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小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话题:身边的“小事”2. 交流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小事”,以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2. 学具: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身边的“小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交流等,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事”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分享。
4.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关注生活、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身边的“小事”2. 教学内容: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口语表达、交流分享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小事”,记录下来,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讨论身边的“小事”,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关心他人。
八、课后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48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1. 大雨过后,我打开窗户,hū xī()着cháo shī()的空气,听着鸟儿měi miào () 的mínɡ jiào()声,感到无比愉快。
2. róu ruǎn()的柳枝在风中yáo bǎi(),lí shù()上,几只小má què ()正在欢歌;树下,两个小男孩在草丛中观察mǎ yǐ()……眼前的景象真像一本美丽的huà cè()。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8分)1. “重”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这个字的第七笔是()。
2. 给“重”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分量大,跟“轻”相对:铁很~|~于泰山。
②程度深:色~|~病。
③主要,要紧:~镇|军事~地。
④价格高:~金收买。
(1)背包重.重地压在她身上。
()(2)机房重.地,闲人免进。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6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一幅.画(fù)B. 清爽.(suǎnɡ)C. 演奏.(zòu)D. 凝.神(línɡ)2. 下列有关汉字书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英”和“柔”最后两笔的笔顺是不一样的。
B. 有些字要想写得好看,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C. “及”的第二笔是撇。
D. “翅”的第四笔是撇,要写得长一些,能托住“羽”。
3.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
B. 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C.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D. 一阵风吹过,成熟的麦田翻滚起金色的波浪。
四、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填序号, 9分)走近水潭,我看见潭边有几只小鸟,它们______地鸣叫着,像是在______。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易读错的字。
手风琴(qín)演奏(zòu)虫鸣(míng)呢(ní)喃雾蒙(méng)蒙凝(níng)神静气舒畅(chàng)瞬(shùn)间翅(chì)膀伸(shēn)出匆(cōng)匆聪(cōng)明扎(zhā)伤二、易写错的字。
琴:下边是“今”,不是“令”。
受:下面是“又”,不是“友”。
雾:“雨字头”的第三笔是横钩。
蒙:第六笔是横,别忘记写。
刺:左右结构,第六笔是点。
枣:第三笔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乎:第五笔是竖钩。
三、重点词语。
演奏手风琴轻柔感受激动打击乐器雨滴敲打虫鸣美妙歌唱音乐家歌手歌曲温柔合奏乐曲充满喜欢音乐会滴答所有河流轻快合唱朝着雾蒙蒙鼻子总是抖动露水湿气呼吸猎人翅膀茫然沉重父亲童年轻声生怕惊动气息过夜时刻带刺红枣一颗忽然圆乎乎暗暗伸出匆匆水沟聪明偷走追赶弯腰摆动如同无数新月后院赶忙墙根注视兴许清楚活动劲头散落归拢急火火本事高明好奇心黑洞洞四、多音字。
呢⎩⎨⎧(ní)(呢喃)( ne)(好呢) 晃⎩⎨⎧(huàng )(晃动)( hu ǎng)(明晃晃) 扎⎩⎨⎧(zhā)(扎针)( zhá)(挣扎) 五、形近字。
⎩⎨⎧奏(演奏)凑(凑齐) ⎩⎨⎧受(接受)爱(爱心) ⎩⎨⎧滴(滴水)摘(采摘) ⎩⎨⎧敲(敲打)鼓(打鼓) ⎩⎨⎧鸣(鸣叫)鸡(母鸡) ⎩⎨⎧朝(朝上)潮(潮湿) ⎩⎨⎧湿(淋湿)显(明显) ⎩⎨⎧猎(猎人)猪(猪肉) ⎩⎨⎧匆(匆匆)勿(勿动) ⎩⎨⎧暗(暗暗)音(音乐) ⎩⎨⎧偷(小偷)愉(愉快)⎩⎨⎧追(追上)迟(迟到)六、近义词。
美妙—奇妙 雄伟—宏伟 轻快—轻松快乐—欢乐 喜欢—喜爱 兀立—直立惊动—惊扰 舒畅—舒服 惊愕—惊讶猜测—推测 立刻—立即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七、反义词。
温柔—暴躁 热闹—冷清 快乐—悲伤喜欢—讨厌 沉重—轻松 高兴—伤心聪明—愚蠢 高明—低劣八、词语搭配。
三年级上册类文阅读练习专题培训七(第七单元)【阅读目标】1.感受文章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联系全文,理解重点词句。
3.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实战演练】(一)燕子回家的路①燕子在二楼楼梯窗口旁边飞来飞去,十分忙碌。
过了几天,垒成了一个窝,大肚小口,像个瓮。
又过了些天,田田踮起小脚张望,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跑过来对我说:“爷爷,我看见窝里有小燕子了。
”我仰脸看看,真有几个黄嘴乳燕齐刷刷地露出小脑袋,喳喳地叫着。
田田问:“小燕子饿了,燕子妈妈出去找食,什么时候回来呀?”②到了下午,田田指着燕子窝旁边那扇窗户说:“爷爷,这扇窗子现在是开着的。
如果谁把它关上,燕子妈妈衔食回来就进不来了,小燕子会饿死的。
爷爷,我们想想办法吧。
"③天黑了下来,田田拉着我的手说:“二楼韩奶奶家离燕子窝近,我们跟韩奶奶说一声,大家共同看着这个窗户。
”④我们下到二楼,韩奶奶正站在门口。
田田抢先说:“韩奶奶,咱们看着别关这扇窗户,燕子妈妈还没回来呢。
关了窗户,小燕子会被饿死的。
”韩奶奶说:“是不能关哪,有一天关了窗户,燕子妈妈进不来,那叫声就跟哭声一样。
"⑤走回家,我问田田:“你知道韩奶奶为什么关心窗户的事吗?”田田说:“韩奶奶也有孩子啊!"⑥田田说得对,“将心比心”嘛!1.燕子窝的形状是。
2.为了让燕子妈妈能够回家,田田和爷爷想的办法是什么?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田田踮起小脚张望,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田田发现小燕子时的喜悦心情。
()(2)“爷爷,我们想想办法吧。
”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田田想自己动手为小燕子另建一个新居。
()(3)第四自然段中“抢先”一词体现了田田做事很冒失。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5.有人觉得小燕子在楼道口安家影响环境卫生,也会打扰居民休息;也有人觉得小燕子很可爱,人类要和它们和谐相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27页)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粗(cū)壮荒(huāng)野照例(lì)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挨(ái)打二、易写错的字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穿戴校园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枝干影子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处罚放假互相所有能够猜想扬起双臂四、多音字教⎩⎪⎨⎪⎧(ji ào)教室( ji āo)教书 好⎩⎪⎨⎪⎧(h ǎo)好听( h ào)好奇 觉⎩⎪⎨⎪⎧(ju é)觉得( ji ào)睡觉 假⎩⎪⎨⎪⎧(ji ǎ)假话( ji à)放假 背⎩⎪⎨⎪⎧( b èi)背诵( b ēi)背负 圈⎩⎪⎨⎪⎧( qu ān)圆圈( ju àn)羊圈五、形近字⎩⎪⎨⎪⎧汉(汉字)叹(叹气) ⎩⎪⎨⎪⎧服(服装)朋(朋友) ⎩⎪⎨⎪⎧静(安静)净(干净) ⎩⎪⎨⎪⎧粗(粗心)姐(姐姐) ⎩⎪⎨⎪⎧落(落下)洛(洛阳) ⎩⎪⎨⎪⎧狂(狂欢)犯(犯人) ⎩⎪⎨⎪⎧猜(猜出)清(清水) ⎩⎪⎨⎪⎧扬(表扬)杨(杨树)⎩⎪⎨⎪⎧避(避开)臂(双臂)六、近义词鲜艳—艳丽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洁白—雪白 安静—宁静 轰响—轰鸣 狂欢—狂喜 突然—忽然 觉得—感觉 流利—流畅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鸦雀无声—悄然无声七、反义词安静—热闹 招引—驱赶 洁白—乌黑 湿润—干燥 出来—进去 扬起—放下 主动—被动 认真—马虎 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八、词语搭配【动词搭配】(打)招呼(朗读)课文(跳)孔雀舞(做)游戏(看)热闹(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站)墙角(收起)戒尺【形容词搭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小学(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数量词搭配】一(条)小路一(间)教室一(所)小学两(只)猴子九、词语归类【ABB 式词语】一条条一个个【AABB 式词语】急急忙忙高高兴兴【“一×一×”式词语】一字不漏一声不响十、句子积累1. 