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2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6周授课内容:第八章接受论第一节艺术传播第二节艺术鉴赏第三节艺术批评教学目的:1.掌握艺术鉴赏的本质、特点、过程2.掌握艺术批评的方法、作用3.了解艺术传播重点、难点:重点:艺术鉴赏的本质、特点、过程难点:艺术批评方法,艺术批评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鉴赏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艺术风格有哪些特点?二、导入新课(讲授、多媒体相结合)一部艺术作品问世后要想为人所知,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或商业价值,都离不开艺术传播。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最集中的表现,艺术鉴赏在培养人们审美素养及培养人们高尚人格和民族整体素质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艺术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活动,它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质量和艺术鉴赏的发展。
本节课对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进行具体分析阐释。
三、讲授新课(讲授、阅读、鉴赏、讨论、多媒体相结合)(一)艺术传播1.艺术传播的历史(学生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2.艺术传播的要素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
(二)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鉴赏和再创造活动,是受传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摒弃。
艺术鉴赏在鉴赏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鉴赏规律,具有自身的鉴赏本质和特点。
1.艺术鉴赏的本质1)艺术鉴赏是主体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艺术鉴赏是主动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绘画《蛙声十里出山泉》)3)艺术鉴赏是创造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艺术鉴赏的特点1)艺术鉴赏是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2)艺术鉴赏是一种鉴赏主体的活动3)艺术鉴赏是一种饱含多种复杂心理因素的活动(雕塑《马赛曲》)3.艺术鉴赏的过程(1)审美直觉。
每个人在艺术鉴赏中,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听一首歌,看一幅画,读一首诗,旋即感到美或不美,这是不假思索的一种直观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直觉。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知识回顾:艺术的社会本质(通过从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三方面来论述)一、艺术的认识本质1、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A、从根源上看: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是超自然的、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来例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社会的反映)2、艺术特有的方式来掌握世界A、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能动认识。
B、艺术的独特方式体现在与其它社会意识的不同。
B1:艺术与宗教异:宗教是对社会的虚幻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宗教形象是宗教观念、教义的外化,艺术形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同:全面反映社会环境B2:艺术与哲学异:哲学通过理论来反映世界(抽象的),哲学作用于人的理智,艺术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反映世界(具体可感的),艺术作用于人的情感,给人美的享受。
同:艺术与哲学都追求真实性。
艺术的掌握方式: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主观感受的表现,它通过创造美的形象来再现审美对象和表现审美意识,因而艺术掌握的过程实际上是美的创造的过程。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1、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2、艺术形象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用感性来表达理性的内容)3、艺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地统一(不管是再现还是表现,都是以客观为基础的创作,纯主观的艺术形象是不存在的。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
艺术真实性包含的四个内容: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客观地真实与本质的真实。
1、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从表现形式上: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
从艺术形象上:艺术形象可以再现事物的现象的真实,艺术又不仅使现象的真实还能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