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9.98 KB
- 文档页数:24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1. 引言采空区是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矿山开采活动导致地下的煤矿矿脉中的煤炭被完全开采出来,形成的空洞和凹地。
采空区的存在对周围环境和地质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采空区治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种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2.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对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治理,恢复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并保护地面和地下环境免受采空区的影响。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空区调查和设计规划2.施工准备工作3.采空区填充与支护4.采空区监测与修复5.施工安全措施3. 采空区调查和设计规划在进行采空区治理之前,需要对采空区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其大小、形状和煤炭开采情况等。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设计规划,确定治理方法和工程量。
4. 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采空区治理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购所需材料和设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施工•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围栏设置,确保施工安全•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措施,制定应急预案5. 采空区填充与支护为了恢复采空区的稳定性和地下空间的承载能力,需要进行填充和支护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采空区:首先,对采空区进行清理,移除其中的杂物和残渣。
2.填充物选择:根据采空区的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填充物,如砂土、碎石等。
3.填充施工:将选定的填充物运输至采空区,进行逐层填充,并进行相应的压实工作。
4.支护工程:根据采空区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支护工程手段,如钢架支撑、混凝土注浆等。
6. 采空区监测与修复在采空区治理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采空区的监测和定期修复工作,以确保治理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监测可以通过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井、地表沉降监测点、应力监测点等进行,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修复工作可能包括重新填充和支护。
7. 施工安全措施在采空区治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确保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中全矿业采空区治理方案
中全矿业采空区治理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采空区调查与评价:首先需要对采空区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采空区面积、深度、倾角等情况,评价采空区的危险程度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订相应的治理方案。
2. 采空区填充:对采空区进行填充,一般采用矿渣、矿石和水泥混合填充或灌浆填充等方法,以降低采空区地面沉降,减少地面塌陷。
3. 采空区排水:对采空区内的水进行排放处理,以降低地下水位,避免采空区内地下水积聚影响周边建筑和道路的安全。
4. 采空区监测:对采空区的填充情况、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等进行长期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 采空区生态修复:采空区治理后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如植被恢复、种草造林等,以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采空区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监测和维护。
采空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采空区综合治理是指对采矿区剥离出来的采空区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采空区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以下是一个关于采空区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一、生态修复1. 采空区生态评估:对采空区进行全面的生态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水源保护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采空区的生态状况。
2. 生态修复方案制定:根据采空区的生态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源保护等具体措施。
3. 植被恢复措施:采用合适的植被种植技术,进行植被覆盖恢复,以提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4. 土壤修复措施: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手段,修复采空区的土壤质量,使其能够支持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5. 水源保护措施:采用水源保护措施,包括建设水源保护区、修复水体水质等,以保护采空区周边的水源。
二、资源利用1. 资源评估:对采空区进行资源评估,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评估,以确定资源的潜力和可利用性。
2. 资源利用方案制定:根据资源评估结果,制定资源利用方案,包括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等。
3. 矿产资源开发:根据采空区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水资源利用:开展采空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水库建设、灌溉和供水等,以满足当地的水源需求。
