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2.42 KB
- 文档页数:3
比较分析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7-08-01T10:42:22.12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作者:陈建文[导读]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4~5%,肱骨骨折的45%左右,常发生于老年人群,往往预后不佳[1]。
衡山县骨伤科医院湖南衡山 421300【摘要】目的分析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照分析我院96例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Neer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Neer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指标方面,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16%,对照组并发症率16.66%。
观察组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相较于传统钢板手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应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临床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pressure 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and the traditional steel plate for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Methods the Neer scores,clinical indicators and complications of 96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Neer scores,and the observed group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clinical indicators,two groups of fracture healing tim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operation time,obviously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4.16% and the control complication rate was 16.66%. The observed group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us with proximal humerus is more advantageous than traditional plate surgery and should be promoted clinically.【 Keywords 】 a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The proximal humerus is pressurized to lock the steel plate;Traditional steel plate;Clinical effect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4~5%,肱骨骨折的45%左右,常发生于老年人群,往往预后不佳[1]。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发表时间:2016-05-25T16:26:24.1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罗永丰[导读] 桃江县马迹塘镇卫生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钢板的治疗效果。
桃江县马迹塘镇卫生院湖南桃江 413405摘要:目的:浅谈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9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给予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其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并发症率为8.89%,实验组并发症率为2.22%,P<0.05。
讨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钢板的治疗效果,前者操作简单,术中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病情愈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老年肱骨头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一般常见与老年患者,同时肱骨近端骨折也是比较常见的骨折之一,一般占全身骨折的4%~5%,通常肱骨骨折均需要进行手术,为了寻求对患者损伤小、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浅谈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9.89岁。
对所有患者给予CT、X线进行诊断,已经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有位移,本次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与传统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与传统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10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要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长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传统钢板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在临床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约占人体全身骨折的4%至5%,属于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1]。
在以往的临床中,一般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传统钢板治疗,然而,此方法极易发生螺钉脱出、松动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2]。
在本次研究中,一共选取了10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别对其实施传统钢板治疗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计10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
观察组的54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最高74岁,最低35岁,平均(50.1±5.7)岁。
对照组的54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最高75岁,最低34岁,平均(50.3±5.8)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仰卧,垫高肩部,入路为胸大肌与三角肌间沟,切口近端注意牵开保护头静脉,将肱骨近端暴露出来;为防止损伤腋神经,向外牵开三角肌力量不可过大,有效保护关节囊与肩袖血运;对患者实施肩外展位牵引,采取撬拨与推压折块的方式实现初步复位,对于大结节粉碎骨折的患者,可用粗丝线缝扎收紧肩袖固定骨折块,当骨折块化零为整后,再用克氏针暂时固定。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7-05-31T15:54:38.8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7期作者:李集丞[导读] 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骨折愈合时间为(3.8±1.9)月,住院时间为(6.1±1.5)d,术中出血量为(137.5±55.4)ml,手术时间为(70.5±10.9)min;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骨折愈合时间为(4.6±1.9)月,住院时间为(8.2±1.9)d,术中出血量为(175.5±50.6)ml,手术时间为(88.4±12.9)min。
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短,而且骨折愈合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09-02 在临床骨折中,肱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在老年患者骨折中,以肱骨近端骨折最为常见,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今天,该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老人身体虚弱,骨折疏松[1]。
针对该病的治疗过去常采用保守治疗,虽然其可以避免一定的手术创伤,但是患者更容易因此导致关节功能下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所以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本院对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59至84岁,平均年龄为(74.2±2.8)岁,肱骨骨折左、右侧分别为32例与18例。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比较李卫锋【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7(002)017【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总页数】2页(P61-62)【作者】李卫锋【作者单位】武功县人民医院,陕西咸阳,71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J], 杨小军;郭锦明;刘俊;严宏生;章斌2.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J], 刘大凯;王文辉;李安石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J], 梁嘉均;陈伟明;叶劲;吴锋;白波;陈玉书4.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传统AO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 [J], 陈寅钦5.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J], 石拥云; 肖定军; 马昌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则进行传统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Neer 评分,随访一年,对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明显,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显著的疗效,手术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愈合速度快,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骨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骨科治疗经验,选取了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对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为(34.2±5.3)岁;Neer分型:有Ⅱ型12例,有Ⅲ型16例,有Ⅳ型6例。
