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834.00 KB
- 文档页数:24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2)明确段落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及基本作用。
(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二、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三、解题指导:(一)文段在文章的开头①开门见山点题或奠定感情基调。
②引出下文(引出下文的回忆、叙述等)。
③为下文的XX情节作铺垫、交代背景等。
④设置悬念(记叙文、小说)。
(二)文段在文章的中间①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此段一般是文章的过渡段)。
②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与下文形成对比衬托。
(一般为记叙或描写句段)③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一般为写景、议论、抒情句段)。
④与上文照应或为下文伏笔。
(三)文段在文章的结尾①照应开头或上文,使结构完整。
②深化中心,点明主旨,呼应文题等。
③总结上文,收束全文。
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把握这种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可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不是交待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三看是不是揭示人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
四、实战训练1、漓江情韵①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
1.引起读者的兴趣:记叙文通常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句段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个句段可能描述一个令人惊讶、有趣或引人瞩目的场景,或者提出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
2.交代背景信息:句段可以用来交代故事的背景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介绍等。
它们帮助读者了解故事的背景和环境,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3.建立紧张氛围:一些句段通过描述紧张的情节或情感来建立紧张的氛围。
这些句段通常使用轻快的语言、紧凑的结构和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增强紧张感,使读者感到紧张和期待。
4.表达人物情感:句段可以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通过描述人物的感受、思考和行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感同身受。
5.推动情节发展:句段用来推动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它们通常描述重要的事件、转折点或冲突,引导读者对故事的关注并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
6.总结思考:一篇记叙文通常以一个总结性的句段结束。
这个句段可以回顾故事的主要发展,提出观点或思考,给读者留下深思的空间。
总之,句段在记叙文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
有时,一个引人注目的句段甚至可以成为整个故事的亮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09讲:段落作用【技法说明】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常考题型】1.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XXX?3.某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文中某段能否删掉,请说明原因?【技巧点拨】一、段落作用二、答题技巧:内容+结构(一)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二)从结构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照)应;⑦总结上文;⑧篇末点题等角度考虑。
例文分析:鼓神王雁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因为生意亏了本,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无奈中,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
谁知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
二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二)中间段落的作用(一)【出题形式】(1)xx段落有何作用?(2)xx段落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3)xx段落可否删掉?(二)【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指段落本身,段落对其他情节,段落对人物,段落对主旨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段落对前后两个段落、段落对其他段落的作用。
具体来说:【内容上】(1)段落本身:写了……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补充交代(2)对人物:突出了人物某方面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
(3)对主旨:突出了……的主题。
【结构上】(1)对前后两个段落:承上启下(2)对其他段落:①呼应前文;②总结上文;③引出下文;(三)【例题】(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胡记面馆马苏玥(1)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
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
”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
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
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在做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问段落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我们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和回答:即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把握段落在文中结构中的作用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从以下“六”看中入手:开头段:一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二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中间段:三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四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结尾段:五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六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二、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也就是内容上的作用)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这也可以从以下入手:1、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2、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3、看是不是点明中心;4、看是不是对主题的升华。
三、把握一些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现代文段落的作用题有时是一些特殊的段落.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把握这种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可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不是交待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三看是不是揭示人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如人物描写的段落,作用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特征:如年龄、职务、经济等情况;刻画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其实这些所谓的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都是围绕前文的2、3点来解答的。
例1、静悄悄的昆仑山王宗仁昆仑山下,部队营院一角的枯草丛中,亮亮地袒露看一个野兔窝。
额角上有块白印记的兔妈妈,带着三个儿女旁若无人地生活着。
日出而起,日落而归。
炎阳爆燥的中午,它们到太阳晒不到的不冻泉边散步。
大雪扫山的傍晚,它们躲开口喧闹到雪水河里爽饮.偶尔也会看到老兔独自离开营院,随心所欲地走在通往荒原的山径上,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
记叙文阅读考点十分析段落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在阅读中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能力点。
它主要考查对重要段落在主旨表达、结构安排、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
▲命题形式1.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分析段落的作用,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
要从内容表达和文章结构这两方面去分析。
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1.开头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起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来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氛围。
2.中间段的作用。
文章中比较短的中间段落,往往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分析时要注意指出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除起过渡作用外,还起扩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上文的作用。
3.结尾段的作用。
在内容方面的作用: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者情感;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在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
▲答题格式1.开头段:这段话开篇点题,照应题目(点明题旨)/开门见山,交代写作对象、内容/渲染了……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引发读者的思考……;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段: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通过叙述故事的发展、描述人物的情感以及描绘环境的变化等手法,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感受故事的魅力。
记叙文的排布多以段落为单位,每个段落都有着特定的作用,下面将详细讨论一下段落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和功能。
首先,段落在记叙文中起到了分隔和组织的作用。
记叙文往往是运用线性的故事结构,通过事件的顺序展开故事,段落的划分就成为了将故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的方式。
每个段落都是一个小的故事单元,可以表达一个特定的事件或情节,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成整个故事的有机结构。
此外,段落还可以起到思考和反思的作用。
记叙文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交流,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每个段落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对事件的评论等手法,来引导读者思考故事中的道德、伦理或人生意义等问题。
段落中的思考和反思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段落在记叙文中还可以起到跳跃和推进故事发展的作用。
有时候,故事中的情节并不是按照线性顺序发展的,而是存在着跳跃和穿插的情况。
段落的划分可以用来切换不同的时间、地点或人物,推进故事的发展。
通过跳跃和穿插的手法,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凑性和悬念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综上所述,段落在记叙文中起到了分隔和组织、过渡、描述、思考和反思、跳跃和推进等多种作用。
段落的合理划分和运用可以使故事更加连
贯、生动和有趣,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读者深入参与到故事的情感和思考中去。
