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理家的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10
解析探春理家探春是贾府四位小姐中曹雪芹最用力刻画的形象,在她身上,曹雪芹注入了自己的某些理念,从而使探春成为《红楼梦》众多艺术形象中塑造最成功者之一。
她品格高洁,性格开朗。
温婉孝顺。
善作诗文;她极有治家才能和责任感,顾全大局。
精明敏捷;她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颇富傲骨,勇于捍卫人格尊严;她命逢顺迭,婚姻幸福,是姐妹中命运结局最理想的。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探春理家,在大观园大兴改革之风,推出了承包责任制。
显示了探春卓越的管理才能。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王夫人命王熙凤等抄检大观园,探春冷眼相对,王善保家的不知趣,欲搜查探春身体以羞辱之,探春怒不可遏,狠狠的给了她一个嘴巴。
显示了探春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
王熙凤生病,贾府大观园无人打理,是探春理家的背景,它的难度比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探春只是王夫人指派的三人"临时内阁"成员中的一员,而且还不是"一号首长",权力有限,财力更为有限,可以想像,她走上前台,打理家事的目的,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一份朴素情感和责任,"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这是她的抱负,即使在家也要干不比男人差的事业,因为她着眼的是家族的未来,家族的发展。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廉洁精神。
贾探春虽是一个未出阁的大家闺秀,但却饱读诗书,加上天生刚正不阿的性格,决定了她处事有原则、办事讲准则和不徇私情的廉洁精神。
她的这种精神集中表现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当时贾府大当家凤姐卧病在床,由探春和大嫂李纨主持府内家务。
管事的婆子吴登新媳妇报事,说是赵姨娘的兄弟死了。
当李纨问清袭人的妈死后是赏银40两时,就答应也赏40两。
但贾探春却没随声附和,让吴登新媳妇取出旧账,看出了破绽,探春按旧例,做主只赏了20两。
同是理家之事,因为目的不同,条件不同,人物表现出的胆识和勇气也不同,与王熙凤相比,探春的豪气和勇气可见一斑,她的胆量更是怎一个"敢"字能够说得尽!探春和王熙凤能够被推上贾府的管理舞台,自有其被众人认可的相似的才华和能力:一是她们都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二是她们都有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三是她们的行事风格相似,亲力亲为,雷厉风行。
探春理家一回实际上是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三个人共同管理荣国府。
王夫人知道凤姐病了不能够理事,只好派李纨出来处理家务,李纨又太软弱,王夫人就叫贾探春出来帮助管理,然后又请上了薛宝钗。
这是三驾马车执政,但是因为贾探春表现太抢眼了,所以大家习惯把它叫做“探春理家”。
正因为抢眼,许多读者都忽略了薛宝钗的表现,我们今天来分析下探春理家时宝钗都做了什么。
熟悉红楼的朋友都知道,“金玉良缘”从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开始拉开序幕,在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莺儿以及周瑞家的一干“王家人”的精心策划下,一场金玉良缘的传言就在贾府传播开来,更有元春赏赐的红麝串明确暗示了宝钗和宝玉的婚姻。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母借张道士提亲顺势就否定了“金玉良缘”:“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老太太根本就不提宝钗,在不动声色之中否定了“金玉良缘”,到第三十六回“(宝钗)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这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宝钗放弃了对宝玉的爱情幻想。
自此以后,薛宝钗与林黛玉和解,成为知心的姐妹和朋友。
然王夫人表面上像个没嘴的葫芦,很老实,整天吃斋念佛,但其实很有心计,是个大智若愚且很能隐忍的人,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促成“金玉良缘”的努力。
趁着凤姐生病的空当,把薛宝钗拉进管理团队,且地位在李纨、贾探春之上,薛宝钗借势“上位”。
笔者认为,李纨、贾探春都是荣国府的正经主子,怎么管都不过分,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而薛宝钗作为荣国府的亲戚,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参与管理贾府事务就非常不妥。
这不符合她“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世原则,这次她不但接受了管理委托,而且表现得耐人寻味。
首先我们来看王夫人是怎么授权的,对李纨是“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对探春是“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一个是“令”,一个是“命”,合起来就是“命令”她俩协理荣国府的意思,她俩都是在王夫人领导之下的。
《探春理家》是一部古典小说,著名的唐代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
该小说叙述了一对红叶夫妇的爱情故事以及探春理家的追求故事。
红叶夫妇故事,讲述的是一对深爱的夫妻,他们分别是陆游和红叶。
陆游是一位官员,他因为贪污而被放逐,红叶却照顾他,把他接受住,后来他们结婚了。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完美,因为陆游因贪污而被放逐,他们夫妻无法共同生活,只能分开生活。
最终,他们还是重归于好,拯救了他们的爱情。
探春理家的故事以一位古代文人探春理家为主角,他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人生,探春理家放弃了贪污的金钱,而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在自然中寻找他的心之所向,他的精神和心态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人。
