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17
《汽车概论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使学生掌握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汽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汽车的概念1.2 汽车的分类2. 汽车性能指标2.1 动力性能2.2 经济性能2.3 制动性能2.4 舒适性性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教学难点: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汽车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图示。
3. 准备相关汽车行业的新闻或案例。
【导入】引入汽车话题,展示汽车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
讲解汽车的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各项性能。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
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汽车的整体结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汽车车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不同车型的差异。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各部分的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包括定期检查、更换机油等。
讲解不同部位的维护与保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照顾好汽车。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掌握汽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3. 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发展历程2. 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a. 发动机b. 传动系统c. 行驶系统d. 制动系统e. 电气系统f. 车身及附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汽车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的简易结构图,以检验对汽车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概论。
2. 课件:汽车各部分的图片及原理图。
3. 视频资料:汽车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演示。
第二章:发动机原理及类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a. 汽油发动机b. 柴油发动机c. 天然气发动机d. 电动汽车发动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 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原理和分类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简易工作原理图。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及应用。
2. 课件:发动机的图片和工作原理图。
3. 视频资料: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演示。
六章:汽车传动系统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不同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 了解传动系统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组成a. 离合器b. 变速器c. 传动轴d. 差速器e. 驱动轮2. 传动系统的类型a. 手动传动系统b. 自动传动系统c. CVT传动系统d.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汽车概论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3. 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4.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其中公路运输居于主导地位火车——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制造了蒸汽火车1825年汽车——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轮船——1807年8月17日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制造了蒸汽轮船飞机——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管道——1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原油管道二、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马路——法国工程师皮尔?马克丹制造的拱形两边带排水系统的路。
高速公路——1932年德国建成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各国的公路发展三、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旧中国的公路运输新中国的公路运输居于基础地位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1988年上海——嘉定“五纵七横”道路运输法规建设2004年5月1日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思考题:1、广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哪条?2、高速公路的意思何在?3、《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哪里体现出来?第二章汽车发明与发展简史教学目标与要求: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简谈汽车3、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4、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及过程: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汽车是优化交通结构的重要工具汽车运输的优点:普遍性、灵活性;快速、直达、灵活方便、原始投资少、经济效益高、驾驶技术易掌握;独立承担经济运距内的运输、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二、汽车工业是创造巨大产业值的产业15000亿美元三、汽车工业是波及范围广和效果大的产业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品业、公路建设业、能源工业、销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1元——→9.92元四、汽车工业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五、汽车工业是高新技术的结晶六、汽车工业是强大的出口产品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韩国、墨西哥和美国七、汽车工业是创造巨额税收的产业八、汽车推进了社会显著进步九、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前景广阔汽车进入百姓家庭1.2004年5月21日国务院颁发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函待提高,技能型人才奇缺3.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职业面向和岗位能力分析第三章汽车性能参数与基本结构教学目标与要求:1. 掌握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发明的贡献。
《汽车概论》教材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项目一欣赏名车任务一了解汽车工业概况发展总课时 2 第2 课时设计者徐昆洋设计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简析职高学生存在理论学习能力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从而利用学生对汽车的浓厚兴趣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维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起源;了解汽车工业的形成;掌握欧洲为重心的汽车工业发展时期;掌握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汽车技术发展史;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
教学难点: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
教学方法及策略以讲授为主,辅之案例提问及讨论;实践课以参观访问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写出PPT调查报告。
教学资源与平台教学PPT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
教学组织与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
