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验4RIP路由协议的配置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4
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过程动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一种路由协议,它可以实现路由器之间的自动路由选择和转发,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RIP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协议。
RIP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遵循“最小花费”原则,即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地址的最小代价路径。
该协议可以通过路由表来计算出最小代价路径,并将这些路径广播到整个网络中,以提高路由选择的准确性和速度。
1. 确定RIP协议版本RIP协议有两个版本,分别是RIP v1和RIP v2,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路由更新报文的格式和支持的地址类型。
RIP v1只支持IPv4地址,而RIP v2支持IPv4和IPv6地址,并且可以使用多播地址进行路由更新广播。
在进行RIP协议的配置时,必须确定所要使用的版本号。
2. 配置RIP路由器IDRIP路由器ID是一个32位的整数,它用于标识RIP路由器。
通常情况下,路由器ID 会自动从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中派生出来,但是也可以手动配置。
在手动配置时,必须确保路由器ID在整个网络中唯一。
RIP网络是指RIP协议所要管理的网络。
在配置RIP路由器时,必须将其连接的每个网络都添加到RIP网络表中。
RIP网络表中包含每个网络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对于RIP v2协议,还可以指定网络的标识符和路由器ID。
4. 配置RIP传播方式RIP协议有两种传播方式,分别是广播和组播。
在广播方式中,路由器将路由更新广播到所有与其相连的网络中;而在组播方式中,路由器将路由更新通过多播地址发送到网络中的所有RIP路由器。
在进行RIP协议的配置时,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以确保路由更新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RIP协议的配置中,还需要将每个路由器接口设置为RIP协议。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器可以对接口上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并将更新发送到相应的网络中。
在进行RIP协议的配置时,必须为每个接口设置正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确认其状态正常。
举例说明rip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一、RIP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1.首先在RIP路由器上启动RIP协议:在RIP路由器上,输入'router rip'命令来启动RIP协议;2.配置路由器的网络号:在RIP路由器上,输入'network xxx.xxx.xxx.xxx'命令,其中“xxx.xxx.xxx.xxx”是指要使用RIP 协议的网络的网络号;3.设置其他RIP路由器的网络号:在RIP路由器上,输入'network xxx.xxx.xxx.xxx'命令,其中“xxx.xxx.xxx.xxx”是指要使用RIP 协议的其他RIP路由器的网络号;4.指定RIP版本:在RIP路由器上,输入'version x'命令,其中“x”是指要使用的RIP版本(可以是2、1或其他);5.设置路由更新时间间隔:在RIP路由器上,输入'update x'命令,其中“x”是指每隔多长时间发送一次RIP更新报文,x为单位是秒;6.设置路由更新范围:在RIP路由器上,输入'default-metric x'命令,其中'x'是指一个路由的距离,也就是被路由器认定为可达的路由的距离;7.使用认证信息:在RIP路由器上,输入'authentication key (key-id) xxx'命令,其中“key-id”是指认证信息的标识符,“xxx”是指加密的认证信息;8.保存配置:在RIP路由器上,输入'write'命令即可保存这些配置;9.使用指令验证配置:在RIP路由器上,输入'showrunning-config'命令可以查看目前RIP路由器配置的详细信息。
以上就是关于RIP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
在配置RIP路由协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一步的步骤,以便确保正确的路由配置。
实验4.3 RIP 协议基本配置*【实验目的】•理解RIP 的基本配置【实验过程】假设在校园网在地理上分为 2 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分别有一台路由器连接了 2 个子网,需要将两台路由器通过以太网链路连接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配置,以实现这 4 个子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两台路由器通过快速以太网端口连接在一起,每个路由器上设置 2 个 Loopback 端口模拟子网,在所有端口运行 RIP 路由协议,实现所有子网间的互通。
实验拓扑:实验编地址见表2-4。
名称 IP 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端口 R1(2901) 192.168.1.1 255.255.255.0 N/A Gig0/0 172.16.1.1 255.255.255.0 N/A Loopback0172.16.2.1 255.255.255.0 N/A Loopback1 R2(2901) 192.168.1.2 255.255.255.0 N/A Gig0/0 10.1.1.1 255.255.255.0 N/A Loopback010.1.2.1255.255.255.0N/ALoopback1注: R1指路由器名称,2901指路由器型号;Gig0是GigabitEthernet0的缩写,/0指第0号端口; Loopback 指Loopback 端口1基本配置根据实验编址进行相应的配置,其中Loopback 配置方法类似一般的端口配置。
基本配置完成后,使用ping 命令检测路由器R1和R2直连链路的连通性。