小说的结局,陆游和红叶夫妇最终还是重归于好,红叶夫妇的爱情得以成功,而探春理家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他们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探春理家》是一部富有哲理的小说,它教会了人们爱情的真谛,提醒人们要追求真理的人生,不要被金钱所迷惑。
它赋予了读者一种正确的思想,为人们指引了一条正确的路。
红楼梦贾探春理家故事前因后果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理家故事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情节,其前因后果如下:
起因:贾府中贾母去世后,家中的权力逐渐被王夫人、凤姐等人掌握。
但是,由于王夫人年纪渐大,凤姐身体不好,家中的事务管理开始出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夫人决定让贾探春帮忙管理家中的事务。
经过:贾探春开始管理家中的事务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得家中的开支逐渐减少,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
她还发现了一些家中的弊端,如偷窃、浪费等问题,并加以整治。
在她的管理下,家中的秩序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结果:贾探春的管理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也得到了家中的仆人和亲戚们的尊重。
她的声望逐渐提高,成为了贾府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但是,她也因此招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仇恨,为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探春理家的故事情节概括
《红楼梦》中的“探春理家”的故事情节主要集中在贾母家族中的探春一角,她是贾母的侄女,由贾母抚养成人。
以下是探春在小说中的一些主要情节概括:
出生与成长:
探春是贾母的侄女,出生在荣府。
她从小聪明伶俐,受到贾母的宠爱。
由于家庭原因,她成为了贾母抚养成人的养女。
与林黛玉的关系:
探春和林黛玉是表妹关系,她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姐妹般的感情。
探春性格温和,与黛玉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互相欣赏和关爱。
与贾宝玉的婚事:
探春原本与贾宝玉有婚约,但由于复杂的家庭情况和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这段婚事最终未能实现。
探春对宝玉持有宽容的态度,没有因此而产生过多的矛盾。
治家育人:
探春在荣府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她以贤淑和善的形象为榜样,成为众多贾家后人学习的对象。
她懂得理家治产之道,有过多次帮助解决家庭问题的经历。
临别离世:
探春在小说的后期,因病离世。
她的离世引起了贾府中众人的痛惜,也成为小说中的一次重要的人物生死离别。
探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温和贤淑、通情达理的女性形象,她在贾府中扮演着和谐沟通的角色,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性格特点和遭遇为小说增色不少。
1。
红楼梦的探春理家的主要内容
红楼梦中的探春是林黛玉的表妹,她性格聪明敏捷,懂得诗词歌赋和家礼,对黛玉非常关爱。
在书中,探春常常在贾府中扮演理家之人,她有不少被认为是颇有见识的言论和做法,这些都反映了她独到的思想和对家庭的深刻理解。
探春认为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她用自己的行动去维护家庭和谐。
例如,她在黛玉哭泣时,会去安慰黛玉,让她明白人生无常,要学会海阔天空;她在贾母与王夫人的争执中,也表现出了她的明智,试图平息双方的矛盾。
另外,探春还很注重家庭教育,她经常督促贾母和其他年长者去教育年轻一辈,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为家族的兴旺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总的来说,探春在《红楼梦》中扮演着家庭的保护者和和谐的维护者,她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使她成为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探春理事主要故事情节探春理事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故事情节,展示了贾府女儿们的聪明才智和责任感。
探春在这个故事中担任了家理事务的角色,她的动机是为了挽救家族的衰败,维护家族的荣誉。
探春理事的过程充满了挑战。
她首先要面对的是家族中的种种矛盾和纷争。
在她担任家理事务期间,她果断地整顿家务,裁员减支,加强对家仆的管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探春深知家仆们是家族的基石,于是她设法提高家仆们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她还着力纠正家族中的腐化风气,提倡节俭持家。
在探春的努力下,贾府的家务管理得到了显著改善,家族的经济状况逐步好转。
探春的理事成果不仅得到了家族内部的认可,还得到了外界的赞誉。
她的举措为家族的振兴带来了一线希望,也对其他家族成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探春理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她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她遭遇了许多反对和质疑。
有些人认为她的举措过于严厉,损害了家族的传统;还有些人认为她一个女人家,不该插手家族的事务。
面对这些压力,探春坚定地走了下去,她相信自己的改革是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
探春理事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家族的繁荣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不仅仅是掌权者,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为家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改革和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面对家族困境时,不能被传统束缚,要敢于突破,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最后,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是实现目标的保障。
