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k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九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导课】通过上节课的自主学习,今天我们来解决一下遗留的问题。
【学习目标及问题组】1、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1)感知中华文化力量(2)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2、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1)为什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2)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小组交流】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认真讨论上述问题。
【结果展示】1、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1)感知中华文化力量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从国家角度看:①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人们辨别落后与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大力发展大众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关注人民利益与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2)从个人角度看: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2)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①立足群众需求和群众利益,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③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净化文化环境。
【问题拓展】1、文化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否矛盾?(1)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是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2)文化多样化是指社会主义性质文化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专题七】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命题趋向】本专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力量;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本专题在近三年新课标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知识文化修养中陶冶思想思想道德品质等知识点。
在2010年高考备考中,要注意结合世博会,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力量;结合建国60周年,运用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民族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相关知识分析具体事件;以文化建设的政策为依托,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建活动,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透视】㈠重点内容1、民族精神⑴是什么:基本内涵:一个核心(爱国主义)、四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⑵为什么:①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⑶怎么样: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的主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化与分化图谋。
④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九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建立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结合详细的文化情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考生对中华文化两个根本特征及其包容性的理解;结合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例,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察考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1.(2021·卷)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B)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此题综合考察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等知识点。
“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表达了汉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②正确切题。
“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这表达了④。
①表达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而材料主要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选。
③表达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
2.(2021·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根底。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开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A)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表达解析:此题考察中华文化的特征。
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表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表达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可以兼收并蓄。
纪元中学高三政治集体备课学案
重难点突破: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3、为什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2)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4)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课堂练习参考:(每节课保证15分钟以上的练习)
1. 据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票房过亿元,漫画书发行量突破200万册,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相应的电影图书、玩具产品等衍生品也陆续跟进,成为文化产业扩展经济链条、发挥乘数效应的最佳例证。
这表明()
①文化决定着社会的生产方式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务院统一部署,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急灾区之所急,帮灾区之所需,全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上述材料说明()
A.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
B.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C.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D.自强不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语句。
答案: A
6.上述材料告诉我们的()
A.民族危难时期,方能彰显民族精神力量
B.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继承民族文化相结合
解析:A、B观点错误,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7.下面两幅画说明()
①落后文化在我国依然存在②腐朽文化在我国依然存在③应该对图中的文化糟粕予以改造和剔除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蔓延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两幅图体现的是落后文化,排除②④。
答案: A
8. 2010年4月16日,“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隆重举行。
该活动的举办()
①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举措②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创新举措③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举措④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好人、争做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
答案: C
9. 2010年4月14日,江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动员视频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