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开会不做笔记的检讨书三篇尊敬的:某某月某某日,在会议上,正当在台上讲话时,我不仅没有认真聆听和领会领导讲话精神,却在下面偷偷看报纸,并被领导发现。
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领导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思想反思结果向领导汇报如下: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作风涣散的必然结果。
经过几天的反思,我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
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时时处处也都能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但近年来,由于工作逐渐走上了轨道,而自己对单位的一切也比较熟悉了,尤其是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帮助在使我感到温暖的同时,也慢慢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因此,这次发生的事使我不仅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的关心。
同时,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
众所周知,开会和领导讲话是布置和安排指导工作的最佳途径,也是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方针的获得渠道。
就是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下,我却看起了报纸,这充分说明,我从思想上没有把会议和领导讲话重视起来,这也说明,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也没有把自己的工作更加做好,更加走上新台阶的思想动力。
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应付思想。
现在,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苗头,如果不是领导及时发现,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继续放纵和发展,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都无法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工作失误。
因此,通过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幸运,感到了自己觉醒的及时,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
所以,在此,我在向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初三学生巧记课堂笔记有
三招
( 郝娜) 初三生学习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上不会做笔记。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师黄彩英认为,学生做课堂笔记要知道记什么、怎么记,掌握三个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笔记内容有取舍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对提高学习成绩大有裨益,但是学生不要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分巨细地全部记下来,要有所取舍,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
黄老师说,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要有选择地记笔记。
学生要记下老师讲课的提纲,便于课后复习,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还要将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要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这有利于学生锻
炼思维、培养解题能力。
此外,还要记下老师课后总结的内容,这是一堂课的精华,可从中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
读书笔记的整理方法【篇一:读书笔记方法】人人都在用的9种读书笔记● ● ●如果读书不记读书笔记,会怎么样?记读书笔记对自己到底能带有什么价值?低阶笔记是为了以后能以最快速度回顾书本提供方便,能够直接通过看笔记方式就能够读懂全书,此时的笔记相当于一本书籍精华浓缩手册。
高阶笔记将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架构中一部分为己所用。
▼读书不记笔记,白读第一种摘要笔记使用荧光笔或者标签的方式将书中精彩段落或美句划出来,便于翻书的时候能够立刻找到或者直接将美文美句、精美段落拷贝复制到个人云笔记中,便于以后工作中查找使用。
第二种便签笔记当看到书中有好的内容尤其在阅读致用类图书时,当书中介绍大量沟通方式、演讲技巧或管理工具时可以使用便签读书法的方式记录,以不同含义的3色标签将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加以思考后形成具体行动,提升自己能力。
便签读书ria便签读书法ria:r 阅读书中精彩片段i 第1张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原文意思a1第2张便签上写下自己以前原有经验进行反思a2第3张便签上写出以后当碰到这种情况后如何具体应用第三种导图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将原书章节、段落和重点内容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此方法的好处读完后,通过思维导图在看到整本书的结构脉络的同时也可以看清作者整本书的重要观点和核心内容。
刻。
以后只要大脑里能想起来一个碎片就可以翻出导图笔记找到内容。
导图笔记思维导图建议:1. 清晰地展现出每一核心内容的逻辑关系,让你一眼就可以看到整体架构2. 最好能记录到书中所有的重点,亮点,要点3. 如果可能,可以使用手绘图标的方式视觉化展现第四种 ppt笔记如果你对整本书的内容都已经了解的情况,可以使ppt的方式重新将整本书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进行梳理并且视觉化展现。
在整理的过程,可以有效的完成对整本书内容重构,会更加透彻理解。
ppt 视觉化展示第五种书评笔记将自己对书的理解和亲身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形成具有自我观点的书评笔记将其发表到简书,豆瓣这样的读书平台上,与其他读书之人一起分享读书的感悟也可以聆听到其他人的看法。
