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解决措施: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4.后备耕地不足:我国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存在的问题: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3、基本国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 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 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②山地多,平地少。
(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③后备耕地资源缺乏。
(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一、水资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活动课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及分类:(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1、水是宝贵的资源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
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
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
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样也会面临无法再生的局面。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全国土地日—6月25日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
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A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长江中游的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知识总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知识总结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总结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的特点:①从那里来→自然界;②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例:P61、62活动1、2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类型、分布特点和利用状况。
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自然资源知识框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章内容,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尚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状况,了解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状况。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课堂讲解: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策略。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中国地理第三版吕拉昌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7.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华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8.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约占世界的12%,排名世界第三。
重要矿产资源如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在我国都有较大储量。
然而,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较低,且部分矿产资源储量逐渐减少。
9.生物资源:我国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约10万种植物和5000多种动物。
生物多样性显著,但受到生态环境恶化、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珍稀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10.海洋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等。
我国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沿海大陆架渔场面积较大。
此外,我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量,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这一原则体现在我国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12.自然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此外,还设立了全国土地日(6月25日)和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13.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密切,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分布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是指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①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③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④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⑤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5、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53位;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等,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位或第2位;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汞等;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金刚石等。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资源量,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潜力巨大。
6、中国的煤矿7、中国的铁矿8、中国的油田9、中国的有色金属矿10、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是: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11、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市;该工程三次穿越黄河,一次穿越长江,工程量十分艰巨。
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区域,其目的是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其重要意义:西部可以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可以使天然气运输到东部市场;可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天然气是清洁的能源,对改善东部环境十分有益;可以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生存最基础(本)的自然资源。
2、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3、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草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但耕地(27%)、林地(13.33%)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广(30.26%),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大。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选择题1、读图,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答案:D由图可知,甲是内蒙古高原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乙是东北平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丙是大小兴安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故选D。
2、我国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工程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兴建水库C.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答案:B我国的水资源受降水影响。
由于降水具有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
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故本题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3、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严重。
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破坏的是A.B.C.D.答案:D分析漫画可知,A、B、C三选项都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属于乱占耕地,B属于过度放牧,C属于土地资源被污染;D选项表达的是严格控制耕地的使用,保护耕地,符合题意。
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漫画理解答题即可。
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时间分配不均匀表现为()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多,冬春少C.春夏多,秋冬少D.春夏少,秋冬多答案:B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故答案选B。
5、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地B.大兴安岭——林地C.内蒙古高原——耕地D.东北平原——林地答案:B不同的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以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等多种土地类型。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阳光、土地、水、草原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2、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①用焦炭炼铁;②海产品罐头工业;③水能发电;④废铁炼钢 ( )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A .土地资源B .气候资源C .生物资源D .矿产资源4、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 ( )A.开滦——河南B.徐州——江苏C.大同——江西D.平顶山——河北 5、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是 ( )A.纬度低B.海拔低,大气稠密C.多阴雨天气D.白昼短二、综合题6、读下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矿产地名称:▲▲▲■■①⑩⑦⑨⑧③②⑤⑥④W铁矿:① ②煤矿:③ ④有色金属:⑤ ⑥ ⑦ 油田:⑧ ⑨ ⑩学法指导用口诀记忆我国有色金属矿与产地大余钨,个旧锡,锡矿山区却产锑;铜矿集中在德兴,铜仁无铜偏产汞; 招远金,平果铝,白云鄂博多稀土;水口铅锌共同生,金昌镍矿更著名。
