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四大穿刺
- 格式:ppt
- 大小:7.47 MB
- 文档页数:45
四大穿刺操作适应症禁忌症1、胸穿:适应症:(3)明确胸腔积液得性质;穿刺抽液或抽气减压;胸腔穿刺给药。
禁忌症:(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极度衰弱不能配合得病人;剧烈咳嗽难以定位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血友病患者。
【肩胛线或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肋间。
首次600,以后<1000,诊断性50~100】2、腹穿:适应症(3)明确腹腔积液得性质;穿刺抽液减轻腹胀呼吸困难症状;腹腔穿刺注药。
禁忌症(3):肝性脑病前兆者;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非腹腔积液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等)。
【先排尿,量腹围测血压,取左髂前伤棘于脐连线外中1/3交点处,脐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1cm,偏左或偏右1。
5cm,或者取脐水平线于腋前线,腋中线延长线得交点处。
错位进针,20~100送检,3000~4000,】3、骨穿:适应症:(3)各种白血病得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不明原因发热得诊断,鉴别诊断,骨髓培养及涂片找寄生虫;不明原因得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禁忌症(2):血友病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
【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髂后上棘,胸骨柄,腰椎棘突。
1~1、5cm,干燥注射器0、1~0、2ml,涂片6~8张,骨髓培养2~3ml】4、腰穿:适应症:(3)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得诊断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得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性疾病得诊断跟治疗。
禁忌症(3):颅内压升高者;穿刺点有炎症者;休克、衰竭或者濒死者。
【髂后上棘连线于后正中线交点,即第3、4腰椎棘突间隙,或者上一或者下一椎间隙,成人4~6cm,小儿2~3cm,正常侧卧位压力70~18.mmhg或者40~50滴/分,去枕平卧4~6小时】5、导尿术:适应症(4):尿潴留;留置尿管或计每小时尿量变化;留尿做细菌培养;盆腔手术前准备,膀胱造影测压及探测尿道有无狭窄。
【0。
5%碘伏或者0。
1%洗必泰,14号导管,男15~20cm,女6~8cm,10~15ml水固定,】6、气管插管术:适应症:(3)全身麻醉;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要机械通气者。
骨髓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穿、胸腔穿刺术相似,有细微区别,注意区分,一起学习!1.骨髓穿刺术(1)医生准备:洗手,戴帽子,戴手套(2)患者准备:交流获得患者同意,解开衣服暴露胸部腹部,确定穿刺点(一般取髂前上棘后援部分)(3)物品准备:一次性骨髓穿刺包,利多卡因,碘伏(4)打开穿刺包、拿手套戴手套(5)消毒穿刺部位,一般5CM左右,消毒两次(6)铺洞巾(7)注射麻药:利用注射器和纱布在穿刺点注射①先水平进针,打个小皮丘(食指和中指撑开固定皮肤,垂直进针时一样)②垂直进针,边回抽边进针③进针到不能进时,说明到达骨膜位置(神经主要分布在皮下和骨膜,穿刺骨膜时会很疼),给骨膜四个方向都注射麻药,方法:稍微拔针再往一个方向进针打麻药,再拔针再换另一个方向进针打麻药。
四个方向都打完麻药后,拔针,用纱布按住针口。
(8)用骨穿针穿骨:(握骨穿针一定要像握螺丝刀一样)①限制穿刺深度,以免穿刺针过长而损伤内脏(上有螺丝可以扭动而限制深度),调到大致合适深度即可。
②垂直进针,利用纱布固定皮肤,垂直进针,遇到抵抗感,说明到达骨膜③螺旋进针,到达骨膜后,旋转骨穿针,慢慢穿入2CM左右,一有突破感即停止进针④无需固定,拔掉骨穿针内芯,用注射器抽取0.1ml-0.2ml左右骨髓⑤可先拔出内芯,用内芯在手套上刮一下,看有无骨髓,有则直接抽取骨髓,无则继续深入穿刺。
(9)抽取骨髓后,注射到玻片上给助手推片。
①推片时先用玻片蘸一点骨髓到另一张玻片上,在1/3位置即可,然后倾斜玻片,往上用力刮一下再往下迅速刮一下。
(10)若要多抽紫管,则抽骨髓时要慢慢抽,抽一段停几秒,然后再抽(利用压力差抽骨髓,要等待骨髓回出来回满再继续抽)(11)插入内芯再利用纱布拔出骨穿针,用创口贴贴好即可。
2.腰椎穿刺术(1)医生准备:洗手,戴帽子,戴手套(2)患者准备:交流获得患者同意,解开衣服暴露腰部①患者体位:右侧卧位,屈髋屈膝,双手抱头(以充分打开椎间隙)②确定穿刺点:成人一般在腰3或腰4椎间隙,在体表摸到两侧髂棘(两侧最高点),两侧最高点之间连线对应的椎间隙(可上移一个椎间隙或者下移一个椎间隙)即为穿刺点,做标记(3)物品准备:一次性麻醉穿刺包,利多卡因,碘伏,脑压表(正常人脑压80-180mmH2O)(4)打开穿刺包、拿手套戴手套(5)消毒穿刺部位: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每次消毒范围小于上一次(先碘酒消毒一遍,范围要大,转圈消毒直径到两侧腰部腋后线,再用酒精消毒一遍,最后再用酒精消毒一遍)(6)铺洞巾(7)注射麻药:利用注射器和纱布在穿刺点注射①用注射器按上针头,抽2.5ml利多卡因和2.5ml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麻药②先水平进针,打个小皮丘(用食指和中指固定皮肤,垂直进针时一样)③垂直进针,边回抽边进针(进针时方向要略微偏向头侧,因为椎骨是成瓦片状的)④进针到有突破感时停下,说明已经穿破椎间隙。
胸腔穿刺【适应证】为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需做胸腔穿刺抽液检查以助诊断;对有大量积液或积气而产生肺压迫症状者,以及脓胸患者须抽液进行治疗时;必须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等。
【禁忌证】(1)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
(2)有严重出血倾向、自发性气胸、大喀血、严重肺结核,肺气肿等。
【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1)凝血缺陷、出血性疾病和服用抗凝药物治疗者,应做相应处理后再行此术。
(2)胸穿部位的麻醉要充分,以防胸膜休克的发生。
(3)穿刺应紧贴肋骨上缘进针,以免刺伤肋间血管和神经。
