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70 KB
- 文档页数:5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大统一;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的社会经济;元朝民族关系的表现。
2、理解元朝大统一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对后世的影响。
3、分析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
【学习重点】元朝的大统一;对全国的统治措施;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难点】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学法指导】1、学习注意前后联系。
2、独立学习,交流合作,探讨提升。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第55—59页,用蓝色或黑色笔独立完成自学内容,并用笔在书中划出相关知识要点。
不懂的地方,教师讲解后在学案上填写完整,力求全部掌握。
2、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题。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学: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年,蒙古各部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建立以为都城的蒙古汗国,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年,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就是元世祖。
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
年,统一全国。
南宋军民在抗元斗争中,涌现出等著名将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他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制度,并在中央设管辖吐蕃,使正式成为了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设负责管辖和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
4、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严禁把改为牧场,兴修水利等;棉纺织业成为重要家庭副业,松江的就是有名的棉纺织业的专家,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
元朝商业和城市繁荣,就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会,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5、元朝时,许多汉人来到边疆,蒙古等族大量迁入内地,进入流域,经过长期共同生活,互通婚姻,逐渐融合;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在元朝广大的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交流展示】(交: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合作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看图回答问题:①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2)(3)②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他们各自的历史功绩是什么?③这个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能力提升】元朝建立和统一的线索图:蒙古国建立→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十一心课题“元朝的统治”。
教材主要围绕元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元朝的统治和社会风貌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辽宋夏金时期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3.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教学法: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2.历史史料(如《元史》、《元朝实录》等)3.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如成吉思汗的统一、窝阔台的继位、忽必烈的建立元朝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元朝的政治制度,如行省制度、科举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政治体制。
4.巩固(10分钟)讨论元朝的经济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认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采用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现见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简析: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教学难点:行省制度四、教学过程:导:很高兴和大家度过快乐45分钟,师:提到蒙古族,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辽阔的草原,雄健的奔马,雪白的帐篷,浓香的酥油茶。
显示《草原风情画》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组很美丽的草原风情画,象同学们刚才说的一样,有辽阔的草原,雄健的奔马,成群的牛羊,雪白的帐篷,那么从这些画面中,大家能不能看出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生答: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结: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高原上,多数过着游牧生活,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豪放纯朴的民族,是我们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曾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元朝并统一全国,而且它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辽阔,那么,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统一全国的呢?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踏上蒙古高原去看一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全过程。
课题: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目标】课标内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蒙古的统一,元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元朝统一的意义;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重点:①元朝的大一统;②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点:①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②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自主学习】一、元朝的大统一1、蒙古的统一:13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
2、蒙古汗国:年,蒙古各部推举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尊称“”,建立了蒙古汗国。
3、元朝建立:年,蒙古大汗(元世祖)改国号为大元,定都。
4、元朝的统一: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年,统一全国。
二、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1、建立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2、在中央设,管辖吐蕃,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3、设,管辖澎湖和琉球。
三、元朝经济的发展1、重视农业;2、用纺纱织布成为江南地区主要的家庭副业,对棉纺织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全国的棉纺织重心。
3、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四、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原因:元朝大统一,疆域空前辽阔,民族数量和民族间的交往超过以往历代王朝,给各族人民互相交往和互相学习提供了有利环境。
2、表现:(1)、人成批迁往内地;(2)、人大量来到边疆(3)、进入黄河流域的、已与汉族人融合;(4)、迁入中国的人、人与我国境内各民族融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族。
3、影响: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发展。
【合作探究】1、搜集有关成吉思汗的资料,了解蒙古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史实及影响。
2、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3、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达标检测】1、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掌中央政权的一个重要时期。
为了维护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处理民族关系,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一、实行统一的政治体制元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央政权统一管理全国各地。
元朝设立了行省、安抚使等机构,派遣汉人官员到各地担任重要职务,统一了各地的行政管理,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控制。
同时,为了保持统一,元朝还派遣官员巡视各地,及时解决各地民族之间的纠纷和矛盾,维护了民族关系的稳定。
二、实行宽容政策元朝实行了较为宽容的民族政策,允许各民族继续保留自己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元朝政府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并采取措施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此举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有效地减少了民族矛盾和冲突。
三、设立蒙古和汉人联络机构为了加强蒙古和汉人之间的联系,元朝特地设立了蒙古和汉人联络机构,由蒙古贵族和汉人官员共同组成。
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蒙古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个机构的运作,蒙古和汉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为元朝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四、推行汉化政策元朝统治者积极推行汉化政策,通过努力提高蒙古贵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促进蒙古贵族与汉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元朝还鼓励蒙古贵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引进中原文化到蒙古地区,推动了蒙古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汉化政策有助于减少蒙古贵族与汉人之间的隔阂,增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五、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元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
元朝政府鼓励各地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各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减少了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
这种经济发展政策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民族团结。
