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课件—12-3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第3讲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2·广东佛山二模)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2.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解析第1题,南北分界带的确定,要综合分析多个自然要素,必然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合成分析。
第2题,南北分界带西端接近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即接近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答案 1.C 2.A(2012·广东深圳二模)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4.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解析第3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这正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内容。
第4题,由远离交通线、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并结合四个备选项就可判断,该选址是水源保护地的适宜地。
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条件好的区域。
答案 3.C 4.D(2013·盐城市调研)下图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0米,图中r表示河流,t表示林地,h表示住宅,f表示水田。
方格中数字2表示相同的海拔高度。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
因此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C2.(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 D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答案 B4.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 识 整 合])1.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A.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B.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深度思考])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要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要素差异[题组递进])1.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1)D(2)C2.[2013·北京文综,36(3)]读图,完成下题。
(12分)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3·杭州模拟)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
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D.1997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减少2.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议很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1997年以后,城市数目没有增加,但平均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较快,说明平均每个城市面积都增大了,则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郊区城市化。
第2题,一般而言,大城市产业密集而土地利用率高,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但环境质量较差;而小城市产业活动较分散,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但环境质量较好。
答案 1.B 2.D(2013·石家庄模拟)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3~4题。
3.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4.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析第3题,表中信息显示山东省I/U的比值一直明显大于0.5,说明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即工业化快速发展而城市化发展较慢。
第2讲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3·东北四校联考)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哈尔滨地铁始建于2008年,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千米。
1号线一期工程预计于2013年年底通车。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哈尔滨地铁建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改善了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B.加重了哈尔滨市区内交通环境污染问题C.将减少哈尔滨现有的私家车数量,解决交通拥堵现象D.带动沿线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2.关于哈尔滨地铁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哈尔滨东南部地铁线路稀疏是因为地形复杂B.首选建设1号线主要是因为它经过城市中心地区,客流量大C.3号地铁环线不能缓解博物馆地区交通拥堵状况D.换乘站应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站点相距较远,避免交通拥堵解析第1题,城市地铁的开通,利于城市市内交通,由于沿线交通便利,将会带动沿线地区的房产价格上涨;同时利于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现象,从而减轻市区内的交通环境污染,但不会完全解决城市拥堵,也不会减少城市现有的私家车数量。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1号线路贯穿哈尔滨市中心区,该线路的修建能很好地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所以应优先修建。
