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粉含量对机制砂颗粒形貌参数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4
石粉对机制砂砂浆的影响石粉对机制砂砂浆的影响机制(人工)砂是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
颗粒形状粗糙、尖锐、多棱角。
通常采用机制砂配制的砂浆砂率比河砂配制的砂浆砂率要大。
机制砂颗粒内部有微裂纹、开口相互贯通的空隙多,比表面积大,石粉含量高。
因此,机制砂配制的砂浆与河砂砂浆有较大的差异。
机制砂与河砂相比,由于有一定数量的石粉,使得机制砂砂浆和易性尚好,某种程度上还可改善砂浆的泌水性、黏聚性,可提高砂浆的抗压强度。
石灰岩破碎制成的机制砂,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高浓度的氢氧化钙使其表面会发生微弱的化学反应。
而天然山砂、河砂中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不发生类似反应。
机制砂质地坚硬、界面新鲜、表面粗糙、多棱角,有助于界面黏结强度的提高是它的优点。
通常情况下,0.08mm以下的石粉可与水泥熟料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
石粉在水泥水化反应中起到晶核作用,能诱导水泥水化产物析出晶体,加速水泥水化并参与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阻止钙矾石向单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转化,因而具有增强作用。
然而,当石粉含量大于20%时,由于颗粒级配不合理,则使砂浆密实性降低、和易性变差。
粗颗粒偏少则减弱了砂浆骨架的作用(非活性石粉,不具有水化及胶结作用)。
在水泥含量不变时,过多的石粉使水泥浆强度降低,进而使砂浆强度减小,这是它的缺点。
实践证明,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应控制在10%~15%之间为最佳。
机制砂中石粉除了具有作为微细集料的填充效应外,还因其含有大量的游离CaO与水作用发生水化膨胀并自行硬化。
石粉中还会有较多的较高活性的无定型SiO2、Al2O3。
活性的SiO2和Al2O3易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出Ca(OH)2反应,生成稳定的硅酸钙水化物凝胶及水化铝酸钙。
促进了水泥的水化,又消耗了Ca(OH)2,并使SiO2和Ca(OH)2反应后的晶体颗粒微细化,从而有利于砂浆界面黏结性能的提高。
因此,砂浆生产企业在采用机制砂生产普通预拌砂浆时,应视情况控制好砂内石粉的含量。
■试验研究2020年机制砂石粉會量对砂浆性能的影确阴小琴(厦门百川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1)摘要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在开采、破碎过程中夹带一定量小于0.075mm石務。
为研究石粉对机制砂砂浆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灰比为0.50和灰砂比为1:3制备机制砂砂浆,测试不同石粉含量下机制砂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并确定了歎佳石粉含量在10%左右。
关键词石粉;机制砂;砂浆;砂浆性能0引盲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日益发展,以及受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匮乏,使其成本越来越高,机制砂逐渐取代市场上的天然砂叫石粉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与云母相似,对混凝土、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均有影响。
因此,针对不同机制砂石粉含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进行比对研究,为确定最佳石粉含量提供相关试验检测数据。
1原材料及试验方法1.1原材料性能(1)水泥。
试验采用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建福P-O42.5水泥,其主要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0表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比表面积/ (m2/kg)密度/安定凝结时间/min MPa虽度/MPa (g/cm3)性初凝终凝3d28d3d28d330 3.12合格182257 4.17.321.845.2(2)机制砂。
采用厦门海沧顺磊石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细骨料,级配区属II区,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及研究可靠性,提前将机制砂水洗干净并烘干备用,含水率小于0.5%。
机制砂物理性能见表2,筛分曲线见图lo(3)石粉。
主要成分为CaCO3(其含量大于90%),机制砂破碎后筛选出的石粉烘干取出0.075mm以下的泥,复配到水洗后的机制砂中,用于配制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叫(4)水。
厦门市居民饮用水。
1.2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依据JGJ/T70_2009健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为更好地分析、比对试验检测数据,抗冻性试验表2机制砂物理性能指标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越MB陞模数(kg/m3)(kg/m3)(kg/m0莺值% 2.64266014701610 5.6 1.10.2筛孔尺寸/mm图1机制砂颗粒级配分析数值标准中精确至1%,本次试验精确至0.1%;采用25次冻融循环进行抗冻性试验。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共3篇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1石粉是指在石材的生产、加工以及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粉状物质,通常是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物质。