5. 再生资源利用:对采空区的废弃物进行再生资源化处理,如废砂石的再利用等,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环境保护1. 环境监测:建立采空区环境监测网络,对采空区的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和噪声等。
2. 排污治理:对采空区的排污进行治理,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生态修复监测:对采空区的生态修复进行监测,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的监测,以确保生态修复的效果。
【标题】采空区治理方案【引言】采矿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采空区问题。
采空区是指在矿区开采完毕后形成的空洞地带。
长期以来,采空区问题一直困扰着矿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空区治理方案,对于保护环境、提高矿区周边地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采空区治理现状】目前,我国已有多项政策法规来规范和管理采空区治理。
然而,由于采空区规模庞大、治理难度较大,治理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采空区空洞区域多种多样,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治理。
其次,采空区治理存在改造成本高、工程复杂度大的问题。
再次,因为采矿活动一般都在资源较为集中或地理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采空区治理也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苦恼。
【二、采空区治理方案】为了更好地治理采空区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治理方案。
1. 智能监控技术:采用智能监控技术,对采空区进行实时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采空区漏水、塌陷等安全隐患。
2. 地表恢复:对于已经废弃的采空区进行地表恢复工作,包括地表绿化、土地整理等措施,以恢复其原有的自然景观,提高矿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3. 采空区资源化利用:将采空区内的矿石残余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采矿活动的综合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文化旅游、科技研发等产业,使采空区成为经济增长点。
4. 防止次生灾害:加强对采空区周边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5. 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大对采空区治理工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效果评估与监督】为了确保采空区治理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机构进行采空区治理效果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治理方案。
公众也应积极参与采空区治理工作,通过媒体等渠道监督和反馈治理进展情况。
【结论】采空区治理是当前矿业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金矿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金矿采空区是指在金矿开采过程中,矿石被开采完毕后形成的空洞区域。
这些采空区域往往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对金矿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治理和利用,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理目标1. 实现金矿采空区的生态修复,恢复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2. 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周边地区的安全;3. 利用采空区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4. 保护采空区的文化和历史遗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治理方案1. 生态修复对于金矿采空区的生态修复是治理的重点。
首先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对采空区进行平整处理,填补坑洞,修复地表植被。
可以采用植树造林、草本植物种植等方式,恢复采空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对于水土保持工程也需要加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2. 地质灾害防治金矿采空区往往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塌陷、滑坡等。
因此,需要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包括支护、排水、植被覆盖等方式,加强对采空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周边地区的安全。
3. 资源利用金矿采空区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采空区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比如可以进行矿山水的综合利用,建设水库、发电站等设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一些金矿采空区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对采空区的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
同时,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可以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旅游线路等方式,提升采空区的旅游吸引力。
四、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对金矿采空区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了解采空区的地质、生态、资源等情况,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金矿采空区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方案和实施步骤。
3. 实施治理:按照规划方案,逐步实施金矿采空区的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资源利用和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
