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档案材料填写及规范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637.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一部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鉴别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含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有组织、经常性地取得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一种手段,是通过特定的制度和专门的方法,将已经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集中起来的活动。
主要收集在干部任免、调动、晋级、学历(学位)、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材料,以充实档案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是干部人事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集中统一管理的具体体现,收集工作关系到干部人事档案的价值大小。
(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共包括25个方面的内容:1.履历材料:履历表和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等材料。
2.自传材料: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3.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发生变化的报告表等材料。
如报告本人收入、婚姻变化,主要家庭成员增减,配偶、子女就业、出国(境)留学或定居,子女涉外婚姻等情况的材料。
4.考察、考核、鉴定材料:考察材料;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定期考核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工作调动、转业等鉴定材料;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等材料。
5.审计材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6.学历学位材料: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各科成绩表,研究生推免生登记表,专家推荐表;学生(学员、学籍)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党校学历证明;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等参加出国(境)学习和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有关材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单位出具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等。
7.培训材料: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鉴定)表等材料。
干部档案装订整理的步骤及方法摘要: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关键词:档案;整理;方法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根据《整理细则》修订稿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具体方法步骤。
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审核。
收到档案材料后,首先要严格审核,确定是否属于归档范围,是否符合归档要求。
除了审核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一、分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的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改形成的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
注意,此类包括民主党派的入党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
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人事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为切实抓好我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推进我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我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县干部人事工作服务。
现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工作安排,由我来对档案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以避免在档案整理过程中走弯路,从而保证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通过省委组织部的检查验收。
一、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概念、类型、方式(一)什么是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是干部人事档案立卷全部过程。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类型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两种常见类型:一是对新建干部档案的整理;二是因补充归档材料而对原有的档案进行局部整理。
(三)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方式1、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地点的整理。
2、日常工作中的整理。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作用和要求(一)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作用1.使干部人事材料成为规范的干部人事档案。
2.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的保管和保护。
3.方便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要求中央组织部过去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了修订。
中央组织部对新制定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修订思路是:既不能“欠”整理也不“过”整理,要做到严格审核、准确分类、排列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新修订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规定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过去制定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规定第一步是“鉴别”,这一步要求在收集材料时完成。
