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会法
- 格式:ppt
- 大小:964.50 KB
- 文档页数:13
教会法名词解释教会法名词解释教会法的概念教会法( rite generale),是指教会为了顺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团体形成的客观需要而制定的宗教规范。
它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西方国家封建时期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对维护宗教秩序,保障社会安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使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从而造成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影响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教会法是指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各种法律、法规及习惯,如《西欧罗马教会法典》,《教会法学教科书》等。
教会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其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北部的教皇国,故也称为教皇法或教皇法典。
中世纪的基督教徒,十分注意遵守封建的习惯法。
中世纪教会以修会为中心,以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权力来保护修会的权威,因此,修会逐渐形成了一套保护自己的特殊规则,后人称为“教会法”。
教会法具有强烈的封建性,往往含有国家法的成分。
一般说来,主要内容有:禁止高利贷,反对富人兼并穷人,调整贵族和平民的关系,承认教权高于王权,保护教产和圣器不受侵犯等。
(1)在财产上有较大优势; (2)军队多,武器精良; (3)占领城市多;(4)严格实行“买卖婚姻”,破坏民间的自由结合; (5)形成封闭式的统治网络。
教会的领地(庄园)教会的采邑是领主授予教会及其成员使用的土地,包括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两部分,占有土地的人是采邑主,没有土地的人则是采邑的劳动者。
主教和修士可以将领地转让给他人,但没有权把这些领地变成私人财产。
因此,这种采邑实际上是教会的私产。
教会领地属于教会的世袭财产,采邑主每年须向教会缴纳一定数额的租金。
主教和修士都享有采邑内居住和生活的权利。
此外,各级主教还有征税和支配教产的权利。
4、没收教会财产必须依法进行,不得任意拘留和处罚教徒。
对违犯教规和被捕的教徒,采取善意执行和怀柔政策,给予赦免,不能加以监禁。
主教在宗教法庭审理案件时享有司法豁免权。
第六章教会法近年出题情况09年1月11.教会法发展成为独立的法律体系的主要标志是(D)A.格拉奇教令集B.尼卜法八世教令集C.克雷门五世教令集D.格拉蒂安教令集33.《圣经》(名词解释)08年10月11.12世纪中叶由意大利僧侣私人编集的历代教皇教令集,通常被称为(D)A.教会法大全B.宗规法大全C.美诺森教令集D.格拉蒂安教令集28.教会法的渊源有(ABCDE)A.《圣经》B.教皇教令集C.希伯来法D.宗教会议决议E.世俗法08年1月14.特伦托公会议确立的一项重要婚姻法律制度是(D)A.一夫一妻制B.婚姻以双方合意为成立要件C.禁止离婚D.结婚必须举行宗教仪式07年10月14.最早出现的教皇教令集是(A)A.格拉蒂安教令集B.克雷门五世教令集C.尼卜法八世教令集D.教会法大会07年1月6.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B.婚姻家庭法C.诉讼法D.国际法06年10月14.《教会法大全》编纂于(C)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32.教阶制度(名词解释)总结:(1)本章出题较少,一般为一道单选加一道多选或一道名词解释。
(2)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教会法的渊源,如《圣经》、教令集。
1、教会法(注意名词解释)也称寺院法、宗规法,是基督教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律,对于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也都有规定。
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的三大法律支柱之一,对后世的法律和法学影响深远。
2、《米兰敕令》(注意单选、名词解释)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发布的一个敕令,内容主要是停止迫害基督教徒,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它是基督教史上的转折点。
3、《尼西亚信经》是第一部正式的教会法。
(注意单选)4、《圣经》(注意名词解释)是基督教最为重要的经典,也是教会法最重要的渊源,它不仅是教会立法的主要依据,而且本身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教会法庭审判活动的主要准则,对世俗法院也有一定约束力。
浅论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教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泛指整个基督教会(包括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东方基督教的独立教会以及新教的圣公会和加尔文教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和编纂的各种规则和章程;狭义上,特指中世纪这一时期在西方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罗马天主教的法规。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法规。
