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及22000检查表(生产部)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5
内审检查表编号:MJL/8.2.2/002 审核部门:管理层审核员:审核日期:涉及条款ISO22000:2005ISO9001:2000检查内容检验记录4.1总要求1、是否按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2、是否确认休系范围5.1管理承诺5.1管理承诺(1)与总经理进行交谈,总经理是否批准书面的方针、目标,采取何种措施传达给公司员工?(2)了解总经理是否知道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了解总经理是如何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传达给公司员工的,在确定产品要求、设计开发、顾客满意度评价、持续改进等工作中是否考虑了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3)是否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
(4)询问总经理是否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并查看评审记录。
涉及条款ISO22000:2005ISO9001:2000检查内容检验记录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与总经理进行交谈,了解总经理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解,了解组织是否在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顾客满意度评价、持续改进等工作中确实做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1)询问总经理:策划能否满足质量和食品安全目标及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
(2)询问总经理:a.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后形成的文件情况,是否满足要求?b.实施质量目标的资源是否充足?是否发给内审员聘书?对与质量和食品安全有关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c.是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以保证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3)询问现行运作是否与管理体系文件相符。
(4)检查现有文件是否体现了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5)询问质量和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
2涉及条款ISO22000:2005ISO9001:2000检查内容检验记录5.2食品安全方针5.3质量方针5.4.1质量目标(1)查看目标实现的记录,推断质量目标是否适宜。
内部审核查检表(ISO9001:2015)审核部门/组别生产部审核员被审核者审核日期2017.7.3 审核标准条款:5.3/6.1/6.2/7.1.4/7.2/7.3/7.5/8.5.1/8.5.2/8.5.3/8.5.4/8.5.6NO 审核项目判定审核记录(审核发现)A B C1 2 3 4 5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1、是否制定了部门的组织结构图2、各岗位是否规定了职责权限,并形成文件化记录?3、各岗位职责权限如何有传达到各人员了解?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是否对本部门存在质量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估?2、是否制定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予以实施?3、是否评价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该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否传达给相关人员知晓?2、目标达成状况如何?是否有定期进行统计?3、目标未达成如何处理?是否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7.1.4过程运行环境:1、公司是否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包括社会因素(有无歧视、有无对抗)、心理因素(有无过度疲劳作业、有无压力过大影响、员工是否情绪不稳定等)、物理因素(温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7.2 能力:1、是否有相应的岗位说明书?2、如何证明人员能力符合要求?如:相应的教育、经历、或培训证明1.组织架构图2.职务说明书3.会议、邮件1.有分析2.是,已经实施3.是,措施都有效1.生产部目标准时交货率大于90%,目标已通过邮件传达。
2.今年1-6月份生产部质量目标已全部达标。
3.暂时全部达成。
1.有制定《设备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有各岗位职责说明书。
2.有人员学历证书。
3.有培训《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抽查到《设备保养培训记录》等。
备注:A: 代表严重不符合项B:代表一般不符合项C:代表观察项(ISO9001:2015)审核部门/组别生产部审核员被审核者审核日期2017.7.3 审核标准条款:5.3/6.1/6.2/7.1.4/7.2/7.3/7.5/8.5.1/8.5.2/8.5.3/8.5.4/8.5.6NO 审核项目判定审核记录(审核发现)A B C6 7 8 9 3、对能力不足是否制定本部门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培训?以上能否提供相关记录?7.3 意识:1、抽查员工对质量方针、本部门目标的掌握,并如何对达成目标作出贡献?2、本岗位发生问题时是否对质量和要求产生不利影响?7.5形成文件的信息:1、抽查现场文件是否有标题、制定人、日期、文件编号、版本等,是否按文件职责权限审核和批准签名?2、查看现场文件是否为受控文件?3、现场使用的记录填写是否清晰及准确符合?是否按要求期限保存?查阅时能否及时找到?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1、查生产现场是否有对应产品的工艺要求,产品检验标准、首件等?2、现场使用的SOP参数是否与实际作业相符合?3、检测产品使用的设备是否与SOP或SIP要求一致,此检测设备的检测范围是否能满足产品检验需求?4、作业员和检验员是具备上岗能力(培训考核合格、资格证等)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1、查是否按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区域标识,检验状态标识、产品类别标识1.抽查生产部谭定松,知道公司质量方针及部门目标。
查基础设施台帐 (固定资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是否对所有运?相,施。
有编号以便于区分查基础设施维护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是否编制了对设备设施《日划:保》否按计划实合片室环境:是否规定选择和定期评价供方的准则,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供:名?单?清单是否经授权人批列入合格供方清单的供方是否都保存了评价资料?抽查2份采购文件 (包括采购1合同、采购计划等文件资料 ) 是质?问、人、否、面的要求?是否包括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设备、人员等的要求?这些采购文件在向内部和供方发放之前是否经授权人审批?是否规定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的方式、内容和手段?查原材料验收记录,记录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检验标准的规定采购产品在供方现场检验的情况,并予以实施?生产任务书、图纸资料、安全措施、验收准则是否完备?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标识查现场的生产用物资的标识。
应贯穿产品实现过程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查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
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
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回发现不适当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查阅顾客财产搬运。
并结合现场审核。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是否有防护措施的相关规定。
测量装置的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控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控和测量装置,查《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是否规定了哪些过程需进行的,要以保(见监视和测)提量供活证动据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阶?段安排了检测点,是否对实施检验的人员资格、量的要求相致的a)方对式照实能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检验方法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应留下的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当发生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有效性进行评价定何,定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