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轨道(铁道工程)常识(经典版)
- 格式:ppt
- 大小:6.20 MB
- 文档页数:53
铁路轨道由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组成的构筑物。
位于铁路路基上,承受车轮传来的荷载,传递给路基,并引导机车车辆按肯定方向运转。
有些国家或地区也称线路上部建筑。
在钢梁桥、灰坑、转盘、某些隧道以及承受型轨道构造的地段,可以没有道床、或者也没有轨枕。
轨道组成轨道最早是由两根木轨条组成,后改用铸铁轨,再进展为工字形钢轨,20 世纪80 年月,世界上多数铁路承受的标准轨距(见铁路轨道几何形位)为1435 毫米〔4 英尺8(1/2)英寸〕。
较此窄的称窄轨铁路,较此宽的称宽轨铁路〔见铁路工程〕。
轨枕一般为横向铺设,用木、钢筋混凝土或钢制成。
道床承受碎石、卵石、矿渣等材料。
钢轨、轨枕、道床是一些不同力学性质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钢轨以连接零件扣紧在轨枕上;轨枕埋在道床内;道床直接铺在路基面上。
轨道承受着多变化的垂直、横向、纵向的静荷载和动荷载,荷载从钢轨通过轨枕和道床传递到路基。
通过力学理论,分析争论在各种荷载条件下,轨道各组成局部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而确定其承载力量和稳定性。
轨道类型为使轨道成为一个整体,要依据铁路的具体运营条件,使轨道各局部之间的作用相互协作,并考虑轨道、车辆、路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协作协调。
这就要求将轨道划分类型。
轨道类型的内容包括钢轨类型,连接零件种类,轨枕的种类和配臵,道床材料和断面尺寸。
它所依据的主要运营条件为铁路运量、机车车辆轴重和行车速度。
最正确的轨道构造须做到在给定的运营条件下,保证列车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平稳、安全和不连续地运行,将荷载有效地传递给铁路路基,并结合合理的轨道材料使用和养护制度,使其设备折旧费、建设投资利息和设备养护费用之和为最小。
轨道构造类型,常按不同运营条件将铁路线路分成为轨道等级来表示。
这种分等的标准各国不同。
中国铁路 1975 年的规程,将轨道分为四种类型:轻型、中型、次重型和重型四等〔见表[中国铁路轨道分类(1975 年)]〕。
绪论我国铁路的基本建设程序:(1)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3)初步设计(4)施工图(5)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6)验交投产(7)后评估轨道1.轨道的组成: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
功用:引导机车车辆运行,承受车轮传来荷载,并把它传布给下部建筑。
钢轨引导机车车辆行驶,并将荷载传布于轨枕、道床及路基,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接触面。
轨枕承受来自钢轨的压力,使之传布于道床,同时利用扣件有效地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
联结零件用于有效地保持钢轨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防爬设备能有效地防止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生纵向的相对移动,制止轨道爬行。
道床是轨枕的基础,用以增加轨道的弹性和纵、横向移动的阻力,并便于排水和校正轨道的平面和纵断面。
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时的线路设备。
2.轨缝的设置目的与条件: 为了满足钢轨热胀冷缩和便于更换钢轨的需要。
条件:(1)当轨温达到当地最高轨温时,轨缝应大于或等于零;(2)当轨温达到当地最低轨温时,轨缝应小于或等于构造轨缝。
轨道几何形位1.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轨距:指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标准轨距1435)。
水平: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
轨向: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
前后高低:指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
轨底坡: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所形成一个横向坡度。
作用:轨道几何形位正确与否,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乘客的旅行舒适度、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3.外轨超高的作用、设置方法及计算方法定义:外轨超高度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
作用: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轨道是由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组成。
标准轨距1435mm。
2.钢轨的功能: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到轨枕上(部分兼有轨道电路作用)。
3.钢轨的类型:75 kg/m、60 kg/m、50 kg/m、43kg/m。
钢轨标准长度为12.5m和25m两种,75kg/m钢轨只有25m一种。
4.轨枕的功能:承受来自钢轨的各向压力,并弹性地传布于道床,同时有效地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特别是轨距和方向。
轨枕的类型:木枕、混凝土枕和混凝土宽枕。
5.道床断面包括道床厚度、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三个主要特征。
6.游间:当轮对的一个车轮缘紧贴一股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
7.轨底坡: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1/20的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为轨底坡。
8.轨底坡作用:使轮轨接触集中于轨顶中部,提高钢轨横向稳定能力,减轻轨头不均匀磨耗。
9.转向架内接形式:斜接、自由内接、楔形内接、正常强制内接。
10.轨道受力种类:垂直于轨面的竖向力、垂直于钢轨轴向的横向水平力和平行于钢轨轴向的纵向水平力。