教会法实际上包含了宗教与法律两部分规则。
教会法主要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个人的品德、生活守则的一些宗教规则、章程和法规。
同时,教会法对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都有所涉及,因而通常也被看作是法的组成部分。
1教会法的主要内容1.1债权制度为调整教会社团之间经常发生的经济往来,12世纪以后教会法发展出自己的契约法体系,并且在与世俗权利争夺的过程中,教会法院取得了对予俗人之间经济契约的广泛的管辖权,确定了契约当事人要遵守教会契约法主张的“信义保证”原则。
教会法主张契约的标的应该平等、合理,即一方当事人提供的价值必须与另一方相等,为此教会法学家为契约中的不同的标的物作了价格上的规定。
教会法禁止牟利,禁止附利息贷款,不准经营商业获取暴利。
1.2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教会法从“结婚属宣誓圣礼之一”的教义出发,确认了“一夫一妻”和“永不离异”的原则。
教会法认为一夫一妻是上帝的安排,违反这一原则的婚姻无效。
由此引申出不准离婚的原则,认为离婚是改变上帝的决定,是对上帝不忠的行为。
教会法规定:“双方合意为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条件”,双方必须依法定方式明确表示“自愿交付或接收对于身体的永久专权”。
在家庭方面,教会法肯定了古代世俗法中夫妻不平等的原则,确认丈夫是一家之主,妻属于从属地位,没有单独支配财产和签订契约的权利。
在亲子关系方面,教会法确认父亲对子女有完全的支配权。
教会法采用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两种制度,但只限于动产继承,而不动产继承仍须由世俗法律调整。
由于教会的财产有相当部分来自教徒的赠与,特别是遗赠,因此教会更提倡遗嘱继承。
教会法与西方传统文化教会法也称“寺院法”或“教规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泛指整个基督教会(包括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东方基督教的独立教会以及新教的圣公会和加尔文教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和编纂的各种规则和章程;狭义上,特指中世纪这一时期在西方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罗马天主教的法规。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法规。
教会法实际上包含了宗教与法律两部分规则。
教会法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个人的品德、生活守则的一些宗教规则、章程和法规,它是西欧中世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共同适用的一种法律形式。
同时,教会法对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都有所涉及,因而通常也被看作是广义上的法的组成部分。
一、教会法的主要内容(一)债权制度为调整教会与其他经济体及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12世纪以后教会法发展出自己的契约法体系,并且在与世俗权利争夺的过程中,教会法院取得了对于世俗社会人与人之间经济契约的广泛的管辖权,确定了契约当事人必须遵守教会契约法主张的“契约必须遵守”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契约的每一承诺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具有约束力。
教会法还主张契约的标的应该平等、合理,即一方当事人提供的价值必须与另一方相等,为此教会法学家为契约中的不同的标的物作了价格上的规定。
教会法禁止牟利,禁止附利息贷款,不准经营商业获取暴利。
但这一规定实际上具有很大的虚伪性。
(二)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在所有领域中,婚姻家庭与伦理道德联系最为紧密,教会法作为一种宗教法,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规定也最为周密和详尽。
从“结婚属宣誓圣礼之一”的教义出发,确认了“一夫一妻”和“永不离异”的原则。
教会法认为一夫一妻是上帝的安排,违反这一原则的婚姻无效,由此引申出不准离婚的原则,认为离婚是改变上帝的决定,是对上帝不忠的行为,重婚被视为一种犯罪。
教会法规定:“双方合意为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条件”,双方必须依法定方式明确表示“自愿交付或接收对于身体的永久专权”。
从法律的起源上来说,法律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基督教作为西方人信仰的支柱,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演化以及实在法的制定、在社会中的实际运行,具有巨大的影响。
教会法,即在中世纪长有重要地位的罗马天主教的法律,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
首先,在观念层面,基督教在西方人的灵魂中普遍植入了信仰精神和宗教情怀,为西方法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几乎完全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教会法的效力甚至高于世俗法。