地铁修建成本高昂,应修建在交通压力较大的区域,图中显示东南部地铁线路稀疏,说明客流量较少;3号地铁环线连接1、4、2、5号线,能有效缓解博物馆地区交通拥堵状况;换乘站应尽量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点接近,以利于乘客出行。
答案 1.D 2.B“广佛都市区”指由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及其外围的次级城镇中心共同构成的核心区域。
读1957~2008年广佛都市区路网发展方向图(中心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完成3~4题。
3.由图可知该区()。
A.东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B.东北方向上的路网密度最大C.1982~1995年,西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D.1995~2008年,正东方向上路网发展最慢4.下列事实中,对该区路网的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解析第1题,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应位于我国南方,排除C、D;而珠三角的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所以排除A;同时该地又有油菜的种植,所以选B。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的种植结构由原来的以水稻为主转变为以蔬菜、花卉为主。
结合所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决定作物种类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故选A。
答案 1.B 2.A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解析第3题,受地形坡度影响,在不同的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所以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4题,就单位面积产值而言,菜地花圃>鱼塘>果园>稻田。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土地价格上升。
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城郊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用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低的农业用地面积降低。
故本题选A。
答案 3.C 4.A(2013·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天然橡胶树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国的橡胶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
橡胶树在种植了5~7年后即可采集胶乳,天然橡胶的开割、停割时间因地而异。
读天然橡胶开割、停割时间图,完成5~6题。
5.影响天然橡胶种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市场6.全球天然橡胶在一年中产量最低的时期一般出现在()。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B.大气降水较多C.纬度和海拔都高D.土壤发育程度低2.这种资源()。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答案 1.D 2.A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4.下列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解析第3题,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4题,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半岛④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3.D 4.A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6.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②B.③C.④D.⑤解析第5题,世界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最高的大洲,一一对应后可知C项正确。
第6题,七大洲中,赤道穿过了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亚洲的北部又有北极圈穿过,该洲对应于图中的④点。
易失分点清零(三) 基本初等函数及函数的应用1.已知函数f (x )=⎝ ⎛⎭⎪⎫15x-log 3x ,若实数x 0是方程f (x )=0的解,且0<x 1<x 0,则f (x 1)的值( ).A .不小于0B .恒为正数C .恒为负数D .不大于0解析 若实数x 0是方程f (x )=0的解,即x 0是函数y =⎝ ⎛⎭⎪⎫15x和y =log 3x 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因为0<x 1<x 0,画图易知⎝ ⎛⎭⎪⎫15x 1>log 3x 1,所以f (x 1)恒为正数.答案 B2.a =0.80.7,b =0.80.9,c =1.20.8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B .c >a >bC .b >c >aD .b >a >c解析 由y =a x 的性质知c >1,a <1,b <1,又考虑y =0.8x 的单调性可知a >b ,∴c >a >b . 答案 B3.函数f (x )=a 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 、b 为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1,b <0B .a >1,b >0C .0<a <1,b >0D .0<a <1,b <0解析 由图象得函数是减函数,∴0<a <1. 又分析得,图象是由y =a x 的图象向左平移所得,∴-b >0,即b <0.从而D 正确. 答案 D4.(2013·广州模拟)已知幂函数f (x )=k ·x α的图象过点⎝ ⎛⎭⎪⎫12,22,则k +α=( ).A.12B .1C.32D .2解析 ∵f (x )=k ·x α是幂函数,∴k =1.