元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掌中央政权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主备:班级:姓名:等级:一、学习目标1、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史实;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定都;元朝统一全国时间;会总结归纳:元朝为巩固统一加强管理的措施;元朝的民族关系。
能理解分析: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表现2、重点:蒙古统一,元朝建立史实及其管理的措施难点:理解民族大融合二、构建知识网络统一蒙古:(人物:)元朝的建立:年,建立者,定都元朝统一:年;南宋的灭亡(抗元)①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制度;设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还设管理澎湖和琉球。
元朝巩固统一②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元朝时,成了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成了全国棉纺织中心,对棉纺织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是对外贸易的港口。
①蒙古等族人民迁往内地,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进民族融合入黄河流域;②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族三、合作探究:1、有人提出:既要肯定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要赞扬文天祥抗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2、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何在?表现在哪里?四、巩固练习:()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两军对垒,只见一个方阵的旌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元”字,另一个方阵的旌旗上是一个“宋”,那么宋军的将领可能是:A、韩世忠B、李刚C、文天祥D、岳飞()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你知道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是在:A、汉朝B、唐朝C、元朝D、宋朝()4、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A、经济发展B、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D、国家统一()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哪位南宋抗元将领的崇高气节?A、岳飞B、文天祥C、郑成功D、戚继光()6、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那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A、契丹族B、女真族C、畏兀儿族D、回族()7、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8、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任务目标:1.学习掌握蒙古的统一,元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2.元朝统一的意义;元朝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3.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及巩固难点: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考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及巩固学法指导:自学内容指导: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第一步: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所有内容(大约4分钟之内)解决目标1阅读P055第一个标题;解决目标2阅读P056-P058第二个标题里. 解决目标3阅读P058第三个标题。
第二步: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先自行完成自学新知部分的内容,弄不准确的内容二次看书中相关部分(完成新知约10分钟)。
第三步:疑难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后作答(5-8分钟)【自学新知】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统一蒙古: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
2.蒙古汗国的建立:年蒙古各部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建立以都城的蒙古汗国。
3.蒙古汗国的扩张: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开始对外扩张,相继降服,攻灭、,招降,占领;三次西征中亚及欧洲,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二、元朝大统一1.元朝建立:年,建立者,该国号为,都城。
忽必烈就是。
他采用,国力日益强盛。
2.元朝统一:年,元军攻占临安,灭亡。
南宋军民在抗元斗争中涌现出等著名将领。
,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
3、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措施有:①元朝建立了,②并在中央设,管辖吐蕃,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③元朝还设置,管辖和。
今天的台湾省在元朝叫。
4.元朝经济的发展:1)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把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2)手工业:元朝时,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松江妇女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元()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掌握元朝大统一的措施。
※学习纲要: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2.蒙古汗国的建立3.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的扩张二、元朝大一统1.忽必烈建立元朝2.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3.行省制度与宣政院的设置4.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重点:元朝的大一统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难点:客观评价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温故知新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课本导读: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_________世纪初,_________统一了蒙古各部。
2.蒙古汗国的建立:_________年,蒙古各部推举_________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_________,建立以_________都城的蒙古汗国。
3.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的扩张: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开始对外扩张,相继降服_________,攻灭_________、_________,招降_________,占领_________;三次西征中亚及欧洲,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二、元朝大一统1.忽必烈建立元朝:_________年,_________建立元朝,称为_________,次年定都_________。
2.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⑴_________年,元军攻占_________,南宋灭亡。
⑵南宋抗元的著名将领是_________,表现其崇高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年,元统一全国。
3.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置:⑴设行省制度:为了加强对_________的统治。
⑵设宣政院:为了管辖_________。
标志着_________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_________和_________。
今天的台湾省在元朝叫_________。
第12课元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目标】1、认识成吉思汗一致蒙古;元代大一致;元代对全国的统治;元代的社会经济;元代民族关系的表现。
2、理解元代大一致后采纳的主要举措及对后代的影响。
3、剖析民族大交融的原由及其表现。
【学习重点】元代的大一致;对全国的统治举措;民族关系的发展【学习难点】行省制度和民族交融【学法指导】1、学习注意前后联系。
2、独立学习,交流合作,商讨提高。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课本第 55—59页,用蓝色或黑色笔独立达成自学内容,并用笔在书中划出有关知识重点。
不懂的地方,教师解说后在教案上填写完好,力争所有掌握。
2、小组合作达成合作研究题。
【教课过程】【自主学习】(学:预习课文,自主达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年,蒙古各部推选为大汗,尊称他为,成立以为都城的蒙古汗国,蒙古草原结束了长久混战的场面。
2、年,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就是元世祖。
年,元军占据,南宋消亡。
年,一致全国。
南宋军民在抗元斗争中,浮现出等有名将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他出崇敬的民族时令。
3、为了增强对全国的统治,元代成立了正式成为了中央政府直接收辖的行政地区。
设制度,并在中央设负责管辖管辖吐蕃,使和琉球(琉球就是今日的)。
4、元世祖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改为牧场,兴修水利等;棉纺织业成为重要家庭副业,松江的就是有名的棉纺织业的专家,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
元代商业和城市繁华,就是有名世界的国际同生性多数会,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5、元代时,很多汉人到达边境,蒙古等族大批迁入内陆,进入流域,经过长久共活,互通婚姻,渐渐交融;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在元代广大的领土内,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盛况。
【沟通展现】(交: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沟通合作成就→环绕疑难点议论)(二)班内沟通展现(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入)看图回答以下问题:①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领土图吗?你判断的依照是什么?1)2)3)②它是哪个民族成立的政权?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优秀人物,他们是谁?他们各自的历史伟绩是什么?③这个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能力提高】元代成立和一致的线索图:蒙古国成立→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成立元代→定都多数→南宋消亡→一致全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元朝的民族融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情况;2. 掌握元朝实行的多民族共治政策;3. 分析元朝民族融合给中国历史带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情况;2. 元朝实行的多民族共治政策。