人们普遍信仰上帝,而信仰是一种发自人们心灵深处的神秘的感情,它源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敬畏,不会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对上帝、对教会的法律的这种恒稳的信仰,使人们容易以一种宁静而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神圣的权威,当法律站到这个圣坛上时,法治大厦就有坚实的基础了。
从现代西方法庭的布局和法官的服饰(假发、法袍)中的强烈的宗教色彩,从西方法官、律师以及诉讼当事人或证人宣誓的那种宗教气息,我们可以宗教的深深印记。
另外,基督教教义中倡导的一系列理念,也为现代法治社会成长的土壤增加了肥力。
比如,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重视生命的价值,弘扬博爱和人道主义,讲究信义与诚实信用,等等。
教义中蕴涵的伦理道德和善良习俗也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发挥作用,成为软化法制的刚性的润滑剂。
其次,在制度和法技术层面,由于教会法是一个达到系统化和较完备状态的法律体系,它的一些制度和法技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教会法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在西方一直发挥着作用,至今仍为各国所承受;在刑法和方面,教会法对感化、矫正罪犯的充分注意给后世刑事法律以有益启示;在诉讼法方面,教会法的纠问式诉讼模式以国家追诉原则取代私力报复,废止神明裁判而采证据裁判原则,较原来的弹劾式诉讼是一个进步,为后世刑事诉讼制度奠定基础。
由于中世纪各国天主教的联合,罗马教廷位居各国之上而可以充当仲裁者的角色,教会的一些教义也往往成了调整国际关系的准则,呼唤和平和以协商解决国际纠纷的做法对后世国际法产生了影响。
教会法又称“宗教法”或“寺院法”,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以及其他教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规定和编纂(de)各种规章和章程;从狭义上来讲,特指在中世纪这一时期形成(de)以天主教法规为内容(de)独立(de)法律体系.教会法以圣经为指导思想,内容涉及教会本身(de)组织、制度和教徒(de)生活守则以及教会与世俗政权关系,同时对于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也有规定.教会法以基督教教义为宗旨,通过规范人与神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de)关系把基督教精神渗透到诸如财产、契约、婚姻、继承、刑罚等领域.在财产方面,教会法规定了“自由施舍土地保有制度”、“占有权救济”制度和“弃绝罚”制度等来维护教会(de)土地权益,确保教会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在契约方面,教会法把宣誓看作对上帝(de)承诺,规定了“契约必须遵守”(de)原则,为了保证契约是定约人(de)真实意思反映,教会法还发展出了“正当价格”原则;在婚姻方面,教会法把男女结合看成是神(de)旨意,规定双方合意是建立婚姻(de)条件,主张“一夫一妻”,反对离婚;在继承方面,教会法发展出一套较为完整(de)遗嘱继承体系,采用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两种制度;在犯罪和刑罚方面,教会法发展出“刑事罪孽”(de)概念,并在刑罚制度上注入了人道主义(de)观点.教会法作为维护上帝和上帝创造秩序(de)法律,表面来看,似乎与世俗世界没有关联.但从深层次看,它与各种世俗法律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和渗透.一方面,教会法一般不直接针对人与人(de)关系做出调整,从而使其具有超越世俗生活(de)品性,另一方面,教会法却按照世俗等级模式建立了体系完备(de)教会权力(de)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及许多具体法律内容具有世俗性,从而使得教会法(de)世俗品格暴露无遗.真正因为这种兼具出世和入世两种品性(de)特征.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de)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de)影响,即使在它衰落之后,仍对世俗法律(de)文明与进步起着推进(de)作用.自11 世纪后期,基督教在西方政治和法律(de)发展中扮演了核心(de)角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基督教从地方君王(de)控制下挣脱出来,获得了对宗教事务(de)独立管辖权,从而实现了宗教事务与世俗事务管辖权(de)分离.这种教俗分离为后来(de)政教分离埋下了伏笔,也为分权制衡(de)宪政提供了原型.其二,基督教最先发展起来一套政府管理机构,其中最重要(de)是,教会构建出以教皇为核心(de)教会文秘署、财政署和教会法院,从而成为近代西方第一个组织严密和富有管理效能(de)政治体,即近代意义(de)国家.这为各种世俗政治体(de)法律提供了样板.它们纷纷仿效教会(de)政治组织和管理方式,并都取得了重要(de)成效.其三,基督教最先筹办起近代西方第一批大学.在这些大学中,神学教授们所采取(de)经院主义方法对于近代西方法学(de)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学教授所讲授(de)罗马法为近代西方法律(de)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材料.