2.教材:陈文华主编《汽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上展示几辆早期有名汽车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提问学生汽车是谁发明的?性能与当代汽车有何区别?提问讨论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讲授新课1.1 汽车发明简史1.1.1 人畜运输1.1.2 非机动车1.1.3 机动汽车初探1.1.4 蒸汽车发明史1.1.5 内燃机的发明1.1.6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1.1.7 内燃机汽车技术的发展1.2 世界汽车工业及发展与现状1.2.1 汽车诞生于德国1.2.2 汽车成长于法国1.2.3 汽车成熟于美国1.2.4 汽车兴旺于欧洲1.2.5 汽车挑战于亚洲1.2.6 世界汽车工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新授内容边提问边引导引导方式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实训操作资料查找:早期一些名车网络和期刊:《汽车杂志》、《汽车技术》、《汽车工程》、《汽车文摘》、《驾驶天地》自主查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提高了解当代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课后资料查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小结本课程在讲解过程中,对照图片讲解,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同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
汽车概论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概论授课教师:汽车工程分院李志鹏·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对比比较深刻明白得驾驶室中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一、复习导入部分依照上图回答各数字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活动安排:把各个答案制作成小纸条,由学生在车内相应部位贴上。
通过那个的操作,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为新课的导入和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二、新课必备的专业知识点部分1.熟悉汽车起动操作涉及的各部件〔1〕汽车钥匙车辆配置了主钥匙A和副钥匙BA---主钥匙能开启车内所有的锁B---副钥匙能开启除行李箱和杂物箱以外的所有锁C---钥匙标志牌主副钥匙的齿形编号在标志牌上〔可凭此牌到大众公司配钥匙〕·学习本堂课所必须的差不多知识,是学会专业操作技能的必备前提。
知识的拓展:所有的钥匙都含有一个电子防盗起动芯片,可锁住发动机供给系统,点火开关接通后,钥匙芯片与电子防盗起动装置会进行隐秘交流,假如得到认证那么能起动,否那么无法起动。
①防盗芯片②钥匙③电池④遥控器〔2〕桑塔纳汽车的点火开关·位置:①拨出钥匙并转动方向盘直到听见锁紧销的啮合声,即可锁住方向盘。
②如钥匙在匙孔内不易转动或全然不能转动,应将转向盘轻轻地往复转动以放开锁紧销。
③在此位置,大灯、风窗刮水器、鼓风机及后风窗加热装置开关均被切断。
①——OFF档点火开关断开,拨出钥匙转向器即被锁住②——ON档点火开关接通③——START档起动发动机知识的拓展:现在大部分轿车的点火开关一样都有4档,在ON档和OFF档之间多了一档ACC档〔辅助电器档〕,要紧用于部分电器的供电。
电门钥匙处于ON档汽车电脑ECU大部分功能才能工作,才能与各种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数据的交流。
〔3〕换档杆的使用。
①手动变速器:如下图1、2、3、4、5为前进档,R为倒档。
知识的拓展:通常其中1、2档为低速档,要紧用于起步、低速状态和爬坡等需驱动扭力较大的场合,3档为过渡档,4档的传动比为1称为直截了当档,5档为超速档其传动比小于1,其中4、5档可实现高速行驶。
中职汽车概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职汽车概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汽车的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构造、原理、性能等。
(2)掌握汽车的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知识:汽车的起源与发展、汽车工程学、汽车构造与原理等。
2. 汽车的性能:汽车的安全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等。
3. 汽车的维护保养:汽车的日常保养、安全检查、故障排除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进入教室后向学生介绍汽车概论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汽车概论的兴趣。
2. 知识讲授(1)汽车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汽车的起源与发展、汽车工程学的内容和发展趋势等,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汽车的构造与原理:讲解汽车的构造和各个部件的作用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结合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汽车的构造和原理。
(3)汽车的性能:介绍汽车的安全性能、经济性能和环保性能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指标和评估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汽车的性能。
3. 实践操作(1)汽车维护保养: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汽车维护保养操作,包括检查机油、轮胎、雨刮器等部件的工作情况,更换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等,掌握基本的汽车维护技能。
(2)故障排除:引导学生进行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例如电路故障、起动机故障等。
通过模拟实验和分组合作,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互动(1)鼓励学生提问与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组织小组合作,进行汽车知识问答竞赛或模拟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年月日编号:1教案年月日编号:2教案年月日编号:3教案年月日编号:4教案年月日编号:5(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柴油机和汽油机一样也有四个行程,也存在进气、排气。
压缩、做功这四个行程,由于柴油自然性能好和黏度大,所以柴油机和汽油机不同,形成的混合气和点火方教案年月日编号:6教案年月日编号:72、配气机构为了使发动机工作循环连续进行,必须定时地开启关闭发动机气门,以便想气缸内充入混合气和排出废气。
该机构主要由气门和气门传动组组成。
(五)作业1、简诉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六)小结教案年月日编号:8(二)润滑系1、组成:机油泵、集滤器、限压阀、润滑油道、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等组成教案年月日编号:9启动系发动机在还没有启动时,启动工作就是启动系完成的,发动机的所有动力在启动那时刻都是由启动系的各部件工作。
(五)作业1、点火系的组成和作用教案年月日编号:10图1教案年月日编号:11教案年月日编号:12教案年月日编号:13教案年月日编号:14教案年月日编号:15教案年月日编号:16作用:为了防止凸轮轴在工作中产生轴向窜动和承受教案年月日编号:172、性能:消除了配气机构的间隙,减小了各零件的冲击载荷和噪声提高发动机高速时的性能。
(四)气门推杆1、作用:将挺柱传来的推力传给摇臂。
2、工作情况:是气门机构中最容易弯曲的零件。
强度要求高,尽量短。
教案年月日编号:18教案年月日编号:19教案年月日编号:20教案年月日编号:21教案年月日编号:22教案年月日编号:23教案年月日编号:24。
汽车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汽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工作原理、类型和相关技术等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学生将培养对汽车的兴趣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2. 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3. 掌握常见汽车类型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4. 了解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重点:1.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常见汽车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计算机和相关多媒体资源;2. 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或模型;3. 汽车相关技术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汽车,引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对汽车有什么了解?你知道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吗?知识讲解:1. 通过投影仪展示汽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演变;2. 利用示意图或模型,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 分类介绍常见的汽车类型,如轿车、卡车、SUV等,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案例分析:1. 展示一些汽车相关技术的案例和实例,如智能驾驶、电动汽车、自动泊车等;2. 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优势和挑战,并与其他组分享。