拟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 22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发现的精神。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读不完的大书》,理解课文内容。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 话题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
4.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组织话题讨论。
3.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反思: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读不完的大书2. 关键词:生字词,课文内容,主题讨论,实践活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口头作业:与家长分享学习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实践作业:观察大自然,记录所见所闻,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读不完的大书》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得到恰当的解决。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07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本单元共有生字词50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2. 课文的理解: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3. 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阅读技巧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1. 课题: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课型:阅读课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 教学内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培养5.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阅读技巧的掌握6. 教学过程:导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练习巩固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和《习作:身边的美景》四篇课文。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以及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录音、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新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秋天的雨2. 课题:听听,大自然的声音3. 课题:金色的草地4. 课题:习作:身边的美景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美景,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两首》、《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等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秋天的雨》中雨的象征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写作练习: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讨论: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
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1-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一、易读错的字。
坪坝[bà]汉族[hàn]鲜艳[XXX]打扮[XXX]飘扬[XXX]放假[jià]摔跤[shuāi jiāo]凤尾竹[fèng]洁白[jié]荒野[huāng]口笛[dí]罚站[fá]衣裳[shang]背诵[sòng]照例[lì]段落[duàn]练[liàn]吓呆[XXX]戒尺[jiè]挨打[ái]清楚[chǔ]二、词语听写。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下粗壮影子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处罚放假互相所以能够猜出扬起双臂绒球花三、形近宇组词。
晨(早辰)服(服装)粗(粗壮)辰(星辰)报(报纸)组(小组)扮(打扮)扬(扬起)猜(猜测)纷(纷纷)杨(杨树)情(情况)荒(荒野)静(静止)球(气球)慌(惊慌)净(干净)救(求救)四、词语积累。
1、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XXX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鸦雀无声糊里糊涂绚丽多彩2.修饰词。
(欢唱)的小鸟(可爱)的小学(具体)地讲(认真)地听(古老)的铜钟(簌簌)地响(流利)地背(润湿)的东风(袓壮)的枝干(皎白)的粉墙(美丽)的服装(高高飘扬)的国旗五、句子积累。
1.当XXX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拟人)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拟人)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还礼。
(排比)4.XXX想:如许糊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反问)5.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这同样也应该是我们的求学态度)6、课文了解。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里孩子们幸福的进修生活,体现了袓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自豪、赞美的感情。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第七单元中所学的生字、生词,流利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和理解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主要包括《秋天的雨》、《古诗两首》、《金色的草地》等篇目。
教学内容围绕秋天和自然景象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描述秋天的特征,体会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2.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季节变化和对自然的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