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为(38.3±5.6)岁;Neer分型:有Ⅱ型13例,有Ⅲ型14例,有Ⅳ型7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eer分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取仰卧位,将患者的肩部垫高,进行全身麻醉后,以患者的三角肌和胸大肌作为手术入路,对三角肌的肌肉进行分离,将肱骨近端暴露出来,进行肩外展位牵引,推压骨折块进行复位,然后在C 形臂和 X线机指导下把加压锁定钢板安装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面 0.5厘米的位置,用克氏针固定好。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刘润璟刘晓帆胡健辉发表时间:2014-03-12T16:03:22.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刘润璟刘晓帆胡健辉[导读] 肱骨近端骨折为骨科常见的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率较高。
刘润璟刘晓帆胡健辉 (惠东县人民医院 516300)【摘要】目的:讨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为45例患者。
对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钢板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患者的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加(P<0.05)。
结论:运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传统钢板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95-02肱骨近端骨折为骨科常见的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率较高。
研究显示[1],近些年,多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代替传统钢板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为14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41.35±1.37)岁,按照Neer分类:Ⅱ类型的患者数为12例,Ⅲ类型的患者数为15例,Ⅳ类型的患者数为1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16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43.18±2.17)岁,按照Neer分类:Ⅱ类型的患者数为16例,Ⅲ类型的患者数为11例,Ⅳ类型的患者数为18例。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是中老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骨折疾病,在老年人疾病中发生率比较高,采用传统的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容易发生固定部位滑动且影响预后。
本研究主要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为指导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参考。
标签: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法;传统钢板治疗法肱骨近端骨折是中老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骨折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生率比较高,且治疗时对手术要求较高,一旦手术不当,能导致预后不佳,往往会留下活动不便、用力不全等后遗症[1]。
肱骨近端骨折相对结构复杂,引起肱骨近端骨折的原因包括老年人骨质疏松、活动不当等;对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为利用钢板进行传统方法治疗[2],但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些缺陷,诸如固定后易滑动、恢复较慢、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影响预后等[3-4]。
本研究主要开展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法与传统的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法在临床疗效的对比试验,分析讨论方法的优劣。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12月的我院骨科25例肱骨近端骨折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2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为64岁;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根据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本试验中选择的病例样本均为老年人骨质疏松,加上活动不当的引起的肱骨近端骨折。
1.2方法1.2.1试验样本选择与分组处理我院骨科25例肱骨近端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I组、II组,每组20例患者。
I组为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法治疗组;II组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法治疗组。
两组之间的男女比例相当,病程情况基本相同,受干扰的因素基本一致,尽量保证样本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导致试验误差。
1.2.2试验处理给患者进行X光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图片确定患者骨折情况,分析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实验各组的治疗处理方法如下:1.2.2.1 I组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法治疗组。
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及高能量外伤患者。
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方法有锁定钢板和T型钢板。
锁定钢板是一种无杆植入物,其能够稳定骨折断端并确保早期功能恢复。
T型钢板相对于锁定钢板具有较大刚度和牵引效应,同时由于其需要进行切口,会导致创伤性程度较高、术后恢复时间变长。
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对于临床疗效的比较尚未有统一的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和T型钢板的临床疗效比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使用锁定钢板和T型钢板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为临床提供指导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1.对象选择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均为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
被研究者的病例将在术前经过严格的筛选,活动度受限或合并其他骨折或有重大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将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2.研究设计本研究将采用前瞻性、随机性、单盲对照研究设计。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和T型钢板组。
两组均视患者情况而定,术前经X线检查确认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和程度。
术中根据肱骨近端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均需要按计划进行随访,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指标。
3.数据收集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手术方案、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均被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较全面、系统地评估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两种方式的优劣。
同时,本研究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参考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五、结论本研究将促进对锁定钢板和T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的认识,为临床提供针对不同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和程度的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对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加以对比分析。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6名,分成A、B组,A组治疗组33名患者,B组对照组23名患者,分别给予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方法加以医治。
结果经医治,A组患者Neer 功能分数高于B组,有效率高于B组,并发症概率低于B组患者。
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较好。
【关键词】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51-01The proximal humerus pressure locking plate clinical efficacy for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with traditional steel【Abstract】 Objective Pressurized locking plates and traditional steel to contrast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effect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1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56 patients, divided into A, group B, group A treatment group of 33 patients, 23 patients of the B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ressurized locking plate andconventional plate method to be healed. Results A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healing the Neer function scores higher than group B, there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group B, th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atients. Conclusion Pressurize the proximal humeral locking plate is applied to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better.【Key words】 Pressurized locking plate Conventional plat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本次研究对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6名患者都符合肱骨近端骨折标准。
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4-07-15T16:01:30.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王云清[导读]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
