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变化规律及流行
- 格式:pdf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84
从古至今,服装的变化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政治的发展,人们的衣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的衣服从古代到现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我们的服装从古至今的变化1、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也就是说,经济方面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很深,五行、战国时期的文化,影响了秦汉时期的服饰、着装。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
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
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
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
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
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
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从传世绘画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
可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也是受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经济方面,中国开始与西北、北方的联系日渐频繁,经济贸易联系日渐密切,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同时也受到了影响,中国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使得在保留传统的服饰的条件下,又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服饰,使得中国的衣服种类开始多样化3、唐朝时期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
四季衣物的变化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四季衣物的变化描述是对不同季节穿着衣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描述和解析。
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和气候条件不同,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衣物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这篇文章将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基准,深入描述每个季节的衣物变化。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季节的变化,包括材质、颜色和款式等方面。
此外,我们也将探讨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以及四季衣物变化的必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在不同季节如何选择适合的衣物,以保证舒适度和时尚感。
在四季变换之际,对于衣物的选择与搭配,我们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来进行取舍,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
文章将通过对不同季节衣物变化的描述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季节变换带来的衣物需求变化。
同时,我们也将强调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提供一些建议和实用的指导,帮助读者在不同季节保持时尚和舒适。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四季衣物变化的必要性,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描述: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组织架构,提供读者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全文。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四季衣物的变化进行了概述,简单介绍了这一话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引言明确了文章的目的,即描述四季衣物的变化,以及分析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不同季节衣物的变化。
每个季节的衣物变化又分为不同的子主题,例如春季衣物变化中包括轻薄面料和明亮色彩。
这些子主题将逐一进行描述,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不同季节衣物的特点和变化。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首先强调了四季衣物变化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衣物选择与季节的关系。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壁,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析等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4、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中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5、晚清普通女子的装着宽松肥大,遮盖了女子的曲线,接触西式服装后,人们的审美观重大变化,女性服饰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式服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6、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
7、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的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黑白成为服饰的主要颜色;
8、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暖向穿的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服装流行趋势复习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服装流行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了解和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时尚行业从业者和时尚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复习和了解服装流行趋势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服装流行趋势?服装流行趋势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中流行的服装款式、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