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练、实用的要求。
这是整理档案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干部信息表》填写说明《干部信息表》是干部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记录和反映干部任职及其变化的重要文件,是干部自然情况、经历及职务变动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历史、全面地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现将表格填写有关情况具体说明如下:1.“姓名”栏: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2.“民族”栏: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3.“出生年月”和“年龄(周岁)”栏: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
年龄是计算到当年当月的实足年龄(系统会根据出生年月自动生成)。
4.“健康状况”栏:根据本人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5.“籍贯”栏:填写祖籍所在地。
“出生地”栏: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
(如福建福州)。
“籍贯”和“出生地”按“籍贯”和“出生地”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要填写省、市或县(市、区)的名称,如“福建福州”、“福建连江”。
直辖市填写市名及属地名称,如“上海浦东”。
6.“政治面貌”栏:填写本人政治面貌,如”中共党员”。
7、“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
非中共党员的,不填写加入的时间。
8.“专业技术职务”栏: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初级职称一般不填写。
9.“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没有请填写“无”。
10.“照片”栏:张贴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一张,也可将照片扫描进电脑使用图形编辑软件调整图片大小后直接插入到本栏中。
11.“学历学位”栏:分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
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
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学历教育“结业”或“肆业”的,不能作为取得学历。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归档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干部人事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料,对于干部的选拔、晋升、调动等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档案整理与归档的目的、原则以及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档案整理与归档的目的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检索性,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可靠,并为干部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档案整理与归档的原则1. 完整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应包含干部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考核评价、留存材料等。
在整理与归档的过程中,要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不能遗漏或丢失任何重要信息。
2. 准确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夸大、误导或隐瞒干部的工作经历、成绩和考核等信息。
对于干部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应有相应的证明材料。
3. 保密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涉及到个人隐私和重要机密,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确保档案资料不被泄露、篡改或丢失。
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查阅或复制档案材料。
4. 可检索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的归档要按照一定的分类和代码进行标识,以便于查找和检索。
可以根据干部的职务、职级、工作单位等要素对档案进行分类,同时在档案盒上标注清楚干部的姓名、工作单位和所属部门等信息。
三、档案整理与归档的具体操作步骤1. 筛选干部档案针对干部人数较多的情况,可以根据干部的职务层级、晋升潜力等进行分级筛选,将重要的干部档案优先进行整理与归档。
2. 整理档案材料先对档案材料进行初步整理,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档案编号进行排序。
然后对每份档案材料进行归类,并在材料上加盖档案章或者贴上标签,以确保档案材料的一致性和可检索性。
3. 归档及存储根据整理后的档案材料,选择合适的档案盒进行归档,并将档案盒上的信息与档案材料进行匹配。
归档后的档案盒可放置在专门的档案室内,要确保档案室的安全、防火、防潮等设施,并制定相应的档案借阅和查阅制度。
干部档案信息采集表干部档案信息采集表填表说明一、姓名栏填写真实姓名,如果档案、身份证、户口簿、学历等用名不一,或出现同音字,请个人提出申请,单位签署意见,报部统一审核更正;二、出生年月填写如“1978.08”,出生时间以档案最初原始材料登记年龄认定,身份证号码填写18位新号码,如没有办二代身份证,请到派出所查询;三、健康状况填写健康,或如实填写身体患病情况;四、籍贯填写如“皖宿松”,出生地准确填写到村级;五、政治面貌填写党员、团员或其它党派;入党(团)时间要准确到月份(如:1978.06);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填“群众”;六、参加工作时间要如实填写(如:1980.08)七、学历要注明哪年哪月在哪校什么专业毕业,如(1999年6月毕业于安徽省委党校函授本科法律专业);八、工作简历要从开始工作的时间开始填写,不同单位工作,要按时间段详细填写工作情况如(1987.08—1990.06 ××县××乡镇党委委员);同一单位工作,按职务变动分时间段填写,从二级机构副职、二级机构正职、副科(分副主任科员、副乡镇长、党委委员)、正科(分党委书记、乡镇长、局长、党组书记、人大主席、政协工委主任、主任科员等)。
如(张三,1993.08—1996.12 ××县××乡镇科员;1996.12—1999.01××县××乡镇;1999.01—2001.09 ××县××乡镇党政办主任;2001.09—2006.02 ××县××乡镇党委委员;2006.02—2008.08 ××县××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长;2008.08—至今××县××乡镇人大主席。