采煤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采煤采空区的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采煤采空区治理是保障矿山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煤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对于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理目标。
1. 实现采煤采空区的安全稳定治理,确保周边居民和环境不受影响;2. 恢复和改善采煤采空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3. 推动采煤采空区的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三、治理方案。
1. 调查评估。
首先,对采煤采空区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明确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情况,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治理。
针对采煤采空区的地质问题,采取填充、加固、支护等措施,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的安全稳定。
3. 水文治理。
对采煤采空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排水、防渗、水质治理等措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和水质,防止水资源污染和地质灾害发生。
4. 生态治理。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生物修复等手段,促进采煤采空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资源综合利用。
采煤采空区内的煤炭资源、矿石资源等可以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项目,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治理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治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时限。
2. 组织相关专业团队,进行采煤采空区的调查评估和治理设计。
3. 按照治理方案,分阶段、分任务进行治理工作,确保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预期效果。
1. 采煤采空区的地质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确保周边居民和环境安全稳定。
2. 采煤采空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采煤采空区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六、总结。
采煤采空区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煤矿开采后会导致围岩失稳,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采空区治理成了当下重中之重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下: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法、采空区填充式注浆设计、老采空区注浆方法、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等。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设计原则采空区的治理方案设计应在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工程地质条件、材料分布与供应、资源规划与工期要求等因素的前提下,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拟建工程的各项功能,保证构造物的安全、坚固、稳定和使用寿命。
坚持一次治理,不留后患的原则,治理后的采空区地基在工程运营期间,能有效地承受建构筑物的动静荷载,不产生超过建构物允许的变形,保证建构物的安全营运。
同时遵守投资合理、效益高、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原则。
煤矿采空区治理常用方法1、干砌法干砌法是在采矿后形成的空洞内,用灰岩或砂岩片石等人工回填砌筑。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煤层开采后未全塌落、空间较大的空洞,且埋深小、通风良好,具备人工作业,材料运输等条件的即将关闭矿山采空区治理。
2、浆砌法浆砌法同样是在采矿后形成的空洞内,用灰岩或砂岩片石等人工回填,砂浆砌筑,片石规格尽量大一些,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要求砌筑物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一般用于建构筑物重要部位的采空塌陷区。
一般用于建构筑物重要部位的即将关闭埋藏浅的矿山采空区治理。
3、注浆充填法注浆充填是指用钻孔灌注永泥-粘王或粉煤灰混合料浆液的方法。
常用于长壁式开采冒落带、裂隙带的残余空隙、尚未密实的采空部位以及离层裂隙带中,适宜于各种埋深、复杂煤矿采空区的治理中对于生产矿井采空区治理时,应根据进行治理区与井下生产运输系统的关系进行治理工程专项设计。
4、注浆注骨料充填法注浆注骨料常用于地下残余大量空洞,且体积很大的采空区治理中,该类采空区大多为部分开采所形成。
骨料的选择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以经济适用为主。
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采空区是指煤矿开采完毕后形成的空洞区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将会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采空区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空区治理的必要性采空区治理是保障矿区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治理的采空区存在坍塌、地裂、地陷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同时,采空区的废弃矿井和矸石堆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
因此,采空区治理的实施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空区治理的原则1. 科学合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方法,确保治理效果持久稳定。
2. 综合利用:充分利用采空区资源,开发绿色矿山经济,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3. 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修复。
4. 安全可靠:确保治理工程安全可靠,防止二次灾害发生。
三、采空区治理的具体措施1. 采空区封闭: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采取填充、固化等措施,防止地表塌陷和地下水外溢。