并应使针、乳胶管或三通开关、针筒等保持密闭,以免空气进入胸内造成气胸。
(4)穿刺要细心,手法应熟练,消毒应严格,以免引起新的感染、气胸、血胸或误伤血管、心脏、肝脏和脾脏。
(5)在穿刺过程中应避免咳嗽。
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
如有脸色苍白、出汗、头晕、心慌、脉搏变弱,应立即停止穿刺。
并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给氧气吸入,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另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
(6)抽液必须缓慢,如因治疗须大量抽液,则应在穿刺针后接三通开关,治疗放液不宜过多。
必要时可分次抽吸,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一般在1000ml左右。
(7)如抽出血性液体,应立即停止抽液。
(8)须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的盛有药液的注射器,抽胸液少许与药液混合,再行注入,以确保注入胸腔内【如何选择胸腔穿刺定位点】(1)胸腔穿刺抽液: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可结合X 线及B超定位。
穿刺点可用甲紫在皮肤上作标记,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问。
(2)包裹性胸膜积液:可结合X线及超声波定位进行穿刺。
(3)气胸抽气减压: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因为肋间神经及动静脉沿肋骨下缘走行,故应经肋骨上缘穿刺以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胸腔穿刺的全过程】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四大穿刺记录及相关知识全面穿刺(Puncture)是指将针头或其他类似工具插入体内,进行医疗或治疗操作的一种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查、治疗及实验室诊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穿刺记录及相关知识,分别为:静脉穿刺、腰椎穿刺、腹腔穿刺和胸腔穿刺。
一、静脉穿刺静脉穿刺(Venipuncture)是指通过皮肤和组织,将针头插入静脉腔内,以进行采血、输液或注射等操作。
以下是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1.穿刺部位选择:常见的穿刺部位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手腕静脉等。
选择穿刺部位时需要注意血管的通畅性和可视性。
2.穿刺顺序: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从上臂朝向手部,依次穿刺静脉。
这样做可以防止血液回流,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针头、针刺角度和深度:选用合适的针头,正确调整针刺角度和深度,可以减少疼痛和出血。
针头的尺寸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需要进行选择。
4.穿刺后处理:穿刺后应轻轻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部位,以减少出血和感染风险。
同时,注意观察穿刺处是否有出血、瘀斑或其他异常情况。
二、腰椎穿刺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是在腰椎部位插入针头,抽取或注入脑脊液以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方法。
以下是腰椎穿刺的相关知识:1.穿刺位置:通常在腰椎4和5之间的椎间隙处进行穿刺。
患者采取侧卧位,将腰部尽量弯曲,以便于穿刺。
2.穿刺顺序和针头选择:穿刺顺序为麻醉、穿刺、采样/注射、拔针。
针头一般选择20或22号。
3.穿刺角度和深度:穿刺角度一般为垂直或稍微向前倾斜,要避免恶心感或放射状痛。
深度一般为3-4厘米。
4.穿刺后处理:拔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部位,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或神经损伤的情况。
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饮食要清淡,避免剧烈运动。
三、腹腔穿刺腹腔穿刺(Abdominal Paracentesis)是将针头插入腹腔,抽取腹水或注入药物的方法。
以下是腹腔穿刺的相关知识:1.穿刺位置选择:常见的穿刺位置是脐周或腹股沟水平的腹部中央。
1、诊断性穿刺,以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
2、抽液(气)以减轻对肺组织的压迫。
3、胸腔内注射给药。
禁忌症: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2、出血倾向、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3、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或带状疱疹病人,待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4、血小板计数<50×109 /L者。
穿刺点:1、一般常取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腋后线第7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2、胸腔积液,穿刺点选在**叩诊音实音最明显的部位,并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3、包裹性积液应在超声波定位后进行穿刺;如为气胸,穿刺点选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操作步骤:1.病人取**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自然呼吸。
卧床者可取半**,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可行超声波定位,或选在**叩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覆盖无菌洞巾。
4.选下一肋骨的上缘为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下出现皮肤橘皮样皮丘改变,然后自皮至胸膜层进行逐次麻醉。