)九、家庭主要成员必须填写父母、配偶、子女情况,家庭主要成员中出现死亡等特殊情况的,在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内注明。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和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它承载着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历史。
正确地整理和修复干部人事档案对于做好人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收集档案资料:首先,根据干部的任职情况和相关信息,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包括个人简历、考核评价、奖惩情况、获奖证书等。
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分类归档: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干部的不同类型(如基层干部、中层干部、高层干部)进行分类归档。
同时,各类档案资料内部也要进行细化分类,方便查阅和管理。
3.文件编号:为每个档案文件设定独立的编号,以方便查找和管理。
编号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根据干部的类别、级别、姓名等因素进行编排。
4.建立档案目录:制作档案目录,记录每个档案文件的基本信息,如档案编号、档案名称、档案所属干部的姓名和职务等。
档案目录应根据档案资料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适当分级,使之清晰、方便查找。
二、档案修复的常用技巧1.纸张修复:档案资料中的纸张往往会出现折痕、裂痕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纸张时,应使用酸性不大的胶水,小心地将裂痕粘合,使其恢复完整。
对于较重的折痕,可以使用专业的纸张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2.文字修复:档案资料中的文字可能会出现褪色、污渍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文字时,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清除污渍,使用颜色和字体相近的墨水或蜡笔填补褪色的部分,尽量使文字恢复原貌。
3.扫描备份:为了防止档案资料的损失和腐蚀,可以将档案资料进行扫描备份。
将档案资料扫描成电子文件后,保存到计算机或云存储中,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在扫描时应注意调整扫描仪的分辨率,使得数字化的档案具备足够的清晰度。
4.数字化修复:对于已经腐蚀严重的档案资料,可以采用数字化修复的方法。
通过专业的软件工具,对档案图像进行处理和修复,恢复档案的可读性和完整性。
干部任免审批表规范填写的讲解稿-演讲致辞模板干部任免审批表规范填写的讲解稿▲干部任免审批表是一个干部职务发生变动的重要档案材料,凡是涉及到副科级以上干部职务的变化,都需要填写。
1、“姓名”栏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对于干部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的,由干部写出申请报告,单位签字盖章,然后,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监督相关程序研究。
2、“性别”栏填写男或女3、“出生年月(岁)”栏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
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
如“”。
岁数一栏中应填写计算到当月的实足年龄;(如1980年5月出生,填表时间为20xx年3月,应填写27岁,填表时间若为20xx年5月,则应填写28岁,)换届时,提名候选人的年龄按召开换届会议的时间计算(如1980年5月出生,准备召开换届会议时间为20xx年8月,则应填写28岁)。
▲讲到这里,有必要将干部出生年月认定的相关规定向大家进行一个说明。
湘组[20xx]126号《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干部的出生日期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情况,干部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今后凡干部本人要求或更改出生日期的,均不再办理。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过去的有关规定,凡与本通知精神不符的,即行废止。
”另外在湘组通[1990]44号《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中是这样表述的:“凡干部办理退(离)休手续时,其出生日期的认定和年龄的计算,均应以干部档案中的最早记载为依据。
如确因户口档案中的最早记载与干部档案中的最早记载不一致,且有户口档案中的原始材料证明,户口档案记载早于干部档案记载的,干部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应负责在有关户口登记机关的协助下,进行查证核实,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请干部主管部门办理认定手续。
查证认定材料归入干部本人档案,并抄送干部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作为户口登记的依据。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档案整理与保管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效管理和合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包括档案整理的步骤、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以及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
一、档案整理步骤档案整理是指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的过程,确保档案的结构清晰、完整有序。
下面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 档案梳理:对已存在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初步梳理,了解档案的内容和数量情况,清楚每份档案的分类属性。
2. 档案分类:根据干部人事档案的属性和内容,进行分类,可按照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考核考评、奖惩记录等方面进行分类。
3. 档案筛选:对于档案中的冗余、失去参考价值或与重要信息无关的文件,进行筛选并予以销毁或归档移交其他相关部门。
4. 档案整理:根据文件的分类进行整理,确保文件的有序排列,并在文件上标注清晰的文件编号、日期等信息,便于检索和管理。
5. 档案装订: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装订,使用专业的夹子或者活页文件夹进行装订,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二、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档案的分类和归档原则是档案管理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档案检索和利用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1. 主题分类原则: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履历、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分类。
2. 时期分类原则:按照时间顺序将档案进行分类,常见的有按照年度、季度或者月份进行分类。