笔记的重要性与技巧分享引言在学习和工作中,笔记对我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记录重要的信息、梳理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果。
然而,很多人只是随便记一下,很快就忘记了,或者只是拿来翻阅一下,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
本文将介绍笔记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技巧,帮助您提高笔记的质量和效果。
重要性1. 记录重要信息笔记是我们记录重要信息的工具。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果没有记录下来,很容易遗忘或混淆。
通过将重要的内容记录在笔记中,我们可以随时翻阅,避免遗忘和混淆,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2. 梳理思维通过写笔记,我们可以将复杂的思维过程整理出来,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
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笔记的方式去思考,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在整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笔记,直到最终得到一个清晰、系统的思维框架。
3. 提高记忆力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当我们将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脑海中的思维路径会更清晰,并且通过不断重复和复习,可以加深记忆。
此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方式,通过自己的笔记,可以更好地适应个人的学习和记忆方式。
技巧分享1. 选择合适的工具选择一个合适的工具对于做好笔记非常重要。
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可以选择纸质笔记本、电脑软件、手机应用等不同的工具。
纸质笔记本适合喜欢用笔记录的人,电脑软件和手机应用则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编辑和查阅功能。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具,可以让笔记更加高效和便捷。
2. 清晰明了的标题在做笔记时,给每个笔记添加一个清晰明了的标题非常重要。
标题应该准确地表达笔记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和回顾笔记。
此外,标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维,将复杂的内容分解成小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笔记的组织结构好的笔记应该有清晰的组织结构。
我们可以使用目录、编号、分级标题等方式,将笔记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使得笔记更加易读和易查。
低头记笔记1. 低头记笔记,那可是知识的“收纳魔法”。
就像小松鼠收集坚果一样,我在课堂上或者讲座时,听到那些宝贵的知识点,赶紧低下头,笔尖在本子上“唰唰”地记录着。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知识的小种子,说不定啥时候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呢。
要是不低头记笔记,那些智慧的火花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多可惜呀。
2. 低头记笔记,这是我跟知识“亲密接触”的方式。
你想啊,就好比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发现宝藏,我在信息的海洋里,听到那些关键的内容,马上低头记下来。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研讨会,台上的专家讲得特别精彩,旁边有人光听不记,还说回头看录像就行。
哼,录像哪有自己亲手记下来印象深刻呢?记笔记就像是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知识的小仓库,随取随用。
3. 低头记笔记,就像是和智慧签订一份“独家协议”。
我身边有个朋友,总是觉得自己脑子好,不用记笔记。
可到了用的时候,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而我,不管是读书的时候看到金句,还是开会时听到新思路,我就低下头,像个勤劳的小蜜蜂采集花蜜一样,把它们记在本子上。
这笔记就像是我的知识锦囊,遇到难题的时候打开看看,立马就有了方向。
4. 低头记笔记,是打开记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比如说看一场精彩的培训课程,那些讲师的妙语连珠,如果不记下来,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
我可不会这么傻,我会低下头,认真地把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这笔记不仅是当时的记录,更是日后回忆的线索。
就像看一部老电影,有了这些笔记的提示,能让我更好地回味当时的知识盛宴。
5. 低头记笔记,简直是学习的“秘密武器”。
有一回在小组讨论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各种想法。
我一边听一边低头记,有个同学还笑我太认真。
可到最后总结的时候,我的笔记就派上了大用场。
我能条理清晰地把大家的观点都列出来,就像将军排兵布阵一样。
那些不记笔记的同学,只能干瞪眼。
记笔记能让我在知识的战场上“战无不胜”。
6. 低头记笔记,这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
我爷爷以前就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不记个人学习笔记1、上课不记笔记,极易面临学习困境不会主动复习的同学,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或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辅导班恶补,短期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越到高年级学习越吃力。
以初三的学生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这样的学生,凭借天赋异禀,考前突击就能考到不错的分数,自己还是非常自豪的。
后来发现学习很吃力,现有的学习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进度快内容多,逐渐跟不上队伍。
羡慕别人看似不费吹灰之力有个好成绩,殊不知别人的学习习惯很棒。
有人上课认真记要点,有人在百无聊赖的扎橡皮,在空白的地方涂鸦………原因很简单,知识点逐渐变多,难度慢慢增加,如果没有系统复习的习惯,以及遗忘后及时的复习习惯,后面是的学习会越来越吃力。