王云清(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064400)【摘要】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两种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
采用T型钢板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锁定钢板 T型钢板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61-02肱骨近端在生理解剖学上的特点是位于松质骨与密质骨移行交替的部位,是解剖结构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出现该类骨折的可能性较大[1]。
本次研究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患者应用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两种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0.4±1.8)岁;骨折发病时间1-19小时,平均骨折发病时间(5.7±1.4)小时;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0.6±1.7)岁;骨折发病时间1-17小时,平均骨折发病时间(5.5±1.3)小时。
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对比观察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Neer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活动范围及解剖位置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钢板相比,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稳定,术中出血量少,更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肱骨近端骨折多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骨折移位明显,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以往通常采用传统钢板手术治疗,但老年人身体素质差,术后恢复多不理想[1-2]。
为寻找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材料及方法,本院选取1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0例,均为伤后1周内入院手术治疗,男67例,女53例;年龄57~79岁,平均(66.1±4.3)岁;入院行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伴移位,均为闭合性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3.8±4.8)岁;Neer分型: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34例。
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7.2±4.0)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8例,三部分骨折32例。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观察两组Nee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治疗后Ne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钢板,其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有效。
标签: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肱骨近端骨折在骨科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4%~5%,尤其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比较多发[1]。
肱骨近端骨折由于骨块a骨密度较薄,常在固定治疗后发生关节僵硬、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受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随着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4~79岁,平均(50.4±5.6)岁;Ne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14例,Ⅳ型8例。
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22~77岁,平均(50.1±5.2)岁;Neer分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1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eer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戈兵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治疗)。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量、术后1年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钢板。
【关键词】加压锁定钢板;肱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02-02传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易发生肱骨头内翻移位、内固定失败。
近几年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术后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因此我们拟收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据Neer分型:三部位与四部分。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30例研究组(接受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治疗)。
研究组平均年龄(56.9±7.5)岁,男性19人,女性11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7.8±8.2)岁,男性20人,女性10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Neer分型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1.2.1研究组: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肱骨近端,注意保护血管、神经、关节囊。
达到初步复位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X线透视满意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放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cm处固定,远侧皮肤在三角肌止点前方作纵行切口显露接骨板远端。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王荣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5例。
甲组采用肱骨近段加压锁定钢板治疗,乙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
随访1年,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eer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eer评分,甲组的明显高于乙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乙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段骨折的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且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53-02肱骨近段骨折是骨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约占全身骨折的4%~5%,好发于老年人,尤其好发于患者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
据报道: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段骨折取得了显著疗效,且患者的患肢愈合速度较快[2]。
为此,我院随机抽取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90例进行研究,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5例。
甲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42~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13.8)岁,按Neer分类法:三部分骨折28人,四部分骨折17人。
乙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44~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5±12.7)岁,按Neer分类法:三部分骨折25人,四部分骨折20人。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三种不同钢板的疗效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传统AO重建钢板、T形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8例患者分别行重建钢板、T形钢板和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
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肱骨头坏死。
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T形钢板优于重建钢板,而锁定钢板较T形钢板进步。
对于Neer二、三部分骨折而言,宜根据骨折的特点选择重建钢板、T形钢板等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已移位较大的Neer三、四部分骨折,锁定钢板则是最佳选择。
标签:肱骨近端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锁定钢板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也相当高。
并且,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的平均年龄更高,造成的病废给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带来的影响更大。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AO重建钢板、T形钢板及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6~65岁,平均37.8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伤2例,平地摔伤7例,重物压砸伤2例。
骨折类型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5例。
受伤距手术时间3~12岁,平均6.2 d。
1.2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肩关节前侧入路,由胸大、三角肌间隙进入,保护头静脉。
切断小部分三角肌的锁骨附着部翻转,充分暴露骨折部位。
小心复位骨折及碎块,复位时尽量减少对骨折块附着软组织的破坏,对关节面的复位应尤为重视。
根据术中所见的骨折类型和粉碎骨块数目选择合适的AO特殊类型钢板置于前外侧,将钢板完全贴附于骨面上固定。
本组病例选择重建钢板固定者7例,T形钢板10例,锁定钢板15例。
放置钢板时注意其上端均不宜太高以免撞击肩峰。
检查固定牢靠,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后冲洗缝合切口。
术后患肢肩肘带悬吊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肩关节于前屈外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