机制砂是一种以石子、黄沙、水泥和适量的混合剂为基本原料制成的高强度水泥混凝土。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和机理研究已经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首先,石粉对于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添加适量的石粉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使其更加致密。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石粉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水分,保持相对强度,防止机制砂混凝土出现裂缝和变形。
其次,在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方面,石粉同样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机制砂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雨水、气候、大气污染等),而这会导致混凝土的老化、腐蚀等现象。
而石粉则能够影响混凝土内部的微量环境,降低混凝土的渗透率,减少生物侵蚀的可能性,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
最后,从机理研究来看,石粉添加到机制砂混凝土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混凝土性能:1.致密性方面,石粉可填补混凝土内部的小孔隙、协同水泥石的胶结等机制,以此提高混凝土密实程度,进而抵御外部因素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
2.稳定性方面,石粉通过固定混凝土内部结构,并防止水分迁移,保证混凝土力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性,是混凝土在各种环境下能够承受较长时间内持续地冲击和侵蚀。
3.抗渗性方面,石粉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内部吸水过多,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总之,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添加量、粒度、颜色等都会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石粉的来源、加工和存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正向的,并达到最佳效果。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2石粉是指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末状物质,其化学成分和颗粒大小均有一定的差异。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混凝土的用量急剧增加,而砂石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材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80%[1]。
但天然砂作为自然资源,一方面短时间内不可再生,另一方面,河砂被过度采伐会导致河床蓄水层被破坏、河床产生松动及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因此,国家加大保护生态的力度,限制了天然砂的开采,使得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匮乏[2-3],在此背景下,机制砂逐渐取代天然河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机制砂泛指以石灰岩、石英岩、花岗岩等岩石为原料,经过除土处理后由机械破碎、筛分等过程得到粒径在4.75mm以下的且粒形和级配满足要求的岩石、尾矿、废渣等颗粒,但不包含那些轻质岩和风化岩所形成的颗粒[4-6]。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以及MB值是机制砂检测以及选用的关键性能控制指标,机制砂区别于天然砂的最显著特点是其破碎生产中产生质量15%~25%的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7],不同于天然砂中的泥粉,石粉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其成分与泥砂完全不同,对混凝土、砂浆拌合物的流动性、泌水性等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8]。
而机制砂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岩[9],机制砂中小于0.075mm颗粒的主要成分与母岩化学性质基本相同[10],不同的岩性也会影响到砂浆拌合物的性能,Bonavetti[11]研究发现,石英粉可以增大胶砂的抗压强度,而花岗岩石粉对胶砂抗压强度作用无明显规律。
刘凯等[12]的研究则表明当石粉含量占胶凝材料的7%时,所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高。
同时不同的机制砂类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程度不同,也会对MB值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基于佛山第一环路西延伸工程,采用项目周边可选用的花岗岩机制砂、石灰岩卵石机制砂以及石灰岩砾石机制砂,研究机制砂的岩性及石粉含量对MB值、砂浆流动性值以及C35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优化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提供参考。
1、原材料机制砂:花岗岩机制砂、石灰岩卵石机制砂以及石灰岩砾石机制砂均来自广东佛山的机制砂生产厂,其基本材料性能见表1,花岗岩机制砂和石灰岩机制砂的化学组成见表2。
关于人工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探讨和研究如果母岩是硅质或砂岩等需水性不好的材质,石粉含量高可能导致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大。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适当控制,有关研究表明,石粉完整的微级配、粗糙的表面在混凝土的界面中起到很好的填充效应、晶核效应、活性效应、保水效应和润滑效应。
它使浆体密实,孔隙率减小,使水化物结晶颗粒尺寸变小,取向程度下降,降低了骨料周围浆体的实际水灰比,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生产机制砂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专门生产机制砂,级配、细度模数均可做到优于天然砂,粒型也和天然砂近似。
另一种是利用各种尾矿,矿渣附带生产或产生的,这是目前人工砂的主体。