实例:配置Loopback 端口R1#conf t~进入全局配置模式Gig0/0Loopback 0R1R2 Gig0/0Loopback 0Loopback 1Loopback 1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1(config)#int Loopback0~进入端口配置模式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配置端口IP地址,掩码R1(config-if)#no shutdown~开启该端口(非常重要!)%LINK-5-CHANGED: Interface Loopback0, changed state to upR1(config-if)#end~结束配置%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1#show int loopback0~查看端口状态Loopback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 (connected)Hardware is LoopbackInternet address is 172.16.1.1/24 ~显示IP地址配置正确•••R1#Loopback是路由器软件虚拟的端口,是逻辑上的一个端口,它没有物理的存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通信工程学院班Array姓名学号同作者实验日期 2020 年 4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1.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1.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1.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实验所使用软件为 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3.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
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图一动态路由协议前面提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
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路由转发表,进而通过此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
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
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
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n 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 count)n 网络传输费用(cost)n 带宽(bandwidth)n 延迟(delay)n 负载(load)n 可靠性(reliability)n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依据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内容及路由算法,将路由协议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如RIP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图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图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3.2RIP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3.3路由回路及解决办法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Hold-Down 定时器3.4RIP的配置关于RIP的配置步骤如下:开启RIP路由功能(路由进程):Router(config)#router rip宣告相关网段: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 wildmask 请注意:掩码是用反码的形式。
《网络系统集成与测试》指导书2-1-2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训目的】1.理解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2.掌握RIP基本配置;掌握RIPV2的配置;3.能熟练地运用RIP路由来实现网络互连。
【参考资料】1.胡友彬,陈俊华. 网络工程设计与实验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高峡,钟啸剑,李永俊. 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20093.锐捷路由器配置手册4.RIP路由协议配置【实训内容】1.RIP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RIP 是由Xerox在70 年代开发的,最初定义在RFC1058 中。
RIP 用两种数据包传输更新:更新和请求,每个有RIP 功能的路由器默认情况下每隔30 秒利用UDP 520 端口向与它直连的网络邻居广播(RIP v1)或组播(RIP v2)路由更新。
因此路由器不知道网络的全局情况,如果路由更新在网络上传播慢,将会导致网络收敛较慢,造成路由环路。
为了避免路由环路,RIP 采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定义最大跳数、闪式更新、抑制计时5个机制来避免路由环路。
RIP协议的工作机制,请参考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的《4.5.2 内部网关协议RIP》。
RIP是一种距离矢量协议,属于内部网关协议。
RIP协议的特点:(1)RIP协议用跳数来评估路由,跳数最大为15,所以RIP协议不适合大规模的网络。
(2)RIP协议每隔30秒(更新时间)发送路由更新报文。
如果一个设备在180秒(失效时间)内没有发送更新报文,则该设备提供的路由被设置为不可用;如果再过120秒(清除时间)后仍未发送更新报文,则删除到此设备的路由。
(3)RIP协议使用UDP报文发送路由更新,端口号为520。
(4)RIP协议的管理距离是120。
(5)RIP协议有RIPv1和RIPv2两个版本。
说明:在路由器和3层交换机上都可以配置RIP协议。
2.RIP路由的基本配置(1)配置RIP协议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说明:router rip 命令用于启用RIP,并进入RIP的配置模式。