3. 部门分类原则:按照相关部门或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归口管理和管理责任的明确。
4. 职务分类原则:按照干部的职位或职务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部门、职级等进行分类。
5. 档案编目原则:对档案进行编目,即为每个档案文件赋予唯一的标识和编号,使其易于识别和检索。
三、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档案的保管是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下面是保管档案的措施与要点:1. 档案库环境:保持档案库的整洁、干燥、通风和定期除尘,防止环境污染对档案的侵蚀。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要求一、档案整理的重要性档案是组织和管理干部人事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干部选拔任用、职称晋升、调动安排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因此,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与整编工作至关重要。
二、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1. 完整性原则:档案应按照完整性原则进行整理,包括基本个人信息、任职资格、考核评价、拟晋升、培训记录等内容。
所有相关材料应尽可能完备,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2. 有序性原则:档案应按照条理清晰的顺序进行整理,采用时间序列或主题分类等方法,使档案内容有条不紊地排列。
3. 保密性原则:档案整理工作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干部人事信息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三、档案整理步骤1. 收集档案资料:收集干部人事档案资料,包括个人简历、任免文件、考核评价材料、晋升资格审批表、培训记录等。
2. 审核档案内容: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核对和审核,确保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分类整理档案:根据档案整理工作的需要,将档案资料按照时间、部门、岗位等分类进行整理,采用编目表或档案分类标签进行标注。
4. 编制档案清单:编制档案清单,清晰地记录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方便管理和查阅。
五、档案整编的要求1. 确定整编标准:根据档案整编的需要,确定整编标准,比如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按照岗位职责整理等。
2. 更新档案资料:对干部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更新,记录干部的任职调动、考核评价等情况。
3. 真实性和可信度:档案整编工作要求真实记录干部的工作业绩、奖惩情况等信息,并确保档案资料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六、总结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旨在保证干部人事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档案整理与整编时,应遵循完整性、有序性和保密性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步骤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干部人事档案,为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干部任免审批表规范填写讲解稿▲干部任免审批表是一个干部职务发生变动的重要档案材料,凡是涉及到副科级以上干部职务的变化,都需要填写。
1、“姓名”栏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对于干部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的,由干部写出申请报告,单位签字盖章,然后,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监督相关程序研究。
2、“性别”栏填写男或女3、“出生年月”栏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
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
如“”。
岁数一栏中应填写计算到当月的实足年龄;换届时,提名候选人的年龄按召开换届会议的时间计算。
▲讲到这里,有必要将干部出生年月认定的相关规定向大家进行一个说明。
湘组[XX]126号《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干部的出生日期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情况,干部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今后凡干部本人要求或更改出生日期的,均不再办理。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过去的有关规定,凡与本通知精神不符的,即行废止。
”另外在湘组通[1990]44号《关于办理干部退休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中是这样表述的:“凡干部办理退休手续时,其出生日期的认定和年龄的计算,均应以干部档案中的最早记载为依据。
如确因户口档案中的最早记载与干部档案中的最早记载不一致,且有户口档案中的原始材料证明,户口档案记载早于干部档案记载的,干部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应负责在有关户口登记机关的协助下,进行查证核实,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请干部主管部门办理认定手续。
查证认定材料归入干部本人档案,并抄送干部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作为户口登记的依据。
”在实际的操作中,对于领导干部出生年月我们都是通过查阅档案进行认定,干部档案中的出生日期与户口本、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以档案中最早的原始材料记载为依据。
凡是涂改、伪造的档案材料均不能作为认定干部出生日期的依据。
一般来说,“文革”前参加工作的以档案中“文革”前本人填写的学生登记表,干部简历表,历史自传,入学、毕业生登记表,入团、入党志愿书等原始材料为依据;“文革”期间及“文革”后参加工作的,以招工、入伍、升学、入团、参加工作等较早填写的原始材料为依据。
附件3关于制作干部档案材料情况说明的有关要求(供参考)一、根据中组部关于干部档案审核验收有关规定,《干部档案审核验收评分表》中所列的档案材料是干部档案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材料,尤其是反映干部“三龄二历一身份”的材料,缺少这些材料应尽力收集补充完整,确实无法收集补充的应做出情况说明归入档案。
制作干部档案材料情况说明原则上要求一事一说明、符合实际、不能造假。
要针对每份缺失的档案材料制作一份情况说明或证明材料。
收集材料复印件归档的,须核对相关文件和材料原件,确保归档材料真实性。
二、归入干部档案的情况说明或证明材料主要方便查档使用,在格式上均不必写抬头(如:不必写“××单位干部档案室:”)。
档案材料情况说明要按材料内容性质和原形成时间归入档案相应的类序号中。
在档案目录“材料形成时间”栏不必填写时间,但应在备注栏注明“后补说明”、“后补证明”或“复印件”等。