其中多数是生产碎石后的石屑经过加工和筛分而使用的。
利用石屑制成的人工砂成本低,数量多,一些级配或粒型不合格的石屑作为细骨料,使用结果是和易性差,强度受到波动,由此很多人认为人工砂不能代替天然砂使用在混凝土中,这种误解导致机制砂的推广使用受到影响。
只要选择合理先进的工艺、设备,完全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人工砂。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年来一直从事于矿石破碎制砂磨粉行业,其中制砂机是销量最为火爆,而制砂机就是打造优质机制砂的重要设备,由黎明重工专业研发打造的5X高效立轴制砂机,打造出的机制砂不仅符合国标砂的要求标准,而且具有整形效果,其完全不亚于天然机制砂。
随着天然砂资源的日趋枯竭,混凝土技术又在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严格要求。
而混凝土发展趋势正向着提高耐久性和解决环保问题方向发展,利用好机制砂,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的一次迈进!在大量前期试配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存在的问题通常为:需水量大、损失快,如果增加外加剂的掺量,则容易出现离析、泌水、抓底现象,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使用,只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机制砂则可以充分利用在混凝土中,取代天然砂的唯一性。
从大量试验看,虽然增加外加剂的掺量,也未能难解决坍落度损失快的问题,唯有调整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或改变外加剂的组分,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试验研究2021年石灰岩机制砂石粉含量对C5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万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摘要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石粉的产生,而石粉的含量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有较大澎响。
通过试验研究石粉■含量0、3%、6%、9%、12%、15%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等各方面的彩响。
试验结果表明,石粉含量由0增加至15%,混凝土坍落度先增大后减小,抗压强度逐渐增大,电通量逐渐减小,抗冻性能影响较小。
对于C50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建议为6%~10%0关键词石灰岩机制砂;石粉;混凝土;强度;耐久性0引言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天然砂的日渐枯竭,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已成趋势。
机制砂质地较天然砂坚硬,表面比较粗糙,形貌复杂,配置的混凝土较天然砂混凝土和易性稍差,水泥用量少的混凝土更加明显,但硬化后的机制砂混凝土,水泥等凝胶材料与机制砂的界面机械咬合强度较天然砂混凝土高21。
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石粉,适量的石粉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但过量的石粉会对机制砂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上限有限制o石粉的含量存在一个最优范围,确定石粉含量的最优范围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
目前,关于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制砂对混凝土、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卩叫而石粉作为机制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偏少,石粉含量过低会使得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含量太高会造成混凝土黏度高和泌水问题妙斥1试验1.1原材料采用炼石P-042.5水泥,比表面积为350m2/kg,初凝时间为135min,终凝时间为230min,3d、28d抗压强度为22.5MPa、48.8MPa,3d、28d抗折强度为3.8MPa、8.0MPa;机制砂采用福建地区的石灰岩机制砂,将机制砂筛分处理后,再用水冲洗表面的附着物所得;石粉材质与石灰岩机制砂相同,由机制砂筛分而得,粒径小于75jim,石粉的化学组成见表1;粗骨料为5~31.5mm连续级配碎石,表观密度2678kg/m3,M 堆积密度1525kg/m3;减水剂为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25%;水为自来水。
交通科技与管理61技术与应用0 引言 在对机制砂进行制备时,会产生诸多副产物,其中含量最大的为石粉,通常占总含量的10%~20%,其成本与母岩一致。
石粉一方面可以使机制砂的级配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可以代替水泥,对混凝土空隙进行填充,使混凝土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
但是当石粉含量较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影响,因此制砂单位应对石粉含量进行控制。
在对石粉含量进行控制时,不但会导致制砂成本进一步提高,还会造成石粉资源的浪费。
与此同时,由于混凝土中细颗粒不足,会使混凝土出现离析,进而导致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研究学者应对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石粉对混凝土性能所产生的影响1.1 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石粉会对其泌水率、流动性以及和易性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王雨利、杨玉辉[1]等人提出,在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配制时,适量添加石粉,可以使其工作性能进一步提高,而在对C80机制砂混凝土进行配制时,加入7%的石粉效果达到最佳。
贺图升等人提出,机制砂混凝土中石粉含量增加,会使泌水潜伏期延长、降低泌水率。
李凤兰等人提出,当石粉含量范围为3%~7%时,其含量越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和易性也会随之提高;当石粉含量超过13%时,其流动性和和易性都会降低。
