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 格式:docx
- 大小:13.01 KB
- 文档页数: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大米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GB/T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GB/T 17891优质稻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
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稻谷储藏稻谷在储藏期间,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害虫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
储藏特性: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
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
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1)容易陈化,不耐高温,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较大水分的稻谷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降低食用品质和工艺品质。
水分为20%以上的高水分稻谷,如果进行高温快速干燥或干燥后又吸湿,都会导致米粒曝腰。
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如果采用人工加热烘干,就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烘干速度和水分变化,以免爆腰率升高,降低加工大米质量。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
在35℃下储藏的各种水分的稻谷,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
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
但是,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2)容易发热、霉变、生芽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粮堆内的积热难以散发,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稻谷水分增加到超过安全水分时,使灰绿曲霉首先生长,粮堆积累湿热,局限曲霉和青霉也随之大量繁殖,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迅速生长,稻谷水分和温度继续增加,黄曲霉菌也大量生长,促使稻谷变色并发生霉味。
第三阶段:在白曲霉与黄曲霉的共同作用下,能使稻谷温度升高到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前言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GB/T 20569-2006《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标准订正编制说明标准编制小组2017年 6月 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订正稿编制说明1项目根源《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GB/T 20569-2006)国家标准订正项目,于 2012 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同意,并于同年下达了标准的制订正计划,标准的制订正工作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蓄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牵头负责,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市粮食局粮油查验监测站、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都储蓄研究所等为主要草拟单位,吉林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江苏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湖北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湖南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重庆市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加达成。
2项目背景游离脂肪酸是包含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
大批的科学实验结果表示,跟着储蓄时间、储蓄环境温度以及加工方式的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
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 100g 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因为脂肪酸值与储粮质量有很好的有关性,所以,国内向来以来都以脂肪酸值的大小作为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藏质量劣变的敏捷指标。
同时,因脂肪酸值与食品的蒸煮品味评分有优秀的有关性,在各级贮备粮食质量状况看管过程中,也将其作为一项比较敏捷、直观的查验指标,对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藏质量的变化进行客观评论。
表 1 不一样储蓄条件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储蓄月数15℃模拟环境空调准低温洞库储藏环境35℃模拟环境(个)储蓄模拟环境储蓄储蓄储蓄03710121519/22/24/27/31/注:脂肪酸值单位为mg KOH/100g 。
下同。
表 2 玉米中脂肪酸值随储蓄温度、时间的变化趋向5℃10℃15℃20℃25℃25℃25℃样品名称10d20d30d40d50d60d70d 东单 80丹玉 405良玉 69金龙 1号表 3 小麦粉中脂肪酸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样品编号测定日期123周次三份样品(月·日)重复 1重复 2重复 1重复 2重复 1总均匀值重复 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表 4 不一样样级小麦粉中脂肪酸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脂肪酸值含量储藏时间( d)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36 41 46 51 56 61 66 71 76 81 86 91 97 102 107表 5不一样粉碎方式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的结果比对样品粉碎设施样品编号保水实验磨旋风实验磨123456789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GB/T 20569-2006)中,确立了不一样种类稻谷的储藏质量判断指标,并对有关判断指标的测定方法作了详尽规定。
前 言GB 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
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年、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PaddyGB 1350—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脂检验 一般规则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B/T 549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GBT 2569-2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修订编制说明标准编制小组2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修订稿编制说明1 项目来源《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569-26)国家标准修订项目,于212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了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牵头负责,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市粮食局粮油检验监测站、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都储藏研究所等为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江苏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重庆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与完成。
2 项目背景游离脂肪酸是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
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储藏环境温度以及加工方式的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