又f (x )的图象过点⎝ ⎛⎭⎪⎫12,22,∴⎝ ⎛⎭⎪⎫12α=22,∴α=12,∴k +α=1+12=32. 答案 C5.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象关于直线x =-b2a 对称.据此可推测,对任意的非零实数a ,b ,c ,m ,n ,p ,关于x 的方程m [f (x )]2+nf (x )+p =0的解集都不可能是( ).A .{1,2}B .{1,4}C .{1,2,3,4}D .{1,4,16,64}解析 设关于f (x )的方程m [f (x )]2+nf (x )+p =0有两根,即f (x )=t 1或f (x )=t 2.而f (x )=ax 2+bx +c 的图象关于x =-b2a 对称,因而f (x )=t 1或f (x )=t 2的两根也关于x =-b2a 对称.而选项D 中4+162≠1+642. 答案 D6.函数f (x )=mx 2-2x +1有且仅有一个正实数零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0]∪{1}C .(-∞,0)∪{1}D .(-∞,1)解析 当m =0时,x =12为函数的零点;当m ≠0时,若Δ=0,即m =1时,x =1是函数唯一的零点,若Δ≠0,显然x =0不是函数的零点,这样函数有且仅有一个正实数零点等价于方程f (x )=mx 2-2x +1=0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即mf (0)<0,即m <0.故选B. 答案 B7. 已知函数f (x )=a 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g (x )=log a (x +b )的图象是( ).解析 由f (x )=a x +b 的图象知0<a <1,b >0,则g (x )=log a (x +b )为减函数,排除A ,B ,又函数y =log a (x +b )的定义域为(-b ,+∞),且-b <0,排除C. 答案 D8.设函数f (x )=⎩⎪⎨⎪⎧1x(x >0),e x (x ≤0),F (x )=f (x )+x ,x ∈R .F (x )的值域为 ( ).A .(-∞,1]B .[2,+∞)C .(-∞,1]∪[2,+∞)D .(-∞,1)∪(2,+∞)解析 当x >0时,F (x )=1x +x ≥2;当x ≤0时,F (x )=e x +x ,根据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单调性,F (x )是单调递增函数,F (x )≤F (0)=1,所以F (x )的值域为(-∞,1]∪[2,+∞) 答案 C9.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f (2-x )=f (x ),当x ∈[0,1]时,f (x )=x ,又g (x )=cos πx2,则集合{x |f (x )=g (x )}等于( ).A.⎩⎨⎧ x ⎪⎪⎪⎭⎬⎫x =2k +12,k ∈ZB.⎩⎨⎧ x ⎪⎪⎪⎭⎬⎫x =4k +12,k ∈ZC .{x |x =2k +1,k ∈Z }D.⎩⎨⎧ x ⎪⎪⎪⎭⎬⎫x =4k ±12,k ∈Z 解析 由题意,得函数为奇函数,即有f (-x )=-f (x ).又f (2-x )=f (x ),所以f (2-x )=-f (-x ).令t =-x ,则f (t +2)=-f (t ),故f (t +4)=f (t ),即函数f (x )以4为周期,而函数g (x )=cos πx 2也以4为周期,经画图象观察,在它们公共的定义域[0,4]上,方程f (x )=g (x )的解只有一个12∈[0,1],故方程的解集为B.答案 B10.设g (x )=⎩⎨⎧10x(x ≤0),lg x (x >0),则g ⎝ ⎛⎭⎪⎫g ⎝ ⎛⎭⎪⎫12=________.解析 由题可知g ⎝ ⎛⎭⎪⎫12=lg 12<0,可得g ⎝ ⎛⎭⎪⎫g ⎝ ⎛⎭⎪⎫12=g lg 12=10lg 12=12.答案 1211.设m ∈N ,若函数f (x )=2x -m 10-x -m +10存在整数零点,则m 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_.解析 由题中m ∈N ,函数f (x )=2x -m 10-x -m +10存在整数零点知,-5≤x ≤10,若使f (x )存在整数零点,则当m ≠0时10-x ∈Z ,于是x 只能取1,6,9,10这四个数字,令2x -m 10-x -m +10=0,则将x 的可能取值分别代入方程,可得m ∈{3,14,30};当m =0时,也符合题意,于是m 的取值集合为{0,3,14,30}. 答案 {0,3,14,30}12.用二分法求方程x 2=2的正实根的近似解(精确度0.001)时,如果我们选取初始区间是[1.4,1.5],则要达到精确度要求至少需要计算的次数是________. 解析 设至少需要计算n 次,由题意知1.5-1.42n <0.001,即2n >100,由26=64.27=128知n =7. 答案 713.已知函数f (x )=a x (a >0,且a ≠1)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a2,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当a >1时,f (x )=a x 在[1,2]上为增函数, 故f (x )max =a 2,f (x )min =a ,由题意知a 2-a =a 2,解得a =0(舍)或a =32,故a =32, 当0<a <1时,f (x )在[1,2]上为减函数, 故f (x )max =a ,f (x )min =a 2,∴a -a 2=a 2,解a =0(舍)或a =12,综上:a =32或a =12. 答案 32或1214.(2013·日照模拟)2013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亿,如果人口的自然年增长率控制在1.25%,则________年我国人口将超过20亿.(lg 2≈0.301 0,lg 3≈0.477 1,lg7 ≈0.845 1)解析 由已知条件:14(1+1.25%)x -2 013>20, x -2 013>lg 107lg 8180=1-lg 74lg 3-3 lg 2-1=28.7则x >2 041.7,即x =2 042. 答案 2 04215.某同学高三阶段12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呈现前几次与后几次均连续上升,中间几次连续下降的趋势.现有三种函数模型;①f (x )=pq x ,②f (x )=log a x +q ,③f (x )=(x -1)·(x -q )2+p (其中p ,q 为正常数,且q >2).能较准确反映数学成绩与考试序次关系,应选________作为模拟函数;若f (1)=4,f (3)=6,则所选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解析 (1)因为f (x )=pq x ,f (x )=log a x +q 是单调函数,f (x )=(x -1)(x -q )2+p 中,f ′(x )=3x 2-(4q +2)x +q 2+2q ,令f ′(x )=0,得x =q ,x =q +23,f (x )有两个零点,可以出现两个递增区间和一个递减区间,所以应选f (x )=(x -1)(x -q )2+p 为其成绩模拟函数.(2)由f (1)=4,f (3)=6,得⎩⎨⎧p =4,2(3-q )2+p =6,q >2,解得⎩⎨⎧p =4,q =4,故f (x )=x 3-9x 2+24x -12(1≤x ≤12,且x ∈Z ).答案 ③ f (x )=x 3-9x 2+24x -12(1≤x ≤12,且x ∈Z )。