它受到时尚界、设计师、明星和社交媒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2. 服装流行趋势的周期有多长?服装流行趋势的周期通常是10到20年。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经典款式会在不同的时期重新流行,而一些流行款式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
3. 时尚流行趋势是怎样形成的?时尚流行趋势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消费习惯等。
时尚界的设计师和品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展示和推广自己的设计作品来引领潮流。
4. 当前的服装流行趋势有哪些?当前的服装流行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时尚:环保意识的兴起使得可持续时尚成为流行趋势,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 复古风格: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元素再次流行,包括宽松牛仔裤、阔腿裤和宽肩设计等。
- 运动休闲风格:舒适度和实用性成为时尚的重要考量因素,运动休闲风格的服装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 中性风格: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推崇中性风格的设计,使得男女穿着款式趋于统一。
- 色彩和图案:亮丽的色彩和大胆的图案在当前的时尚界很受欢迎,这些元素可以为服装增加活力和个性。
5. 什么是流行色?流行色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内被广泛应用于时尚设计的主导色彩。
每一年,色彩机构和时尚界会发布新的流行色。
例如,2021年的流行色是“Ultimate Gray”和“Illuminating Yellow”。
6. 为什么了解服装流行趋势很重要?了解服装流行趋势对于时尚行业从业者和时尚爱好者来说都很重要。
对于品牌和设计师而言,了解流行趋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设计出更受欢迎的产品。
新分享丨Fresh新中国70年服饰变迁50年代,女人从工,服装多为工装;60年代,服装是思想意识的表现;70年代,服装渐渐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月艮装流行加快;90年代,突出个 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新时期;21世纪的现在,时尚已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而是世界潮流。
O 整理邹孝听这一时期服装崇尚简洁,朴实,颜色相对单调,以绿,蓝,黑,灰为主。
女装流行代表简朴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
女学生大部分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 背带式工装裤,当时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
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 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列宁装的式样则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
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女装趋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视为理想追求,许多狂热的 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拥有一套绿军装。
所有的花衣裳,旗袍都成了 “封,资,修”的象征,剩下的只有解放装、青年装、中山 装、对襟衫。
处在那个年代,没有权利选择服装款式,也没有什么款式可以挑选。
1976年岁末,喇叭裤悄悄闯进了国门。
不久,迷你裙也开 始流行。
中性化的女装渐渐成了历史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奇装异服”。
"文革”初期被批判的小脚裤管,花衬衫也开始复活了,单色的服饰受到了新潮服饰的冲击。
假领子:一种没有袖子、只有上半截的衬衫,当然它不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时在颈部露出领子;的确良: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012 MODERNSUZHOU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
服装流行的周期性规律一种颜色的运用,一款服装的流行,我们似乎总能在无形中感受到流行的存在,那什么是流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流行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尚的本质是多变的,但是服装流行具有周期规律性,具体表现为服装样式的循环往复性回归以及服装流行生命周期的更迭,这使得流行预测变得可能。
服装设计师只有在多变的流行中把握流行脉络,发现流行的先潮,才能不失适宜地把流行推向高潮。
1.服装流行流行是指相当数量范围的人通过模仿,在一时间广泛传播的某种社会现象。
服装流行是诸多流行中的一种,因其内容通俗实用、涉及人员广泛、直接美化人群的特点而令人瞩目,是最大众化的流行现象,所以服装流行极易成为新闻传媒和平民百姓议论的话题。
服装中的流行是指在服装领域里占据上风的主流服装的流行现象,是被市场某个阶层或许多阶层的消费者广为接受的当前风格或式样。
服装的流行包括造型、色彩、面料、工艺以及穿着方式、化妆方式等。
认识和把握服装流行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流行的脉搏,从而设计出消费者需求的服装,流行在其产生——推动——传播——衰亡的过程中,揭示了一个最具实际意义的内容:即进行商业运作,创造商业利润。
服装流行的兴衰演变、潮起潮落展现给人们的是服装市场的繁荣景象和多姿多彩,这正是流行创造的商业市场的前景与目标。
涉及服装流行的所有现象,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的获取商业利润。
流行不只是猜测,需要更多有系统的资料。
流行受社会变革的推动而产生,同时在流行的过程中社会群体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行为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服装流行的周期性规律纵观服装的发展和演变,总能发现服装样式、服装风格的反复出现,这种每隔一定时间就重复出现类似的流行现象表明了流行具有周期性。
服装流行趋势调查报告服装流行趋势调查报告近年来,服装行业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随着时尚的不断演变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服装流行趋势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的服装流行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色彩趋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明亮、鲜艳的色彩是当前服装流行趋势的主要特点。
鲜艳的红色、橙色和黄色在设计师的作品中得到广泛运用。
这些色彩能够给人带来活力和积极的感觉,符合现代人对于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二、材质趋势在材质方面,我们观察到天然材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棉麻、丝绸和羊毛等天然纤维的服装备受欢迎。
消费者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材质的服装能够满足他们对于健康和环保的需求。
三、款式趋势在款式方面,我们发现宽松、舒适的设计备受欢迎。