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小型网络中。
RIP基于Bellman-Ford算法,使用距离作为路由选择的标准,根据每个路由器所知道的离开该路由器的最小跳数来选择最佳路径。
RIP协议的基本配置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启用RIP协议在进行RIP协议配置之前,首先需要确认路由器上已经启用了RIP协议。
可以使用“show ip protocols”命令查看当前路由器是否启用了RIP协议。
2.配置RIP路由器IDRIP协议中的路由器ID是一个16位的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路由器。
配置RIP路由器ID可以使用“router rip”命令,然后使用“router-id”命令配置路由器ID。
3.配置RIP网络RIP协议使用网络地址来标识网络,因此需要配置RIP协议所在的网络。
使用“network”命令配置RIP网络。
例如,要将一个网络地址192.168.1.0/24添加到RIP路由表中,则可以使用“network192.168.1.0”命令。
4.配置RIP版本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只支持IPv4,而RIPv2不仅支持IPv4,还支持更多高级功能,如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和认证等。
可以使用“version”命令配置RIP版本。
例如,要将RIP版本配置为RIPv2,则可以使用“version 2”命令。
5.配置RIP路由过滤有时,我们需要限制RIP路由的传播,可以使用路由过滤来实现。
可以使用“distribute-list”命令配置RIP路由的传播策略。
例如,要从RIP路由表中排除特定的网络地址,则可以使用“distribute-list out”命令。
6.配置RIP路由的默认跳数RIP协议中,路由的跳数是选择路由的重要指标。
默认情况下,每个RIP路由器在将路由信息传播给邻居时,将跳数加1,直到达到最大跳数。
实验报告2.进入PC0/PC1主机进行IP配置3.进入S3560交换机配置3.1划分VLAN10 和VLAN203.2Fa0/10端口绑定VLAN10, Fa0/20端口绑定VLAN20 3.3分别为Vlan10/20配置步骤规划好的ip3.4配置RIP路由协议(router rip 前先执行开启路由: ip routing)输入:router rip(进入路由进程)输入:network 192.168.1.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network 192.168.2.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version 2(启用版本2)输入: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输入:ex(退出)4.进入路由器1配置4.1 配置ip及时钟频率4.2 配置RIP路由协议输入:router rip(进入路由进程)输入:network 192.168.2.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network 192.168.3.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version 2(启用版本2)输入: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输入:ex(退出)5.路由器0同理6.查看路由器0/1, S3560 路由表do show ip route结合实验拓扑图可知它们通过RIP协议相互学习到了地址并存储在路由表内.7.全部配置结束之后,测试PC0中与PC1的互通七、实验结果八、实验总结RIP 特性包括:1.有类, 距离矢量2.跳数为度量值3.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或不连续子网4.每30秒更新一次5.Rip被封装在UDP分段中,源目的端口号520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路由器RIP协议的配置方法,以及如何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 学习产生的路由,并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过程中我由于不细心造成几次配置失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会更加仔细,避免出现类似的低级错误。
这次实验也是收获满满的。
九、教师评阅意见。
rip协议配置实验报告RIP协议配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实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以及实现网络中路由的动态更新和维护。
实验环境:1. 路由器:使用三台路由器进行实验,分别为R1、R2和R3。
2. 网络拓扑:将三台路由器连接成一个环形网络拓扑。
实验步骤:1. 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 启用RIP协议,并配置RIP协议的相关参数,包括路由器ID、网络地址以及版本等。
3. 验证RIP协议的配置是否生效,通过查看路由表和RIP协议的邻居表来确认路由信息是否正确地交换和更新。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配置,我们成功地实现了RIP协议的配置,并且可以在路由器之间正确地交换和更新路由信息。
通过查看路由表和邻居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以及路由信息的动态更新情况。
实验总结:RIP协议是一种简单的路由协议,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RIP协议的基本配置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网络中实现路由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维护。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RIP协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和故障排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配置上的问题,比如路由器之间无法正确地交换路由信息,或者出现了路由信息的错误更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仔细检查配置、查看日志和调试信息等方法,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确保了RIP协议的正常工作。
