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同余
- 格式:ppt
- 大小:534.00 KB
- 文档页数:21
初等数论闵嗣鹤第四版答案介绍《初等数论闵嗣鹤第四版答案》是对闵嗣鹤所著《初等数论》第四版的习题答案进行了整理和解析。
《初等数论》是普通高校数学系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学习该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等数论》中的知识点,并提高解题能力。
目录1.第一章素数2.第二章同余3.第三章数论函数4.第四章域上的多项式5.第五章幂的剩余与解方程6.第六章整数的几何性质第一章素数1.1 什么是素数?简要解答:素数指的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
详细解答: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如果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则称之为素数,也叫质数。
反之,如果大于1的正整数可以被其他正整数整除,则称之为合数。
最小的素数是2。
1.2 素数的性质简要解答:素数有无限多个,并且一个数是否是素数可以通过试除法判断。
详细解答:欧几里得证明了素数有无限多个的结论。
对于给定的一个正整数n,如果在2到√n之间找不到小于n的因数,那么n就是素数。
这就是试除法。
试除法是素数判断的基础,但它的效率不高,因为需要逐个试除所有小于n的数。
1.3 素数的应用简要解答:素数在密码学和随机数生成中经常被使用。
详细解答:由于素数具有唯一分解性质,使得许多密码学算法中的关键操作依赖于素数。
比如RSA算法中,公钥和私钥的生成需要使用两个大素数。
此外,素数还在随机数生成和随机性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同余2.1 什么是同余?简要解答:同余是数论中的一种等价关系。
详细解答:a和b对模m同余,记作a≡b(mod m),当且仅当a和b的差是m的倍数。
同余关系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反身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同余关系的性质使得其在数论中有广泛的应用。
2.2 同余定理简要解答:同余定理是一类用来计算同余的定理,包括欧拉定理、费马小定理等。
详细解答:欧拉定理是指当a和m互质时,a的φ(m)次方与1同余模m,其中φ(m)表示不大于m且与m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
练习计算ord11 3 首先计算φ 11 10,所以指数可能为1,2,5,10 从小到大依次试算 31?3, 32?9, 35?1 mod 11 ,所以ord11 3 5 根据这个结论可以推出 ord11 14 5 ord11 4 可以推出ord11 -3 ord11 -1 * ord11 3 10 所以-3?8是原根,原根一共φ 10 4个所以8?23,83?29 ?72?6, 87?221?21?2,89?227?27?7,即2、6、7、8是原根总结寻找一个原根的技巧: ordm a |φ m m, n 1, a, mn 1,则ordmn a [ordm a ,ordn a ] ab, m 1, ordm a ,ordm b 1则ordm ab ordm a ordm b 奇素数p,p-1 练习求模41的原根情况φ 11 40,现在只要考察x8, x20 从2开始,因为 28?10, 220?1 mod 41 ; 38?1, 320?-1 mod 41 ; 48?20, 420?1 mod 41 ; 58?18, 520?1 mod 41 ; 68?10, 620?-1 mod 41 ; 所以6是模41的原根练习求模41的原根情况因为:62?36, 63?-30?11, 64?25, 65?-55?27 mod 41 ; 66?39, 67?29, 68?10, 69?19,610?32, 611?28 mod 41 ; 612?4, 613?24, 614?21, 615?3, 616?18, 617?26 mod 41 ; 618?33, 619?34, 620?40,621?35,622?5, 623?30 mod 41 ; 624?16, 625?14,626?2,627?12, 628?31, 629?22 mod 41 ; 630?9, 631?13, 632?37,633?17,634?20, 635?38 mod 41 ; 636?23, 637?15, 638?8,639?7,640?1 mod 41 ; 练习求模41的原根情况所以:指数为1的元素有φ 1 1个,是1; 指数为2的元素有φ 2 1个,是620?40 mod 41 ; 指数为4的元素有φ 4 2个,是610?32, 630?9mod 41 ; 指数为5的元素有φ 5 4个,是10,18,16,37 指数为8的元素有φ 8 4个,是27,3,14,38 指数为10的元素有φ 10 4个,是25,4,31,23 指数为20的元素有φ 20 8个,是36,39,21,33,5,2,20,8 指数为40的元素有φ 40 16个,是6,11,29,19,28,24,26,34,35,30,12,22,13,17,15,7 总结指数的价值:幂化简原根的价值生成元:生成缩系所有元素 , gd d遍历φ p 的缩系φφ p 个,gd遍历模p的原根 g是原根的时候幂与计算幂后的值形成置换 a a2 a3 a4 a5 a6 3 2 6 4 5 1 总结原根的价值之二可以推出其余所有缩系元素的指数 ordm ai ordm a / ordm a ,i 可以根据幂对缩系元素按指数分类 a7 a8 a9 a10 7 3 6 1 a a2 a3 a4 a5 a6 2 4 8 5 10 9 练习计算同余方程xk ?1 mod 11 的解的个数首先计算φ 11 10,所以指数可能为1,2,5,10 k 1时,有φ 1 1个; k 2时,有φ2 1个 k 5时,有φ 5 4个; k 10时,有φ 10 4个考虑不周,k 3,4等其他数时呢 x ? 1 mod 11 是k等于任何值的解练习计算同余方程xk ?1 mod 11 的解的个数关键在于指数可能可以化简指数可取1,2,5,10, 指数为1时,有1个解,此时k可取1的倍数,即1-10任意数指数为2时,有1个解,此时k取2的倍数,即2,4,6,8,10 指数为5时,有4个解,此时k取5的倍数,即5,10 指数为10时,有4个解,此时k取10 综合:k 1,3,7,9有1个解,k 2,4,6,8有两个解,k 5有5个解,k 10有10个解练习进一步:xk ? 1 mod 11 各有哪些解?先找出每个指数对应的解,要计算指数先找出原根原根都是试找的,先看2 22?4, 25?