宽松的上衣、宽腿裤和连衣裙成为时尚圈的热门单品。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穿着体验,还能够展现出时尚与休闲的结合,符合现代人对于舒适和自由的追求。
四、细节趋势细节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细节设计成为了时尚界的焦点。
例如,蕾丝、刺绣和流苏等细节装饰能够给服装增添女性化和浪漫的元素。
此外,大胆的图案和印花也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五、搭配趋势搭配是服装流行趋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发现,简约的搭配风格备受欢迎。
将简约的服装与个性化的配饰相结合,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此外,对比搭配也成为了时尚界的新趋势。
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的服装进行巧妙搭配,能够创造出时尚感十足的造型。
六、消费者需求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消费者对于品质和价格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于高质量的服装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更加注重服装的面料、做工和舒适度。
同时,消费者对于价格也有一定的敏感度,他们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服装。
综上所述,当前的服装流行趋势呈现出明亮、鲜艳的色彩、天然材质的运用、宽松舒适的设计、细节的关注以及简约的搭配风格等特点。
一:形成特性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服装流行现象的出现也有一个形成过程,渣循产生一发展一哀亡这样一个变化规律。
服装流行的形成过程,展开后可分为四大部分,详细内容见表2—2所示。
流行形成的各个阶段都盲吕体的时间性和参与的人数比例,往往是领导流行潮流的创始者和对流行的感觉敏锐者的超前行为,同时,相应的流行阶段对服装销售吕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发展特征购分桥流1音现象的发展,一般处于三种基本模式之q,这三种基本模式是按照社会阶层划分的,吕体内容如下。
1.渗入现象流行的展开是一种逐步渗入的现象。
在工业革命开始前几乎是全球性的流行模式,其历史最为悠久,从古到今可以说从来没有中断过。
这种流行的服装往往是由上层社会率先展示,然后被民间逐步效仿而形成的一种发展现象。
2陨起现象这种流行现象的显著特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规模形式。
这神现象产生的根源在社会下层。
这是自发产生于劳动阶级之中的某种服装,经过任期使用,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它的“功能作用”,并形成相应的审美观念,从而成为流行趋势,最后被杜会广泛接受。
这种流4音趋势的影响往往很大,持续时间也较任,由于它是逐步演化完善的,一目形成就会庆期稳定。
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产生出来的流行服装常常是一个时期的典型代表。
比如:拜占庭时代的服装——佩奴拉(Pa e nul:)*原本是一般庶民出于防寒等极为实用目的而穿用的,后来被逐渐升格,最后变成象征性极强的礼仪服。
拜占庭时代的佩奴拉完全脱离了防寒等实用的朴素性能,成为一种象征威严的礼服。
贵族们使用特大型的佩奴拉,以示权责;倡侣们则把它作为对神虔诚地表达谢意的象征物;就连呈帝、王6Z也用它做礼服。
这种风俗习惯持续了整个中世纪,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服装史上出现的逆行变化”现象。
3.扩散现象在曰常生活当中,总有一些吕有一定影响的人或吕有一定影响的事,这某个偶然的机会,使其在服装上产生出巨大的冲击力,对周围产生出裂变反应式的影响,这种服装形式被迅速扩散接受的发展趋势就属于扩散现象。
新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及趋势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风云骤变的时代,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相同的。
5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和磨难,这种时代变迁的印记必然在表现力极强的服饰文化中有所反映。
中国人的衣着装饰作为社会生活领域中最为直观的物质文化现象,从来没有超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外而独立存在,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干预支配。
因此,总结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以及趋势,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社会变革,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来的服饰变迁,是一个变动非常大、非常剧烈的时期,新中国50年来的服饰变迁呈现出以下特点。
l中国服饰泛政治化服饰是最直观的物质文化现象。
在政治变革、或局势不稳定的社会里,政治对服饰的影响力更大,决定着服饰的种种表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政治变革。
对服饰变化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服饰的泛政治化是20世纪50一70年代中国服饰变迁最大的特点。
首先,服饰的变迁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而明显呈现出阶段特色:第一阶段:1949一1965年,国家意识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发生着作用,并没有采取强制力。
服饰以朴素、实用为主。
第二阶段:1966一1976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活方式上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暴力摧毁有象征意味的服饰,如旗袍、布拉吉、西装等。
中国服装舞台上成了军便服的天下,服饰发展走向极端。
第三阶段:1978一2000年,思想上的束缚得到解放。
服饰发展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不再依附于政治,中国服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其次,服饰变革与社会政治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政治运动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服饰习俗的急剧变革。
例如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作为社会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服饰变革,需要找出代表旧制度的革命对象:旗袍、中山装、布拉吉、西装、长袍、马褂:同时也树立了作为革命和新时代象征的新的服饰样板,军便服伴随着红卫兵运动而登上了服饰舞台的中心。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1.50年代: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主流。
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匮乏,百废待
兴。
很多人工资一发,首先把全家的柴米油盐买齐,便所剩无几。
那时候的家庭妇女也大多从工帮补家用,于是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为主流,"列宁装"就是当时最时髦的女装。
2.70年代中期以前: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
女装中基本
上是两用衫、军便装的天下。
旗袍的华丽之美仅仅用于外贸出口,除此以外,就是成为爱好收藏人士压箱底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