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1g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由于脂肪酸值与储粮品质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国内一直以来都以脂肪酸值的大小作为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劣变的灵敏指标。
同时,因脂肪酸值与食品的蒸煮品尝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各级储备粮食品质状况监管过程中,也将其作为一项比较灵敏、直观的检验指标,对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
表1 不同储藏条件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储藏月数(个)15℃模拟环境储藏空调准低温模拟环境储藏洞库储存环境储藏35℃模拟环境储藏1212121231.11.4131.77181612221131335 12 15 18 1 43 15 19 19 13 46 19 19 25 2722 13 16 1212216271528163113223注脂肪酸值单位为mg KOH1g。
大米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GB/T 17891优质稻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
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PaddyUDC 633.18GB 1350-86代替GB 1350-78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稻谷。
1 分类1.1 根据稻谷的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1.1.1 籼稻谷:籼型非糯性稻谷。
稻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按其粒质和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1.1.1.1 早籼稻谷:米粒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 晚籼稻谷:米粒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稻谷:粳型非糯性稻谷。
稻粒一般呈椭圆形。
按其粒质和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1.1.2.1 早粳稻谷:米粒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2.2 晚粳稻谷:米粒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稻谷:糯性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以下两种:1.1.3.1 籼糯稻谷:籼型糯性稻谷。
稻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 粳糯稻谷:粳型糯性稻谷。
稻粒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 各类稻谷中混有其他类稻谷(包括籼糯、粳糯互混)的允许限度为5.0%。
1.3 稻谷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稻谷和陆稻谷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 质量标准2.1 各类稻谷按出糙率分等。
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及表2。
2.1.1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1。
2.1.2早粳稻谷、晚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2。
注:一类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四川、贵洲、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京、天津十五个省、市、区。
二类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宁夏七个省、区。
三地区: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四个省、区。
2.2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2.3 实行全项目增减价的出糙率基础指标,在三等指标增加1.0%。
大米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GB/T 17891优质稻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
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稻谷质量标准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保稻谷的质量,保障粮
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稻谷的质量标准是指对稻谷的品质、卫生指
标等方面进行规定,以保证稻谷的质量安全。
稻谷的质量标准主要
包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指标等内容。
首先,稻谷的外观品质是指稻谷的外观特征和形态。
外观品质
的好坏直接影响稻谷的销售和加工利用价值。
一般来说,稻谷的外
观品质应具备籽粒饱满、色泽均匀、无破损、无霉变等特点。
此外,稻谷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也是衡量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
其次,稻谷的加工品质是指稻谷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性能和加
工后的产品质量。
加工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稻谷的加工利用价值。
稻谷的加工品质包括碾米品质、加工损失率、碾糠率等指标。
其中,碾米品质是指稻谷经过碾磨后的米质量,包括米的完整度、出米率、碎米率等指标。
最后,稻谷的卫生指标是指稻谷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稻谷的卫生指标直接关系到稻谷的食品安全。
稻谷中常见的有害物
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而常见的微生物包括霉菌、霉素等。
因此,稻谷的卫生指标是保障稻谷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稻谷的质量标准是保证稻谷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稻谷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稻谷的质量标准,才能保证稻谷的质量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稻谷质量标准,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稻谷的质量安全。
关于印发《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中储粮[2005]31号各分公司、北方公司: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粮食仓储设施设备和科学储粮技术效用,合理烘晒整理入库粮食,减少储存期间水分损失,改善储粮品质,根据有关承储库实仓试验情况,总公司组织有关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专家,研究制定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规程》所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是指在采取必要管理技术措施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度夏储存的水分值。
储存该水分粮食度夏,应采取相配套的储藏技术操作规程。
对于粮食入仓水分,各分公司可根据辖区储粮条件合理规定,并报总公司备案。
二、部分地区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调高后,中央储备粮收购质价及计量核算等相关政策不变。
三、对于实际入仓水分高于国标规定的,粮食数量以折合为国家标准水分后的数量为准。
中央储备统计、保管等相关帐目,均以折合标准数量记录,储备粮专卡同时记录折合标准数量和实际入仓数量;对于实际入仓水分不高于国标规定的,以实际入仓数量为准,不再折算。
高于国标规定水分粮食折算时,按以下水分标准折合:小麦12.5%,玉米14.0%,籼稻1 3.5%,粳稻14.5%,东北、华北地区大豆1 3.O%,其他地区大豆14.0%。
四、各分公司要指导辖区有关承储库点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储存管理工作。
同时,参照《规程》要求,继续开展偏高水分粮食实仓储存试验,进一步总结验证辖区内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标准,完善操作规程,为今后总公司制定企业标准提供依据。
粮食实仓储存试验相关情况报总公司备案。
附件: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二O O五年一月二十四日附件: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1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各地区主要粮食品种安全储存水分、储藏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
1.2本规程适用于各地对不高于安全储存水分粮食的储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前言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国家粮食稻谷三等质量标准
一、加工精度