第2讲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尤其是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工厂少了,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发达国家更多地把力量投向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时,原有生产体系中的空洞却远非高科技可以弥补,这也就是现在经济学界经常讨论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工厂大量外迁,出现“产业空洞化”,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2.下列关于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C.导致了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D.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质就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表现解析工厂大量外迁,导致高失业率,人口减少,属于转型阶段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工厂大量迁往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答案 1.C 2.B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第3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有小城市发展,城市化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因此可以判断选择C项。
第4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要为城市提供副食品供应,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
答案 3.C 4.D(2013·福州摸底)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木材工业→蘑菇养殖业→采石业。
易失分点清零(十二) 解析几何(二)1. 已知动点P (x ,y )满足5(x -1)2+(y -2)2=|3x +4y -11|,则P 点的轨迹是( ).A .直线B .抛物线C .双曲线D .椭圆解析 由已知,得(x -1)2+(y -2)2=|3x +4y -11|5,即动点P (x ,y )到定点(1,2)和定直线3x +4y -11=0的距离相等,而定点(1,2)在直线3x +4y -11=0上,所以P 点的轨迹是过点(1,2)且与直线3x +4y -11=0垂直的直线. 答案 A2.“m >n >0”是“方程mx 2+ny 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要使mx 2+ny 2=1,即x 21m +y21n =1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须有⎩⎪⎨⎪⎧1m >0,1n >0,1m <1n⇔m >n >0,故互为充要条件.答案 C3.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53c (c 为双曲线的半焦距长),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52B.32C.352D.23解析 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c,0),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ba x ,即bx -ay =0,所以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c |b 2+a2=53c ,整理得b 2=54a 2,所以有c 2-a 2=54a 2,c 2=94a 2,即c =32a ,离心率e =32,选B.答案 B4.已知动点P 在曲线2x 2-y =0上移动,则点A (0,-1)与点P 连线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 .y =2x 2B .y =8x 2C .2y =8x 2-1D .2y =8x 2+1解析 设AP 中点为(x ,y ),则P (2x,2y +1)在2x 2-y =0上,即2(2x )2-(2y +1)=0,∴2y =8x 2-1.答案 C5.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与双曲线x 212-y 24=1的一个焦点重合,直线y =x -4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则|AB |等于( ).A .28B .32C .20D .40解析 双曲线x 212-y 24=1的焦点坐标为(±4,0),故抛物线的焦点F 的坐标为(4,0),因此p =8,故抛物线方程为y 2=16x ,易知直线y =x -4过抛物线的焦点.所以|AB |=2p sin 2α=2×8⎝ ⎛⎭⎪⎫222=32(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答案 B6.若点O 和点F (-2,0)分别为双曲线x 2a 2-y 2=1(a >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取值范围为( ).A .[3-23,+∞)B .[3+23,+∞) C.⎣⎢⎡⎭⎪⎫-74,+∞D.⎣⎢⎡⎭⎪⎫74,+∞ 解析 由题意,得22=a 2+1,即a =3,设P (x ,y ),x ≥3,FP→=(x +2,y ),则OP →·FP →=(x +2)x +y ·y =x 2+2x +x 23-1=43⎝ ⎛⎭⎪⎫x +342-74,因为x ≥3,所以OP →·FP→的取值范围为[3+23,+∞).答案 B7.“点M 在曲线y 2=4x 上”是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y =-2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 点M 在曲线y 2=4x 上,其坐标不一定满足方程y =-2x ,但当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y =-2x 时,则点M 一定在曲线y 2=4x 上,如点M (4,4)时,故选B. 答案 B8.