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2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套教案设计(教案+课后反思)某某学校美术四年级上册通册分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保持了全套教科书总体架构的一贯性,同时为第四学段教科书做良好的铺垫。
作为第二学段的本册教科书也基本采用了较为统一的课程进度架构,但起点较第一学段略有调整。
以感受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寓教于乐的内容开始—以贴近学生生活,侧重对观察、想象的表现内容为主轴—以“造型表现”课与“设计应用”课相互穿插、相互支持—以强调特色,注重趣味的“设计应用”课和属于“造型表现”的电脑美术课压轴—以注重活动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探索”课和贴近生活又展示经典作品的“欣赏评述”课作为结束。
在学习要求方面,和第一阶段相比,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是针对第二学段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内容要求上难度有所增加。
【学生分析】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中国画和色彩画。
这两种画种都需要有专业的绘画工具,才能顺利而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在工具的准备中,同学们存在很大的困难。
另外,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美术素养也有一定差异不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学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措施】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
四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线条与形状1. 第一课:《线条的魔法》教学目标:了解线条的种类和基本用法,学会用线条表现物体。
2. 第二课:《形状的世界》教学目标:认识基本形状,学会用形状组合成各种物体。
第三单元:色彩的奥秘3. 第三课:《色彩的魔法》教学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出美丽的画面。
4. 第四课:《色彩的情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表达情感。
第四单元:绘画技巧5. 第五课:《水墨画入门》教学目标:了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学会创作水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2. 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2.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水墨画材料等。
3. 参考资料:绘画技巧书籍、网络资源等。
六、第五单元:创意与表现6. 第六课:《废物利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美术创作。
7. 第七课:《想象的世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会用画笔描绘想象中的世界。
第五单元:欣赏与评述八、第八课:《欣赏名画》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名画,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高审美能力。
九、第九课:《评述作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美术人教版四班级上册教案(通用3篇)美术人教版四班级上册教案篇1我心中的将来教学目的1、畅想将来的人事、物,让同学对将来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
3、从小立志,树立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实际,对将来绽开合理的想象。
课前预备:彩色绘图颜料、体现科技进步的图片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将来的你会是怎样的?将来的世界又将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畅想。
二、讲授新课1、展现体现科技进步的图片2、同学观赏后谈谈感受3、分组畅谈心中的将来4、指名谈谈构思及缘由三、学习练习(老师巡察辅导)1、定草稿2、修改3、定稿4、上色。
四、作业展评1、展现作业2、观赏评价3、老师总结美术人教版四班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的:1、熟悉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加同学审美感受力量。
2、发掘同学制造性思维力量、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学校四班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预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展现课题)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物体相互重叠排列的现象,今日我们来试试看物体相互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同学观赏并提出问题,通过观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外形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同学观看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观察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同学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同学观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老师巡察辅导。
六、作品展现。
七、板书:人教版学校四班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美术人教版四班级上册教案篇3一、全册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亲密关联,穿插并行。
四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教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认识美术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知道美术的分类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评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2. 教学内容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手法。
3.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美术的分类和表现手法。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美术的认识。
(2)新课: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手法。
(3)欣赏与评述: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述。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绘画——线的运用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的种类和表现力,学会运用线进行绘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线的种类、表现力和运用方法。
3.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的种类和表现力,学会运用线进行绘画。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进行绘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5.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线的认识。
(2)新课:介绍线的种类、表现力和运用方法。
(3)绘画练习:让学生运用线进行绘画,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的运用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手工制作——纸工艺术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纸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学会制作简单的纸工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2. 教学内容纸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3.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纸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学会制作简单的纸工作品。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纸工技巧进行制作,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材分析: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
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
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宁静、寒冷的场面)③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①提出作画要求: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
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教学反思:关于冷和暖不是绝对的,是要置于一个大环境中来对比分析的。
第2课线条的动与静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
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四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教案 (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教案 1教学目的: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展示课题)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四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教案 2课题:快乐的回忆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版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回忆你生活中的有趣场面2、新授:(1)欣赏版画作品。
第5课色彩的对比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5)师生总结梳理4、动手练习: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6、收拾与整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
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研究并掌握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的全部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单元的教学内容:1. 第一章:感受线条2. 第二章:积木世界3. 第三章:色彩的魔法4. 第四章:我会剪纸5. 第五章:美丽的童话世界教学步骤第一章:感受线条1. 导入:介绍线条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研究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线条,用画笔模仿并绘制线条。
3. 创作活动:运用各种线条形成图案并进行创作。
第二章:积木世界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积木的形状和用途。
2. 研究活动: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模型,并用铅笔绘制其线稿。
3. 创作活动:运用色彩填充积木模型,并进行创意组合。
第三章:色彩的魔法1. 导入:介绍常见的基础色彩及其含义。
2. 研究活动:观察并分析色彩运用在艺术品中的效果,理解色彩的表现力。
3. 创作活动:运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绘制色彩作品。
第四章:我会剪纸1. 导入:介绍剪纸的历史和传统。
2. 研究活动:观察剪纸作品,研究剪纸的基本技巧。
3. 创作活动:设计剪纸图案并进行剪纸创作。
第五章:美丽的童话世界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童话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形象。
2. 研究活动:观察童话插图,分析绘画表现手法。
3. 创作活动:选择喜欢的童话故事,绘制插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研究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进行小组讨论和互评- 设计简单的测验和作业参考资料-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500字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主题: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年级:四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3.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养。
