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828.50 KB
- 文档页数:116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汇总一、旅游概念与特点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或其他目的,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游览、观光、度假或进行商务活动的行为。
2. 旅游的特点:包括时空性、流动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3. 旅游的分类:按游客类型可分为主题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等;按旅游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二、旅游发展史1. 旅游的起源:旅游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起源于人们对于探索未知地区、追求冒险刺激和寻求新鲜体验的需求。
2. 古代旅游:古代旅游主要以朝圣、探险和交流为主,如古希腊的奥运会、古罗马的浴场和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等。
3. 现代旅游:现代旅游的兴起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如铁路、航空、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使得旅游更加便捷和普及化。
三、旅游产业与经济效益1. 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购物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2. 旅游经济效益:旅游业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3. 旅游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
四、旅游规划与管理1. 旅游规划的意义:旅游规划是指对于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规划,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2. 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包括规划目标的确定、旅游资源的评估、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策略的制定等步骤。
3. 旅游管理的内容:旅游管理包括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交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旨在保证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和游客的满意度。
五、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1. 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2. 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者在做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包括旅游动机、旅游选择、旅游满意度等方面。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提高其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关联产业。
5. 使学生熟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政策。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我国旅游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旅游业组成部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关联产业,培养学生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第三课时: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第四课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第五课时:我国旅游政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等知识点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旅游业关联产业的认识。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旅游业发展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旅游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5.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6. 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7. 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8.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9. 旅游服务与管理10.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旅游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旅游市场营销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技巧。
3.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与管理场景,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的认识。
4. 小组讨论法:讨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三节旅游的类型熟悉旅游的分类方式。
1.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的类型。
2.按旅游费用计价方式划分旅游的类型。
包价旅游。
1.讲授法2.讨论法3.练习法多媒体、教学课件。
理论课。
1课时。
[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旅游了几天?能否简单地讨论一下,将你们的旅游经历进行归类?[讲授新课]一、按地理区域划分(一)国际旅游国际旅游根据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划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三种形式。
(二)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根据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1.观光旅游2.度假旅游3.休闲旅游4.差旅旅游5.家庭及个人事务旅游6.宗教旅游7.特色旅游(1)红色旅游。
(2)农业旅游。
(3)工业旅游。
三、按组织形式划分1.团体旅游。
2.散客旅游。
四、按旅游费用计价方式划分(一)包价旅游包价旅游分为全包价、半包价、小包价、零包价等形式。
(二)非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包括组合旅游和自助旅游两种主要的形式。
[小结]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产生的旅游活动的类型也呈现出了多样化。
因此,对旅游进行有效的分类,既有助于旅游业经营工作的开展,又有助于旅游学术研究。
旅游的划分依据众多,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再去发现一些分类方式。
[作业]1.哪些属于特色旅游?请举例说明?2.什么是包价旅游?。
旅游概论复习提纲一、旅游概念与发展历程1.旅游的定义及特征-旅游的定义-旅游的次级性与细分形式-旅游的时空特征2.旅游发展的历程-古代旅游-中世纪的旅游-现代旅游的兴起与发展3.旅游的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心理功能二、旅游全球组织与国际旅游规模1.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UNWT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酒店与餐饮协会(IHRA)2.国际旅游规模与趋势-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规模及趋势-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三、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内容1.旅游学科的定义与特征-旅游学科的定义-旅游学科的交叉性与综合性2.旅游学科的基本内容-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律与管理四、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2.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与划分-旅游市场的定义与特征-旅游市场的划分方法五、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开发1.