设θ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sin θ+cos θ=15,则方程x 2sin θ+y 2cos θ=1所表示的曲线为(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C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D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解析 由条件知sin θ·cos θ=-1225,且θ∈(0,π),从而sin θ>0,cos θ<0,故选C. 答案 C9.(2012·山东)已知双曲线C 1:x 2a 2-y 2b 2=1(a >0,b >0)的离心率为9.若抛物线C 2:x 2=2py (p >0)的焦点到双曲线C 1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抛物线C 2的方程为( ).A .x 2=833y B .x 2=1633y C .x 2=8yD .x 2=16y解析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 x ,由于ca=a 2+b 2a 2= 1+⎝ ⎛⎭⎪⎫b a 2=2,所以b a =3,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0,p 2,所以p22=2,所以p =8,所以抛物线方程为x 2=16y . 答案 D10.已知F 1、F 2为椭圆E 的左、右焦点,抛物线C 以F 1为顶点,F 2为焦点,设P 为椭圆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如果椭圆的离心率为e ,且|PF 1|=e |PF 2|,则e 的值为( ).A.22B .2- 3C.33D .2- 2解析 设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2c ,则由题意,知抛物线的准线为x =-3c ,由|PF 1|=e |PF 2|,得|PF 1|PF 2=e ,由于P 为椭圆与抛物线的一个公共点,设点P 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d ,则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F 1|d =e .又点P 是椭圆上的点,故抛物线的准线也是椭圆的左准线,所以a 2c =3c ,解得e =33. 答案 C11.已知椭圆x 24+y 2m =1(m >0)的离心率等于32,则m =________.解析 (1)当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则由方程,得a 2=4,即a =2.又e =c a =32, 所以c =3,m =b 2=a 2-c 2=22-(3)2=1.(2)当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时,椭圆的方程为y 2m +x 24=1. 则由方程,得b 2=4,即b =2.又e =c a =32,故a 2-b 2a =32,解得b a =12,即a =2b , 所以a =4.故m =a 2=16. 综上,m =1或16. 答案 1或1612.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b >a >0),直线l 过点A (a,0)和B (0,b ),且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34c (c 为半焦距),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 因为直线l 过点A (a,0)和B (0,b ),所以其方程为x a +yb =1,即bx +ay -ab =0.又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34c ,所以ab a 2+b2=34c .又a 2+b 2=c 2,所以4ab =3c 2,即16a 2(c 2-a 2)=3c 4.所以3e 4-16e 2+16=0,解得e 2=4或e 2=43.又b >a >0,e 2=c2a 2=a 2+b 2a 2>a 2+a 2a 2=2.所以e 2=4,故e =2.答案 213.已知F (1,0),M 点在x 轴上,P 点在y 轴上,且MN →=2MP →,PM →⊥PF →.当点P在y 轴上运动时,N 点的轨迹C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MN →=2 MP →,故P 为MN 中点.又∵PM →⊥PF →,P 在y 轴上,F 为(1,0),故M 在x 轴的负半轴上,设N (x ,y ),则M (-x,0),P ⎝ ⎛⎭⎪⎫0,y 2,(x >0),∴PM →=⎝ ⎛⎭⎪⎫-x ,-y 2,PF →=⎝ ⎛⎭⎪⎫1,-y 2,又∵PM →⊥PF →,∴PM →·PF →=0,即-x +y 24=0,∴y 2=4x (x >0)是轨迹C 的方程. 答案 y 2=4x (x >0)14.设F 1、F 2分别是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若在直线x =a 2c 上存在点P ,使线段PF 1的中垂线过点F 2,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设点P 的坐标为⎝ ⎛⎭⎪⎫a 2c ,y ,则F 1P 的中点Q 的坐标为⎝ ⎛⎭⎪⎫b 22c ,y 2.当y ≠0时,则kF 1P =cy b 2+2c 2,kQF 2=cy b 2-2c2,由kF 1P ·kQF 2=-1,得y 2=(b 2+2c 2)(2c 2-b 2)c 2,y 2>0,即2c 2-b 2>0,即3c 2-a 2>0,即e 2>13,故33<e <1;当y =0时,此时F 2为PF 1的中点,由a 2c -c =2c ,得e =33.综上,得33≤e <1. 答案 ⎣⎢⎡⎭⎪⎫33,115.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3倍且经过点M (3,1).平行于OM 的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m (m ≠0),且交椭圆于A ,B 两不同点. (1)求椭圆的方程;(2)求m 的取值范围;(3)设直线MA ,MB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求证:k 1+k 2=0. (1)解 设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 ⎩⎪⎨⎪⎧a =3b ,9a 2+1b2=1⇒⎩⎨⎧a 2=18,b 2=2.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18+y 22=1.(2)解 ∵直线l ∥OM 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m , ∴直线l 的方程为y =13x +m . 由⎩⎪⎨⎪⎧y =13x +m ,x 218+y 22=1⇒2x 2+6mx +9m 2-18=0.∵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Δ=(6m )2-4×2×(9m 2-18)>0⇒-2<m <2, 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2,0)∪(0,2). (3)证明 设A (x 1,y 1),B (x 2,y 2), 则k 1=y 1-1x 1-3,k 2=y 2-1x 2-3.由2x 2+6mx +9m 2-18=0,得 x 1+x 2=-3m ,x 1x 2=92m 2-9. 又y 1=13x 1+m ,y 2=13x 2+m ,代入k 1+k 2=(y 1-1)(x 2-3)+(y 2-1)(x 1-3)(x 1-3)(x 2-3),整理得k 1+k 2=23x 1x 2+(m -2)(x 1+x 2)+6-6m(x 1-3)(x 2-3)=23⎝ ⎛⎭⎪⎫92m 2-9+(m -2)(-3m )+6-6m (x 1-3)(x 2-3)=0,∴k1+k2=0.。
