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小鼠nafld模型诊断标准
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
特征是肝脏脂肪积累,不伴有酒精摄入。
NAFLD模型的诊断标准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脏脂肪含量:NAFLD的主要特征是肝脏内脂肪的积累。
通
常使用组织学染色或化学分析来评估肝脏脂肪含量。
组织学染色一
般使用油红O染色或Sirius红染色来观察脂肪滴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化学分析一般使用甘油三酯测定法或游离脂肪酸测定法来定量测量
肝脏中的脂肪含量。
2. 肝脏炎症和坏死:NAFLD常伴有肝脏炎症和坏死。
组织学染
色一般使用炎症标记物如CD68、CD163和F4/80来评估肝脏炎症程度。
坏死的评估一般使用组织学染色中的坏死标记物如TUNEL来观
察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
3. 肝脏纤维化:NAFLD的进展会导致肝脏纤维化。
通常使用组
织学染色中的胶原染色如Sirius红染色或Masson染色来评估肝脏
纤维化程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检测纤维化标
记物如α-SMA和Collagen I。
4. 肝脏功能指标:NAFLD模型的诊断还需要评估肝脏的功能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ALT和AST)水平、血清总胆固醇
和三酰甘油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血液生化分析来测定。
综上所述,小鼠NAFLD模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肝脏脂肪含量、肝脏炎症和坏死、肝脏纤维化以及肝脏功能指标的评估。
这些标准
可以通过组织学染色、化学分析和血液生化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精确
的诊断。
3种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表型比较孟庆楠;张晓芙;熊雪莲【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22(29)4【摘要】目的比较3种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特征,从而为NASH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分别用高脂饮食(HFD)喂养24周、Amylin饮食喂养24周、高脂-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HFMCD)喂养10周,诱导小鼠NASH表型,并用正常饮食(CD)小鼠作为对照,每组10只。
喂养结束后分别检测其体质量、肝质量,血清转氨酶(肝脏损伤指标)、肝脏三酰甘油(肝脏脂质沉积指标)、肝脏羟脯氨酸(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以及胰岛素敏感性。
对小鼠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以观察其组织学变化。
结果HFD组小鼠发生明显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脏三酰甘油沉积、肝脏羟脯氨酸沉积和肝脏组织炎症病变程度小。
Amylin饮食组小鼠发生明显肥胖、胰岛素抵抗、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脏三酰甘油沉积、肝脏羟脯氨酸沉积,以及严重的NASH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HFMCD组小鼠诱导饮食后相对短时间内发生较严重的血清转氨酶上升、肝脏三酰甘油沉积、肝脏羟脯氨酸沉积和肝脏病理学改变,未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结论3种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各有其特点,其中,Amylin 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更符合人NASH发生发展过程。
【总页数】5页(P669-673)【作者】孟庆楠;张晓芙;熊雪莲【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1【相关文献】1.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2.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肠道通透性的研究3.特殊饲料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构建与研究4.通过简单饮食和化学诱导构建一种可迅速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5.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动态监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摘要】目的连续动态观察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凋亡肝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从而揭示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几者的相互关系。
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造模组3O只,给予88%基础饲料+1O%猪油+2%胆固醇,均正常饮水。
对照组大鼠于8周后处死。
造模组分别于8,12,16周处死,取肝组织标本,制备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苦味酸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测定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在NAFLD中的作用及几者的相关性。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随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逐渐加重,后期出现少数纤维化表现(P<0.05);(2)造模组大鼠血清S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且SOD活性与肝组织脂变、炎症程度呈负相关(r=-0.726, -0.828;P<0.01),而MDA含量与肝组织脂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程度呈正相关(r=0.876, 0.931,0.420; P<0.01);(3)实验大鼠肝细胞凋亡程度与肝组织脂变、炎症程度呈正相关,与纤维化程度相关(r=0.843, 0.922, 0.662;P<0.01);(4)氧应激、脂质过氧化程度与肝细胞凋亡程度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700, 0.885;P<0.01)。
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中,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程度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而且氧应激、脂质过氧化与肝细胞凋亡之间联系紧密且相关,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诱导肝细胞凋亡的首要因素。
血清PGC -1α、A1AT 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关系吴军1,邓润钧1,张向磊1,贺倩倩1,姜莉莉21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山东青岛266033;2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PGC -1α)、α1-抗胰蛋白酶(A1AT )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T2DM 患者184例(T2DM 组),另选取同期6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NAFLD 将T2DM 患者分为NAFLD 组(95例)和非NAFLD 组(89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GC -1α、A1AT 水平。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T2DM 合并NAFLD 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GC -1α、A1AT 水平对T2DM 合并NAFLD 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 组血清PGC -1α、A1AT 水平降低(P 均<0.05)。
与非NAFLD 组比较,NAFLD 组血清PGC -1α、A1AT 水平降低(P 均<0.05)。