一些题目的综合会涉及到七八年级,以及小数的一些内容,如果知识点模糊了必然导致错误,在数学学科上尤其突出。
孩子的成绩突然大幅下降,家长怎么做很关键,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否则孩子想到学习就会有厌恶情绪,因为孩子本身也摸不到头脑也很无辜。
矛盾不断激化,导致更严重的青春期叛逆,厌学甚至抑郁等问题。
2、小小的笔记,大大的作用身体心理上怎么克服也不管用,久而久之根本不去理会老师讲课内容,上课会整个不在状态,出现各种走神的情况,控制不住自己去做些学习以外的事情。
前两年网上流行突击检查孩子的橡皮,从橡皮的完整程度,评价孩子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还是默默地去扎橡皮,更有甚者连橡皮都弄丢了。
焕然一新的橡皮,走神小学生的最爱同样笔记也有反观孩子上课是否注意听讲的功能,且是个更复杂的活动,需要孩子高度集中,跟着老师的思路才能知道哪些要点,才能系统的记下要点和注意事项。
对老师有敬畏之心的只是扎扎橡皮,在不断地试探过程中发现老师不能把他怎么样,甚至在课堂上直接呼呼大睡。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生活中我们听到一个事情,如果不理解可能转瞬即忘,能够理解的不需要太多时间,你的记忆逐渐模糊,变得支离破碎。
心理学上研究记忆的内容讲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遗忘先快后慢,两天遗忘80%;二、遗忘从开始接触学习已经悄然开始;三、不系统的反复的复习,遗忘是必然的事情。
学生不做课堂笔记的检讨书尊敬的老师:我写这封检讨书是为了反思自己不做课堂笔记的行为,并向您表示我的诚挚歉意。
我深刻认识到,不做课堂笔记的行为对我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希望通过这封检讨书向您表达我对我的不负责任行为的悔过之情,并承诺今后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改正错误。
首先,我要承认我对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
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我对笔记的价值产生了误解,认为只要听讲就能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意识到,课堂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记忆和复习知识点,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我深感自己以往的不作笔记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次,我还要承认,我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利用好笔记的技巧和方法。
我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记录,也没有及时整理和复习。
我没有意识到笔记是学习的有效工具,是我在课堂上的延伸。
我没有主动向老师请教关于笔记技巧的问题,也没有向同学学习他们的好方法。
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了我对笔记的忽视,进一步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为了改正这种错误,我决心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课堂笔记习惯。
首先,我会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我会学习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以便后期复习时能够快速理解。
其次,我会及时整理和复习课堂笔记,巩固知识点,加深理解。
我会将笔记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与课本和参考资料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学习资料。
最后,我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关于笔记技巧和方法的问题,向同学学习他们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笔记水平。
通过这次反思和检讨,我深刻认识到不做课堂笔记的行为对我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对此深感愧疚和懊悔,并向您表示我对我的不负责任行为的诚挚歉意。
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课堂笔记习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再次向您表示我最诚挚的歉意和感谢!学生 XXX 敬上。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pdf
每一个新学期开始都是很忙碌的,尤其是小班的宝宝,园领导安排大
中班各出一名老师到小班帮忙看护小班的宝宝,因此新学期开学初我在小
班帮忙,没想到一个4岁的孩子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学课,使我深
刻到了它的深刻意义——请耐心等待,让孩子自己说出原因。
快到放学的时间啦,小雪走到我面前,低着头,不说话,手使劲地拧
着衣服,我用手摸她的衣服,全部都湿了。
我轻轻地问他:“衣服为什么
湿了是不是洒水了是不是开水龙头的时候,用力过大,把水溅得满身都是”她还是一直低着头,红着脸,支支吾吾不说话。
我接着又问她:“是不是
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小雪还是不说话……这个时候,我正想要批评她,但是,看着他扁起的小嘴,我想:还是算了吧,等等吧,给她一个思考的时间。
于是我用我的衣服给他换下湿了的衣服,告诉她:“小雪,你先穿老师的衣服吧,等你的干了再换下来。
”接着,我开始揽
着她,耐心地等她自己说出原因。
一分钟过去了,小雪终于抬起头,说话了,她说:“老师,我刚才大便了,水冲不下去,我用小脸盆接水往下冲的,不小心,盆里的水就洒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冲下去了。
”
我紧紧地抱着小雪,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时候,我还能说什么
呢我差点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伤了孩子的心。
小雪也紧紧地抱着我,向来,孩子抱我总是紧紧的,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们总是因为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当然,并且把这个想当然当作真的
事情放在孩子做错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伤过孩子多少
次心。
所以,请耐心等待,让孩子自己说出原因,也许她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说服同学做笔记的书信
同学,你好!