5.术者以左手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在局麻部位缓缓刺人,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穿入胸膜腔。
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
穿刺针可应用三通穿刺针或较粗的长针后接胶皮管,穿刺前应关闭三通针,先将胶皮管用止血钳**,然后进行穿刺。
穿人胸膜腔后再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或松开胶皮管止血钳,抽取胸腔积液。
6.抽液结束后**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签知情同意书后实施。
2、术前应常规进行叩诊,确定穿刺点无误后实施操作。
3、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内脏器。
4、严格无菌操作。
5、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6、应由肋骨上缘进针,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抽液过程中常规固定穿刺针,避免针头摆动损伤肺组织。
第三章基本操作第一节内科(诊断)基本操作技能一、胸膜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即胸穿,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
【学习目的】1.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穿刺点的选择.3。
训练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4.了解胸膜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观看多媒体视频教学。
2。
在模拟的胸膜腔穿刺术场景下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示范。
模拟场景可以标准化病人或者学生扮演病人和病人家属,尽可能接近临床情景。
3。
分组在胸膜腔穿刺术模型上模拟临床胸膜穿刺术进行训练.【适应症】1.抽胸膜腔积液作化验及病理检查,以确定胸膜腔积液的性质及病原,协助诊断.2.治疗性抽吸胸膜腔积气、积液或积血,解除压迫症状。
3.胸膜腔内注射药物。
4.胸膜腔积脓行胸膜腔灌洗治疗。
【禁忌症】1。
有出血倾向者。
2。
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3.既往胸膜穿刺曾发生过严重的胸膜反应者.4.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
5。
不配合者。
【器械准备】胸膜腔穿刺术模型、胸腔穿刺包1个(包括消毒孔巾、带胶皮管的胸穿针、血管钳、消毒纱巾、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1支、5ml和50ml 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椅子1把、痰盂1只。
如需胸腔内注射药物,应准备好所需药物及注射器。
【术前准备】详细了解病史,参阅患者胸部X线或CT片,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
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说明胸膜腔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如有痰,术前咳出,术中尽量不要咳嗽或深呼吸,如需咳嗽先示意。
胸腔穿刺1.准备物品,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2.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3.我已戴好帽子、口罩,洗后完毕。
4.以肩胛下线作为穿刺点。
沿左侧或右侧肩胛下角线行胸部叩诊,穿刺点选定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一般位于肩胛下角线7-8肋间,并做标记。
5.以穿刺点为中线,直径15cm,消毒2-3遍。
6.打开胸腔穿刺包。
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7.一般选择下肋的上缘作为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针头斜行进针,形成皮丘。
再垂直进针,直至胸膜层,逐层麻醉。
注意回抽有无鲜血,以免误入血管。
8.将穿刺针末端的橡皮管用止血钳夹闭,然后进行穿刺。
9.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缓慢垂直进针。
当穿刺针有落空感时,表明穿入胸膜腔。
10.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
11.连接50ml注射器,松开橡皮管止血钳,抽取胸腔积液,留取标本。
若为治疗性胸穿,按要求抽液。
12.抽液结束后,先夹闭止血钳,再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移去洞巾,胶布固定,标本送检。
13.扶患者床上休息,测量血压,交代注意事项,严密观察。
腰椎穿刺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2.准备物品,核对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戴帽子口罩,洗手。
3.以L3-4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即左右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处,可上移或下移一个腰椎间隙。
4.定位以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由内向外,皮肤消毒2-3遍。
5.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6.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7.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腰穿针,垂直进针。
一般进针4-6cm,有落空感,代表针头已穿过黄韧带与硬脊膜。
将腰穿针针芯缓慢拔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8.助手连接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压力并记录(80-180mm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