未来展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各种路由协议的配置和工作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为构建和维护复杂网络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促进网络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RIP路由协议配置原理概述RIP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
它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例如校园网以及结构较简单的地区性网络。
对于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协议。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通过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
RIP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称为度量值。
在RIP中,缺省情况下,设备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设备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也就是说,度量值等于从本网络到达目的网络间的设备数量。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度量值取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由于这个限制,使得RIP不可能在大型网络中得到应用。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路,RIP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等功能。
RIP协议是最早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RIP协议被设计用于使用同种技术的中小型网络。
由于RIP的实现较为简单,在配置和维护管理方面也远比OSPF和IS-IS容易,因此在实际组网中仍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目的●掌握配置RIP路由协议的基本方法●掌握聚合的适用场景并进行正确的配置●掌握修改路由Metric属性的方法●掌握RIPv1和RIPv2的兼容特性●掌握控制RIP路由信息发布/接收的方法●掌握RIP缺省路由下放方法●掌握网络优化方法,包括验证、计时器●掌握在网络中部署RIP协议时的故障排除方法实验内容1.任务要求公司A网络如实验拓扑所示,请根据如下需求对网络进行部署:1)由于路由器R1较老,所以只能运行RIP缺省版本;其他设备运行RIPv2,并通告实验拓扑中标识的接口;业务网络1.0.0.0/24、2.0.0.0/24、5.0.X.0/24和6.0.X.0/24承载的流量较为特殊,所以暂不通告进RIP;2)将业务网络1.0.0.0/24和2.0.0.0/24引入到RIP,并采用缺省度量;出于安全考虑,R2不能收到R1发送的任何RIP报文;3)避免连接到R2的E0/0/1接口的恶意用户影响网络,同时该接口可能连接合法路由器,需要学习当前网络路由;4)由于业务需求,R4上学习到的业务网络1.0.0.0/8的metric需要为4,其他路由条目保持默认,但由于安全原因,不允许在R4上配置;5)只将业务网段6.0.0.0/24、6.0.2.0/24引入到RIP,引入路由采用缺省度量,需使用最少命令完成此需求;6)将业务网络5.0.X.0/24引入到RIP,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汇总,且考虑是否有潜在的环路,不能使用静态路由;7)因为安全原因,R5和R6不能有邻居关系,直接交换路由,但是网络还需要能够相互访问;8)R4连接了Internet,需要访问Internet,此外也需要保证所有设备都能访问Internet;9)为了加快RIP收敛,需要对全网RIP定时器进行调整,其中Update和Age定时器分别为20秒和100秒,Carbage-collect定时器可自行决定;10)出于安全目的,需要对全网合适设备配置明文认证,密码为Huawei。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小结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可用于IPv4网络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RIP协议进行路由配置。
我们需要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通过将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以便相邻路由器可以更新它们的路由表。
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即通过几个路由器可以到达目标网络。
RIP协议支持最多15个跳数,超过15个跳数的网络将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RIP协议的配置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在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所有路由器都在同一个子网中。
2. 开启RIP协议。
在路由器上开启RIP协议,使用命令“router rip”进入RIP协议配置模式。
3. 配置网络。
使用命令“network 网络地址”将本地网络添加到RIP协议中。
4. 配置路由。
使用命令“ip route 目标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配置路由。
5. 配置默认路由。
使用命令“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跳地址”配置默认路由。
6. 保存配置。
使用命令“write”将配置保存到路由器中。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进行了RIP协议的配置。
我们配置了三台路由器R1、R2和R3,它们分别连接两个局域网。
具体配置如下:1.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我们将R1、R2和R3的IP地址分别设置为192.168.1.1/24、192.168.2.1/24和192.168.3.1/24,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2. 开启RIP协议。
我们在R1、R2和R3上分别使用命令“router rip”进入RIP协议配置模式。
3. 配置网络。
我们在R1、R2和R3上分别使用命令“network 192.168.x.0”将本地网络添加到RIP协议中(其中x分别为1、2和3)。