听说你从来都不记笔记,也不愿意记笔记。
其实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加深你对课堂上知识点的记忆,也方便你课后去巩固和回忆。
以前的我也是怕懒也不愿意做笔记,认为自己上课听到东西都记到脑子里去了,不需要下课去回忆。
但是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学,不管怎么努力,就算花的时间比人家记笔记的同学时间多,而是不如人家。
我就尝试开始记笔记,才发现学习原来是那么的轻松。
从此我便开始很认真地记笔记。
做笔记也是非常有乐趣的,你可能会以为做笔记是会枯燥的,但是不是这样的。
只要你发现作笔记的方法,学习就会变得非常的乐趣。
会越学越轻松。
作笔记也非常方便你去课后进行复习。
你只要在复习的时候一边遮住笔记一边背下来,背书也会变得非常简单。
我最近学到了一种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把一页纸分成了三部分:右上最大的空间是我们平时做笔记的地方,左边那竖着的一条空间叫做“线索栏”,是用来归纳右边的内容的,写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这个工作不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做,而是在上完课之后马上回顾,然后把要点都写到左边,这样一方面马上复习了内容,另一方面理清了头绪。
下面那横着的一栏是用来做总结的,就是用一两句话总结你这页记录的内容,这个工作可以延后一点儿做,起到促进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笔记内容的极度浓缩和升华。
有了高效的记笔记方法,你是不是可以开始记笔记了呢?。
我为什么不愿做笔记的作文
“把生活、感受、思想记录下来,以及知识点记下来……”这也就是笔记的意义。
不过,某些强迫式的去写“笔记”,可能并不会起到什么的作用。
曾经在永嘉老家的书柜里翻出过我叔叔曾经用过的笔记本。
崭新崭新的,我翻了一下,他写了总共不超过十页的笔记。
第一篇字迹工整,十分优美,篇幅较长;第二篇就粗糙了许多;到最后一张,只写了几行,字潦草的飞起,写到一半就失去了下文。
这也是“笔记”?我认为他不是发自内心的去写笔记,不是真正的笔记。
小学时也有发一个叫做“知识点笔记本”的东西,要求我们每天记录知识点。
我们也去写,字迹也一直的工整,一直的端正。
有时候遇到什么复习考试,这笔记对我来说也没多大用处。
老师宣布今天不用去做笔记后必会迎来一阵欢呼。
笔记应当是为自己去写,去记录。
甚至不为什么,至少证明自己生活过的痕迹和想做的笔记。
亦或是任何一个小小的情绪波动,也可以为此去记录。
至少,这样的情绪波动只属于你,而不是被逼迫的去写这些,由于小写的这段经历,我对做笔记有天然的厌烦。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养成坚持记笔记的习惯,但我想去养成。
可能我不会去记的那么精致与周全,但我愿意去记录一些我需要的知识。
理科记不记笔记是我和老师观点的主要纷争之一。
数学方面老班没强求,我也就无所谓,物理老师管过,我也懒得理,现在也没说什么,倒是化学老师,还十分认真地让我记笔记,扯了一大段,看在她是新来的份上,我也就不追究了。
正好在学校闲余时间发表过观点,前段时间也有同学请叫我,这几天又没事干,就稍微正经一点把大脑里的观点整合一下码出来,谢谢各位捧场啦~~~记笔记的目的无非就是几个,下面来逐个分析:1.加深记忆,方便理解。
在文科方面我认了,但理科实在是不需要考笔记加深记忆,做做题你想不记都不行,有事甚至连公式都不用背。
初中比较好的例子是二次函数,自己多配方几次,顶点式背不出来却能一笔写下来,高中的例子就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个公式(公式一的三个不算)每组都各有特点,确实不好背。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口诀完全没意义,随便写几道题,公式不知道别翻书,自己画图,刚开始还有点生硬,之后就可以快速在大脑中画出图,虽然短时间背不下来,但可以灵活运用。
至于化学和物理,你什么时候看见中考考“重力的定义”或“元素的定义”这之类要死记的东西了?!2.集中注意,防止走神。
其实在数理化课上适当走神是没害处的,我说的走神指的是知识的串联,就是发散思维。
如果你能从摩擦生电想到离子,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一定不能过度,如果你再想到等离子武器又想到红警里的磁暴电圈再想到被电过无数次的灰太狼和他老婆的平底锅就该停了……其实所谓的理科记笔记集中注意只不过是压抑住你的思维,并不有利于对一个新知识的理解。
一般的数学老师都会讲得容易理解,所以上课是最好的机会,别想着回头看笔记学习。
3.有益于知识的总结,以及构建完整的知识框图。
历史和政治,连英语都不需要,跟理科更没关系。
我就不信你学完二次函数会忘一次函数,那也是一种天赋了哈~至于物理和化学也是呈块状的,大题目会把重力浮力压强或电流压阻电功电热或化学式化合价方程式结合在一起,也有奇葩的把力学电学揉在一起,所以绝对不用怕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关键就是多做题……其实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反对记笔记,而是有些学生觉得自己笔记记得特认真,还拿出来炫耀,甚至还有老师夸奖。
说服不愿做笔记的同学作文600字英文回答:As a diligent student, it is imperative to make an effort to take notes during class. While I understand that you may be initially hesitant, I strongly urge you to reconsider your stance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Enhanced comprehension: Note-taking forces you to actively engage with the material, which improves your understanding and retention. By writing down key points and ideas, you are more likely to remember them later on.Improved focus: The act of taking notes helps you stay focused on the lecture and avoid distractions. When you are actively engaged in writing, you are less likely to let your mind wander or drift off.Reference material: Notes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point for studying and reviewing. When you need to recallinformation from a previous lecture, you can simply refer back to your notes for a quick and convenient summary.Organization: Note-taking helps you organize your thoughts and ideas in a structured manner. By creating an outline or using headings and subheadings, you can easily see the flow of the lecture and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s.Increased engagement: Note-taking encourage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By writing down your own interpretations and insights, you are more likely to retain information and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中文回答:亲爱的同学,作为一名勤奋的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方法: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做笔记孩子不愿意做笔记可能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为你提供一些常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孩子不愿意做笔记的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缺乏兴趣:如果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可能会觉得做笔记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任务,缺乏动力去完成。