2. 废弃矿井治理:对废弃矿井进行封堵、加固和排水处理,防止矿井坍塌和地下水位下降。
3. 矸石堆积处理:对采空区的矸石进行清理、整治和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生态修复:采用植被覆盖、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实施采空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5. 安全监测:建立采空区治理后的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采空区治理的保障措施1.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采空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治理责任和监管机制。
2. 技术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采空区治理技术水平,推动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3. 资金投入:加大对采空区治理工程的投入力度,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宣传教育:开展采空区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对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采空区治理的效果评估对采空区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安全稳定性、生态环境改善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治理工程的长期效果。
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方案一、前言采空区指的是矿山开采完毕后形成的空洞区域。
这些采空区通常具有深度深、面积广的特点,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止采空区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方案将介绍采空区综合治理的方法和工程设计。
二、采空区综合治理的意义1.保护地质环境:采空区在矿山开采完毕后容易导致地质灾害,如塌陷、地面沉降等。
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周边地质环境。
2.保护生态环境:采空区通常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综合治理工程可以修复这些破坏,保护采空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3.资源再利用:采空区的综合治理可以将原本荒废的空间重新利用起来,开展农业、旅游等产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1.地质调查:对采空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岩石力学性质等,为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2.灾害评估:对采空区进行灾害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程度,为后续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3.采空区封闭: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包括填充、加固、支护等措施,防止采空区带来的地质灾害。
4.生态修复:对采空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植被种植、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采空区周边的生态平衡。
5.资源再利用:对采空区进行规划设计,开展农业、旅游等产业,实现采空区资源的再利用。
6.监测和管理:对采空区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随时掌握采空区的变化情况,有效防止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四、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1.组织建设:成立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工程建设: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开展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生态修复:组织植被种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恢复采空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4.资源再利用:制定资源再利用的规划,组织农业、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实现采空区资源的再利用。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采空区是指矿区中已经开采完成或者放弃继续开采的区域,是矿产资源开采后的遗留问题,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是对采空区进行修复和恢复的具体工程方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采空区治理施工的方案,共700字。
1.采空区地形调查及测量采空区的地形调查和测量是治理工程的前提。
通过对采空区地形的详细调查和测量,了解采空区的形状、大小、深度等信息,为后续的治理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2.采空区地质勘查采空区地质勘查是为了了解采空区内部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岩性等。
通过地质勘查,可以确定采空区的稳定性,为后续的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3.采空区的排水设计采空区通常存在着大量的积水,对治理工程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采空区的边坡进行排水设计,使积水能够顺利排出。
排水设计还可以减少地下水位的上升,防止地面塌陷的风险。
4.采空区的填充与修复采空区的填充与修复是治理工程的关键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填充采空区的空洞,使其恢复原有的地貌。
填充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填充后的采空区能够承受自然的侵蚀和外力的作用。
5.采空区的绿化与植被恢复采空区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恢复为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
绿化与植被恢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采空区的绿化和植被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源的流失,改善采空区的生态环境。