rip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RIP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RIP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掌握RIP
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和使用方法。
实验环境:
1. 三台路由器:R1、R2、R3
2. 两台交换机:SW1、SW2
3. 三台PC机:PC1、PC2、PC3
4. 网线、串口线等连接线材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三台路由器和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配置各自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 在R1、R2、R3上分别启用RIP路由协议,并配置路由器之间的网络连接。
3. 在PC1、PC2、PC3上分别配置相应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4. 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检查各个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上述步骤的配置和测试,实验结果如下:
1. R1、R2、R3之间成功建立RIP路由协议,并能够相互学习和传播路由信息。
2. PC1、PC2、PC3之间能够互相ping通,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3. 通过查看路由表,可以清晰地看到RIP协议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以及路由器
之间的路由信息传播情况。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了RIP 路由协议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
同时,也加深了对网络互联互通的理解,为今后的网络配置和维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们的网络技术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网络建设和维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选择。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索RIP协议的原理,并通过配置实验来进一步了解RIP协议的工作方式。
实验目的:1.了解RIP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2.掌握RIP协议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3.验证RIP协议的路由更新和选择功能。
实验设备和拓扑:我们将使用3台路由器和1台主机进行实验,拓扑如下:```R1/\/\R2---R3\/\/R4```其中,R1、R2、R3和R4分别代表四台路由器,主机连接在R4上。
实验步骤:1.配置各个路由器的IP地址和接口信息。
2.启用RIP协议并配置相应的路由。
3.观察RIP协议的路由更新和选择过程。
4.进行路由故障实验,观察RIP协议的故障检测和路径切换。
实验结果和分析:1.配置各个路由器的IP地址和接口信息:我们根据拓扑图配置了每个路由器的IP地址和接口,确保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2.启用RIP协议并配置相应的路由:在每个路由器上启用RIP协议,并配置相应的网络和跳数。
通过这些配置,每个路由器都能够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3.观察RIP协议的路由更新和选择过程:我们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观察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可以看到RIP协议不断地更新路由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传递最新的路由信息给邻居路由器。
通过路由更新和选择过程,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能选择最佳路径转发数据。
4.进行路由故障实验:我们模拟了一条连接R1和R2之间的链路故障,观察RIP协议如何检测到这个故障并调整路由。
实验结果显示,R1通过其他可达路径选择了新的最佳路径,并继续进行数据转发,实现了路由的故障恢复。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IP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RIP协议通过周期性的路由更新和选择机制,实现了动态路由的自适应和故障恢复能力。
RIP路由协议应用实验的原理实验介绍本文档将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协议应用实验的原理。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自动路由选择。
通过实验,我们将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RIP路由协议的原理,包括RIP协议的基本工作机制、路由更新和路由选择的过程等。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环境–使用两台计算机进行实验,分别称为Router A和Router B。
–将两台计算机通过串行线缆连接,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确保两台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正确,包括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启动两台计算机。
2.配置RIP协议–在Router A上,打开终端或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以下命令配置RIP协议:router ripnetwork <A网段>network <B网段>这些命令将使Router A开始使用RIP协议,并将A网段和B 网段添加到RIP路由表中。
–在Router B上,同样打开终端或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以下命令配置RIP协议:router ripnetwork <B网段>这个命令将使Router B开始使用RIP协议,并将B网段添加到RIP路由表中。