学习困难: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觉得做笔记是一种负担,无法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不了解笔记的重要性: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做笔记对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听讲就足够了,不需要额外的记录。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容易分散,无法集中精力去做笔记,尤其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
解决方法:增加兴趣:激发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培养他们做笔记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增加兴趣:创造趣味性:将学习内容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使用有趣的例子、故事或实际应用。
多样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游戏、互动讨论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鼓励自主学习: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增加主动性和参与度。
提供学习支持: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觉得做笔记是一种负担。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供学习支持:预习和复习:鼓励孩子在课前预习相关的内容,帮助他们提前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减轻学习压力。
分解任务: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逐步完成,帮助孩子逐步掌握知识,减少学习负担。
寻求帮助:鼓励孩子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强调笔记的重要性: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做笔记对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听讲就足够了。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强调笔记的重要性:解释笔记的作用:向孩子解释做笔记的好处,如帮助记忆、整理思路、复习复习等,让他们明白做笔记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展示笔记的价值:展示一些优秀的笔记样本,让孩子看到做笔记的效果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奖励和鼓励: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当他们完成一定数量或质量的笔记时,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课堂笔记的重要性1、课堂笔记有助于巩固新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的记忆东西也会逐渐遗忘。
那么作为小学生,他们很多东西都是在无意识中记忆,大多时候是凭兴趣感性地记忆东西。
虽然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在研究教法、学法等,但也不能确保节节课精彩纷呈,吸引所有的学生,如果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只听不记笔记,那么很多呈现在课堂上的东西就会昙花一现。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乱笔头。
”把笔记记在课本上,这样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丢失。
学生通过翻看课堂笔记,可以回忆起当时的课堂情景,从而有助于帮助理解掌握知识。
起初,我在班级实验时,很多学生没有记笔记的意识,为了让他们了解笔记的重要性,于是我有意识地围绕笔记设计课堂作业,结果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又没有做笔记的学生一筹莫展,像这样几个来回,学生们揣摩出了老师的用意,上课时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时刻握着笔。
学生通过整理、阅读课堂笔记有效地加强了记忆,巩固了新知。
比如学生晨读时,书上所做的笔记也会随之引入眼帘。
渐渐地,课文里那些重点、要点知识在有意无意中便识记下来。
2、课堂笔记有助于锤炼学生的语言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记笔记过程要求个体维持一种合适的内部心理定向,从而具体地操作知识信息。
因时间有限,空间有限,学生随堂在书上做笔记,不可能长篇大论,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一一记下,也不能乱写乱画,最后搞得自己也看不清。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师生发言,边要筛选、提炼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即思忖着该怎样言简意赅地记载,作业时如何规范完整答题。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会用短语或四字词语概括要点。
如学习《少年》一课时,学生能用“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奋勇向前、斗志昂扬”等词语概括少年的特点。
不再像先前那样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一大堆,现在笔记做得简洁明了,干净整洁。
日积月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是锤炼了他们语言书面表达能力。
3、课堂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速写能力,检查学生听课效率对中年级的学生而言,硬笔书写刚刚起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再要求学生慢慢写字,不要慌,结果很多学生书写速度过慢,达不到要求。
没有写笔记的检讨书今天我想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没有写笔记这个坏习惯。
写笔记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但是我在过去的学习中往往忽视了写笔记的重要性。
