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国家标准.pdf
- 格式:pdf
- 大小:20.40 KB
- 文档页数:1
农作物品种-稻审定标准(国家级)2017年1基本条件1.1抗性(病、虫、冷、热)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
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结实率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旱稻品种抗旱性抗旱级别≤5级。
2分类品种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
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1、稻谷(GB1350-2009):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 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前言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是指对稻谷的质量进行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和评定,以确保稻谷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稻谷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制定和执行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对稻谷的外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稻谷的外观特征包括籽粒的大小、形状、色泽等方面。
在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中,对这些外观特征都有具体的要求,比如稻谷的籽粒应该饱满、色泽均匀、无破损等。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稻谷的外观符合国家标准,保证了稻谷的质量。
其次,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还对稻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稻谷的化学成分包括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直接关系到稻谷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
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要求稻谷的化学成分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确保稻谷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
此外,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还对稻谷的加工特性进行了规定。
稻谷的加工特性包括碾米质量、加工损失率、碾米收率等。
这些加工特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稻谷的加工利用价值。
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要求稻谷的加工特性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以确保稻谷的加工利用价值。
最后,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还对稻谷的卫生指标进行了规定。
稻谷的卫生指标包括霉菌含量、黄曲霉毒素含量等。
这些卫生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稻谷的食用安全。
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要求稻谷的卫生指标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以确保稻谷的食用安全。
综上所述,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是确保稻谷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对稻谷的外观特征、化学成分、加工特性和卫生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稻谷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只有严格执行国家三等标准稻谷质量标准,才能保证我国稻谷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我国稻谷产业的健康发展。
稻谷无机砷标准一、砷的含量稻谷中无机砷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稻谷中无机砷的含量不得超过以下限量值:特等稻谷:≤0.25 mg/kg一等稻谷:≤0.30 mg/kg二等稻谷:≤0.35 mg/kg三等稻谷:≤0.40 mg/kg四等稻谷:≤0.50 mg/kg五等稻谷:≤0.60 mg/kg二、检测方法无机砷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法或分光光度法等。
其中,原子荧光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度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三、限量值除了上述限量值规定外,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稻谷,还可能存在更加严格的限量值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限量值。
四、判定原则如果稻谷中无机砷的含量超过限量值,则判定为不合格。
此外,如果检测结果低于限量值但存在不确定性或其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复检和综合判定。
五、包装标识要求在包装标识上应明确标注稻谷的等级、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
同时,应在包装上标明无机砷的含量及检测日期等信息,以便消费者进行监督和追溯。
六、储存和运输规定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稻谷受潮、霉变和污染。
对于含无机砷的稻谷,应特别注意防止其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检查粮仓、仓库和运输工具的卫生状况,确保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七、样品采集与制备样品采集与制备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应按照随机、等量、具代表性的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变质等情况的发生。
制备好的样品应妥善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测。
前 言GB 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
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年、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PaddyGB 1350—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脂检验 一般规则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B/T 549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稻谷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分型、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
本文件不适用于本文件分类规定以外的特殊品种稻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54 大米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GB/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 5493 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 5494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 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GB/T 35881 粮油检验稻谷黄粒米含量测定图像分析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籼稻谷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籼型非糯性稻的果实,糙米及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质粘性较小胀性较大。
籼稻谷根据收获期不同,分为早籼稻谷和晚籼稻谷。
