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产物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8.05 MB
- 文档页数:96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一.选择题:40680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40681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40682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40683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A.构成细胞物质B.B.提供能量C.C.A,B两者答:( )40684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A.A.碳素物质B.B.氮素物质C.C.水答:( )40685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A.酵母菌B.蓝细菌C.苏云金杆菌答:( )40686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C.A,B两者答:( )4068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B.B.所需碳源不同C.C.所需氮源不同答:( )4068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A.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B.B.需要消耗能量C.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答:( )4068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A.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40690406914069240693406944069540696406974069840699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答:(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A.A.微量元素B.B.氨基酸和碱基C.C.维生素D.D.B,C二者答:(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B.C源C. N源答:(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A.A.单纯扩散B.B.促进扩散C.C.主动运输D.D.基团转位答:(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A.A.糖类物质B.B.碳酸盐C.C.农副产品答:(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A.A.10%B.B.30%C.C.50%D.D.70%答:(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A.A.C源B.B.N源C.C.生长因素D.D.A,B,C都提供答:(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A.细菌B.B.放线菌C.C.真菌答:(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A.厌氧菌B.B.兼性厌氧菌C.C.好氧菌答:(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A.厌氧菌B.B.兼性厌氧菌C.C.好氧菌D.D.A和B答:( )缺少合成AA能力的微生物称为:A.A.原养型B.B.野生型C.C.营养缺陷型答:( )二.判断题:40700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N作N源。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答: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2.试图示并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鞭毛(flagella),长100-200 μm,以挥鞭方式推动细胞运动。
鞭毛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埋在细胞质膜上的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
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中央微管,其外有9个微管二联体,整个鞭杆由细胞质膜包裹。
每条微管二联体由A,B两条中空的亚纤维组成,其中A亚纤维是一完全微管,而B亚纤维则有10个亚基围成,所缺3个亚基与A亚基纤维共用。
通过动力蛋白臂与相邻的微管二联体的作用,可使鞭毛作弯曲运动。
3.试简介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及主要功能答:(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高尔集体、液泡、内质网、微体、膜边体、氢化酶体、几丁质酶体。
)膜边体又称须边体或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所特有。
它是一种位于菌丝细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
膜边体可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特定部位形成,各个膜边体能互相结合,也可与别的细胞器或膜相结合,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细胞壁有关。
几丁质酶体又壳体,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泡囊,内含几丁质合成酶,其功能是把其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第四章微⽣物的⽣长章名:03|微⽣物的⽣长0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难度:1|易1.下列物质可⽤作⽣长因⼦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NaClD.叶酸答:D2.要对⼟壤中放线菌孢⼦进⾏计数最好使⽤()A.浇注平板法B.划线平板法C.涂布平板法D.弹平板法答:C3.在典型⽣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的⽣长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A4.在典型⽣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B5.在曲型⽣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C6.在曲型⽣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D7.作接种⽤的“种⼦”,最好取⾃典型⽣长曲线上()的培养液。
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B8.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过氧化氢酶C.过氧化物酶D.葡萄糖氧化酶答:A9.利⽤酒精作表⾯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A.70%-75%B.75%-80%C.80%-85%D.85%-95%答:A10.链霉素的作⽤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B.⼲扰细胞膜功能C.抑制蛋⽩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答:C11.四环素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B.抑制蛋⽩质合成C.抑制DNA合成D.抑制RNA合成答:B12.最适⽣长温度低于20℃的微⽣物被称为()A.耐冷菌B.嗜温菌C.耐热菌D.嗜冷菌答:D13.常⽤的⾼压灭菌的温度是()A.121℃B.200℃C.63℃D.100℃答:A14.巴斯德消毒法可⽤于()的消毒。
A.啤酒B.葡萄酒C.⽜奶D.以上所有答:D15. ()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抑制细菌⽣长。
A.青菌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答:B16.对活的微⽣物进⾏计数的最准确的⽅法是()A.⽐浊法B.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细胞重量测定D.平板菌落计数答:D17.某细菌2h中繁殖了5 代,该菌的代时是()A.15minB.24minC.30minD.45min答:B18.代时是指()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长所需要的时间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C.培养物⽣长的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代所需要的时间答:D19. 发酵⼯业上为了提⾼设备利⽤率,经常在()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第四章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的概念与微生物代谢的特点第二节发酵第三节呼吸作用第四节天然多聚物的氧化分解第五节能量转换第四章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的概念与微生物代谢的特点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的概念新陈代谢简称代谢,这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包括微生物体内所进行的全部化学反应的总和。
二、新陈代谢的途径当营养物质(A)进入微生物体内后,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A→B→C→D→E,称为代谢途径。
途径中的物质(B→D)称为中间产物。
经过不同的中间产物,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形成终点产物(E)。
每一步反应都有专一的酶催化进行。
A到E得到一个终点产物,是直线途径。
一种营养物质有时可被代谢成一个以上的终点产物,是分支代谢途径。
(A)和(C)都是前体。
所谓前体是指微生物从外界吸收的、或在代谢途径中形成的、可被进一步转变成终点产物的化合物。
F→GA→B→C→D→EH三、代谢分类代谢作用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或分别称异化代谢和同化代谢。
1、分解代谢催化分解代谢的酶称为分解酶类。
营养物质在分解酶类催化下,由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变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的反应为分解代谢,所经历的过程为分解途径,所得到的产物称为分解产物。
在物质分解过程中同时产生能量。
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2、合成代谢催化合成代谢的酶类称为合成酶类。
在合成酶的催化下,不同的小分子结构的物质被合成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所经途径为合成途径。
所得产物为合成产物。
合成代谢过程中需要能量。
合成代谢能量与代谢关系3、两向代谢途径由于多数酶促反应是可逆的,所以某些代谢途径就不只具有一种功能。
例如EMP途径,不仅作为使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分解途径,而且也能作为使小分子物质(二羧酸)合成糖原(糖原异生)的合成途径。
这种具有双重功能的途径称为两向代谢途径。
4、初级代谢一般把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球各个环境中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具有独特的代谢过程,通过分解和转化有机物质,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
本文将着重探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从其能量获取、营养物质利用等方面展开,以便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活方式。
一、微生物的能量获取微生物的能量获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化学能和光能。
一些微生物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能量,这被称为化学合成。
比如许多细菌利用硫化氢等无机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来维持其生存。
另一些微生物则利用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以供自身使用。
光合作用是一种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典型的代表就是光合细菌和光合蓝藻。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利用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利用非常广泛,可以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进行代谢。
其中,碳源的利用尤为重要。
微生物可以根据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将其分为两类: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碳源如二氧化碳来合成有机物质,比如细菌中的类固醇合成细菌;而异养微生物则需要从外部获取有机碳源,例如许多病原菌依赖于宿主提供的有机物质来生存。
微生物的氮源利用也非常重要,因为氮是构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关键元素。
微生物可以利用无机氮源如氨、硝酸盐等,也可以利用有机氮源如氨基酸、蛋白质等。
通过利用不同的氮源,微生物可以满足自身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除了碳源和氮源,微生物还需要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磷、硫、钾等。
这些微量元素在细胞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细胞信号传递等。
三、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来完成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合成。
常见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脂肪酸合成等。
糖酵解是一种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乙醇等产物的过程,常见于一些厌氧微生物。
无氧呼吸则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通过无氧反应代谢产生能量的方式。
有氧呼吸是一种需氧条件下进行的代谢途径,微生物通过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