王雨利等人指出,在对中低轻度机制砂混凝土进行研究时,为了提高石粉含量的预测准确性,施工单位应将水胶比设置为0.4。
杨家伟等人提出,当石粉含量为24.8%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易性可达到最高。
张冬梅等[2]人提出,当石粉含量范围为4%~8%时,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可以达到有效的改善,当其颗粒越小时,性能则会越好,当石粉含量为6%时,性能最佳。
周孝军等人提出,当石粉含量小于5%时,机制砂混凝土构件表面气孔较多;当含量为5%~10%时,其流动性和和易性相对较好;当含量大于15%时,机制砂流动性不符合要求。
张如林等人提出,在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配制时,加入适量石粉可使其级配得到改善,从而使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进一步提高。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一、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 石粉的作用石粉是一种细粉状物质,通常是由石英砂的研磨以及矿石的破碎过程获得。
石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具有微细颗粒、均质分布等特点。
在混凝土中,石粉可以填充骨料间隙,促进水泥与骨料的结合,从而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石粉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抗渗性和耐久性。
(1)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石粉的加入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微观空隙,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2)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石粉具有微细颗粒和均质分布的特点,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3)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石粉可以促进水泥与骨料的结合,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2.1 研究材料本研究选取了普通硅酸盐水泥、机制砂、骨料、石粉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石粉的掺量分别为5%、10%、15%。
2.2 试验方法(1)配合比设计: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设计合理的配合比。
(2)试件制作:按照标准要求,制作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
(3)性能测试: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抗渗、耐久性等性能测试。
2.3 结果分析通过对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测试,得出如下结果:(1)强度: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当石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
三、结论和建议(1)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掺入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2)石粉的掺入量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掺入量在5%~15%之间。
(3)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石粉与其他掺合料的配合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和耐久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机制砂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现状【摘要】随着混凝土行业的发展,采用机制砂代替河砂配制混凝土形势所需。
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几年关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的最佳石粉含量不尽相同。
【关键词】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1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的发展,作为短时期内不可再生资源的天然砂,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未来持续工程建设的需要。
随着混凝土技术发展、自然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的需求等问题,采用机制砂全面替代天然砂已成为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机制砂是由岩石经除土处理,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10~15%左右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粉[1]。
为了满足国标GB/T 14684-2011[2]规定的石粉含量的要求,在工程应用中往往通过水洗去除机制砂中的石粉,这不仅增加了机制砂的生产成本源、对环境不利,也破坏了机制砂的自然级配[3]。
因此对机制砂中石粉的合理利用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有关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机制砂在工程应用中合理控制石粉含量提供理论参考。
2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1 机制砂中的石粉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影响众多的研究者关于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影响结论不一致。
