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业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24.69 KB
- 文档页数:24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
血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指导,以帮助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主要内容
指南中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疾病概述:介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等基本信息。
2. 诊断标准:列出了确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所需
满足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
3. 治疗原则:介绍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总
体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止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
4. 具体治疗方案:提供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案,
包括内镜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5.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建议了预防和处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
消化道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再出血、感染和器官功能损害等。
重要性和应用
本指南的发布对于临床医生和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根据指南中的建议制定更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的发布将为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这将有助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以上是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19《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专家共识》重点内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专家共识(2019版)》,旨在为ANCUGIB的预防和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ANVUGIB高危患者的药物预防建议1: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胃肠道黏膜损伤和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应用H2受体阻滞剂(H2RA)或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显著降低其出血风险。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2:消化性溃疡的规范治疗是预防其继发出血的基础。
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3: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行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予H2RA或PPI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4: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治疗应依据其危险分层个体化选择,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联合PPI 使用效果较好。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5: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等NSAID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并根据消化道并发症危险分层同时行PPI或H2RA 预防治疗。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6:内镜是治疗上消化道血管病变相关出血及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手段。
抑酸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尚不明确。
(证据等级:低;推荐级别:一般性推荐)建议7:特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长期使用H2RA或PPI预防出血和再出血。
(证据等级:低;推荐级别:一般性推荐)建议8:对于不可切除的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应祛除并发肿瘤出血的危险因素:PPI治疗不能降低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出血率。
(证据等级:中;推荐级别:一般性推荐)建议9:完善围术期处理,及时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停用抗凝药物,术中精细操作,彻底有效地止血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重要措施。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指发生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非门静脉曲张性出血。
本文将介绍该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病因ANVUGIB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ANVUGIB病因之一。
这些溃疡破裂后,溃疡底部的血管就会暴露在胃肠道的内容物中。
这种情况下,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壁上的血管也会遭受损伤,从而引发出血。
被动轻度充血在赵司库三度胃炎、局限性十二指肠炎、Crohn病和慢性胃肠道疾病等疾病中,患者的胃肠道壁通常会遭受被动轻度充血,这种病变可以引发ANVUGIB。
恶性肿瘤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中患有恶性肿瘤的人也可能发生ANVUGIB。
恶性肿瘤可以从血管中长出来,影响到血液流动,从而引发出血。
其他因素其他潜在的ANVUGIB病因包括出血性疾病、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管畸形、胃肠道内突发性锁死、炎症、慢性肝病、高血压等。
症状ANVUGIB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呕血通常是由上消化道内的某种问题引起的。
拉黑便不常见,但在痉挛、补液或放置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
腹痛由于出血引起胃壁、肠壁的扩张和出污物刺激肠道刺激,引起疼痛。
意识障碍在极端情况下,血液丢失可以导致意识恶化或丧失意识。
诊断ANVUGIB的诊断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临床表现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呕血、黑便、腹痛、恶心呕吐等,来初步确诊。
血液检查医生通常会寻找患者血液中的贫血,如果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就可以认为患者可能遭受了大量出血。
内窥镜检查该方法基于纤维胃镜或直肠镜检查患者胃肠道内部出血的原因和位置。
黄褐色便检测法医学的黄褐色便试验是一种对嗜血性疾病进行定性检测的方法,可用于筛查患者是否出现长时间的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ANVUGIB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量输液这是第一步,通过输液来迅速补充体液。
药物止血医生可能会为患者选择不同类型的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贝那普利、丙戊酸钠、多巴胺、PPI等药物。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曾于2015年底在南昌组织消化内科、消化内镜、普通外科和急危重症医学等多个学科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共同制定并颁布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年,南昌)》,该指南对我国ANVUGIB的临床诊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近3年来,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因此《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再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高质量临床证据并参考相关指南,对2015年颁布的指南修订如下。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也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
ANVUGIB的发病率近20年来逐渐下降,目前趋于稳定。
如美国ANVUGIB的发病率已从2001年的78.4/10万降至2009年的60.6/10万,其中消化性溃疡所致ANVUGIB的发病率也从48.7/10万降至32.1/10万;欧洲地区ANVUGIB的发病率从1990年的55/10万~60/10万下降至2000年的25/10万~35/10万。
近期我国一项回顾性大宗病例分析显示,与1997年至1998年相比,2012年至2013年消化性溃疡出血仍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52.7%);高危溃疡(Forrest Ⅰa、Ⅰb、Ⅱa和Ⅱb)的检出率增加(28.2%比15.7%);总体病死率无明显下降(1.7%比1.1%)。
二、ANVUGIB的诊断(一)症状和体征若患者出现呕血和黑便症状,伴或不伴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