记叙文阅读——段落的作用一、段落的写作特色和作用段落的写作特色是指该段落在写作技巧方面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涉及到手法运用的特点、结构上的特点、语言运用的特点等。
段落的作用是指该段落在全文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如总起、过渡、照应、总括……)、手法运用的作用以及表达思想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等。
二、考点类型:1、选文某某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三、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v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四、分析段落的写作特色和作用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通读并深入钻研全文,领会文章的主旨。
2、必须全面系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
3、必须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如常见修辞及其表达效果、表达方式及其效果、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结构作用表达模式等)。
这里仅将段落结构作用表达模式作如下简述:(一)文章开头有何特点和作用呢?引出下文所要记叙的内容;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
(二)文章中间部分有何特点和作用呢?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渲染,烘托气氛。
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三)文章末尾有何特点和作用呢?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
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5、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体知识】一、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
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
2.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段落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表达作者意图的基本单位,也是帮助读者理解故事情节的关键。
在记叙文中,每一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叙述,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首先,记叙文段落可以帮助作者构建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通过合理的分段,作者可以将故事情节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段,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思维变化。
同时,段落的转换也能帮助作者展示人物的性格变化和情感转折,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记叙文段落可以帮助读者进行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通过段落的组织和叙述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同时,段落中的描写和细节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记叙文段落在记叙文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作者构建故事情节和展示人物性格,也能帮助读者进行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因此,在写记叙文时,我们必须注重段落的组织和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 1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的作用讲解
1.揭示故事情节:记叙文通常以叙述一个具体的故事为主线,段落和语句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转折和结局,揭示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变化。
2.展示人物形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要承载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段落和语句可以展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知人物。
4.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好的记叙文能够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并引发他们对生活、人性或价值观的思考。
通过选择恰当的情节安排、写作技巧和富有启示性的语句,段落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总之,段落和语句在记叙文中起着承上启下、串联情节、展示人物、表达观点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一、分析句子作用分析某句话(或某段话)的作用,这一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一直都是现代文阅读中需要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答题时不仅要熟读文章,读懂题意,更要透彻了解阅读的公式,做到活学活用,才能在紧张的考场上获得好成绩常见题型①分析某句话(某段话)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②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意义及作用③文章开头(结尾句)在文中的作用重要句子(1)与文章主旨有关系的句子(2)结构和内容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3)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二.公式一:在结构上(1)、句子在文章开头:①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②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③为下文写作铺垫(伏笔);④开篇点题等。
(2)、句子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②承上启下,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3)、句子在文章结尾: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④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公式二:在内容上开头: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中间:点明主旨(中心),深化主题+具体内容结尾:点明主旨(中心),深化主题+具体内容「实例分析」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答:从结构上看,题文相应(点题),从内容上看,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
(注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
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一个小结:(1)比喻。
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记叙文中,重要语段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中段落,具体作用如下:一、开头段的作用1、统领全文 2、引起下文 3、营造氛围 4、开篇点题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6、表现的具体内容一、阅淡下面的文章,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
枣香醉人①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②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③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④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⑤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⑥“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⑦“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⑧“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⑨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⑩“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11)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
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引起读者兴趣:第一段通常会为读者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继续阅读下去。
2. 主题引入:第一段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入文章的主题,为后续的叙述或描述做铺垫。
3. 背景设定:有时候,第一段会为故事或事件提供背景信息,如时间、地点、情境等。
4. 情感渲染:通过第一段的文字,作者可能会为全文奠定一个特定的情感基调。
5. 给出冲突或悬念:为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第一段可能会引入某种冲突或留下悬念,使读者想要知道更多。
6. 呼应结尾:有时,作者会在第一段中埋下伏笔,与结尾形成呼应,增强文章的整体连贯性和深度。
7. 适应读者预期:对于一些读者群体,如教师或文学评论家,他们可能期望在第一段中找到特定的元素或结构,以评估文章的质量或深度。
8. 为下文做铺垫:第一段可能还会为后续的段落或情节提供铺垫,使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
总之,记叙文的第一段有多种功能,但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不同的作者可能会根据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和预期的读者反应,灵活地使用这些功能。
专题08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解析版)一、主要考点: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比较细小的考点,但也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不容忽视。
把握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某段的主要故事情节,某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某段的主要观点等,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
而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直接提问:(1)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二、提问变式:(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2)删去XX段可以吗?三、由以上的提问可以看出此题型的提问方式直截了当,那么段落的作用有哪些呢?该怎么答题呢?【段落作用】所处的位置——是结构作用具体所写——是内容作用1.段落在篇首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2)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以上四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 (5)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6)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7)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8)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段落在篇中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上启下(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前后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2)插叙句段补充说明某内容(3)写景句段、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段落在篇尾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结全文(2)首尾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2)篇末点题(暗含、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等)(3)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4)卒章显志,寄托感情(5)揭示真相,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