6.采空区的监测与维护在治理工程完成后,针对采空区进行定期的监测与维护是必要的。
通过监测采空区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的维护工作可以确保治理工程的效果持久,使采空区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包括地形调查与测量、地质勘查、排水设计、填充与修复、绿化与植被恢复以及监测与维护等工作。
只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工作,才能有效修复采空区,保护环境,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采空区处治方案1. 引言采空区是指经过矿产资源开采后留下的地下空洞。
采空区的形成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空区对环境的损害,并有效处理这些区域,需要制定采空区处治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采空区处治方案,并讨论其实施步骤和效果。
2. 采空区处治方案的目标采空区处治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最小化采空区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效利用采空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保护采空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恢复;•降低采空区带来的安全风险。
3. 实施步骤3.1 采空区调查和评估首先,需要对采空区进行调查和评估。
调查内容应包括采空区的几何形态、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
评估工作应基于采空区的属性和周边环境特点,分析采空区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2 制定处理方案根据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采空区的修复和治理措施;•采空区的利用方式;•采空区周边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
3.3 实施处理方案按照制定的处理方案,组织相关资源和人力,开始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确保处理效果;•加强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强化沟通和协调,促进各方合作,提高效率。
3.4 评估和调整处理方案实施完成后,应进行评估和调整。
评估工作应包括处理效果、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考量。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处理方案,提高处治效果。
4. 采空区处治方案的效果通过采空区处治方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效果:•采空区的修复和治理,减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采空区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采空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促进生态平衡;•降低采空区带来的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 结论采空区处治方案对于减轻采空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促进采空区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评估、方案制定和实施,可以实现采空区的有效处理和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提升生活质量。
某煤矿采空区治理设计文件尊敬的领导:煤矿采空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采空区治理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设计文件,详细描述了该矿采空区治理的工作方案与措施。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该煤矿采空区处于开采结束后未加以治理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对该采空区进行全面治理,达到以下效果:确保矿山安全稳定、预防采空区地面塌陷、防止采空区气体突出、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消除环境污染隐患。
二、治理措施1.采空区地面加固:对采空区的地面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合适的加固材料填实,提高地面承载能力,防止地面塌陷事故发生。
2.采空区煤柱治理:通过合理的采空区支护方案加固采空区煤柱,提高煤柱的稳定性,防止其坍塌引发事故。
3.采空区排水治理:采用钻孔排水和地下管网排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采空区内部的涌水及时排除,保持采空区的干燥。
4.采空区瓦斯抽放:通过钻孔抽放和管网抽放相结合的方式,将采空区内的瓦斯抽放至安全区域,减少瓦斯突出的风险。
5.采空区环境修复:在治理过程中要进行对采空区的环境修复工作,包括采空区表面的覆盖与绿化,以及对附近的水源和土壤进行污染的治理,保障周边环境安全。
6.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采空区监测系统,对治理后的采空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采空区的安全状况,做好后续管理工作。
三、资金投入和进度安排本次治理工程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处理,具体的资金投入方案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预计整个治理工程将需要三年的时间进行,具体进度安排将根据实际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四、安全措施和风险评估在进行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时,我们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的标准进行操作,注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防护,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工作,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五、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评估在进行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时,我们将重点考虑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矿山采空区的治理措施1. 矿山采空区的概念和特点矿山采空区是指在采矿过程中由于矿石被开采出来而形成的地下空洞区域。