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在家道中落的时候,为家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总之,探春理事的故事是《红楼梦》中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的篇章。
五十五回《探春理家》详细剖析看红楼要能看到没有明写的事。
吴新登家的前脚走,赵姨娘后脚来,吴新登家的一定是先到赵姨娘那里,然后到凤姐处汇报。
凤姐和平儿一听账本在探春手中立刻警惕起来。
所以平儿随着也来了。
清朝强调礼治,贾府是诗礼之家。
在这里,礼是很重要的。
王夫人用“礼”杀人,探春用“礼”保护自己,不知“礼”为何物的是傻大姐,死守礼节的是李纨,在“礼”和情感中煎熬的是黛玉,实心实意守礼却被人用“礼”杀死的是晴雯,不小心被人用“礼”暗算的是金钏儿,干着非礼的事,而顶着知礼桂冠的是袭人----。
“礼”其实早已不是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互斗的武器,是往上爬的梯子,是盔甲,是遮羞布----。
赵姨娘来抱怨,探春回应她的都是尊礼的大道理赵姨娘来了,她是不知道如何利用礼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人。
她进来时,屋里只有李纨和探春。
李纨为人厚道多恩无罚,探春是自己的女儿,所以赵姨娘进来直奔主题:“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
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
”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
(这话是可以当着人说的吗?哪里没有王夫人的眼线?她真的不知道她是王夫人的心腹之患啊)赵姨娘来闹,周围的人当然是看笑话了。
所以只有他们两个在说,再没有任何人插话。
那李纨即算劝也只会说:“别吵了,别吵了。
”直到李纨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
”(李纨对探春不领情也心存不满,所以这么说。
但也一语道破天机-----探春确实心想维护母亲弟弟,嘴里却不肯说。
)对此探春急忙反击。
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
我扯谁?谁家姑娘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吴新登家的挑起赵姨娘来闹,使探春更加狼狈,她都口不择言了。
于是母女间口角更厉害,以至于探春“气得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说。
周围人只是看热闹,也不插话。
李纨也只是说别吵了,别吵了的假拉架。
忽然有人说:“二奶奶打发平姑娘说话来了。
”赵姨娘进来时很激动,眼泪鼻涕的哭诉。
探春理家的成与败作者:吴士余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04期探春出山正值荣国府由盛而衰,走了下坡路。
呼风唤雨的王熙凤曾对刘姥姥表示:“外头看着这里轰轰烈烈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处。
”探春就是在王夫人、熙鳳陷于困境时,被推上第一线的。
探春理家,做了三件事,倒实实在在轰动了贾府上上下下,也显示了探春办事的干练、思维的敏捷和难得的才干。
头一件,贾探春按规矩发付母舅赵国基的丧葬费。
身为贾环陪读奴仆的赵国基得疾而亡。
按大观园的常规,执事媳妇吴新登家的须向主子禀陈实事,提出如何处理的主意,分析其利弊得失,随后让主子“拣择施行”。
探春上任管事,吴新登家的则离心离德,一心要看其笑话,她仅是“回说赵国基死了,垂手旁侍,再不言语”,待等探春失误,当即背后放风,攻其下台。
吴新登家的拆台,一是仗着老管家的资格有恃无恐,二是信奉论资排辈。
生母赵姨娘也来插了一杠,要求探春增加补贴。
理由很简单,贾府上下谁不为自己谋私?探春毕竟头脑清醒。
她识穿吴新登家的刁难,回绝生母的私心,秉公执法,按规矩办事,照奴仆等级的惯例发付丧葬费。
探春的果断和才能,赢得了贾府姐妹的刮目相看。
第二件,革除不合理的开支。
巧立名目、重复开支、中饱私囊,乃是贾府一大弊症。
诸如,为宝玉、贾环、贾兰上学,王熙凤特地开支一笔点心费、纸笔费,每人每年白银八两,实际上是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额外津贴。
又如,各房丫鬟采办小姐、夫人的脂粉,每人每月可得白银二两。
王熙凤贴身丫鬟平儿曾披露重复开支的奥秘,此乃凤姐生怕主儿、姑娘们的零用钱不足,受委屈,而施之小恩小惠,另开的口子。
当然,关键还在于,在重复开支的名义下,王熙凤自己可大做文章了。
探春撕破了脸皮,不管姐们儿、哥们儿的牢骚,以“多省俭”为理由,将不合理的劳务费、津贴之类一刀砍掉。
第三件,在大观园推行责任制,搞承包。
探春发现,大观园里“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便酝酿了一个“包佃”(即承包)的改革方案,“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孝敬些什么”。
胸襟阔朗精明志高——贾探春形象分析内容摘要: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
《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
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
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
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
一、探春的总体介绍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
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
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
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
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
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
”之类的佳句。
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