教学内容:1. 色彩的认识与运用2. 线条的认识与运用3. 图案的认识与运用4. 简单的立体造型5. 动物的形象创作6. 自然的景色创作教学方法:1. 寓教于乐法: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示范教学法: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 情景渗透法: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观察和体验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步骤:第一课:色彩的艺术教学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色彩的分类;色彩的运用方法;自主创作。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注意和兴趣。
2.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示范,讲解色彩的分类和基本属性。
3. 练习:学生用颜色笔进行简单的填色练习。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颜色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教学目标:了解线条的基本属性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对线条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线条的分类;线条的运用方法;自主创作。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关注和兴趣。
2.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示范,讲解线条的分类和基本属性。
3. 练习:学生用铅笔进行简单的线条练习。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线条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三课:图案的艺术教学目标:了解图案的基本属性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图案的分类;图案的运用方法;自主创作。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案,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关注和兴趣。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学习不同的绘画和手工艺术技巧。
2.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1. 绘画和手工艺术技巧的学习和实践。
2. 通过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教学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意见和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学生准备教具:铅笔、颜料、画笔、剪刀、彩纸等。
3. 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作品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线条的运用1. 引入:通过观察线条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实践:让学生运用直线、曲线、斜线等线条来绘画,创造自己的线条作品。
3.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线条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二课:色彩的运用1. 引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表达效果。
2. 实践:让学生运用颜料或彩纸等材料,实践在绘画中使用不同颜色。
3.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三课:造型的运用1. 引入: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造型的重要性。
2. 实践:让学生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创造自己的造型作品。
3.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造型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四课:手工艺术的制作1. 引入:通过欣赏手工艺术品,让学生了解手工艺术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手工艺品,如折纸、剪纸等,进行制作。
3.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五课:欣赏艺术作品1. 引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作品风格。
2.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整理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第六课:综合实践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到的绘画和手工艺术技巧,让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色彩的冷与暖教材分析: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
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
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宁静、寒冷的场面)③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①提出作画要求: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
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教学反思:关于冷和暖不是绝对的,是要置于一个大环境中来对比分析的。
线条的动与静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3篇为了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把握美术的基本学问和技能,老师应当做好教学方案。
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四班级上册美术教学方案3篇,盼望对您有关心。
人教版四班级上册美术教学方案篇一一、全册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亲密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颜色冷暖学问、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有用设计、电脑美术、观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学问、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同学共性的进展和学问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同学的生活阅历,强化同学美术学习的爱好;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进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学问和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学问和力量:通过欣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洁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同学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妙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关心同学熟悉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育同学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力量,进展同学的空间知觉力量、形象记忆力量、形象记忆力量和制造力量。
过程与方法:引导同学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加观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同学的视觉、触觉和审美阅历;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加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长久爱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长久爱好;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了解并掌握美术上册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和观察能力;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水平;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走进美术世界:通过介绍艺术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2. 颜色的世界:通过研究颜色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和色彩运用能力;3. 线条的魅力:通过练基本线条的画法,培养学生的线条感和线条表现能力;4. 形状的游戏:通过研究形状的表现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形状感和形状组合能力;5. 空间的探索:通过了解艺术空间的概念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能力;6. 图案的世界:通过研究图案的种类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图案感和图案创作能力;7. 创意的天地: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美术创作;8. 学以致用:通过将美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美术作品或观看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美术知识点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3. 示范演示: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示,展示技法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4. 学生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练和创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5. 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分享;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问题答疑;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四、评估方法本教案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练作业的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作业,评估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创作作品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其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3. 学生互评和自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Title: Lesson Plans for Grade 4 Elementary School Art,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Introduction:In this set of lesson plans, we will explore the contents of the Grade 4 Elementary School Art curriculum from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The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guidance for the entire Grade 4 Art syllabus. Each lesson plan incorporates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assessment strategies. The following sections will outline the lesson plans for each unit in an organized and concise manner.Unit 1: Exploring Lines and Shapes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Lines and ShapesObjective: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basic concepts of lines and shapes in artTeaching Method: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hands-on activitiesMaterials: Drawing papers, pencils, colored markers, pictures with various lines and shapesAssessment: Observation,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group work evaluation Lesson 2: Line Types and Their Expressive QualitiesObjective: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s of lines and their expressive qualitiesTeaching Method: Visual presentation, group activities, and individual drawing exercisesMaterials: Drawing papers, pencils, colored markers, printed images depicting different line typesAssessment: Individual drawing assessments, class discussions, and peer evaluationsUnit 2: Colo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lorsObjective: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lo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Method: Visual presentation, hands-on activities, and group discussionsMaterials: Color wheel charts, paints, paintbrushes, mixing palettes, drawing papersAssessment: Group activities,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color mixing evaluationLesson 2: Warm and Cool ColorsObjective: To help students differentiate between warm and cool colors and their effectsTeaching Method: Experimentation, visual presentation, and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Materials: Paints, paintbrushes, drawing papers, color images representing warm and cool colorsAssessment: Individual artwork, group discussions, and presentation evaluationsUnit 3: Exploring Textures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TexturesObjective: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different types of textures and their visual effectsTeaching Method: Visual presentation, tactile activities, group discussionsMaterials: Texture cards, drawing papers, pencils, colored markers, textured objectsAssessment: Tactile activities, individual drawing assessments, class discussionsLesson 2: Creating Textures with Various MaterialsObjective: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create textures using different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 Hands-on activities, experimentation, and group discussionsMaterials: Papers, scissors, glue, sandpaper, fabric scraps, textured objectsAssessment: Individual artwork, group activities, and presentation evaluationsUnit 4: Patterns and Designs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PatternsObjective: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basic patter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rtTeaching Method: Visual presenta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ctivities, and hands-on exercisesMaterials: Pattern examples, colored markers, drawing papers, objects with diverse patternsAssessment: Pattern recognition activities, individual artwork, class discussionsLesson 2: Creating Patterns and DesignsObjective: To guide students in creating their own patterns and designsTeaching Method: Hands-on activitie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dividual creativity exercisesMaterials: Drawing papers, colored markers, rulers, stencils, patterned imagesAssessment: Individual artwork, group activities, and creativity evaluationsConclusion:These lesson plan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teaching the Grade 4 Elementary School Art curriculum from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Each lesson plan incorporates varied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objectives, materials, and assessments to ensure students achie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By following these lesson plan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engage in dynamic art learning experiences,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in Grade 4 students.。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材内容特点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
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二、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1、审美性原则美术教学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迸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教学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师讲述与学生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面向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成绩评定时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各地应努力创造条件,配备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搞好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
5、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要克服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倾向,应以小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认知、技能、思想情感等方面作全面客观的评估,使教学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材分析: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
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
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宁静、寒冷的场面)③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①提出作画要求: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
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教学反思:关于冷和暖不是绝对的,是要置于一个大环境中来对比分析的。
第2课线条的动与静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
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暖+曲=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3、教师简评。
七、拓展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现在有一种材料叫做“毛根”,性质柔软,色彩艳丽。
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特别直观。
一个好的教具的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3课美术的节奏课型: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对美术节奏的理解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课前准备:教具:课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彩纸、剪刀、作品若干。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节奏1、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2、看——两幅绘画作品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⑵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
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4、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生……5、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二、节奏的运用和表现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全班讨论:生……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三、表现节奏作业要求: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
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师写关键词)四、交流感受交流一下刚才在拼摆中对不同材料表现不同节奏的感受。
部指回家搜寻各种材料,下次继续用拼摆的方式表现节奏。
教学反思:用音乐的节奏,音乐里的拍手打节奏的方法来表示节奏,然后用花片来贴节奏图,能够很好的表现节奏。
第二节:一、引导交流阶段:请同学们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工具材料,交流自已的构思。
生……(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开阔创作思维)二、课堂创作阶段:1、作业要求: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美术节奏”。
2、辅导:针对小组中的问题及时辅导。
三、作品展示:同学们都离开自已的座位欣赏别人的作品。
通过自评、互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若干幅进行贴粘展示。
教学反思:其实不一定要用绘画或者粘贴的方法表现节奏,用一些物品如:彩色图钉,扣子等等摆一摆,效果也不错。
第4课变一变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使用美工刀)教学重点: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教学难点: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范例,图片,裁剪后的图片若干。
学生:自己的照片,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出现范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变化的美感;也可通过课件演示,产生变化动感,效果更加理想。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引导指出制作要点、难点。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对学生的设想,及时的展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将被激发。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二、发展阶段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由于使用工具刀,为了安全教师必须加强示范。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
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
(也可用剪刀剪出)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用自己的照片或其它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督促学生安全使用剪刀,鼓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排列。
及时展示学生的创意。
三、展示评议:1、开辟展示小平台,让学生互相欣赏,评出最佳造型奖、巧手奖……2、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四、课后拓展:1、将制作好的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桌上。
2、可用此法布置班级。
3、制作小书签。
教后反思:在演示时,我告诉孩子:“我要给同学减肥、增高。
”先选用了班上一位较胖的同学的照片,用横向切割的方法切割,重新贴起来,这位同学果然“长高了”。
“为什么会长高?”学生经过讨论找出了原因。
我又鼓励同学们试着给自己的照片“增肥”。
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纵向切割重组可以让对象“变胖”。
再“变一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选择切割的方法了。
第5课色彩的对比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5)师生总结梳理4、动手练习: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