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评估-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依据与原则-旅游目的地评估的指标与方法2.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策略与模式-旅游目的地开发策略-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与实践六、旅游规划与旅游政策1.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内容-旅游规划的定义-旅游规划的内容与要素2.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旅游政策的定义与目标-旅游政策的制定过程与实施方法七、旅行社与旅游策划1.旅行社的概念与分类-旅行社的定义与功能-旅行社的分类与运营模式2.旅游策划的基本环节与方法-旅游策划的基本环节-旅游策划的方法与实施八、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旅游环境的概念与评估-旅游环境的定义与特点-旅游环境评估的指标与方法2.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旅游的管理策略与实践以上提纲是旅游概论的复习大纲,包括旅游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旅游全球组织与国际旅游规模、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内容、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开发、旅游规划与旅游政策、旅行社与旅游策划以及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旅游概论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3. 掌握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的意愿。
教学重点:1. 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1. 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旅游宣传片或者展示一些美丽的旅游景点图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并引导学生讨论旅游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包括旅游的定义、范围和目的。
2. 分类介绍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如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并讲解每种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选取一些国内外旅游发展成功的案例,如马尔代夫的度假旅游、巴黎的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推动、就业的促进、文化交流的促进,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分析该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旅游的见解和学习体会。
Step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活动。
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撰写一篇关于该地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旅游发展前景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旅游导论1.旅游体系雷珀的模型利用旅游者的活动过程巧妙地整合了前面提到的问题,找到了行业和部门的定位,并提出了所有的旅行活动本身都会涉及到的地理因素。
该模型包括:(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体系的参与者。
(2)地理因素a.客源产生地代表着旅游客源市场,是刺激和激励旅游发展的“动力”b.旅游目的地代表着旅游的“活动中心”。
可明显地感受到旅游的各种影响,因此应实施旅游规划和管理战略。
是旅游者存在的前提,向旅游者提供众多的独特的不断变化的具有文化历史和自然内涵的旅游资源。
对旅游者的“拉力”可创造旅游需求。
c.旅游交通系统不仅表示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短暂过程,还包括旅游途中可能访问的中间站点。
(3)旅游业。
是指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构成、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
以上三个要素相互关联。
雷珀模型通过对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主要因素的考察阐明了旅游业还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行业。
旅游需求:不稳定性、季节性和无序性;旅游供给:脆弱性和非灵活性。
这是造成旅游目的地经济波动的可能因素。
雷珀模型展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研究原理:所有的旅游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旅游的定义从雷珀的模型中可以看出,旅游是由一系列个人、企业、部门和地区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体验的活动。
旅游具有多项性和多面性,它涉及到多种生活方式和各类经济活动。
这反映了旅游的复杂性。
·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居环境、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署1994年)旅游的两个基本要素: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目的地的逗留。
最短时间:一夜(未过夜的访问者被称为当日游者或短途游者)最长时间:一年严格按照旅游目的地划分旅游的类型。
建议的距离是:离开常居环境160千米·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雷珀的概念性定义是: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的所有的企业、组织机构和设施构成的行业。
旅游概论引言旅游是人们远离日常生活方式、探寻新领域、寻求休闲和娱乐的一种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地域认知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旅游概念的定义、旅游的历史发展、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产业的重要性。
旅游概念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远离日常居留地、利用空余时间走访其他地区的活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旅行、停留和非常规活动。
旅行是指离开居厅地,停留是指在外地逗留一段时间,非常规活动是指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包括参观观光景点、享受当地文化、尝试新的美食等。
旅游的历史发展旅游作为一种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类的旅行多与贸易、宗教信仰或政治活动相关。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旅游开始成为一种以休闲和娱乐为目的的活动。
大量的工人阶级在工作之余选择去外地旅行,以缓解工作压力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同时,旅游也成为国家经济的一大支柱,许多国家将旅游业作为提高国内经济增长和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
旅游的影响旅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于个人来说,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和娱乐方式,还可以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和提升自我。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拓宽自己的视野。
对于社会来说,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通过旅游,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得以加强,促进了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同时,旅游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交通、餐饮、住宿和零售等领域。
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旅游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旅游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了重要的劳动力就业渠道。
其次,旅游业可以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地方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最后,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