3.1.1早籼稻谷 early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获)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
根据粒型不同,分为长粒型和中短粒型早籼稻谷。
3.1.2晚籼稻谷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收获)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部分较多。
根据粒型不同,分为长粒型和中短粒型晚籼稻谷。
国标稻谷的质量标准一、概述本标准规定了国标稻谷的质量要求,包括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硬度、气味、色泽、完整度和营养成份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国标稻谷质量评价。
二、杂质含量1.杂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2.表1 杂质含量要求3.等级 | 杂质含量(%) || --- | --- |特等 | ≤0.5 |一等 | ≤1.0 |二等 | ≤1.5 |三等 | ≤2.0 |2. 杂质的分类和定义如下:(1)泥沙、石子等无机杂质,不包括米糠、稻壳等有机杂质;(2)虫蛀粒、霉变粒等不良籽粒;(3)异品种粒,即与本品种籽粒不同的粒型和颜色;(4)其他杂质,如草籽、塑料等。
三、水分含量1.水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2.表2 水分含量要求3.等级 | 水分含量(%) |4.| --- | --- |5.特等 | ≤14.5 |6.一等 | ≤15.5 |7.二等 | ≤16.5 |8.三等 | ≤17.5 |9.水分检测方法:采用烘干法或红外线烘干法。
四、硬度1.硬度是指稻谷在机械加工或烹饪过程中的抗破碎能力。
一般来说,硬度越高,加工品质越好。
硬度要求符合表3的规定。
2.表3 硬度要求3.等级 | 硬度(硬度计数值) |4.| --- | --- |5.特等 | ≥70 |6.一等 | ≥65 |7.二等 | ≥60 |8.三等 | ≥55 |9.硬度检测方法:使用硬度计进行测量。
注意样品处理和仪器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气味1.气味是指稻谷在加热或烹饪过程中散发的气味。
优质稻谷应有清香、甘甜的气味。
气味要求符合表4的规定。
2.表4 气味要求3.等级 | 气味描述 |4.| --- | --- |5.特等 | 清香、甘甜、无异味 |6.一等 | 清香、甘甜、微异味 |7.二等 | 清香、甘甜、轻异味 |8.三等 | 无清香、甘甜、异味明显 |9.气味检测方法:通过人工嗅觉或仪器分析进行检测。
《稻谷》新的国家标准《稻谷》国家标准(GB1350-2009)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03-28 发布,从2009-07-01 开始实施。
《稻谷》(GB1350-2009)与原标准相比调整了整精米率要求,按照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整精米率指标;规范了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设定了等外级;增加了判定规则和标签标识要求。
具体质量指标见表1-2。
质量要求1.各类稻谷以出糙率为定等指标, 3 等为中等。
2.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等级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黄粒米含量%谷外糙米含量%互混率%色泽、气味1 ≥79.0 ≥50.02 ≥77.0 ≥47.03 ≥75.0 ≥44.04 ≥73.0 ≥41.0 ≤ 1.0 ≤13.5 ≤ 1.0 ≤ 2.0 ≤ 5.0 正常5 ≥71.0 ≥38.0等外<71.0—注:“—”为不要求。
3.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2。
表2 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等级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黄粒米含量%谷外糙米含量%互混率%色泽、气味1 ≥81.0 ≥61.02 ≥79.0 ≥58.03 ≥77.0 ≥55.04 ≥75.0 ≥52.0 ≤ 1.0 ≤14.5 ≤ 1.0 ≤ 2.0 ≤ 5.0 正常5 ≥73.0 ≥49.0等外<73.0—注:“—”为不要求。
稻谷质量标准
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
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为了保障稻谷的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稻
谷质量标准,以确保稻谷的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
首先,稻谷的外观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稻谷
外观应该是颗粒饱满,色泽光亮,无霉变、变色等情况。
颗粒完整,无破碎、变形等现象。
外观整齐,无杂质、异物等。
这些都是评定
稻谷外观质量的重要标准。
其次,稻谷的含水量也是稻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水量过
高会导致稻谷易受霉变、变质,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因此,稻
谷的含水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在14%左右为宜。
此外,稻谷的加工品质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
的稻谷应该具有适中的硬度和黏性,米粒透明度高,米饭口感好,
煮饭后米粒不易糊化、粘连。
这些都是评定稻谷加工品质的重要标准。
最后,稻谷的化学成分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稻谷
应具有适当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等,以保证其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稻谷质量标准是保障稻谷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稻谷质量标准,才能保证稻谷的质量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稻谷质量标准,共同维护好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稻谷水份标准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稻谷水分是稻谷贮存、加工和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国家对稻谷水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稻谷质量和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稻谷水份标准是指对稻谷的水分含量进行规定,以保障稻谷质量、加工和储存的需要。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要求,稻谷水分标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稻谷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根据不同的稻谷品种和用途,国家对稻谷水分含量进行了具体规定,一般在13%~15%之间。
超出规定范围的稻谷将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不能用于市场交易和加工生产。
二、稻谷水分检测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对稻谷水分含量的检测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测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稻谷水分标准的执行应当得到严格监督和管理。
各级质检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稻谷水分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稻谷水分标准的执行效果。
国家标准稻谷水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稻谷质量、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稻谷水分标准,可以有效防止因水分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的稻谷变质、霉烂和虫害,保障稻谷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同时,稻谷水分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促进农民合理种植、收获和储存稻谷,提高稻谷的商品价值和农民收入。
最终实现稻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总之,国家标准稻谷水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稻谷质量和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