矿山采空区的特点是地质结构不稳定、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涝等问题。
2. 矿山采空区的治理目标矿山采空区的治理目标是保障区域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包括以下方面:•阻止采空区的继续扩展;•控制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解决地下水涝的问题;•恢复采空区的地质稳定性。
3. 矿山采空区的治理措施3.1 填充和固化填充和固化是矿山采空区治理的基本措施之一。
它的目的是填充在采空区内,以增加地表负荷,减小地表沉降的幅度。
填充材料可以使用工业废弃物、尾矿等,同时结合固化剂进行固化,增强填充材料的稳定性。
3.2 排水处理在矿山采空区治理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控制至关重要。
采用排水井、地下隧道或地下管网等设施,将地下水抽取到地表,以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排出的地下水需要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3.3 地表沉降监测与控制地表沉降是矿山采空区治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地表沉降的监测,及时掌握沉降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3.4 生态恢复矿山采空区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动植物保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生态恢复策略,使采空区变为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土地。
3.5 地质稳定性的恢复矿山采空区的地质稳定性对于区域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土壤改良、加固地下支护等方法,恢复采空区的地质稳定性。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4. 矿山采空区治理的效益采用科学合理的矿山采空区治理措施,可以取得以下效益:•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问题,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提高矿山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矿山采空区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保障水资源的安全;•恢复采空区的地质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采矿业中的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利用在采矿活动中,矿山采空区是指在矿石开采过程中被完全或部分放弃的地下空间。
由于矿石富集部分被提取,形成矿山采空区,这些区域通常具有一定的地质结构和形态特征,并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系统构成潜在影响。
为了确保采矿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矿山采空区的治理和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利用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矿山采空区的治理1.1 矿山采空区治理的目标矿山采空区治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消除矿山采空区对环境和地下水系统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2 治理技术和方法矿山采空区治理技术包括矿山采空区填充、矿山采空区固化和矿山采空区防治。
填充技术通过向采空区注入固体或液体材料,填充采空区,以防止其塌陷或引发地表沉陷。
固化技术通过添加固化剂,使采空区中的松散岩层固结,增加其稳定性。
防治技术包括喷涂材料,加强矿山采空区的防渗、防腐和防火性能。
2.矿山采空区的利用2.1 矿山采空区利用的意义矿山采空区利用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也可以推动矿山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矿山采空区可以促进新能源、旅游、农业等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2.2 矿山采空区的利用类型矿山采空区的利用包括经济利用、生态修复和建设利用。
经济利用以资源开发和勘察为主,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利用等。
生态修复是通过植被恢复和生物修复等手段,改善采空区的生态环境。
建设利用是将采空区进行土地整理和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工业园区等。
3.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利用的挑战3.1 环境影响评价在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了解各种治理和利用措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2 技术和资金支持有效的矿山采空区治理和利用需要各种先进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矿山采空区治理和利用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大洪山铁矿采空区治理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采空区治理工作,消除老采空区隐患。
建立和完善采空区长效管理制度,实行边开采边处理,从源头上控制新采空区安全隐患的出现,有效遏制由采空区隐患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地质情况矿区矿体顶底板均为矽卡岩,以块状构造为主,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矿体内基本没有夹石,矿区大部分岩石完整,稳固性良好,抗压强度高。
矿区井下以构造裂隙水、岩溶水为主,地表水体主要为一些零星分布的小水塘,无大的水体,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三、采空区现状我矿采空区主要分布在+113m及其上部中段,到目前为止+113m 及以上共形成采空区27个,采空区总体积约13.5万平方米。
采空区封闭墙主要为:+230m中段1道,+210m中段8道,+180m中段16道,+160m中段3道,+140m中段5道,+113m中段8道,共计41道封闭墙。
四、采空区治理施工组织成立采空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五、采空区封闭规格及材料根据采空区治理设计方案要求,我矿采空区全部采用砼墙进行永久封闭,封闭墙厚度2m,强度C20,所有墙体均需设置壁槽,壁槽深度不小于0.5m,并留设滤小管(无缝钢管Ф102×5mm,长度10m,周边钻有Ф6mm菱形布设的小孔,外包一层土工布)。
六、封闭墙施工主要工序及施工工期1、主要工序:①清理采空区与中段联接巷道的碎石、於砂。
②掏槽。
③摆放泄水管。
④用青砖砌筑混凝土内挡墙,墙厚48mm。
⑤支混凝土外挡墙木模。
⑥灌注混凝土。