- 学具:学生字典、彩色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景象的回忆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尝试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描述秋天的景象。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反馈学习心得和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包括课文标题、关键词汇、重点句子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抄写和默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撰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秋天的图画。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考虑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注:由于篇幅限制,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需根据实际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详细设计和展开。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能力和水平也是学生表达自我和感受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要学好语文。
对于小学教学而言,语文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才能更好理解其他科目,也才能更好推动后续学习的进程。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规划。
本文将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进行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单元解读前言小学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对世界的感触能力,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所处阶段,在进行单元解读时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做好教学规划,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1单元解读第7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围绕我与自然设计了三篇文章,充分体现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和情感寄托。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感受课文中使用的生动语言,鼓励学生们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示了语言的生动性,值得学生们仔细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充分展示了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所能带来的美好乐趣,文中有很多关于声音的描绘词语,可以从中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父亲、树林和鸟》则通过语言展现出了父亲对于鸟的熟悉和热爱,可以从词句的陌生化表达等层面感受语言的生动性。
《带刺的朋友》用有趣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形象,从对小刺猬的不同称呼中可以感受语言所能传递的情感变化。
另外,本单元还要求学生们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当以摘抄为主,掌握摘抄的有效方式。
本单元对于习作的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多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
2教学建议2.1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非常多的叠词、拟声词、特殊句式,充分展现了大自然中存在的不同声音,让学生通过文字有更深的感触和理解,充分展示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范文点评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如: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从自已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写的时候,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可以写下来。
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是否明白你的想法,再问问他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写作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留心生活,聚焦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我们亲身经历的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留心现象。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改善的现象,比如乱扔垃圾、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人们沉迷于手机等,选择一个现象来谈。
2.聊聊想法。
具体地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事例,然后分析现象带来的弊端,最后根据现象和弊端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或建议。
范文点评
事实清楚,有理有据,可以看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体的事例,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办法,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这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分析危害很有条理,最后提出了可行的办法。
本文结构思路清晰,层层推进,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病文升格
单一,不够全面。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课前解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非常鲜活,妙趣横生,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一是借助第二题的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二是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小练笔”围绕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关注文本:文章结构严谨,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为文章的总起句。
第2、3、4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每段的第一句为关键句,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第2自然段用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
第3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
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示了声音的美妙。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13个,其中“激”和“器”分别是左中右和上中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指导“奏”“琴” 等字时,可联系语文园地“书写提示”中“将撇和捺写舒展”的要求,提示学生把撇和捺写舒展。
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可以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关注生动的语言: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动语言的感受,可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体会声音的美妙,如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微风拂过”的温柔与“狂风吹起”的雄壮,可以通过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感受两种风的不同特点。
第4自然段还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关注积累表达:本课“小练笔”要求学生围绕一种“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