,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去除,从而提高注射液的纯净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后,一般需要通过过滤、离心等操作将活性炭去除,以避免活性炭颗粒进入最终制剂中。
另外,活性炭还会随时间使
用而失去活性,需要定期更换。
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1.目的为了稳定生产,统一操作,对生产工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操作有章可循,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味精生产所有工艺参数的控制和应注意的事项。
3.职责3.1味精车间负责制定本操作规程3.2各工序工段长负责协助制定本规程,落实本规程。
3.3操作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工艺操作。
4.规程:4.1中和工序操作规程4.1.1中和操作工艺指标:PH 值:中和液、一母液7.0-7.6 二母液7.3-7.9浓度:24 Be′- 30Be′透光:中和液≥80%,一母≥65%;二母根据离心回母液料的情况进行调节。
料液温度:50 ℃- 75 ℃4.1.2中和料的操作4.1.2.1打入活性炭(活性炭用量根据料液透光进行调节),打入麸酸,开动搅拌,当料液液位到达1/3罐时,打开碱阀缓慢加碱,同时缓慢添加食用纯碱调节pH4.5-6.0,料温控制在50-75度;4.1.2.2打入麸酸10-14T后关闭料泵,调节浓度24-30Be′,脱色时间不低于30min,之后继续加碱调节pH,每隔10min检测一次,在60min内将pH调到7.0-7.6,停止搅拌;4.1.3一母的操作4.1.3.1加入活性炭(活性炭用量根据料液透光进行调节),投入麸酸0.5-3T,开动搅拌,打开一母母液阀门,当料液液位到达3/4罐时检测pH值,如果pH偏低打开碱阀调节pH,如果pH偏高添加麸酸调节pH,料温控制在50-75度;4.1.3.2脱色时间不低于30min,之后每隔10min检测PH值一次,在60min内将pH调到7.0-7.6;用水调节浓度达到24-30Be′时,停止搅拌;4.1.4二母的操作4.1.4.1二母操作同一母的操作;4.1.4.2最后甩料时二母不再调pH值和浓度,根据离心回料pH值和浓度而定。
4.1.5板框操作4.1.5.1在进行板框过滤之前,操作人员要对pH值和浓度进行复查,检测结果无误后再过滤;4.1.5.2中和液、一母、二母分别打入一次板框进行过滤,10min后取板框过滤料液查pH值、浓度和透光,如果pH值和浓度超出要求范围,操作人员需停止过滤,并通知班长及调罐人员重新对料液进行调节;4.1.5.3经二次板框过滤后的料液由化验室取样检测,要求料液透光中和液≥80%,一母≥65%;二母根据离心回母液料的情况进行调节,调节好的料液打入三楼高位罐暂存;4.2 离交柱操作规程4.2.1柱的预处理(新装柱的预处理)4.2.1.1新装柱填装完毕,然后放满水浸泡4小时;4.2.2.2稍水洗,然后用3倍树脂体积3%-4%盐酸浸泡2小时;4.2.3.3用凉水洗至流出液pH5.0备用;4.2.2上柱及压柱4.2.2.1打开一母、二母阀门开始放料,同时打开罐底清水排放阀门,0-10 Be′的料液作为低度水,10-20 Be′的料液作为高度水,浓度20Be′以上的料液打入料液储存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