有些研究者认为:相比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机制砂中的石粉能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导致混凝土变得比较稠,和易性变差;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存在个最佳值的问题,超过最佳石粉含量这个度,石粉就对混凝土的拌合物产生不良影响。
宋金辉[4]认为石粉比表面积大,会增加需水量、降低坍落度;当石粉填充骨料间空隙,则起到润滑作用,不会增大需水量。
适量的石粉能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作者:郭健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4期摘要:本文主要对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关键词:石粉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一.引言(1)通常认为,机制砂含有的石粉弥补了天然河砂中细粒含量偏小的缺陷,填补了混凝土骨架之间的空隙,另外,石灰岩类石粉中的碳酸盐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Ca(OH)2、水化铝酸盐发生反应,形成水化碳铝酸盐,使得水泥混凝土的空隙率减少,并阻止钙矾石向单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转化,改善机制砂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强度。
(2)机制砂中的石粉使得砂浆的保水性增强、泌水减少,从而减少自由水在界面上聚集,因而有利于浆—集料界面的改善。
此外,当混凝土硬化后,被石粉吸收的水分会慢慢释放,用于补偿混凝土后期水化用水,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但石粉含量过量会影响混凝土集料的颗粒级配,反而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
(3)在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中,石粉浆体的存在弥补了机制砂表面粗糙的缺点,有利于减少机制砂与碎石之间的摩擦,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但石粉的含量有一个限制,超过限制后,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单位混凝土的粉体含量会明显增加,导致需水量增加,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4)机制砂中的石粉在水泥水化反应中起晶核作用,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加速水泥水化并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
二.石粉影响混凝土性能内部成因分析的部分试验(1)通过水泥水化产物的研究可以部分说明石粉影响的内部成因。
电镜扫描(SEM)试验在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扫描电镜型号为荷兰飞利浦的Quanta200型。
实验时,首先在每个试块要观察的表面上喷银,待银层凝固后,再放入扫描仪中进行观察,然后利用扫描电镜拍摄有特征的微区形貌。
XRD测试仪器为日本RIGAKU公司生产的D/MAX一YB型X一射线衍射仪,试验试样样品采用0.4水胶比的净浆,石粉及粉煤灰等采用等质量取代的方式加入,取代量为10%。
0引言砂是混凝土的细骨料,传统的建设用砂采用天然河砂。
这些年,随着工程建设的加大,河砂资源在减少甚至枯竭,河砂属于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各地政府出台了河砂限采甚至禁采政策。
砂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天然河砂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机制砂替代河砂是必然的趋势。
机制砂主要利用采石厂产生的尾矿,重新破碎生产而成,质量稳定、可控、可靠,原材料均一、砂粒清洁、无泥质杂质污染,具有更好的粒形和合理的级配。
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石粉,石粉是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
在生产中很多厂家采用湿法作业将石粉洗掉,但研究表明:石粉在机制砂混凝土当中并非越干净越好,其对混凝土各项工作性能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推广机制砂混凝土的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石粉含量对C30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等工作性能产生的影响。
1石粉对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1.1试验方案本试验采用的C30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为:水灰比0.65,砂率40%,水泥310Kg/m3,水200Kg/m3,碎石1054Kg/m3,机制砂702Kg/m3,粉煤灰70Kg/m3。
试验步骤:将原机制砂内石粉洗去烘干,按5%、10%、15%、20%、25%的比例添加相同母材石粉,在石粉量增加时,对应的机制砂用量减少,保证砂总质量不变。
按上述石粉含量制作五组标准条件养护试块,每组六块。
采用坍落度筒测定五组石粉添加量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并分别测定五组混凝土试块的7d和28d抗压强度。
1.2原材料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准试块28d抗压强度为51MPa。
机制砂:湿法生产的石灰岩机制砂,产地:福建闽侯,筛分结果见表1。
机制砂细度模数3.08,属于中砂,级配处于Ⅱ区(见图1),石粉含量2.8%,亚甲蓝试验MB≤1.4。
碎石:由三种最大粒径碎石混合而成的5~25mm连续级配碎石,碎石与机制砂同母材。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陈慧,章家海,项炳泉,王晓海,詹奇淇,张元朔,李娜娜(1.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安徽合肥230031)作者简介:陈慧(1987-),女,安徽池州人,毕业于东华大学有机化学业,生,建筑工作。
基金项目:安徽水利股份开发有限公司2018年度科研立项项目(N+.2018-2-JF);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2019项项目(No.2019JKY—04)。
