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经纬网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6
经纬网的知识点经纬网知识点概述一、引言经纬网,又称地理坐标系统,是地球表面上位置的确定方法。
它通过经线(经度)和纬线(纬度)的交织,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坐标网络,使得地球上的任何位置都能得到精确的描述。
经纬网的知识点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
二、经度(Longitude)1. 定义:经度是地球表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纵向半圆形线,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
2. 起点: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义为经度0°。
3. 分布: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延伸,东经最大到180°,西经最大到-180°(或西经180°)。
4. 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呈半圆形,相交于南北两极。
三、纬度(Latitude)1. 定义:纬度是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的横向圆形线,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2. 起点:赤道,被定义为纬度0°。
3. 分布:纬度从赤道向北延伸到北纬90°(北极),向南延伸到南纬-90°(南极)。
4. 特点:不同纬度的圆周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成点。
四、经纬网的坐标表示1. 坐标形式:地理位置通常以经度和纬度的组合来表示,例如“120°E, 30°N”。
2. 符号说明: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3. 读法:先读经度,后读纬度;东西经和南北纬要与度数搭配读出。
五、经纬网的应用1. 航海与航空:通过经纬网确定航线和航点,确保航行安全。
2. 地图制作:经纬网作为基础框架,帮助制作各种比例尺的地图。
3. 地理信息系统(GIS):经纬网是GIS中数据定位和分析的基础。
4. 气象学:用于气象站位置的精确描述,以及天气系统的追踪。
5. 军事:战略部署和目标定位需要精确的经纬网坐标。
六、全球定位系统(GPS)1. 系统组成:GPS是由美国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地面任何位置的精确经纬度坐标。
初中地理经纬网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初中学生讲解地理经纬网的概念、作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基本构成,掌握经纬度的表示方法,了解经纬网在定位、导航、地理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学习经纬网这一新的地理概念。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点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经纬度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地理位置;(3)了解经纬网在定位、导航、地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4)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和描述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经纬网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形成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2)通过学习经纬网知识,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知;(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地球的情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经纬网知识,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第六章我们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
经纬网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环球航行;(5)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练一练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不规则椭球体B.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米C.最大的周长是4万千米D.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卫星照片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⑤流星现象⑥昼夜更替A.③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③D.①②⑥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约4万千米B.6371千米C.约5.1亿千米D.6378千米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1天圆地方,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③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④地球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二、经纬线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1、在地球表面,既在50°N、又在180°经线的地点一共有()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2、关于地点(10°S,16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B.位于西半球,低纬度C.位于东半球,低纬度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3.下列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纬线都等长B.地球以上的纬线都可平分地球C.所有的纬线(除南北极点以外)都是圆,可称作纬线圈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三、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经纬网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共同组成了经纬网。
(3)经纬网有了经纬网及其经纬度,地球上各个点的位置就容易确定了。
地球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可以有相同的纬度或经度,但不可能既有相同的纬度又有相同的经度。
因此,地球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位置,就可以用相应的经纬度来表示。
例如,北京位于赤道以北40°,本初子午线以东116°,北京的地理坐标就是40°N,116°E;利马(南美洲秘鲁的首都)位于赤道以南12°,本初子午线以西77°,利马的地理坐标是12°S,77°W。
总结:每个的代码——经线代号(东经)E,(西经)W。
纬线代号(北纬)N,(南纬)S。
初一地理亚洲的环境知识点总结【—亚洲自然环境总结】地理知识大放送: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间隔最长的一个洲。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图6.4 p3)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间隔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初中三年地理主要讲了地球、地球仪(经纬线)、地图、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世界人口及人种分布、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就是球体(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月食;卫星图片)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交替;b、产生地方时差异(例如后半夜起来看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3、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年(约天)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照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短;太阳照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短。
(d)凡太阳照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c、五拎分割(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4、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无指向标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b:(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海拔: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6、相对高度:把两个海拔相减7、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峭;等高线越稠密,代表坡越缓 8、地形部位识别:山顶(画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鞍部、陡崖(等高线重合)、盆地9、地形类型存有5种:地形区就是以某种地形类型居多的一片区域;平原:地面平缓,海拔较低,通常在米以下;高原:海拔较低,通常在米以上,地面坦大度,边缘山壁;山地:海拔较低,通常在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山壁;丘陵:地面曲折,海拔不低,坡度平缓相对高度通常不少于米;盆地:周围低,中间高,没有海拔建议二、亚洲地区南亚1、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2、三小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3、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流行西南风,冬季流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方5、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加尔各答)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孟买)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7、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西亚8、二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9、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世界最小的湖泊)10、气候: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初中地理经纬网练习题初中地理经纬网练习题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经纬网则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经线和纬线组成,帮助我们定位和理解地球上的各个地方。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些初中地理经纬网的相关题目,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1. 经纬网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经线是纬线的垂直线?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
经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的垂直线,而纬线是平行于赤道的水平线。
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地理上的坐标点,用来表示地球上的位置。
经线是纬线的垂直线,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旋转的球体。
当地球自转时,它的自转轴是一个垂直于赤道的轴线。
所以,经线就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垂直线。
2. 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经纬网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地球上的各个地方,从而方便我们进行导航和旅行。
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地方的经度和纬度,从而确定它的准确位置。
经纬网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通过对不同经纬度的地区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动物种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如何用经纬度表示地球上的位置?经度和纬度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位置的坐标系统。
经度是从东到西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为基准,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纬度是从南到北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例如,北京的经纬度是39°54′N,116°23′E。
这意味着北京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的位置。
4. 经纬网对地图的制作有什么影响?经纬网对地图的制作有重要的影响。
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标注地理要素的位置。
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将地球上的各个地方准确地绘制在地图上,使得地图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读性。
经纬网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图上的距离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理信息。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经纬网知识点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经纬网知识点(一)经纬度的(1)经度的①自西向(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经度,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度。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西经不同)(2)纬度的①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不到北极星).②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度,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度。
③纬度相隔 1 ,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至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 1 1 1千米得到的商。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经纬网知识点(二)(1)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例:A(40N,20 W)与B(40S,20 W) (2)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例:A(40 N,20 W)与C(40N,160 E) (3)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趾点):经线相对,和为 180 南北纬相反,数值相同例:A(40N,20 W)与D(40 S,160 E)经纬网定方向(1)一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西方向。
(2)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西方向。
(3)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两点的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的南北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线的:若是北极,它四周都是南,南极则相反; 纬线的:在判定西方向时,向增大的为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若一个在经一个在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 (劣弧段),则经在西经的边,若大于180 则经在西经的西面.(或: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经纬网知识点(三)(1)概念: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①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 ,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a.同为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b。
初一地理知识点经纬网一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二经纬度的判断1经度的判断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度,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度。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 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2纬度的判断①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不到北极星。
②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度,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度。
③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 111 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至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 1 1 1 千米得到三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