能力培养1、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2、读下表,分析回答: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中国世界中国在世界的位次人均耕地0.1 公顷0.36公顷67位人均林地0.12公顷0.9公顷80位人均草地0.23公顷0.76公顷121位人均河流径流量2600立方米11000立方米88位(1)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请比较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四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
(3)怎样对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A.1/2B.1/3C.1/4D.1/5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 ( )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有利条件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C.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D.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3、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4、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A.耕地B.林地C.草地D.荒漠二、判断题5、“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6、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7、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8、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三、综合题9、读右图,回答:(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①②③(2)图中①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能力培养读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比较表,分析回答:水资源土地资源北方20%60%南方80%40%(1)根据表格绘制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扇形百分比示意图。
(2)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认为怎样加以解决?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适当提高水价 B.实施喷灌、滴灌技术C.大力发展重工业 D.全流域用水进行统一管理调度2、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 )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少,冬春也少C.夏秋多,冬春也多D.夏秋多,冬春少3、按照我国水资源供需现状分布带,湘潭属于 ( )A.丰水带B.多水带C.过度带D.少水带 4、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 )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5、关于我国水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 A.总量大,不用节约 B.空间分布较均衡C.浪费不多,但污染严重D.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综合题6、读“中国主要水电站”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电站及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A 、B 、C 、D 、E 、F 、 (2)许多大水电站都建在阶梯分界线上,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能力培养1、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AB C D E F(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的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河流)的水调往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河道,经过、、、四个省级行政区。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水库调水,经过、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输往北京、天津。
(5)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6.3%,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4.7%,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1%左右,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6%。
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十分紧张。
(1)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2)应如何解决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第4节中国的海洋资源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舟山渔场所在的海区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3、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 )A.长芦盐场、渤海渔场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D.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4、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A.四川B.重庆C.安徽D.浙江5、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A.大气污染B.污水污染C.固体垃圾D.石油污染二、综合题6、读右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渔场:A盐场:B(2)海域名称:①②③④(3)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天然鱼仓”之称的是。
7、你能说出右边漫图的含义吗?小鱼的哀求知识拓展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极其广阔的领海,这是一片富饶的“蓝色国土”,充满着希望的“绿洲”。
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要赶上经济发达国家,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必须改变脑子里只要9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传统习惯概念,我国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南北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温度带。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享有主权与管辖权的海域3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我国陆上国土面积的30%。
这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同960万平方米的陆上国土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陆地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的压力很大。
中国把海域开发作为跨世纪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走科技兴海之路。
据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制定的《“九五”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近年来,中国的海洋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海洋产值达300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2%,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
传统的海洋渔业、盐业和运输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海洋石油工业已初具规模,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海洋旅游,海水利用,海洋能开发,海洋化工也有一定基础。
海洋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海洋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能力培养读右图,分析回答:(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舟山渔场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
(2)结合已学的气候和地形知识分析:A(长芦盐场)、B(布袋盐场)两个盐场的成因有什么不同?舟山渔场AB(3)盐是制碱的原料,请说说天津发展制碱的有利条件吗?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1节自然资源概况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B5.C二、综合题6、①白云鄂博②马鞍山③鹤岗④平顶山⑤大余⑥平果⑦金昌⑧辽河⑨胜利⑩克拉玛依能力培养1、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
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2、⑴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少。
⑵中、美、加三国自然资源都很丰富,但中国人均占有量少,美国次之,加拿大最多。
日本自然资源总量比三国少,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量更少。
⑶认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探索新能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更新,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二、判断题5、√6、×7、×8、×三、综合题9、⑴①草地②耕地③林地⑵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使草地退化10、一方面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能力培养⑴略⑵不合理。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在北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旱作新品种等。
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D二、综合题⒍⑴A岩滩广西 B龙羊峡青海 C三峡湖北 D小浪底河南 E葛洲坝湖北 F 二滩四川⑵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能力培养⒈⑴长江淮河黄河海河⑵长江华北⑶京杭大运河江苏山东北京天津⑷丹江口郑州石家庄⑸能够有效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恢复、保持生态环境。
⒉⑴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特别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⑵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第4节中国的海洋资源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D5.D二、综合题⒍⑴ A舟山渔场 B长芦盐场⑵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⑶③⒎渔业生产存在着过度捕捞的现象;渔业生产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培养⑴东海大陆架广阔;长江、钱塘江汇入;寒暖流交汇;位置适中,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地。
⑵长芦盐场:平坦海滩;少雨天气,蒸发旺盛。
布袋盐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
⑶接近原料(海盐)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