在这篇检讨书中,我将反思自己没有写笔记的原因以及不写笔记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改进计划,以期能够养成良好的写笔记习惯。
首先,我回想了一下为什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写笔记。
我发现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懒散和心态不正确。
有时候我会觉得,只是一堂普通的课程或者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不需要花时间写笔记,我可以凭借自己的记忆就可以掌握。
另外,我也曾经觉得写笔记很繁琐,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候写完了也不会再去看。
这种懒散心态导致了我忽视了写笔记这个重要的学习工具。
然而,我也逐渐意识到了不写笔记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没有写笔记的学习过程容易让我遗忘知识。
当我只靠听课或者阅读教材来学习时,信息会很快从我的记忆中消失,我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牢记在心。
其次,没有写笔记导致我在复习的时候没有有效的材料可供参考。
如果我没有记录下来重要的知识点、关键概念和例子,那么在复习的时候我需要重新去阅读教材或者回忆课堂内容,这无疑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没有写笔记也影响了我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能力。
写笔记可以帮助我把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和梳理,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帮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系统地应用知识。
为了改正这个不良习惯,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
首先,我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观念。
我要明白写笔记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负责和投资。
其次,我会养成每天写笔记的习惯。
无论是听课、阅读还是复习,我都会主动拿出笔和纸,记录下重要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我会试着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写笔记,比如使用图表、颜色和关键词等,以提高写笔记的效果和效率。
此外,我会定期回顾和整理自己的笔记,确保所记录的内容能够被自己理解和记忆。
改变一个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我一定能够克服自己不写笔记的坏毛病。
课堂做笔记习惯培养心得“课堂做好笔记”是四年级下学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点培养项目。
在习惯培养中,要有由“告诉”到“训练”再到“教育”,让学生经历“知道”到“体验”再到“养成”的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为此想了一些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首先告诉学生记笔记好处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培养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得先从让学生知道记笔记的意义开始,告诉学生记笔记的种种好处,学生才会有记的愿望。
在学期初,我们各个班除了在学部统一安排的时间里对年级学习习惯重点培养项目对学生进行详细解读外,还在年级组的统一安排下召开了几次“养成做课堂笔记习惯”的专题夕会,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知道了做课堂笔记的意义和作用。
二、让学生明确记笔记的内容学生最开始记笔记时,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知识是需要笔头记下的,口头提醒在这一阶段是必要的。
在四年级下学期开学几周后,就我们班而言,我就对学生所记笔记的内容带着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在他们的初步尝试中,一般会掌握以下几个记笔记的内容:1、记“新”知识:每节语文课的知识侧重点各不相同,知识都是新旧交织在一起的,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要求学生要形成筛选新知识的意识。
筛选出的新知识要及时记下来。
2、集中精力记所缺少的内容。
如语文的学习会涉及到其它很多学科的知识,应该马上记下来,并注明自己需要补充的相关知识,可能要查找的资料等。
3、记实用的知识。
自己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错的知识。
4、记“法”。
即记好带规律性的知识。
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重点语句的方法、写作方法、答题方法等。
三、课堂做笔记的方法细指导关于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方法,我们平时在组内也常会交流,其实我们年级组各班的做法呢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当时年级组语数英三科老师齐抓共管,分头行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做课堂笔记的方法技巧。
1、规范记笔记的位置。
学生最开始记笔记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当我们提出让学生记的时候,他们会在书上任找一个位置记下来,等要做练习查找笔记时,却发现找不到所记的在哪里了。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五个好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五个好方法,包括: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复习等内容,下面是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及高分攻略,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同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五个好方法一:如何预习具体的方法有三:(1)找难点、抓重点;(2)联系实际提问题;(3)做好预习笔记。
道德与法治一节课学习一框内容,你就利用10分钟时间看一看,找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如何听课1.道德与法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道德与法治上的原理。
学习道德与法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
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
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
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
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45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