这都对近代西方法学(de)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其四,基督教教会法率先禁止决斗和神明裁判,最早输入了教皇(de)选举制度,突出强调信守誓言和约言(de)重要性,所有这些做法都对于近代西方法律(de)理性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五,基督教作为一个统一(de)权威,在各种政治体林立和君王割据严重(de)中世纪,对于限制世俗君王(de)权力,协调各种政治势力(de)冲突,以及遏制战争和维持和平,具有核心(de)作用.对部门法(de)影响(1) 宪法.教会法对于近代宪政(de)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它所确定(de)权力结构和教会法学家(de)法律理念两个方面.在中世纪(de)西欧,教权与王权相互重叠冲突,构成教权和王权(de)二元对立结构,有时被称为“二权分立”.这是非常重要之点,它构成了近世宪法制度最重要(de)历史来源.在教会内部,教皇(de)权力也不是绝对至高无上(de),它受到神法和自然法两方面(de)限制.根据教会法,教皇如果有背弃信仰,挥霍教会财产、通奸、抢劫以及其他严重损害教会声誉(de)犯罪,那他就要受到审判和废黜.12 和13 世纪,教会法还进一步规定了教皇不得从事与整个教会(de)“地位”相反(de)行为,不得颁布以损害教会(de)“一般地位”为目(de)法律,包括损害教会(de)特征一般利益或公共秩序.而且,教会法还规定,假若教皇命令一个人去做一件将会损害教会地位(de)不公正事情,那么教徒就有拒绝服从(de)权利.(2) 刑法.在刑罚问题上,教会法并不把刑罚看作是一种复仇(de)满足,而看作是用惩罚手段对被犯罪破坏了(de)上帝秩序(de)一种恢复,因而在施加刑罚时必须考虑对犯罪者灵魂(de)净化和道德(de)矫正.教会主张囚禁刑优于死刑,因此它给予犯罪者一个反省自己罪孽(de)机会.这实际上是后世教育刑(de)雏型.在定罪量刑方面,教会法坚持在法庭面前如同在上帝面前一样,所有(de)人,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平等,这是近世法律平等原则(de)先声.(3) 诉讼法.在诉讼程序方面,教会法坚持法律存在于法官心中即审判过程中(de)所谓“良心原则”.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一原则,世俗诉讼法中(de)形式主义受到教会法(de)非难,教会法院(de)法官被赋予了更多(de)自由裁量权,这不仅在英国(de)衡平法院(de)诉讼中,而且也可以在近世西方刑事诉讼(de)一些原则和实践中,看到这一原则(de)某些陈迹.教会法对世俗法产生重大影响(de)还在于刑事诉讼方面所确立起来(de)纠问式诉讼程序.在中世纪初期(de)日耳曼法中,对刑事犯罪(de)起诉和刑罚(de)执行都是由受害人或其家属加以实施,这对于一个受到侵犯(de)弱者来讲是很难做到(de).而英诺森三世(de)教会法则规定,根据公众告发或私人控告,法院即可对案件进行调查,从调查证据到执行刑罚都由官方负责.按照当时(de)规则,被告人必须到庭,法院告诉他起诉人(de)姓名并出示证据,允许被告人进行辩解和提出对自己有利(de)证据.纠问式诉讼对公诉制度(de)发展有着十分重要(de)影响,在诉讼法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de)进步意义.(4)国际法教会法在解决国家之家(de)关系和战争问题上所确立(de)某些原则,对后市有一定(de)影响,如国际关系准则、民族关系是平等和平关系,争端通过协商解决等,都为后世国际法所接受.教会法(de)对西方宪政(de)影响整个漫长(de)欧洲中世纪因国家和教会(de)权力博弈而使两者都未能掌握绝对(de)专制权力,反而在世俗权力和教会权力(de)抗争、较量、此消彼长中孕育出了伟大(de)西方宪政制度.首先,政教分离,为宪政制度提供制度来源和先决条件.以教皇革命为起点,以教权和王权(de)二元对抗为主导(de)多元政治格局为西方宪政法律传统(de)产生提供了必要(de)政治基础.这种对抗与妥协实质上就是不同权力之间(de)对抗与平衡,是三权分立形式(de)萌芽形态,其所体现制约与平衡精神更是现代宪政制度(de)灵魂所在.其次,教会法(de)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为宪政制度提供思想渊源.托马斯·阿奎那指出,法是高于国家和国君(de),国王须受到法律(de)约束,由上帝所立(de)神圣法和自然法高于统治者所立(de)实证法,世俗(de)秩序必须服从上天(de)秩序.而现代宪政制度正是这样一种涵盖了权利保障和权力控制(de)民主制度,权力控制是为了保障权利实现,权利要获得保障就必须实施权力控制.第三,教会内部权力架构也是权力分立说(de)源泉之一.在教会内部,教皇权力受到制约,教会议会做出(de)决议对教皇具有约束力.教皇由教会高层选举产生,一些教会内部有代议式(de)管理制度..这些做法或思想都可视为宪政(de)元素,为日后(de)宪政国家参考、借鉴或吸纳.西方宪政制度(de)萌芽、发展、确立和完善无不受到教会法(de)影响.无论是洛克(de)两权分立,还是孟德斯鸠(de)三权分立学说,都可以在教会法发展中找到思想和理论渊源.几个世纪(de)教权与王权(de)斗争使宗教对法律产生了深刻(de)影响,宗教与法律相互渗透,西方任何一种法律制度中“都有与宗教共享(de)要素,即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它们象征着法律(de)客观性,标志着法律(de)延续性,体现了法律与绝对真理之间(de)关系,因而使法律得与某种超验价值相遇.他们所引发(de),不是道德与法律(de)推理与判断,而是人们(de)法律情感,是把法律所体现(de)正义理想是为生活终极意义(de)一部分(de)充满激情(de)信仰”于是人们信仰宗教(de)同时也信仰法律.教会法对西方法(de)影响足以体现基督教对西方法律制度(de)渗透,进而表明了宗教对法律(de)渗透.“在人类发展(de)特定(de)历史时期,曾出现宗教与法律相互贯通(de)现象,法律往往成为表达一定(de)宗教观念和宗教要求(de)重要形式”,正是宗教对法律(de)渗透和影响才使法律得以被信仰.。
简论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贡献