稻谷的加工精度是指糙米碾磨成精米的程度。
根据稻谷的加工精度,稻谷可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个等级。
三等稻谷的加工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糙米表面应基本磨光,保留少量皮层。
2. 胚和胚乳应基本磨平,不应留有大量皮层和胚。
二、气味
优质稻谷应具有浓郁的稻香味,无异味。
三等稻谷的稻香味应符合这一要求。
三、垩白粒率
垩白是指稻谷米粒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
垩白粒率是指稻谷米粒中垩白部分的比率。
三等稻谷的垩白粒率应不超过40%。
四、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是指有缺陷的稻谷米粒,包括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等。
三等稻谷的不完善粒率应不超过6%。
五、杂质
杂质是指稻谷中混入的其他物质,包括稻草、砂石、泥土等。
三等稻谷的杂质率应不超过0.5%。
六、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是指稻谷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比。
三等稻谷的水分含量应不超过
14.5%。
七、黄粒米
黄粒米是指颜色变黄的稻谷米粒,主要是由于贮藏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引起的。
三等稻谷的黄粒米率应不超过1%。
八、互混
互混是指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稻谷混合在一起。
三等稻谷的互混率应不超过5%。
九、卫生及植物检疫
三等稻谷应符合国家卫生及植物检疫标准,无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
十、检验方法
以上各项指标的检验方法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
检验结果以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前言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稻谷G B1350—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早籼稻谷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晚籼稻谷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粒较多;粳稻谷粳型非糯性稻谷的果实,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胀性较小;籼糯稻谷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粳糯稻谷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出糙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虫蚀粒:被虫蛀蚀并伤及胚乳的颗粒;病斑粒:糙米胚或胚乳有病斑的颗粒;生芽粒: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芽或幼根已突破种皮的颗粒;霉变粒:稻谷生霉,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变色或变质的颗粒;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粒;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筛下物:通过直径圆孔筛的物质;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黄粒米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色泽、气味一批稻谷固有的色泽和气味;4分类A1仪器和用具天平,感量;实验室用砻谷机、碾米机;谷物选筛;A2操作方法称取净稻谷试样W0,经脱壳后称量糙米总量W1,然后从中称取一定量的糙米W2,用实验碾米机磨成国家标准一等大米的精度,除去糠粉,再拣出整精米粒,称重W3;A3结果计算式中:H——整精米率;W0——稻谷试样质量,g;W1——糙米总质量,g;W2——实验碾米机的最佳碾磨质量,g;W3——整精米粒质量,g;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求其平均值即为检验结果。
保存时间最长的谷物大家知道可以保存最长时间的谷物是什么吗?接下来就由店铺的小编带领大家学习和了解保存最长时间谷物。
保存时间最长的谷物稻谷,就是晒干的谷子,保持干燥,可存放15--20年不变质。
稻谷,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人类共确认出22类稻谷,但是唯一用于大宗贸易的是Olyza Sativa L.类稻谷,即普通类稻谷。
它是一种50-130厘米高的年生性植物,主茎在底部分叉成数个分蘖,分蘖的末端可长出圆锥状花簇。
每个花簇可长出50-500个小穗状花序,每个小穗状花序可给出一个果实,即核质仁。
果实收获后不与花簇的植物结构完全分离。
该品种的稻谷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在商品粮中占一半以上。
产区遍及全国各地。
稻谷籽粒的外形结构主要由颖(稻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组成:稻壳包括内颖、外颖、护颖和颖尖(颖尖伸长为芒)四部分组成。
外颖比内颖略长而大;内、外颖沿边缘卷起成钩状,互相钩合包住颖果,起保护作用。
颖的表面生有针状或钩状茸毛,茸毛的疏密和长短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颖面光滑而无毛。
一般籼稻的茸毛稀而短,散生于颖面上。
粳稻的茸毛多,密集于棱上,且从基部到顶部逐渐增多,顶部的茸毛也比基部的长。
因此粳稻的表面一般比籼稻粗糙。
颖的厚度为25-30μm,粳稻颖的质量占谷粒质量的18%左右。
籼稻颖的质量占谷粒质量的20%左右。
颖的厚薄和质量与稻谷的类型、品种、栽培及生长条件、成熟及饱满程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成熟、饱满的谷粒,颖薄而轻。
粳稻的颖比籼稻的薄,而且结构疏松,易脱除。
早稻的颖比晚稻的颖薄而轻。
未成熟的谷粒,其颖富于弹性和韧性,不易脱除。
糙米稻谷经砻谷机脱去颖壳后即可得到糙米。
糙米属颖果,它的表面平滑有光泽。
在糙米米粒中,有胚的一面称腹白,无胚的一面称背面。
糙米米粒表面共有五条纵向沟纹,背面的一条称背沟,两侧各有两条称米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早籼稻谷
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
较少。
3.2晚籼稻谷
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
角质粒较多。
3.3粳稻谷
粳型非糯性稻谷的果实,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胀性
较小。
3.4籼糯稻谷
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5粳糯稻谷
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
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6出糙率
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7整精米
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
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
3.8整精米率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9不完善粒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9.1未熟粒: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3.9.2虫蚀粒:被虫蛀蚀并伤及胚乳的颗粒。
3.9.3病斑粒:糙米胚或胚乳有病斑的颗粒。
3.9.4生芽粒: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芽或幼根已突
破种皮的颗粒。
3.9.5霉变粒:稻谷生霉,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变色或变质的颗粒。
3.10谷外糙米
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粒。
3.11杂质
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11.1筛下物:通过直径 2.0m m圆孔筛的物质。
3.11.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11.3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3.12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6.10整精米率检验按附录A执行。
7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运输和贮存按国家有标准和规定执行。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整精米率检验方法
A1仪器和用具
A1.1天平,感量0.01g;
A1.2实验室用砻谷机、碾米机;
A1.3谷物选筛。
A2操作方法
称取净稻谷试样(W0),经脱壳后称量糙米总量(W1),然后从中称取一定量的糙米(W2),用实验碾米机磨成国家标准一等大米的精度,除去糠粉,再拣出整精米粒,称重(W3)。
A3结果计算
式中:H——整精米率;
W0——稻谷试样质量,g;
W1——糙米总质量,g;
W2——实验碾米机的最佳碾磨质量,g;
W3——整精米粒质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1.0%,求其平均值即为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