小结与评价: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汽车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2. 进行课堂评价,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或简单的测验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2. 组织参观汽车制造厂或科技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汽车技术的发展。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保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力;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体验。
汽车概论课程设计介绍汽车概论是一门专门针对汽车技术和工程原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汽车原理、技术和工具等知识,解决实际汽车事故和安全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技术和工程原理,从而为他们打下专业的汽车技术基础,提高技术及实践技能,为他们今后的汽车专业领域奠定基础。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汽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工程,掌握汽车的运作过程和维护方法。
鉴于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本设计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保持技术更新换代,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涵盖了以下方面:1.汽车结构和布局:介绍汽车基本结构和组成,学习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等零部件的功能和内部构造。
2.汽车原理和技术:学习汽车运转的原理,燃油供应系统、传动系统、冷却系统、灯光系统、音响系统、空调系统等核心技术。
3.汽车安全:学习汽车安全系统和技术,如制动系统、避震系统、安全卫星系统等,以及交通规则、道路标志和车辆维护等内容。
4.汽车维护:学习设备维护、故障分析、维护流程、安全维修,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内容。
5.汽车创新:鼓励学生在汽车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创新意识。
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开发项目,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学生应按比例开展实践项目,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实践记录。
学习方法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汽车相关文献和经典案例,课堂上应重点讲解难点和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在休息时间内积极参加汽车相关的实践活动和技能竞赛,多与同行业人士交流,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为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会牵扯到大量的实践活动,或是通过模拟操作工具完成某些技能实践,还可以参加一些汽车相关的比赛或竞赛,为自己的技能提高打下基础。
汽车概论教案范文课程名称:汽车概论课程时间:2个小时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了解汽车的组成和原理;3.掌握汽车的常见问题和维修方法;4.培养对汽车的保养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部分: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30分钟)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汽车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好奇心;2.介绍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和主要发展阶段的概述;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汽车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
第二部分:汽车的组成和原理(40分钟)1.介绍汽车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2.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原理和功能;3.展示一辆汽车的示意图,让学生标注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第三部分:汽车的常见问题和维修方法(30分钟)1.介绍汽车常见的故障和问题,如发动机无法启动、制动失灵等;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3.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汽车维修技能。
第四部分:汽车的保养和安全意识(20分钟)1.介绍汽车的保养和维护常识,包括定期更换机油、检查轮胎气压等;2.强调汽车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包括使用安全带、不超速行驶等;3.分组小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总结并分享一些汽车保养和安全意识的要点。
教学方法:1.针对性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实践操作:让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汽车维修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4.视听教学:通过展示示意图和故障演示,加深学生对汽车组成和维修原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汽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分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3.课堂讨论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汽车概论教学设计前言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汽车概论则是学习汽车领域时的必修课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如何进行汽车概论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汽车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2.掌握汽车驾驶和维修的基本知识;3.了解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了解汽车行业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教材与教辅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汽车概论》(第三版),同时也需要配合对应的教辅材料,包括:1.《汽车概论》(第三版)教学指南;2.《汽车概论》(第三版)习题集;3.《汽车概论》(第三版)笔记本。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教师采用讲授方法传递核心知识点和理论知识,以便学生对汽车行业相关概念、原理和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会发起课堂讨论,以便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将会发起下列几类问题:1.知识型问题:包括描述类问题、定义类问题等。
2.案例型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案例,以提高其应用能力。
3.争论型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互相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提高其思考、分析和辩证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汽车简介1.1 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2 汽车的历史 1.3 汽车的风格与文化 1.4 汽车对社会的影响第二章汽车构造和原理2.1 汽车的基本构造 2.2 发动机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3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2.4 典型传动系的原理及应用第三章汽车驾驶和维修3.1 汽车的使用与驾驶技巧 3.2 汽车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3.3 汽车故障与常见的故障诊断 3.4 汽车修理技术第四章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4.1 汽车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4.2 汽车工业中的全球化和集中化趋势 4.3 汽车市场与品牌策略 4.4 汽车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章汽车环保和安全问题5.1 汽车的污染与环保问题 5.2 安全驾驶和交通安全 5.3 汽车安全设计 5.4 汽车安全检测与评估评估与考核学生的综合评分将包括以下考核项目: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