-1, 210?1 mod 11 ,所以2是模11的原根所以生成缩系中的其它元素 22?4, 23?8, 24?5,25?10, 26?9 mod 11 27?7, 28?3, 29?6, 210?1 mod 11 所以原根有:2、8、7、6(幂与10互质)指数为5的有:4、5、9、3(幂与10最大公约2)指数为2的有:10 指数为1的有1 练习进一步:xk ? 1 mod 11 各有哪些解?所以原根有:2、8、7、6(幂与10互质)指数为5的有:4、5、9、3(幂与10最大公约2)指数为2的有:10 指数为1的有1 所以k 1、3、7、9时有解x?1 mod 11 k2、4、6、8时有解x?1 mod 11 和x?10 mod 11 k 5时有解x?1,3,4,5,9mod 11 K 10时有解x?1,2,3,4,5,6,7,8,9,10 mod 11 2.6.6 初等数论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几个应用费马小定理的应用费马小定理设p是素数, a与p互素, 则 ap-1≡1 mod p . 另一种形式是, 设p是素数, 则对任意的整数a, ap≡a mod p . 费马小定理提供了一种不用因子分解就能断定一个数是合数的新途径. 例如, 29?1≡4 mod 9 , 可以断定9是合数.2.6.6 初等数论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几个应用产生均匀伪随机数的方法随机数与伪随机数线性同余法与乘同余法随机数:随机变量的观察值伪随机数:用计算机随机函数所产生的“随机数”并不随机,是伪随机数。
同余的运算法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同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数论领域,是一种描述整数间的模运算关系的数学概念。
同余的运算法则涉及到模运算的一系列性质和规律,对于解决一些数论问题和密码学中的加密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同余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并讨论其在数学和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1. 同余的定义在数论中,我们通常使用符号“≡”表示同余关系。
如果两个整数a和b除以一个正整数m的余数相等,即a除以m和b除以m的余数相等,我们就说a与b关于模m同余,记为a≡b(mod m)。
简单来说,同余就是指两个数除以同一个数的余数相等。
12和22关于模5同余,因为12除以5的余数为2,22除以5的余数也为2,即12≡22(mod 5)。
2. 同余的运算法则在模运算中,同余有着一系列的运算法则。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法则来简化模运算的计算,并处理一些复杂的数论问题。
(1)同余的传递性如果a≡b(mod m)且b≡c(mod m),那么可以推出a≡c(mod m)。
这就是同余关系的传递性,即如果两个数与同一个模同余,那么它们之间也是同余的。
举例来说,如果5≡15(mod 10)且15≡25(mod 10),那么可以推出5≡25(mod 10)。
(2)同余的对称性和反对称性(3)同余的加法和乘法性质对于同余关系来说,加法和乘法都具有良好的性质。
(4)同余的幂运算性质如果a≡b(mod m),那么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a^n≡b^n(mod m)。
即同余数的幂运算后依然同余。
(5)同余的逆元如果a在模m下存在逆元,即存在整数b使得ab≡1(mod m),那么我们称b是a的逆元。
对于素数模m来说,任意整数a在模m下都有逆元。
同余的概念在数论和密码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同余在数论中的应用在数论中,同余可以用来证明一些整数性质和解决一些数论问题。
在证明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等定理时就会用到同余的性质。
在密码学中,同余的概念有着重要的应用。
同余定理同余定理是关于模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能解决很多与模运算相关的问题。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同余定理经常被用于计算和密码学中。
同余定义和符号同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用来描述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
当两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时,它们被称为同余的。
在数学符号上,同余用符号≡表示,如下所示:a ≡b (mod m)其中a、b、m是整数,称为同余方程,其中mod表示“模”。
实际上,同余定理是一个等式,它表示:对于给定的模数m,如果两个整数a和b满足模数m时的余数相同(即a mod m = b mod m),那么这两个整数就是同余的。
例如,我们可以把它简写成a = b (mod m),这意味着a和b在模m下有相同的余数。
同余定理的三种形式同余定理有三种形式:基本形式、加法形式和乘法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1. 基本形式最常见的同余定理形式是基本形式,也被称为恒等式。
它表示:如果a和b在模m下有相同的余数,那么它们是同余的。
a≡b(mod m) ⇔ a mod m = b mod m2. 加法形式加法形式表示:如果a、b、c在模m下同余,那么a+b、b+c、a+c在模m下也同余。
如果 a ≡ b (mod m) 且 c ≡ d (mod m),则a + c ≡b + d (mod m)证明:根据同余定义,我们有:a ≡b (mod m)那么,我们可以将a和b分别表示出来:a =b + km其中k是一个整数。
同样地,我们也有:c ≡d (mod m)c =d + lm将它们相加,得到:a + c =b + km + d + lm = b + d + (k + l)m 将其转化为同余符号,得到:a + c ≡b + d (mod m)这证明了加法形式的同余定理。
3. 乘法形式乘法形式表示:如果a、b、c在模m下同余,那么ab和bc在模m下也同余。
如果 a ≡ b (mod m) 且 c ≡ d (mod m),则ac ≡ bd (mod m)证明:根据同余定义,我们有:a ≡b (mod m)那么,我们可以将a和b分别表示出来:a =b + km其中k是一个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