3.查看路由表–在Router A上,输入以下命令查看RIP路由表:show ip route rip–在Router B上,同样输入以上命令查看RIP路由表。
4.进行路由测试–在Router A上,打开终端或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以下命令测试路由:ping <B网段的某个主机IP地址>–在Router B上,同样打开终端或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以下命令测试路由:ping <A网段的某个主机IP地址>–如果能够成功进行ping通,则说明RIP路由协议配置成功,并且路由选择也正常进行。
实验原理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由的选择。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XXXX年 XX 月 XX 日
(1)理解RIP路由的原理;
(2)掌握RIP路由的配置方法。
实验器材:
路由器及PC机,双绞线。
实验内容:
本实验通过配置路由器的RIP路由,使网络畅通,并进一步理解RIP协议的原理。
实验步骤:
1. 配置设备IP地址及路由器的RIP路由
2.查看路由表
3.查看RIP路由的动态更新并停止
实验结果(附数据和图表):
1. 配置设备IP地址及路由器的RIP路由
3.查看RIP路由的动态更新并停止
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RIP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向量协议。
RIP通过广播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
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RIPv1不能支持VLSM,RIPv2可以支持VLSM;RIPv1没有认证的功能,RIPv2可以支持认证,并且有明文和MD5两种认证;RIPv1是广播更新,RIPv2是组播更新。
实验评价及结论:
实验指导老师签字:年月日。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更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RIP路由协议,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加深对RIP协议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RIP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
RIP协议通过交换路由更新报文来实现路由信息的更新,它使用定时器来触发路由更新,并且具有最大跳数限制,通常为15跳。
在实际网络中,RIP协议通常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它的算法相对简单,但是在大型网络中不太适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进入配置模式,然后使用以下命令开启RIP协议:```。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address>。
```。
在上述命令中,`<network-address>`是指本地网络的地址,我们需要将所有的本地网络地址都加入到RIP协议中。
这样,路由器就会开始向相邻路由器发送RIP路由更新报文,并接收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路由更新报文。
接着,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RIP路由表:```。
Router# show ip route。
```。
通过查看RIP路由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路由器学习到的所有路由信息,包括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跳数等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RIP协议的路由选择过程。
除了查看RIP路由表,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RIP协议的运行状态:```。
Router# show ip protocols。
```。
通过查看RIP协议的运行状态,我们可以了解到RIP协议的版本、发送/接收的路由更新报文数量、定时器的设置等信息,这有助于我们监控RIP协议的运行情况。
路由器的RIP路由协议配置方法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其中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之一。
本文将介绍路由器上配置RIP路由协议的方法。
一、了解RIP路由协议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使用了跳数作为决策路径的指标。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定期更新路由表。
二、准备工作在配置RIP协议之前,需要确保路由器已经正确连接,并且可以访问配置命令行接口。
另外,确保你已经了解网络拓扑,包括各个网络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三、进入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使用合适的终端工具,如SecureCRT或PuTTY,通过串口或SSH 等方式连接到路由器。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成功登录路由器操作系统。
四、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命令行界面下,输入以下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hellconfigure terminal```五、配置RIP路由协议输入以下命令,开始配置RIP路由协议:```shellrouter rip```六、配置本地接口在RIP配置模式下,输入以下命令,开始配置本地接口:```shellnetwork <本地网络地址>```其中,本地网络地址是指路由器所在的网络地址,可以使用子网掩码来指定具体的网络范围。
如果有多个本地接口,重复执行该命令配置其他接口。
七、设定版本号继续在RIP配置模式下,输入以下命令,设定RIP版本号:```shell```RIP支持两个版本,版本1和版本2。
版本2对于大规模网络更为高效,因此建议使用版本2。