2、施工工期:采空区治理工程量为砌筑封闭墙41道,两组平行三班制作业,预计工期为2个月。
七、掏槽钻眼、爆破我矿采空区封闭巷道平均高度3米,每道封闭墙布置14个眼(左右每帮各7个眼),眼深2米,装药量7条,采用电雷管起爆导爆管爆破。
每道封闭墙爆破材料消耗为:炸药98条,导爆管14发,电雷管2发。
我矿采空区治理爆破材料预计消耗:炸药600公斤,导爆管574发,电雷管82发。
八、采空区治理材料及工程造价预算工程造价合计67.8万元。
第一章矿山概况一、矿山概略钟祥市龙会山矿业有限公司荆钟磷矿位于湖北省钟祥胡集镇虎山村境内,在湖北省荆襄磷矿胡集矿区龙会山矿段F3断层至W200勘探线之间,走向长650米。
矿层位于上震旦系陡山沱组底部,属浅海堆积的胶磷矿矿床,矿山始建于1976年,省属国有矿山公司。
2003年推行改制,公司有了长足发展,安全管理逐年登台阶, 2004年获得了安全生产允许证,2007年创立“安全标准化一级公司” ,经过国家安监总局组织专家评审经过。
2009年获得“安全标准化二级公司”资格,2006年至2012年连续六年被评为荆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011 年经过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查收, 2012 年度获取湖北省“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荣誉称呼。
二、矿山地质(一)矿山地层及矿层1、地层荆钟磷矿位于湖北省荆襄磷矿胡集矿区龙会山矿段,F3 断层— W200 勘探线范围内,矿层位于上震旦系陡山沱组底部,为浅海堆积的胶磷矿矿床、顶板岩层从下至上挨次为:A、元古界: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不整合接触;B、上震旦系陡山沱组 :1、Z b 1-1a砖红色、灰黄色、灰绿色角砾岩、厚度 2 米左右;2、Z a1-1a下部分含锰质白云岩、厚度不稳固,部分缺失,为弱含水层;上部为黄色、灰绿色页岩,厚度8-23米;3、Z b 1-1c磷块岩( ph 1矿层)厚度7 米左右;4、Z b 1-1d灰色、灰黑色块状白云岩,含水层厚度 40 米左右;5 、Z b1-2a灰色砂岩状或互层状磷块岩(ph 2矿层),呈透镜状散布不连续,厚度0-6.7 米;6 、Z b1-2c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状炭质白云岩含水层,厚度 20 米左右;7 、Z b1-2c砂岩状和互层状磷块岩(ph 3矿层)矿层中夹薄层状泥质白云岩,厚度9-13 米;8 、Z b1-1d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状炭质白云岩、厚度20米左右;9 、Z b1-1e灰黑色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夹薄层状泥灰岩、白云岩中含鲕粒状及透镜状硅质结核,厚度13-16米;10 、Z b1-2f灰色、粉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厚度26-35米。
****矿区采矿区治理可行性报告********矿业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建设单位:****矿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项目负责:*项目审核:*报告编写:*目录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采空区治理工程建设年限:2017年2月——2018年3月建设内容及规模:范围内矿体采场顶板加固2620m2;(1)位于断层破碎带F107(2)位于断层破碎带F范围内的矿柱加固1890m3(32个);24充填量50000m3(3)二中段采矿区充填46000m3;(4)三中段采矿区充填39000m3。
投资估算:总投资500万元。
(1)项目建成后,断层破碎带F107范围内的矿体可全部采出,相当多采7万吨汞矿,按开采期限2.5年计,每年多产矿石3万吨,矿石价格以1000元/吨计,年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50万元。
(2)采场及运输巷注浆后,可减小涌水量150m3/h,每日可节约32400度用电,每年可节约抽水费用60多万元。
(3)主运输巷注浆加固后,可继续安全使用,无需重开凿新运输巷,运输巷按照500m总量,每米运输巷施工费2800元计算,可节约投资140万元。
(4)采空区充填后,地下水位有可能逐步上升,解决矿区周边村寨多年来饮用水困难的问题,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5)降低地面塌陷几率,减少地质灾害治理费用。
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2006);(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7)《安全生产条例》;(8)《****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9)《****开采设计方案》及图纸。
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矿山概况(1)矿山基本情况贵州省铜仁地区****矿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前期开发铜仁汞矿乱岩塘汞矿体内的矿床,2005年动工, 2007年4月竣工,经铜仁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验收后投产。
****可分为三个块段,即乱岩塘块段(F107断裂北盘),大坪块段(F107断裂南盘~Fl05断裂附近)及油房喇--阴山朗块段(F105断裂附近~F24断北盘)。
2010年底,****矿区乱岩塘汞矿F107断裂以北的矿体基本全部采完,为了有效的开采F107断裂南盘~Fl05断裂之间的矿体,2008年~2009年先后请长沙矿山研究院对F107断裂进行不良地质体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但因F107断裂含水量大,进行帷幕注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决定放弃通过F107断裂回收乱岩塘矿床F107断裂以南的矿体。
2011年4月,委托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附近对****乱岩塘汞矿F107断裂南盘~Fl05断裂之间的矿体开采方案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设施,进行了《贵州省****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设计。
矿山采矿方法采用房柱法,后退式回采;轻型风动凿岩机爆破落矿;局部木料支护;机械排水;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矿车运输。
矿山所采矿石直接运至距离矿山1.5km的黄土坡选冶厂深加工。
矿山设计损失率15%;贫化率5%。
(2)交通位置****矿床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北东17.5公里的湘黔边境上,其绝大部分属该市滑石乡管辖,仅南段东侧跨入湖南省凤凰县阿拉区黄合营乡所辖亭子关境内。
矿床长1.5公里,宽0.7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9′33″~109°20′16″,北纬:27°49′04″~27°50′13″。
怀渝铁路已建成,通过铜仁市,往东经凤凰到枝柳铁路吉首站,里程100公里,往南经铜仁到湘黔铁路大龙站,里程85公里。
矿区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