三、干部档案中缺少材料须作说明的几种情形和有关格式列举如下:1、缺少1988年版干部履历表缺少1988年版《干部履历表》,不必重新填写,但应做说明,格式如下:(1)标题:关于缺少1988年版《干部履历表》的情况说明。
(2)内容:我单位按中央组织部统一部署要求,×年×月(或曾)组织全体干部填写了1988年版《干部履历表》,现因材料未及时归档、时间相距久远和人事变动(或其他原因),××同志的1988年版《干部履历表》至今仍无法查找到,特此说明。
(3)落款单位及时间:单位为组织人事部门、干部档案管理部门或有关职能部门(加盖公章),时间为制作说明时的时间(以下同)。
(注:档案中有1988年到1999年期间的履历表,其版式与1988年版履历表一致的,不算缺少1988年版履历表)2、缺少1991年以来提任考察材料缺少1991年以来提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任前考察材料或表现情况,应做说明。
格式如下:(1)标题:关于缺少提任××(职级)考察材料的情况说明。
干部档案审核情况表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出生时间材料类别材料名称材料形成时间记载出生时间考察组认定时间最早形成材料最新任免表记载身份证号材料参加工作时间材料类别材料名称材料形成时间记载工作时间考察组认定时间最早工作材料最新任免表入党时间材料类别材料名称材料形成时间记载入党时间考察组认定时间入党材料最新任免表学历学位全日制教育毕业院校及专业在职教育毕业院校及专业履历和任免材料是否齐全干部身份材料是否齐全存在的其他问题审核人(签名):审核时间:—1—《干部档案审核情况表》填写说明1、“姓名”,填写干部现在所用名字,应与身份证一致。
2、“工作单位及职务”,填写干部现在的工作单位和所任职务,要求与档案中最新任免审批表一致。
3、分别从记载有出生时间的最早年龄材料、最新任免审批表和记载有身份证号码材料的三类档案材料中摘录干部“出生时间”,并提出认定意见。
(1)常见的最早年龄材料是中学毕业登记表、入团志愿书、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登记表和体检表等。
(2)最新干部任免表的材料名称应填写为“任(或免)XXX(职务)任免审批表”(3)记载身份证号码材料一般应为《公务员登记表》,没有《公务员登记表》的,从最新《干部履历表》或其他材料摘录,并在“材料记载时间”填写身份证号中的出生时间。
4、分别从记载有参加工作时间的最早工作材料和最新任免审批表中摘录干部“参加工作时间”,并提出认定意见。
常见的最早工作材料有:职工登记表、招工入伍政审材料、知青上山下乡证明、录(聘)用审批(备案)表、招工入伍登记(审批)表、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等。
5、分别从入党材料和最新任免审批表中摘录干部“入党时间”,并提出认定意见。
—2—6、“学历学位”,根据档案中学历学位材料记载,按全日制和在职分别填写。
其中1983年以后在职学历学位要有组织审批认定意见,否则不予承认。
7、“履历和任免材料是否齐全”,审核《干部履历表》、《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等是否齐全完整,尤其是1999版《干部履历表》和1997年以后的《干部任免审批表》,不齐全的,要注明缺少的材料名称。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规程一整理工作的定义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二整理工作的作用一是使干部人事材料成为规范的干部档案;二是有利于干部档案材料的保管和保护;三是方便干部档案的利用。
三整理工作的类型两种常见的类型:一是对新建干部档案的整理。
二是因补充归档材料而对原有的档案进行局部整理。
四整理工作的步骤和要求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鉴别,也就是对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属于归档范围,是否符合归档要求。
除鉴别之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第一步:分类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和《关于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通知》的规定进行分类,同时要注意以下材料的分类: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
2.一些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入第二类。
3.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入第四类。
4.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档案审核工作中形成的“三龄两历”认定材料、干部考察工作中形成的《xx有限公司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干部任免审批表(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专用)》归入第五类。
5.一次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材料,也应作为奖励材料,归入第七类。
6.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以及《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统一归入第九类。
7.因公出国(境)材料归入第九类,因私出国(境)材料归入第十类。
第二步:排序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
排序的方式有两种: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和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基本要求(二)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1. 准确性
•收集的材料必须准确无误,确保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
•要求收集的材料必须具有可靠的来源,避免涉及虚假信息或传闻。
2. 全面性
•收集材料要全面反映干部的各方面情况,包括个人背景、教育经历、工作业绩、党内表现等。
•要求材料具备代表性,能够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估依据。
3. 时效性
•材料收集应及时进行,以确保档案的及时更新。
•要求收集的材料具有实时性,反映干部近期的工作表现和状态。
4. 完整性
•以档案材料为基础的收集应包括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要求材料收集的全过程记录完整,包括收集时间、来源、方式等。
5. 保密性
•收集和保存档案材料应保证其保密性,防止材料泄露和滥用。
•要求所有收集到的材料保持机密,并严格限制查阅和使用的权限。
举例解释:
•针对准确性要求,比如在收集干部的工作业绩时,需要查阅相关的工作记录、评价报告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全面性要求,收集干部的教育经历时,需要包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培训证书等,以便全面了解干部的学习背景。
•时效性要求意味着及时收集干部最新的工作业绩,比如收集近期的工作报告、会议记录等来反映干部的最新表现。
•对于完整性的要求,收集干部的个人背景时,需包括身份证复印件、婚姻状况证明等,确保背景信息完整。
•保密性要求意味着收集到的干部资料不能随意外传,只能供需要的人查阅和使用,确保干部个人隐私的保护。
以上是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基本要求,通过遵守这些要求,
可以确保收集到的资料准确、全面、及时、完整且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