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
学习笔记未写算什么方面的问题学习笔记未写只能说是个人学习习惯不一样的问题。
记笔记的本质是什么?从一本原本没有丝毫属于你的课本中抽离出知识点,然后转化为可以记忆的资料,然后通过反复背诵、记忆存储在你的大脑中。
记忆它们用来干什么?应付考试而已。
很多时候,记笔记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甚至有点痛苦的事情。
有些人说,记笔记花费的时间,还不如拿来直接背课本。
记笔记费力不讨好,是因为记再多的笔记,无法直接提升记忆和成绩。
甚至,花太多时间精力在笔记上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上课拼命记笔记,可能影响听课,课后记笔记,可能挪用用来复习和记忆的时间。
所以,投入过多(时间、精力乃至金钱),产出过少(成绩提升不明显),是很多人对于学习到底要不要记笔记产生怀疑的初衷。
我直接抛出结论: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又不是完全必要的,能不记就不记,非得记,就简单记。
为啥说记笔记十分必要,又不是完全必要呢?这就要回答我们学习时为啥要记笔记了。
记笔记,其重要目的不是抄书,更不是排版精美,而是抽剥总结课本或老师讲课中的知识点。
课本啰啰嗦嗦几百页,但是核心、要点可能就是几页十几页。
记笔记,能挑出这些重点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是,如果有总结性的教辅或口袋随身装的小册子,这些现成的笔记,完完全全可以取代你的笔记。
所以,在有现成笔记的情况下,记笔记是不完全必要,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当然,现成的笔记,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补充一些东西上去,现成笔记的缺点可能就是知识点不全,有效的补充是必须的。
记笔记有必要,而且记笔记是有方法的,记笔记的要诀是抓住要点,不要什么废话都记,尽量精简。
然后你觉得记完笔记你就完成学习了?错!记笔记根本只是个中间环节,而不是完成了学习,这就是为啥很多人觉得学习笔记记了没用。
不是没用,而是你缺乏后续流程(所谓的消化笔记内容)。
我手绘总结了一张图,从课本到笔记,是提炼,从笔记到口诀是精炼,然后,口诀之后,所要做的就是反复记忆,而模拟考试、测验是在练习准确快速提取,考试就是正常发挥记忆提取。
哈工大校长周玉:很多同学不记笔记,让我很担忧!
来源:中国青年报查看原文3318 人阅读3天前
导读
在电子产品泛滥成灾的今天,一位大学校长却大声疾呼:“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
据了解,这篇文章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在国庆节前一天与部分学生座谈,并批阅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后即兴而作的。
以下是全文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
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专题读了148本书、写下60多万字的札记;毛泽东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本约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让人震撼的数据、故事背后,是他们广泛阅读、勤记笔记的精神。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获取更加方便快捷,“记笔记”似乎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渐行渐远。
今天重拾这个看起来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想谈谈我对于记笔记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于“笔记”的记忆与再认识。
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习惯
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保持着上课、开会、阅读、学术交流时记笔记的习惯?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习惯吗?我们又是何时把这个习惯淡忘了?
我想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记笔记的习惯。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信息不这么发达,所以我们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记录那些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的知识、那些启发我们思考的线索、那些可能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
我们的一些创意与成果,也许就缘于那些随手记录下来的笔记。
可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笔记却记得越来越少。
上课,我们可以下载相关课件、拷贝老师的PPT、上网搜到需要的内容。
看起来学习的方式更加轻松了,但并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有些知识变得似是而非,有些观点变得人云亦云,有些宝贵的想法一闪而过。
海量信息的冲击淹没了我们对知识的选择与吸收,许多知识还没有好好消化就成了过眼云烟。
叔本华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那么如何让读过的东西刻骨铭心?记笔记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学而思”的过程,是“解惑”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记录、整理、提炼、加工、思考、理解、消化、吸收、创造、提高的过程。
正如《在斯坦福和哈佛大学连续拿A:如何学得更快,思考更灵活》一书作者皮特·罗杰斯所说,“你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精华。
记笔记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记好笔记是学习好的基本要求和前提。
有研究发现,相比不记笔记的学生,那些记录笔记的学生成功记住学习内容的几率高出7倍。
笔记不仅是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自身思考和总结的智慧结晶。
可以说,笔记是买不到的教科书,其价值远超过教科书。
我还记得上大学时用的教科书,每一章后面都贴着一张纸,那是一份特殊的笔记——记录的是我们总结提炼的这一章的精华。
这种方法让书越读越薄、知识越学越精。
这就是笔记的力量。
有人说我们77级学生是记笔记的能手,这话不假,因为当时教科书很少,参考资料匮乏,学生在课堂上拼命地记笔记,课后复习也靠看笔记。
这样反而使我们在记笔记中受益匪浅。
由于形成了习惯,后来有了教科书和参考书,也仍然坚持记笔记。
我本人就是记笔记的终身受益者。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爱默生说:“灵感就像天空的小鸟,不知何时,它会突然飞来停在树上。
你稍不留意,它又飞走了。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会记录那些随时出现又随时消失的灵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修养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进步、使人完善,比读书更重要、要求更高的是记笔记。
