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3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57
青岛农业大学教案2014~2015 学年第2 学期
二○一五年三月
青岛农业大学教案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中国中药资源区划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药资源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在受到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产业扶持,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化,中药资源需要用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视野重新审视,于是如何对我国的中药材进行区划成为值得我们持续思考的问题。
1983年我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根据自然条件、重点品种和家种野生的一致性将我国的中药资源划分为9大区域:Ⅰ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Ⅱ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Ⅲ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Ⅳ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Ⅴ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Ⅵ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Ⅶ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Ⅷ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Ⅸ海洋中药区进一步根据各区的地形和特色品种划分了二级区域,共计28个:Ⅰ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Ⅰ1 大兴安岭山地赤芍、防风、满山红、熊胆区Ⅰ2 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人参、黄柏、五味子、细辛、鹿茸、蛤士蟆区Ⅱ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Ⅱ1 黄淮海辽平原金银花、地黄、白芍、牛膝、酸枣仁、槐米、北沙参、板蓝根、全蝎区Ⅱ2 黄土高原党参、连翘、大黄、沙棘、龙骨区Ⅲ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Ⅲ1 钱塘江、长江下游山地平原浙贝母、延胡索、菊花、白术、西红花、蟾酥、珍珠、蕲蛇区Ⅲ2 江南低山丘陵厚朴、辛夷、郁金、玄参、泽泻、莲子、金钱白花蛇区Ⅲ3 江淮丘陵山地茯苓、辛夷、山茱萸、猫爪草、蜈蚣区Ⅲ4 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及湖泊牡丹皮、枳壳、龟甲、鳖甲区Ⅳ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Ⅳ1 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当归、天麻、杜仲、独活区Ⅳ2 川黔湘鄂山原山地黄连、杜仲、黄柏、厚朴、吴茱萸、茯苓、款冬花、木香、朱砂区Ⅳ3 滇黔桂山原丘陵三七、石斛、木蝴蝶、穿山甲区Ⅳ4 四川盆地川芎、麦冬、附子、郁金、白芷、白芍、枳壳、泽泻、红花区Ⅳ5 云贵高原黄连、木香、茯苓、天麻、半夏、川牛膝、续断、龙胆区Ⅳ6 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川贝母、当归、大黄、羌活、重楼、麝香区Ⅴ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Ⅴ1 岭南沿海、台湾北部山地丘陵砂仁、巴戟天、化橘红、广藿香、安息香、血竭、蛤蚧、穿山甲区Ⅴ2 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山地丘陵槟榔、益智、高良姜、白豆蔻、樟脑区Ⅴ3 滇西南山原砂仁、苏木、儿茶、千年健区Ⅵ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Ⅵ1 松嫩及西辽河平原防风、桔梗、黄芩、麻黄、甘草、龙胆区Ⅵ2 阴山山地及坝上高原黄芪、黄芩、远志、知母、郁李仁区Ⅵ3 内蒙古高原赤芍、黄芪、地榆、草乌区Ⅶ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Ⅶ1 阿尔泰、天山山地及准噶尔盆地伊贝母、红花、阿敏、雪荷花、马鹿茸区Ⅶ2 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甘草、麻黄、枸杞子、肉苁蓉、锁阳、紫草区Ⅶ3 祁连山山地秦艽、羌活、麝香、马鹿茸区Ⅷ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Ⅷ1 川青藏高山峡谷冬虫夏草、川贝母、大黄、羌活、甘松、藏茵陈、麝香区Ⅷ2 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原坡地胡黄连、山莨菪、绿绒蒿、角蒿区Ⅷ3 羌塘高原马勃、冬虫夏草、雪莲花、熊胆、鹿角区Ⅸ海洋中药区Ⅸ1 渤海、黄海、东海昆布、海藻、石决明、海螵蛸、牡蛎区Ⅸ2 南海海马、珍珠母、浮海石、贝齿、玳瑁区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对中国中药的区划其原则方法和成果都很值得我们借鉴,但也应看到其时代的局限性,许多品种的主产区早已发生了变迁,如红花主产新疆和云南,已不是四川盆地的主要品种(见Ⅳ4区);又如党参、黄芪、柴胡为华北区品种,现主产于甘肃陇西至陇南一代,因此将该区域划归西南区似有不妥,所以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以上区划,不同和变化中恰恰体现了中药资源发展的深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