只有严格执行稻谷水分标准,才能有效保障稻谷质量和粮食安全,促进稻谷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和支持国家稻谷水分标准的执行工作,共同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前言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国家粮食稻谷三等质量标准
一、加工精度
稻谷的加工精度是指糙米碾磨成精米的程度。
根据稻谷的加工精度,稻谷可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个等级。
三等稻谷的加工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糙米表面应基本磨光,保留少量皮层。
2. 胚和胚乳应基本磨平,不应留有大量皮层和胚。
二、气味
优质稻谷应具有浓郁的稻香味,无异味。
三等稻谷的稻香味应符合这一要求。
三、垩白粒率
垩白是指稻谷米粒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
垩白粒率是指稻谷米粒中垩白部分的比率。
三等稻谷的垩白粒率应不超过40%。
四、不完善粒
不完善粒是指有缺陷的稻谷米粒,包括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等。
三等稻谷的不完善粒率应不超过6%。
五、杂质
杂质是指稻谷中混入的其他物质,包括稻草、砂石、泥土等。
三等稻谷的杂质率应不超过0.5%。
六、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是指稻谷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比。
三等稻谷的水分含量应不超过
14.5%。
七、黄粒米
黄粒米是指颜色变黄的稻谷米粒,主要是由于贮藏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引起的。
三等稻谷的黄粒米率应不超过1%。
八、互混
互混是指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稻谷混合在一起。
三等稻谷的互混率应不超过5%。
九、卫生及植物检疫
三等稻谷应符合国家卫生及植物检疫标准,无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
十、检验方法
以上各项指标的检验方法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
检验结果以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准。
稻谷的执行标准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ple food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providing essential nutrients and calories for billions of people. However,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rice for consumption is crucial to prevent health risks and promote food security. This is where rice quality standards come into play, establishing guidelines and criteria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of rice.稻谷是世界许多地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为数十亿人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和热量。
然而,确保稻谷的质量和安全以防止健康风险并促进粮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是稻谷质量标准发挥作用的地方,确定了稻谷的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Quality standards for rice cover a wide range of aspects, including physical appearance, chemical composition, nutritional value, and microbiological safety. These standards are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at consumers receive safe, healthy, and high-quality rice products. By setting specific criteria for factors such as moisture content, broken grains percentage, and pesticide residues, standards help to regulate the rice industry and protect public health.稻谷的质量标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外观、化学成分、营养价值和微生物安全等。
天然富硒稻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然富硒稻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稻谷中硒元素含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储存、销售、运输和加工的省行政区域内种植的天然富硒稻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0-2009 稻谷GB/T 22499-2008 富硒稻谷GB/T1354-2018 大米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5009.93-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DZ/T0259-201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53.2-2014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第2部分:硒量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天然富硒稻谷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不依赖人工补硒,通过生长过程自然富集、加工成符合《大米》(GB/T1354-2018)规定的三级大米中硒含量达到本标准要求的稻谷。
4 质量要求4.1 基本要求质量指标应符合GB 1350-2009的规定。
4.2 硒含量要求本标准规定富硒稻谷加工的大米中硒元素含量应在0.05mg/kg~0.30m g/kg之间。
硒元素含量要求不分等级。
4.3 卫生要求4.3.1 按GB 2715和GB 2762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3.2 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 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5.1 采集与处理方法农产品的采集、处理按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59—2016)的规定执行。
于农作物收获盛期,在采样点地块内视不同情况采用棋盘法、梅花点法、对角线法、蛇形法等进行多点取样,按照0.1hm2~0.2hm2为采样单位,由10棵~20棵以上的植株组成,采取稻穗等量混匀组成1件混合样品。
《稻谷》新的国家标准
《稻谷》国家标准(GB1350-2009)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03-28发布,从2009-07-01开始实施。
《稻谷》(GB1350-2009)与原标准相比调整了整精米率要求,按照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整精米率指标;规范了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设定了等外级;增加了判定规则和标签标识要求。
具体质量指标见表1-2。
质量要求
1.各类稻谷以出糙率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2.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
等
级
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含量% 水分含量% 黄粒米含量% 谷外糙米含量% 互混率% 色泽、气味1
≥79.0≥50.0≤1.0≤13.5≤1.0≤2.0≤5.0正常2
≥77.0≥47.03
≥75.0≥44.04
≥73.0≥41.05
≥71.0≥38.0等
外<71.0 —
注:“—”为不要求。
3.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2。
表2 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含量% 水分含量% 黄粒米含量% 谷外糙米含量%
互混率% 色泽、气味1
≥81.0≥61.0≤1.0≤14.5≤1.0≤2.0≤5.0正常2
≥79.0≥58.03
≥77.0≥55.04
≥75.0≥52.05
≥73.0≥49.0等
外<73.0 —
注:“—”为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