11.准静态计算:当由外荷载引起的结构本身的惯性力相对较小(与外力、反力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不予考虑时,则基本上按静力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这就是准静态计算。
其相应的外荷载称为准静态荷载。
12.引起动力增值的主要因素:行车速度、钢轨偏载和列车通过曲线的横向力,分别用速度系数、偏载系数、和横向水平力系数加以考虑,统称荷载系数。
13.道岔: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另一股轨道时必不可少的线路设备,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14.高速道岔的分类:以单开道岔为主,分两类:一类是适用于直向高速行车的道岔,常用号码道岔;另一类是直向和侧向都容许高速度通过的大号码道岔,适用于新建高速客运专线。
轨道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轨道基础知识1. 轨道的定义和分类轨道是地面上的一条线或者是一个曲线,通常用于列车、有轨电车、地铁等轨道车辆的行驶。
根据用途和类型的不同,轨道可以分为铁路轨道、有轨电车轨道、地铁轨道等。
2. 轨道的结构轨道通常由铁轨、轨枕、道岔、轨道连接部分组成。
铁轨是轨道的主体部分,用于承受列车轮轴的荷载和传输列车的重量。
轨枕用于支撑铁轨,均匀分布列车的重量。
道岔用于连接不同轨道或者进行列车的转换。
3. 轨道的几何要求轨道的几何要求包括轨道的水平和垂直几何要求,以确保列车能够在轨道上平稳行驶。
水平几何要求涉及轨道的水平曲率和轨道的中心线偏差等。
垂直几何要求涉及轨道的高低点以及坡度等。
4. 轨道的轨距和轨道标准轨距是指轨道两条轨道之间心的水平距离,其标准值根据国家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轨道标准是指轨道的设计和建造标准,包括铁轨的材质和规格、轨枕的材质和规格、道岔的设计和使用标准等。
5. 轨道的维护和检修轨道的维护和检修是保证轨道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包括轨道的检查、铁轨的磨整、轨枕的更换等工作。
同时,在轨道上的维修作业需要注意安全防护和交通管制。
二、轨道技术知识1. 轨道排列方式轨道的排列方式包括单线排列、双线排列、多线排列等。
不同的排列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运输需求和场景。
2. 轨道车辆的技术要求轨道车辆的技术要求包括车辆的自重、车辆的载荷、车辆的速度等。
车辆的技术要求直接影响到轨道的设计和使用。
3. 轨道的车辆动力系统轨道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内燃动力系统和电力动力系统。
内燃动力系统通常用于铁路运输,而电力动力系统通常用于有轨电车和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
4. 轨道车辆的牵引系统牵引系统分为机械传动方式和电子牵引方式,不同的牵引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车辆和运输需求。
5. 轨道信号系统轨道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信号灯、道岔信号、列车位置检测系统等。
6. 轨道车辆的辅助系统轨道车辆的辅助系统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防火系统等,这些系统保证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乘客舒适和安全。
绪论我国铁路的基本建设程序:(1)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3)初步设计(4)施工图(5)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6)验交投产(7)后评估轨道1.轨道的组成: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
功用:引导机车车辆运行,承受车轮传来荷载,并把它传布给下部建筑。
钢轨引导机车车辆行驶,并将荷载传布于轨枕、道床及路基,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接触面。
轨枕承受来自钢轨的压力,使之传布于道床,同时利用扣件有效地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
联结零件用于有效地保持钢轨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防爬设备能有效地防止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生纵向的相对移动,制止轨道爬行。
道床是轨枕的基础,用以增加轨道的弹性和纵、横向移动的阻力,并便于排水和校正轨道的平面和纵断面。
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时的线路设备。
2.轨缝的设置目的与条件: 为了满足钢轨热胀冷缩和便于更换钢轨的需要。
条件:(1)当轨温达到当地最高轨温时,轨缝应大于或等于零;(2)当轨温达到当地最低轨温时,轨缝应小于或等于构造轨缝。
轨道几何形位1.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轨距:指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标准轨距1435)。
水平: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
轨向: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
前后高低:指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
轨底坡: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所形成一个横向坡度。
作用:轨道几何形位正确与否,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乘客的旅行舒适度、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3.外轨超高的作用、设置方法及计算方法定义:外轨超高度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
作用: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铁道工程知识点总结铁道工程是指建设、维护和管理铁路系统的一门工程学科。
它涉及到铁路线路、车辆设备、信号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高效运营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铁道工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铁路线路铁路线路是铁路系统的基础,它包括铁路轨道、道床和桥梁隧道等构筑物。