单元整合提升答卷投影规范审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规范审题(1)由信息1可知,甲地区为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2)由信息2可知,乙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3)由信息3可知,甲、乙两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年太阳辐射总量和无霜期时间。
(4)综合信息1、2、3可分析出当地的气候类型、特征、形成原因及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石油工业发展的差异。
续表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类型及特征有何差异?分析其原因。
甲、乙两地区有共同的经济作物。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地区相比,地区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
甲、乙两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试卷讲评批阅1:第(1)题,能够正确分出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并说形成原因。
批阅2:第(2)题,根据所学知能够准确地总结出两地共同的济作物为棉花,比较准确地总出甲地区发展棉花生产的条件批阅3:比较准确地总结分析甲、乙两地石油产业的特点,是没能分析出甲地石油资源储丰富但石油加工业并不发达的因。
案(1)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甲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乙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优势条件是夏季光照充足,冬季温暖无霜;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利于长绒的生长。
限制性条件是水源(降水少)。
甲地区主要发展原油开采业(原油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石油加工业不发达)。
原是该地区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较好;由于独立前长期遭受殖民统治,业不发达。
乙地区石油化工(加工)工业发达。
原因是该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大。
增分指导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般要从以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特征它主要包括地位置特征(经纬度、海陆位置、通位置等)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资源特征等方面。
2.人文地理特征它主要包括农工业、城市、交通、科技和经水平等方面。
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豫南四校调研)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④着丝点分裂⑤基因重组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解析联会、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
答案 D2.(2013·衡阳联考一)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解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倍;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内DNA分子数的一半。
答案 D3.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解析果蝇含4对同源染色体,卵巢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A 图可表示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B图可表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C图可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D图因为不是8条染色体,不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又因为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也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答案 D4.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 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 b,Y,Y B.X b,aY,YC.AX b,aY,Y D.AAaX b,Y,Y解析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只有X,没有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发生了分离;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有A和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没有分离而进入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AAaaX b X 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个A基因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分别是AAaX b和aX b的精子;含YY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形成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