图1 贵州省****交通位置图(3)矿权设置及相邻矿界关系该矿山地处湘黔两省交界地带,东边与湖南省凤凰县金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头坡脑汞锌矿接壤,东北方向于凤凰县矿业有限公司相连,无矿界纠纷。
(4)储量利用情况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3地质大队1988年12月提交的《贵州省铜仁县滑石汞矿田初查及乱岩塘汞矿详终地质报告》,按D级的计算方式,乱岩塘矿区普查圈定的矿块分为6个小块段,求得汞矿金属储量2321t,汞矿的矿石资源量为609393.3t。
目前F107断层以南的Ⅴ、Ⅵ的矿体尚未进行开采,汞金属储量为45.1t。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405地质大队1977年12月提交的《湖南省凤凰县茶田矿田白岩壁矿段汞矿地质初勘报告》,白岩壁矿段普查圈定的矿块分为10个小块段,求得汞矿金属储量1596.67t,后经生产探矿,获得C级储量1952.695t。
****矿区储量见表1-11994年因矿坑涌水量大,开采成本高于销售价格故停采至今,F10729附近的Ⅶ1、Ⅶ2、Ⅷ、Ⅵ尚未进行开采,汞金属储量为698.95t。
累计****矿区尚未开采的矿石量480942.9t,金属量744.05t,综合品位0.1547%。
2016年储量核实报告提交****矿区地质储量25万吨。
2.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2.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矿床为深埋在地下的隐伏盲矿,其不仅低于当地的侵蚀基准面,而且由于F24断层的切割结果,比南部白岩壁矿床低约200m。
区内虽有地表水流通过,但鉴于上部含水层富水性弱,隔水层(122-∈h)层厚度大,对地表水体和上部含水层的沟通可能性不大,由于矿床内断层构造多具隔水性和阻水性,其断裂构造及其伴生的微裂隙具导水性,因此,矿床开拓时,地下水进入坑道的主要形式是直接的,本次拟采矿区均位于F107断层北(下)盘,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特别提防导水断层引起的矿坑涌水。
由于矿床埋深大,排水条件较差,在局部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在矿山采掘过程中,还应预防坛子水涌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危害。
(2)工程地质条件矿层顶底板岩性,裂隙节理发育程度,破碎软弱层的厚度和分布情况:矿层及顶底板主要由碳酸盐沉积岩组成,为层状结构,岩层的厚度比较稳定。
经测试:顶板有机质粉晶白云岩的平均抗压强度垂直层面为369公斤/厘米2、平行层面为810公斤/厘米2;矿层层纹状细晶白云岩平均抗压强度垂直层面为322~729公斤/厘米2、平行层面为383~786公斤/厘米2;底板砾屑白云岩平均抗压强度垂直层面为503公斤/厘米2、平行层面为531公斤/厘米2。
据此,乱岩塘矿床应属于坚硬半坚硬岩石为主的层状矿床。
矿床范围内断裂构造发育,但破碎带尤其是Ⅰ级构造破碎带一般胶结良好,矿层及顶底板岩层是比较完整、稳固的。
裂隙以矿层及其顶底板接触面附近尤为发育,均属受断裂构造影响的微裂隙和闭合节理,多数产状比较陡,有的近乎直立。
由此,其垂直层面的抗压强度一般均低于平行层面的抗压强度。
风化和岩溶作用鉴于埋深大,地下水循环缓慢已基本消失,一般不存在软弱层和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2.2.2矿场及矿柱稳定性差****矿区汞矿矿层埋藏深,大都在300m~400m之间,属缓倾斜矿体,矿体倾角在10~25度之间,矿体厚度在3~7m之间不等。
F107断裂为一条近东西向成矿后构造,沿70°~85°方向横跨此矿区中部,区内长1.5公里,断层倾向向北,倾角57°~71°;垂直断距约1.5米,为正断层。
并有南盘相对北盘向东移动,水平断距10~15米。
断裂两侧5米范围内岩石挤压破碎厉害。
构造角砾岩发育,其宽度一般为1~5米,角砾直径0.3~2厘米,岩层结构较为松散。
采用房柱法采矿,矿体顶为了确保安全,在采矿过程中预留了很多不规则矿柱,矿柱的间排距约为15m×15m,矿柱近似园形,矿柱直径约为3m。
由于受断层破碎带F107的影响,采场顶板围岩破碎,采矿过程中,多次发生冒顶事故,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参见图3、图4所示。
图3 采场顶板围岩破碎开裂此外,矿柱在采动地压的长期作用下,开始受压变形,开裂,甚至垮落如图5、图6所示。
不但造成大量矿量流失,而且无法保障井下生产安全。
为此,2012年在垮坍较为严重的采区用钢筋砼砖构筑人工矿柱(参见图5、图6),但由于采场围岩过于破碎,围岩压力大,人工矿柱多处出现变形和片帮(参见图7、图8)采场矿量损失和作业人员安全隐患仍未消除。
图4 采场顶板冒落图5 矿柱出现开裂图6 矿柱出现片帮图7 人工矿柱出现片帮图8 人工矿柱出现开裂2.2.3采空区顶板、矿柱均出现不同程度垮塌老采空区属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贵州省司法局大洞喇监狱遗留,尽力了四五十年的地压沉降,大部分支承空区顶板的矿柱已受压变形,为了安全起见,矿山恢复生产后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重新设计安全通道,避开采、采空区。
从上所述可知,****矿区汞矿F107断层破碎带附近的采场顶板冒落和矿柱的垮坍造成约7万吨矿体难以开采回收,且开采贫化损失大,采场作业安全隐患严重。
由于我国汞矿资源缺乏,为安全开采F107断层破碎带附近的矿体,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其采场顶板及矿柱进行加固,充填采空区势在必然。
3 技改工程内容规模根据****矿区汞矿F107断层破碎带附近的采场顶板冒落和矿柱的垮坍、主运输巷出现严重开裂的情况,结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队提供的《****矿区汞矿开采设计方案》、《****矿区汞矿开拓系统平面图》以及目前的生产实际,本技改工程的内容及规模如下:(1)位于断层破碎带F107范围内矿体采场顶板加固2620m2,设计施工钻孔81个,累计钻孔240m;充填尾沙量32000 m3。
(2)位于断层破碎带F107范围内的矿柱加固1890m3(32个):注浆钻孔128个,钻孔量384m,注浆量460 m3。
(3)距离主运输巷口910米开叉处沿主巷道走向60米范围内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长度60m:帷幕注浆钻孔120个,钻孔600m;帷幕注浆390 m3。
4 已有工程技术条件及技术路线4.1已有工程技术条件****矿区汞矿是一个开采多年的老矿山,采用房柱法采矿,自2005年恢复生产以来,采场顶板冒落问题一直是制约采矿作业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矿山开采范围的扩大,采空区的规模增加,冒落现象时有发生,给采场作业带来较大危害,直接危及到采场作业人员的安全。
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系统地掌握了矿体顶板围岩的工程力学性能,在研究和分析采场顶板的冒落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预防顶板冒落的措施,对防止采场顶板冒落和保障采矿生产的安全取得过一些效果。
实践表明,****矿区汞矿致力于采空区稳定性的治理工作,已形成了一套具有矿山自有特色的应急处理系统,培养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能解决实际问题干部技术队伍,为下一步矿山采顶板与主运输巷帷幕注浆综合治理技术改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