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贡献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教会法在中世纪时期起到了监管和约束政治力量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教会法是一种权威的法律体系,它确定了教会组织的结构,规定了教会内部的事务管理和各类行为的规范。
通过教会法的实施,教会对政治力量的行使进行了约束,从而保护了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其次,教会法为西方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时期的教会法是西方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法律理论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法的规范和原则为后来西方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尤其是在合同法、财产法、继承法等领域。
此外,教会法的实施也起到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公正的促进作用。
教会法规定了个人和团体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教会法庭对纠纷进行裁决。
这种裁决机构的存在,为民众提供了一种独立和公正的解决争议的途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最后,教会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法强调了良心自由、公正、道德和人权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也渗透到了现代法律的规范和实践中。
例如,现代法律制度中对人权的保护以及对公正和道德的追求,都可以追溯到教会法的影响。
总之,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监管政治力量、奠定法律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正等方面。
它对现代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现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第六章教会法近年出题情况09年1月11.教会法发展成为独立的法律体系的主要标志是(D)A.格拉奇教令集B.尼卜法八世教令集C.克雷门五世教令集D.格拉蒂安教令集33.《圣经》(名词解释)08年10月11.12世纪中叶由意大利僧侣私人编集的历代教皇教令集,通常被称为(D)A.教会法大全B.宗规法大全C.美诺森教令集D.格拉蒂安教令集28.教会法的渊源有(ABCDE)A.《圣经》B.教皇教令集C.希伯来法D.宗教会议决议E.世俗法08年1月14.特伦托公会议确立的一项重要婚姻法律制度是(D)A.一夫一妻制B.婚姻以双方合意为成立要件C.禁止离婚D.结婚必须举行宗教仪式07年10月14.最早出现的教皇教令集是(A)A.格拉蒂安教令集B.克雷门五世教令集C.尼卜法八世教令集D.教会法大会07年1月6.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B.婚姻家庭法C.诉讼法D.国际法06年10月14.《教会法大全》编纂于(C)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32.教阶制度(名词解释)总结:(1)本章出题较少,一般为一道单选加一道多选或一道名词解释。
(2)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教会法的渊源,如《圣经》、教令集。
1、教会法(注意名词解释)也称寺院法、宗规法,是基督教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律,对于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也都有规定。
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的三大法律支柱之一,对后世的法律和法学影响深远。
2、《米兰敕令》(注意单选、名词解释)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发布的一个敕令,内容主要是停止迫害基督教徒,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它是基督教史上的转折点。
3、《尼西亚信经》是第一部正式的教会法。
(注意单选)4、《圣经》(注意名词解释)是基督教最为重要的经典,也是教会法最重要的渊源,它不仅是教会立法的主要依据,而且本身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教会法庭审判活动的主要准则,对世俗法院也有一定约束力。
教会法名词解释
泛指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基督教的其他一些教派(如新教的圣公会和加尔文教等)的各种法规。
又称寺院法、宗规法。
但在法学著作中则通常专指中世纪罗马天主教的法律。
在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社会支柱和国际中心,占有其势力范围内1/3的土地,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形成巨大的统治力量。
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权力之争,但又互相配合,以维护封建统治。
教会法就是在这一形势下,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
它既适用于教会事务,也适用于许多世俗事务,是西欧中世纪的一种重要法律。