通过笔记可以记录读书过程的所思、所感、所得,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深深融入自己的头脑、融入自己的内心。
因此记笔记不仅应该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更应当成为内化于心的个人修养。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手稿集》的序言中说,许多人认为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其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还勤勤谨谨地做笔记。
他做的外文笔记有178册、3万4千多页;“日札”有23册、2000多页。
《管锥编》里的许多文章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
由此可见,这数量惊人的笔记才是他“神奇”记忆力的源泉。
当记笔记超越习惯,内化为一种个人修养,笔记的含义也就不再停留在笔记本身的层面,而是有了更广更深的延伸,成为一种知识的再创造和思想的再升华。
我常常在很多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中,看到很多知名学者在一丝不苟地记着笔记。
也许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字里行间,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发明就会应运而生。
列夫·托尔斯泰
许多大师、大家都是“笔记迷”。
列夫·托尔斯泰的观察笔记、达·芬奇的腰带笔记、狄更斯的夜游笔记、契诃夫的卡片笔记、果戈理的万宝笔记、杰克·伦敦的纸片笔记、黑格尔的活页笔记……记笔记已经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个人修养。
据说爱迪生总是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一想到什么新鲜问题和见解就立刻记在里面。
而爱因斯坦去世后留下数万份学术笔记和研究手稿,完整地记录了他毕生研究探索的学术过程。
我一直放在案头的《钱学森手稿》,也是一份特殊的学术笔记,真实地记录了钱学森的整个思维创新过程以及他对待科学严谨缜密的态度和求实探索的精神。
在我们学校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一生都在不停地学习,把记笔记修炼成自身修养。
在哈工大博物馆二楼展厅里收藏并展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校师生完成的各类笔记、作业等大量实物。
有许多教学笔记、课堂笔记的共同特征是图文并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这些笔记的完成者很多后来成了学界泰斗,如王光远、潘际銮、吴从炘……看到他们的笔记,我仿佛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传统,让我深受触动。
让记笔记成为一种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不少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做读书笔记,许多笔记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古籍中便有许多藏书和读书的故事,堪称佳话。
相传和苏东坡同时代的一位学者苏子容,对于历史知识记得滚瓜烂熟。
苏东坡向他请教读书的经验,他说:我曾经按照年月排史实,这样编写了一遍,以后又在史实下面注出年月,这样又编写了一遍,编来编去自然就熟了。
还有一个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的故事。
传说张溥的天资并不聪颖,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曾被老师罚抄文章十遍。
张溥发现,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很快就领会了文章的精髓,并熟练地背诵下来。
“眼过千遍,不如手
过一遍”,张溥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学习方法,后来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
他还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七录书斋”。
有句话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句,记载了先辈热爱读书、热爱记笔记的传统。
据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把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装在陶罐内,定期整理成篇从而完成《白氏六帖》;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用树叶做笔记,积叶成章而著成《南村辍耕录》;近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用竹簏储存自己的数百篇诗作,写成著名的《己亥杂诗》。
这些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笔记”经典。
然而,当今的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冲淡了对经典的深度阅读和思考,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最近一次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远低于早先调查显示的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0本。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我在国外访问,发现他们在飞机上、地铁上都喜欢捧一本书静静地读。
在国内情形却大不相同,很多人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大声谈笑,读书成为罕见的风景。
同样,在学术交流中,我也发现有些国内学者不太喜欢记笔记。
看到这样的统计、这样的现实,我很担忧。
一个民族渐渐远离了阅读,如何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一代人远离了阅读、不再记笔记,又如何去思考、去创造?
我去听课时发现,有很多同学不记笔记,这种现象令我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担忧。
为了弘扬记笔记的文化传统,唤醒同学们记笔记的意识,今年学校举行了“最美笔记”评选活动,有3名同学的课堂笔记被哈工大博物馆收藏。
我在博物馆看到他们的笔记和老一代哈工大人的笔记共同展出,感到很欣慰,仿佛看到了哈工大校训、精神的传承。
正如吴从炘老师说:“透过这些学生的笔记,我很高兴地看到,哈工大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得以不断传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因此,同学们要把记好笔记提升到思想认识的新高度,继承和发扬哈工大的优良传统。
总而言之,能否记好笔记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习惯、个人修养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更代表着民族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水平。
让我们从民族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笔记文化、弘扬笔记文化,让记笔记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