体质量指数增加、T2DM 病程延长、高血压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为T2DM 合并NAFLD 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GC -1α、A1AT 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 均<0.05)。
血清PGC -1α、A1AT 水平联合预测T2DM 合并NAFLD 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大于血清PGC -1α、A1AT 水平单独预测的0.788、0.786(P 均<0.05)。
结论 血清PGC -1α、A1AT 水平降低与T2DM 合并NAFLD 发病密切相关,血清PGC -1α、A1AT 水平联合对T2DM 合并NAFLD 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当前我国第一大肝病,作为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具有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西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动物模型十分必要。
造模方法
通过给实验动物喂食高脂饲料来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造模。
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
模型组:高脂饲料+正常饮水
检测指标
第8周后进行体重、肝指数、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检测。
模型组中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有明显提高。
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模型组病理切片可见肝组织有大油滴和小脂滴,肝细胞肿胀,胞质易见脂肪空泡,肝细胞有明显炎性改变。
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 所需主要试剂GW4064购自invitrogen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1995 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购自美国Gibco BRL公司。
进口分装牛血清白蛋白(BSA)购自上海年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硝酸纤维素膜、Whatman 3MMOL/L滤纸、聚丙烯酰胶浓缩液-29:1、过硫酸铵(APS)、甘氨酸均购于华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细胞裂解液RIPA及PMSF购自上海申能博彩公司。
丽春红染色液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
Trizol RNA抽提试剂,RNA逆转录酶及Olig dT购自invitrogen 公司。
SYBR® Premix Ex Taq TM荧光实时定量PCR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
KOD-Plus-购自日本TOYOBO公司,限制性内切酶及PCR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质粒纯化试剂盒(MiniBEST Plasmid Purification Kit Ver.2.0 )均购自TaKaRa公司;pGEM-T Easy Vector SystemI购自Promega公司;质粒测序由上海博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脂质体2000购于Invitrogen公司羊抗人chemerin抗体购自美国R&D公司;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
鼠抗人GAPDH抗体购自KangCheng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RP标记抗鼠二抗购自上海普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素偶联蛋白Ladder购自cell signal 公司。
HRP标记抗羊二抗购自Santa Cruz 公司。
HepG2细胞株购自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BCA 蛋白测定试剂盒和West Pico chemiluminescent发光底物来自美国PIERCE公司。
2 GW4064及实验所需液体的配制GW4064的配制GW4064按一定比例溶解于DMSO配成终浓度分别:0.5mM、1mM、2mM、5mM、的储存液放于-20℃避光保存。
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目录1、饮食诱导模型 (2)2、化学物质诱发模型 (2)3、基因编辑模型 (3)4、复合模型 (4)最常用的复合模型: (4)参考文献: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
可从单纯性脂肪肝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
根据Younossi等人的研究,“NAFLD是世界范围内肝脏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成为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会影响成人和儿童。
”图1. 全球NAFLD大概的患病率和PNPLA3基因型的分布NASH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活组织检查,但是这种方法非常具有侵入性。
NAFLD患者的肝酶有时是正常的。
虽然超声波可以检测到脂肪肝,但它无法检测纤维化或炎症。
目前还没有针对NAFLD的批准治疗方法,因此研究不仅针对NASH治疗药物的开发,还针对新的诊断方法,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大力投资NAFLD / NASH研究。
动物模型在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新药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前研究需要根据研究的特定NAFLD表型使用不同的动物模型。
NAFLD和NASH的临床前动物模型可分为四类:饮食诱导模型、化学物质诱导模型、基因编辑模型、复合模型。
1、饮食诱导模型给予动物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的脂肪肝模型,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营养过剩,食物中脂类、胆固醇和(或)糖类过量,无法完全吸收利用,脂类堆积于肝而引发脂肪肝,进一步出现肝炎性改变及纤维化。
该模型与人类NAFLD 相似,是最常见的NAFLD动物模型。
不同的饮食诱导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饮食诱导模型的一个挑战可能是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较长的时间造模。
表1. 不同的饮食诱导模型的特点2、化学物质诱发模型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饮食,已被用于制备小鼠的NAFLD,可导致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
[收稿日期] 2009-06-19[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06-07ZQ17)[通讯作者] *朱晓新,Tel:(010)64056154;E -mail:zhuxiaoxin@mail.cintc #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翁小刚,朱晓新*,杨 庆,李玉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目前尚无治疗NAFLD 的特殊有效药物。
本文查阅十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80余篇,对NAFLD 的发病机制及新学说、NAFLD 研究模型及观察指标,以及中药治疗NAFLD 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
NAFLD 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IR)等,与IR 有关的/二次打击学说0能够合理地解释NAFLD 的形成机制。
NAFLD 研究模型主要包括整体动物实验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观察指标主要涉及脂质代谢、一些特殊细胞如Kupffer 细胞等。