八、跳数限制继续在RIP配置模式下,输入以下命令,设定跳数限制:```shellmaximum-paths 4```跳数限制是指最多允许的跳数数量,即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可以调整跳数限制。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在进行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该协议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我学习到了RIP的配置步骤以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也加深了对路由协议的理解和应用技巧。
1. 实验简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它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测量路径的标准,并将路由表信息通过周期性广播的方式传播给邻居节点。
该实验旨在配置RIP路由协议,实现路由表的交换与更新。
2. 实验过程2.1 实验环境准备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实验环境,包括路由器和主机。
路由器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而主机连接到路由器上。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以便进行后续的RIP路由协议配置和交互。
2.2 RIP配置步骤(1) 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使用特权EXEC模式下的“configure terminal”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2) 使用“router rip”命令开启RIP进程,并进入RIP配置模式。
(3) 使用“network”命令指定需要进行路由协议交互的网络。
(4) 使用“version”命令设置RIP协议的版本,推荐使用RIPv2。
(5) 使用“passive-interface”命令将不需要进行RIP路由广播的接口设置为被动接口。
(6) 使用“no auto-summary”命令关闭路由表的自动汇总功能。
(7) 使用“exit”命令退出RIP配置模式,返回全局配置模式。
(8) 使用“end”命令返回特权EXEC模式。
3. 实验心得在进行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实践和调试解决了它们。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验心得:3.1 网络拓扑规划在进行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之前,合理规划网络拓扑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连接路由器和主机,确定好子网划分,避免IP地址冲突,可以提高实验效果和稳定性。
3.2 路由器命令的正确输入在配置RIP路由协议时,命令的格式和参数选择非常关键。
RIP协议及配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RIP协议最初是在1988年由Xerox公司开发,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中。
RIP协议的基本原则是使用跳数(hops)来衡量网络的距离。
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所知的距离信息通过RIP协议广播给相邻的路由器,以便让其他路由器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最短路径。
RIP协议使用固定的更新时间间隔,默认为30秒,以确保网络拓扑的正确性。
1.配置RIP协议的版本: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是最早的版本,只支持基本的路由信息交换,不支持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和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RIPv2是后续的版本,支持更多的功能,如认证、多播和路由聚合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配置。
2. 配置RIP路由器的网络地址:每个路由器都需要配置自己的网络地址,以便其他路由器可以识别和交换路由信息。
可以使用命令“network <网络地址>”来配置网络地址,其中<网络地址>为需要配置的网络地址。
3. 配置RIP路由器的接口:每个路由器的接口都需要单独配置,以确保RIP协议可以在对应接口上正常工作。
可以使用命令“network <接口地址>”来配置接口地址,其中<接口地址>为需要配置的接口地址。
4. 配置RIP协议的路由策略:RIP协议可以通过路由策略来控制路由信息的学习和传播。
可以使用命令“route-map <名称> permit/deny <序号>”来配置路由策略,其中<名称>为策略的名称,<序号>为策略的序号。
5. 配置RIP协议的其他参数:RIP协议还可以配置一些其他的参数,如认证、跳数限制和更新时间间隔等。
可以使用命令“router rip”进入RIP协议的配置模式,并使用相应的命令进行配置。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名称: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
班级:090451 学生姓名:杨望学号:09045131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目的
1、练习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2、掌握了解RIP 路由协议原理
二、实验环境:模拟器
三、实验步骤
1.拓扑图如下所示:
2.对PC机进行配置,配置好IP和子网掩码。
PC0: IP:1.1.5.1/8 PC1: IP:1.1.1.1/8,PC2:1.1.4.1/8.对路由进行配置,其中需配置好路由之间的接口和路由PC机之间的接口:路由器1:se0/0/0:1.1.6.1, se0/0/1:1.1.1.2; 路由器2:se0/0/0:1.1.
3.1, se0/0/1:1.1.2.2;路由器3:se0/0/0:1.1.6.2, se0/0/1:1.1.3.2。
并且三个路由器的clock rate为 64000。
例如下面配置路由器操作:
Router1的配置
同理,配置好R1,R2。
当连好所有的线路后,至少每条线路的节点由红变绿。
四、实验结果
1.pc-0
2.pc-1
3.Pc-2
五、实验小结
通过这次实验熟悉了路由器配置的相关知识,练习了练习域内路由OSPF、RIP和域间路由BGP的配置方法。
练习使用了路由器配置使用的软件,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做了一定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