摘要: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明显加快使得建设行业对建筑用砂的需求量显著增加,现有的河砂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机制砂凭借其质量稳定、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焦点,使用机制砂代替河砂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石粉作为机制砂生产流程中的重要副产物,其含量高低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以重视。
文章基于国内学于机制砂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讨了机制砂中石粉量对能的影响规律,并针对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机制砂;石粉含量;混凝土性能;研究进展奚宦榕®中图分类号:TU528.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0)08-0151-03 DOI:10.16330/ki.1007-7359.2020.08.075!引言目前我国的建筑用砂以天然砂和机制砂为主,其中天然砂总量在近年来的连续开采下不断下降,产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用砂需求。
机制砂是由石料经制砂机破碎、筛分而成的一种人工砂,粒径多小于4.25mm。
相较于普通河砂,机制砂具备原料可控、性能稳定、生产设备和工艺可调、成本低廉等众多优势S0适宜在建筑行业内推广应用。
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将机制砂应用于实际工程中⑷。
美国曾在1996年对机制砂及其母岩进行过针对性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大约占集细料的20%o受到生产工艺及流程的影响,石粉会作为一种副产物出现在机制砂中,其主要矿物成分与母岩相同,含量约占机制砂的10%〜20%。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
混凝土作为建筑市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其消费量正急剧增加。
201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产量高达25.5万亿立方米。
砂作为细集料,占混凝土材料的三分之一。
随着对天然砂的开发利用,对河道等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天然砂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非常完善。
然而,河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同时受地域限制,运输成本高。
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天然砂的开发受到限制,导致天然砂短缺,价格上涨,混凝土成本增加。
机制砂来源广泛、成本低,得到了大力推广和使用。
机制砂是通过压碎、筛分各种岩石材料而生产出来的,粒径小于4.75mm,不含软质风化颗粒,俗称机制砂。
由于机制砂的制造工艺,颗粒形状不圆,棱角多,分级不合理,“两头多中间少”,石粉含量较高。
与天然河砂相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影响较大。
机制砂是构成预拌砼骨架体系的基本材料之一,它约占砼体积的30%-40%。
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包括耐久性和力学性能。
机制砂中石粉很容易对其耐久性等造成影响。
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石粉;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随着工程项目数量的逐年增加导致对混凝土的需求急剧增加。
天然砂是配制混凝土的主要基础材料。
由于近年来生态破坏严重,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国一些地区限制天然砂的采集,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产量,矛盾日益尖锐。
由于天然砂的局限性和价格的限制,机制砂被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对混凝土供应的需求,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良好的控制。
因此,深入分析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现状近年来,建筑工程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机制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大量试验,总结了石粉含量和机制砂级匹配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本文以机制砂为基础材料,探究了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
首先,采用X射
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机制砂和石粉进行了物理性能测试和粒度分析,
得到了其物理参数和累积百分数曲线。
其次,通过压缩试验和抗拉试验,对机制砂混凝土
及含石粉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中的颗粒形状良好,粒度分布均匀,且存在一定的细沙,具有
优秀的物理性能。
石粉的存在可以填补机制砂中的空隙,增强混凝土的紧密性和稠度。
在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试件中,石粉的适当添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使得
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5%和12.5%。
同时,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趋势发生了变化,掺量为8%时,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论为,在机制砂中添加适量的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但是,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不单调。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工
程情况来确定最优掺量,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