三、教学难点1. 元朝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元朝实行的多民族共治政策的效果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情况;(2) 元朝实行的多民族共治政策;(3) 元朝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情况和元朝实行的多民族共治政策,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2)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元朝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对元朝的多民族共治政策进行评价;(3) 资料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元朝的民族融合情况和实行的政策。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元朝时期各民族的地理分布图,引导学生对元朝的多民族特点产生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情况和元朝实行的多民族共治政策,让学生了解元朝的社会情况和民族政策。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元朝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元朝的多民族共治政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 资料分析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让他们进行阅读和分析,加深对元朝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共治政策的理解。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资料分析,让学生总结元朝的民族融合情况、多民族共治政策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1. 教学实施要点(1)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审核和整理;(2) 在讲解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蒙古汗国的建立;成吉思汗的征战;元朝的建立和全国统一,文天祥抗元斗争。
元朝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也是蒙古族不断进步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3.通过讲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事迹,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以评价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蒙古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既符合蒙古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蒙古社会的进步。
2.成吉思汗及后继者对欧亚各地的征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蒙古汗国以及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
同时,在统一过程中,与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接触,加速了蒙古各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步伐。
4.元朝实施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历史疆域。
5.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终于在元末引起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导致元朝统治的灭亡。
教学要点一、蒙古的兴起1.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3.蒙古汗国建立和对外征伐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蒙古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2.元朝的建立3.元朝统一全国4.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元朝的疆域2.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四、元朝的制度1.健全中央官制2.行省制度五、红巾军起义和元朝的灭亡1.红巾军起义及其爆发的原因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与元朝灭亡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案《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案【课程标准】2-2-3列举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改制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帝国,认识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导入:两幅图片,哪个民族这个民族的贡献同学们,蒙古族是一个骁勇善战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今天这个民族生活安定祥和,没有纷争。
但是在七八百年以前,即12——13世纪,蒙古族人处在怎么的生活状态?请观看《成吉思汗》连续剧片段。
师:这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是谁带领蒙古人民实现了蒙古的统一?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活动一:整体感知认定目标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概况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活动二:自主学习小组展示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五个题。
(一)通读基础,梳理基础(用铅笔在书中做记号,学案上不要求写答案)(二)请组长带领导组员,认真交流自学部分的五道题(要求:按照学号顺序,每个人负责讲一道题,其他同学可质疑、补充),寻找自学中难于解决的问题。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蒙古汗国的建立;成吉思汗的征战;元朝的建立和全国统一,文天祥抗元斗争。
元朝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也是蒙古族不断进步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3.通过讲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事迹,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以评价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蒙古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既符合蒙古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蒙古社会的进步。
2.成吉思汗及后继者对欧亚各地的征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蒙古汗国以及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
同时,在统一过程中,与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接触,加速了蒙古各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步伐。
4.元朝实施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历史疆域。
5.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终于在元末引起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导致元朝统治的灭亡。
教学要点一、蒙古的兴起1.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3.蒙古汗国建立和对外征伐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蒙古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2.元朝的建立3.元朝统一全国4.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元朝的疆域2.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四、元朝的制度1.健全中央官制2.行省制度五、红巾军起义和元朝的灭亡1.红巾军起义及其爆发的原因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与元朝灭亡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案
[课标内容]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元世祖重视农业;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①通过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
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来客观评价成吉思汗。
②了解蒙古政权武力征服南宋的过程,具体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议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
③仔细阅读《元朝疆域图》,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称在元朝时已经确定,并对照《亚洲地图》,了解北海的位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全面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感知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②通过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长与统一蒙古的过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从而有意识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③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④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认识战争的多样性,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元朝的大一统;②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点:①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②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
导读、问题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两宋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两宋时期,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吐蕃和蒙古政权等。
这个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直到元朝统一全国,才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元朝是怎样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情况怎样?
导入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2、蒙古汗国的建立
二、元朝大统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
2、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
3、行省制度与宣政院的设置
4、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
)为大汗,尊称(
),都城在(
)。
2、(
)年,(
)建立元朝,定都(
),即今北京。
(
)年,元朝统一全国。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是抗元英雄(
)的诗句。
4、元朝建立了(
)制度,并在中央设(
)管辖吐蕃,(
)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元朝还设置(
),管辖(
)和(
)。
5、(
)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
修水利,把(
)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6、元朝时,用(
)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7、元朝时,松江农家妇女(
)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8、元朝时,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是(
),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
9、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时的城市是(
),元朝时的城市是(
)。
0、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