铁路轨道通常由两条钢轨和连接它们的道具组成,主要承载列车的重量和传递牵引力。
道床则起到支撑轨道和分散载荷的作用,它由石子、碎石等材料构成,可以有效降低列车通过时对地基的冲击力。
在铁路线路中,桥梁和隧道是两个重要的构筑物。
桥梁用于跨越河流、山谷等地形,它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地形条件、水流情况以及承重要求等因素。
隧道则用于穿越山脉、丘陵等地形,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施工安全等因素。
二、铁路车辆铁路车辆包括机车、客车和货车等,它们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工具。
机车是牵引列车的动力来源,它根据牵引力的要求分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两类。
客车和货车则分别用于运送乘客和货物,它们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满足相关的运输和安全要求。
此外,还有特种车辆如工程车辆、维修车辆等,它们用于铁路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三、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施,它用于指挥和控制列车的运行。
铁路信号主要包括线路信号和车载信号两部分。
线路信号通过信号机、信号灯等设备向列车驾驶员传递相关信息,指示列车是否可以行进或需要停车。
车载信号则安装在列车上,通过显示屏等设备向驾驶员提供线路信号信息,辅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操作。
四、铁道工程管理铁道工程管理是指对铁路系统的运营、维护和安全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计划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列车运行计划、工程施工计划等,它需要合理安排资源、协调各方利益,确保铁路系统的高效运营。
资产管理涉及到铁路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保持其良好的状态和性能。
安全管理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培训机制和应急措施,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铁路线路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三大部分。
4.我国铁路线路分为三个等级:Ⅰ级铁路、Ⅱ级铁路和Ⅲ级铁路。
5.车站线路的种类:正线,站线(到发线、牵出线、调车线、货物线、机走线和机待线等),段管线,岔线和特别用途线(安全线和避难线)。
6.线路平面是由直线和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所组成。
7.线路纵断面是由平道和坡道所组成。
8.铁路基本限界有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物接近限界两种。
9.最常见的两种路基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10.桥隧建筑物主要包括桥梁、涵洞和隧道。
11.轨道的组成包括钢轨、轨枕、道床、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六个主要部分。
12.钢轨的断面形状为工字形,有轨头、轨腰和轨底三部分。
13.钢轨类型是用其单位长度的重量来表示的。
我国现行的标准钢轨类型有75 kg/m、60 kg/m、50 kg/m、43 kg/m和38kg/m等,后两种基本已经淘汰。
14.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12.5m和25m两种。
15.轨枕按其制作材料的不同,主要有木枕和钢筋混凝土枕两种。
16.我国铁路普通轨枕的长度为2.5m,岔枕及桥枕长度为2.6~4.85m多种规格。
17.每公里线路铺设轨枕的数量一般在1440~1840根之间。
18.道岔的形式主要有:普通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及交分道岔。
19.轨距是两股钢轨轨头顶面向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20.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采用1435mm的标准轨距。
与标准轨距相对应的还有宽轨距(1524mm)和窄轨距(1067mm和1000mm)。
铁道⼯程(全)第⼀章轨道结构⼀、轨道:1、轨道结构的构成:①钢轨(承载、导向;)②轨枕(包括⽊枕、混凝⼟枕)③道床④道岔⑤防爬设备⑥联结构件(中间、轨头)2钢轨的主要类型:类型有75kg/m、60kg/m、50kg/m、43kg/m⼆、钢轨:1我国钢轨标准长度12.5m和25m,对于75kg/m钢轨只有25m⼀种。
2、钢轨接头的连接⽅式:(相对悬空式、相对式、相错式、悬空式、承垫式)3预留轨缝的作⽤:a定义:为适应钢轨热胀冷缩需求,在钢轨接头处要预留轨缝B作⽤:(1)当轨温达到当地最⾼轨温时,轨缝应⼤于或等于0,使轨端不受挤压⼒,以防温度压⼒太⼤⽽胀轨跑道(2)当轨温达到当地最低轨温时,轨缝应⼩于或等于构造轨缝,使接头螺栓不受剪⼒,以防接头螺栓拉弯或拉断4、钢轨伤损:根据伤损在钢轨⾯上的位置、伤损外貌及伤损原因分为九类32种伤损,⽤两位数编号分类,⼗位数表⽰伤损部位和状态,个位数表⽰造成伤损的原因5、常见钢轨磨耗:A(定义⼩半径曲线上钢轨的侧⾯磨耗、波浪形磨耗)B类型:1)侧⾯磨耗(平曲线,出现在⼩半径曲线外轨上,⽬前主要类型之⼀)2)波浪形磨耗(重载,波浪形压溃)3)轨磨耗的允许限度:由强度和构造确定,达到允许限度时,⼀是还能保证钢轨有⾜够的强度和抗弯刚度,⼆是应保证在最不利情况下车轮轮缘不碰撞接头夹板)6、钢轨整修技术:钢轨表⾯的整治⼯作包括磨修和焊修三、轨枕:1、作⽤:承受来⾃钢轨的各向压⼒,并弹性的传布于道床,同时,有效的保持轨道的⼏何形位,特别是轨距和⽅向。
2、轨枕的要求:轨枕应具有坚固性、弹性和耐久性,并能便于固定钢轨,有抵抗纵向和横向位移的能⼒。
3、轨枕的分类:a铺设⽅法:1)横⾏轨枕: 横向轨枕和钢轨垂直间隔铺设,最常⽤;2)纵向轨枕: 纵向轨枕⼀般⽤于特殊地段;3)短枕:短枕是在左右两股钢轨下分开铺设的轨枕,常⽤于混凝⼟整体道床)B根据材料:1)⽊枕:(普通⽊枕的标准长度为2.5m)优点弹性好,可缓和列车的动⼒冲击作⽤,易加⼯、运输、铺设、养护维修⽅便,与钢轨连结⽐较简单,有较好的绝缘性能;缺点易腐蚀,磨损使⽤寿命短2)混凝⼟枕、混凝⼟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