中医治疗NAFLD 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实验研究;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 R28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03(2009)11-0104-06Review of Experimental Stud ies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WE NG Xiao -gang ,Z H U Xiao -xin *,Y ANG Qing ,LI Y u -jie(Institute o 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 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 j 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is a sort of parenchymal lesion not caused by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alcohol.It includes simplex fatty liver,steatohepatitis,greasy hepatic fibrosis and cirrhosis.NAFLD encompasses a spectrum of common hepatic disorder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ith multiple pathologic c onsequences and is incidence is paralleling the increasing number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individuals worldwide.The pathogenesis of NAFLD 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mainly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and oxidative stress,and no effec tive drug can be obtained in the market for treatment of rg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NAFLD are in progress recently.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about NAFLD and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NAFLD.[Key words ] Nonalc 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Pathogenesis;Insulin resistance;Experimental studies;Animal model正常人肝脏,脂类占重约为肝湿重的5%,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相关肝细胞肝癌研究进展
王玉洁;覃后继;易廷庄;黄嘉伟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24(21)14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肪沉积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
NAFLD与NAFLD相关HCC有着相似的多元化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脂肪代谢、遗传易感性、免疫失调、肠道菌群紊乱、铁沉积等。
近些年随着NAFLD的患病率的增加,NAFLD相关HCC患病率也逐年增加,因此提早监测预防NAFLD相关HCC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综述了NAFLD相关HC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监测及预防,为认识NAFLD相关的HCC现状及预防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6页(P173-178)
【作者】王玉洁;覃后继;易廷庄;黄嘉伟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肝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肝癌的研究进展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泌尿外科常用的化验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痰培养、血常规、血凝四项、PSA、术前八项肝肾功电解质及血糖。
二、各化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一)尿常规异常结果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1、尿液颜色,红色为血尿:急性膀胱炎、泌尿道结石、肿瘤、肾结核乳白色(乳糜尿)、血丝虫病、泌尿道化脓性感染.深黄色或红茶样:黄疸。
2、尿透明度,混浊:有大量结晶、血液、脓液及乳糜尿时.3、尿酸碱度(尿pH值),了解尿液的酸碱度,对诊断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线索.4、尿比重,在病理状态时,尿比重的增减主要根据肾脏的浓缩功能而定。
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
5、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
白细胞:增多:泌尿系统感染、结核。
颗粒管型,持续多量出现于急、慢性肾炎。
透明管型,肾炎、肾盂肾炎、发热性疾病有时少量出现。
6、化学检查:蛋白,阳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高热、肾结核。
糖,阳性:糖尿病.酮体,阳性:过度饥饿,严重糖尿病。
尿胆元,大于正常见于肝炎,肝癌等引起的黄疸及溶血性黄疸.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需要检查的人群: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7尿常规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 一般无不适合人群。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晚上九点以后不要进食,可喝水,检查当天早上起床后不吃东西也不喝水,便于检查准确。
检查时要求:(1)留尿液标本时预先选好能装20毫升以上的清洁尿杯。
(2)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标本送检.取尿时,最好先尿出一些再取即取中断尿。
(3)女性患者在经期一般不宜取尿做检查。
(二)大便常规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1、便秘者粪便呈球状硬块。
2、粥状或水样稀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3、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患者.4、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
5、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6、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7、需要检查人群:8、大便异常,排便异常症状者9、注意事项:检查时要求:(1)因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
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
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类肝素酶在非酒精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为脂肪肝的临床监测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建立正常大鼠模型(30只),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30只),采用免疫组化sabc 法测定两组模型肝脏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
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类肝素酶的阳性率高于正常模型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增加,提示类肝素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类肝素酶;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181-0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慢性肝病的最常见病因之一。
nafld 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day
和james在1998 年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
nafld各种病因引发脂