第六章教会法近年出题情况09年1月11.教会法发展成为独立的法律体系的主要标志是(D)A.格拉奇教令集 B.尼卜法八世教令集C.克雷门五世教令集 D.格拉蒂安教令集33.《圣经》(名词解释)08年10月11.12世纪中叶由意大利僧侣私人编集的历代教皇教令集,通常被称为(D)A.教会法大全 B.宗规法大全C.美诺森教令集 D.格拉蒂安教令集28.教会法的渊源有(ABCDE)A.《圣经》 B.教皇教令集C.希伯来法 D.宗教会议决议E.世俗法08年1月14.特伦托公会议确立的一项重要婚姻法律制度是(D)A.一夫一妻制B.婚姻以双方合意为成立要件C.禁止离婚D.结婚必须举行宗教仪式07年10月14.最早出现的教皇教令集是(A)A.格拉蒂安教令集B.克雷门五世教令集C.尼卜法八世教令集D.教会法大会07年1月6.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 B.婚姻家庭法C.诉讼法 D.国际法06年10月14.《教会法大全》编纂于(C)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32.教阶制度(名词解释)总结:(1)本章出题较少,一般为一道单选加一道多选或一道名词解释。
(2)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教会法的渊源,如《圣经》、教令集。
1、教会法(注意名词解释)也称寺院法、宗规法,是基督教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律,对于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也都有规定。
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的三大法律支柱之一,对后世的法律和法学影响深远。
2、《米兰敕令》(注意单选、名词解释)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发布的一个敕令,内容主要是停止迫害基督教徒,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它是基督教史上的转折点。
3、《尼西亚信经》是第一部正式的教会法。
(注意单选)4、《圣经》(注意名词解释)是基督教最为重要的经典,也是教会法最重要的渊源,它不仅是教会立法的主要依据,而且本身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教会法庭审判活动的主要准则,对世俗法院也有一定约束力。
中世纪教会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世纪教会法是指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利用其宗教权威制定和实施的一套法律体系。
这一法律体系主要由教士制定,并且在许多地区拥有强大的权威和影响力。
中世纪教会法以教会为核心,涉及到宗教、道德、教义等方面的规范,对于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教会法的特点之一是其宗教性质。
教会法的制定与教会的宗教职能密切相关,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信徒的行为,维护宗教秩序和道德标准。
教会法不仅涵盖了宗教仪式和典礼的规定,还涉及到婚姻、继承、财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教会通过教义的分明和法规的详细制定,加强了自身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另一个特点是中世纪教会法的普遍适用性。
教会法并不仅仅适用于教士和修道院内部,而是广泛应用于整个社会。
无论是贵族、平民还是农民,都要遵守教会法的规定。
教会通过统一的法律体系,实现了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控制和管理,这对于当时政治权威的稳定和统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世纪教会法对于欧洲社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法律的负担。
在中世纪时期,国家法律体系尚未健全,教会法填补了这一空白,并发挥了一定的法律职能。
其次,教会法的实施加强了教会的统一和权威。
教会法的制定和执行使教会具备了更强大的控制力,有利于教会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的确立。
此外,教会法还对于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整个中世纪社会的道德风貌。
总之,中世纪教会法作为一套宗教性质的法律体系,对于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和秩序维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的制定和实施使教会在政治、法律和道德等方面具备了其他力量所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对于整个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在本文中,我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和阐述中世纪教会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将在第二章中讨论中世纪教会法的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中世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宗教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教会法在当时的重要性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