质代谢异常,ffa和甘油三酯在肝内沉积,通过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及微粒体ω氧化等途径触发氧应激反应,脂质过氧化反应通过上述机制损伤线粒体,激发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凋亡、坏死和纤维化的发生。
因此,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非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 在nafld 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细胞因子产生并参与了疾病的演变过程,目前的研究认为类肝素酶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由脂代谢异常引起机体释放大量的活性氧和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和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参与肝损害,诱导细胞死亡、炎症和纤维化[9]。
免疫系统的大量细胞和体液成分都贮存在血管内,在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它们要通过血管内皮进入炎性反应部位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目前研究更倾向于强调ecm成分的改变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本实验着重了解肝素酶是否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g,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造模: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30只,模型组30只。
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和自来水;模
型组:采用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高脂饮食配方:普通饲料84%、猪油14%、胆固醇2%;分别在第8、10周末每组各取6只隔夜禁食处死大鼠采集标本,留取肝组织待检,12周取18只隔夜禁食处死大鼠采集标本,留取肝组织待检(预试验表明类肝素酶和tgf-β1在8,10周肝组织中表达不明显)。
1.2.2 肝脏组织he染色及脂肪肝判断标准:取部分肝右叶放于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石蜡包埋,5μm切片,并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1.3 标本处理:所有标本连续切片5张,厚为4μm,置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处理过的玻片上,58℃烤片2h后4℃保存。
再各取石蜡标本10μm 3张,置于1.0ml无菌eppendorf管中,4℃保存备用。
1.4 类肝素酶的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组织切片与兔抗鼠类肝素酶抗体共孵化,4 ℃过夜,生物素标记的羊抗
兔免疫球蛋白g( igg) 处理后,滴加sabc ,dab 显色,苏木素轻度复染,脱水、透明、封片。
类肝素酶表达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为棕黄色,结果判断标准:在放大400 倍下,每张切片随机选取10 个视野,通过灰度计算阳性面积以及阳性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即阳性率)。
1.5 结果判断:细胞浆内含有棕黄色颗粒者为类肝素酶和tgf-β1阳性表达。
在放大400 倍下,每张切片随机选取10 个视野,通
过灰度计算阳性面积以及阳性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即阳性率)。
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包,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指标。
对所采集数据用excell2003软件手工辅助进行制图。
2 结果
两组模型的阳性表达
2.1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12周)的类肝素酶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模型大鼠的类肝素酶的阳性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52, p < 0.01)。
2.2 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
类肝素酶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灶状、巢状或散状分布。
3 讨论
3.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临床病理上从仅出现单纯性脂肪肝、到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进一步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一种疾病。
范建高等用普通饲料加2%胆固醇、10%猪油给大鼠食用24周后,其体重、肝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周进展为单纯性脂肪肝,12-24周表现为脂肪性肝炎,即在单纯性
脂肪肝的基础上出现小叶内和汇管区的炎症,程度进行性加重,24周所有造模大鼠均出现窦周纤维化。
本课题主要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两个阶段进行研究。
3.2 类肝素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在nash的发病过程中,有脂代谢异常引起机体释放大量的活性氧和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和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参与肝损害,诱导细胞死亡,炎症和纤维化[9]。
免疫系统的大量细胞和体液成分都贮存在血管内,在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它们要通过血管内皮进入炎性反应部位ecm。
目前研究更倾向于强调ecm成分的改变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类肝素酶通过降解ecm中的成份,尤其是ⅳ型胶原为炎症介质的迁移开拓道路,同时类肝素酶在水解胶原的同时释放一部分炎症介质,如:mmps等,加剧炎症反应的发生。
目前的研究认为在nash的发病过程中,有脂代谢异常引起机体释放大量的活性氧和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和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参与肝损害,诱导细胞死亡、炎症和纤维化[9]。
免疫系统的大量细胞和体液成分都贮存在血管内,在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它们要通过血管内皮进入炎性反应部位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目前研究更倾向于强调ecm成分的改变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类肝素酶通过降解ecm中的成份,尤其
是ⅳ型胶原为炎症介质的迁移开拓道路,同时类肝素酶在水解胶原的同时释放一部分炎症介质,如:mmps等,加剧炎症反应的发生。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与类肝素酶的异常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1] 钟岚,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9,19(3)175-178
[2] 孙大裕.脂肪肝动物模的研究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305-306
[3] 钟岚,范建高,王国良,等,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0,17(2):16-20
[4] 陈世清,刘杞,等.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建立.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105-108
[5] marchesini g,brizi m,bianchi g,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featur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diabetes,2001,50:1844-1850
[6] 范建高,徐正婕,王国良,等.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血清内毒素含量的变化.中华肝脏病杂
志.2003,2(11):73-76
作者单位: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1
046000 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