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胸前投篮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双手胸前投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投篮命中率。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双手胸前投篮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
2. 投篮练习: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团队配合投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投篮时的手腕灵活运用和投篮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篮球基本功练习,如运球、传球等。
2. 双手胸前投篮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a. 双手持球:双手手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手指尖朝向篮筐。
b. 投篮动作:下肢力量发力,身体向上伸展,手腕前屈,食指和中指指尖对准篮筐,眼睛注视篮筐。
c. 投篮出手:手腕用力拨球,使球沿着弧线飞向篮筐。
3. 投篮练习:a. 原地投篮练习:学生原地进行双手胸前投篮,教师巡回指导。
b. 行进间投篮练习:学生跑步前进,到达指定位置后进行双手胸前投篮,重复练习。
c. 团队配合投篮练习:学生分为两队,进行传球、接球和投篮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比赛:设置投篮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投篮命中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团队配合投篮练习和教学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投篮命中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投篮技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投篮动作的准确性。
2. 学生投篮命中率。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运用双手胸前投篮技巧。
2. 邀请家长观看教学成果展示,增进家校联系。
八、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的准备。
2. 篮球若干个。
3. 投篮计分板。
九、教学安全1. 检查篮球场地是否平整,无杂物。
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双手胸前投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双手胸前投篮》是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本节课通过双手胸前投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对于篮球运动和双手胸前投篮的技巧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合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巧和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提高投篮命中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2.教学难点:双手胸前投篮的力度、角度和手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分解法:将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分解成各个部分,逐步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练习法: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双手胸前投篮的技巧。
4.比赛法:举办投篮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投篮技能。
六. 教学准备1.篮球场地一个,篮筐若干。
2.篮球若干个。
3.计时器一个。
4.教学课件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篮球比赛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进而引入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内容。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或播放教学课件,展示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讲解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首先,学生进行徒手练习,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然后,学生进行有球的练习,逐步提高投篮命中率。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投篮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双手胸前投篮的技巧。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动作要领口诀
1. 双手胸前要投篮,双脚站稳像座山。
2. 双手持球在胸前,好似捧着大金砖。
3. 投篮之前手型妙,就像莲花微微翘。
4. 两肘内收别乱晃,像个夹子紧紧镶。
5. 手指自然来分开,如同树枝八方摆。
6. 手腕柔和力量传,恰似那春风轻轻弹。
7. 眼睛盯着那篮筐,就像饿狼盯小羊。
8. 膝盖微微来弯曲,好似弹簧在蓄力。
9. 身体重心稍下降,仿佛秤砣往下夯。
10. 准备投篮深吸气,好像鲸鱼把水吸。
11. 发力蹬地腿如弓,射出力量超无穷。
12. 伸臂推球一条线,如同火箭冲上天。
13. 手指拨球方向准,就像仙人来指引。
14. 球离双手飞出去,恰似流星奔太虚。
15. 整个动作要连贯,就像流水不间断。
16. 双手投篮力量匀,好比天平两边分。
17. 出手角度把握好,像是神箭瞄目标。
18. 投篮之后手莫乱,如同雕像立得端。
《双手胸前投篮》教学反思
《双手胸前投篮》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四年级学生上了《双手胸前投篮》,这节课对于本班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特别是准备部分的球性练习,学生几乎不能完成,因为篮球接触的少,对球感特别不好!基本的原地拍球都不能连续拍几次!基本部分学生对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掌握的整体上来说还算可以,但是基于学生的力量问题,很多学生还是完成不了完整的投篮练习。
并且在让学生进行投篮练习的时候,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目的是气温较低,加大练习量,保证练习密度。
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两组同时进行练习时,我不能保证给每位学生进行指导,这就导致练习量达到,但是练习准确性可能达不到!
下次在复习课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计划,比如找出优秀生担任组长的方式,从而在保证练习量的基础下尽量保证练习准确性!
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大部分能够说出重难点,极少数还是不够清楚。
同时,我也强调了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整体来说,本节课上的不够好,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周全,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反思!。
【教案】《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比赛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投篮比赛的规则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跑步、拉伸等热身活动,约10分钟。
2. 技术教学:讲解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约20分钟。
3. 实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能力,约15分钟。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练习和比赛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进行点评,约5分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
在比赛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术进行对抗,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能力。
但在个别学生的动作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动作准确性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双手胸前投篮动作。
3.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七、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的准备。
2. 篮球若干个。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4. 计时器。
八、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双手胸前投篮的正确动作。
3. 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
4. 采用比赛法,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对初学者要耐心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双手胸前投篮技术。
3. 在比赛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互相支持和合作。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篮球教学视频,进一步了解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
初中篮球双手胸前投篮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重点:1. 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团队合作和战术配合。
教学难点:1. 双手胸前投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团队合作和战术配合的运用。
教学准备:1. 篮球场一座。
2. 篮球若干个。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
2. 教师介绍双手胸前投篮的重要性和在比赛中的作用。
二、技术教学(15分钟)1. 教师示范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强调手腕的力量和投篮的准确性。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学生进行投篮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战术教学(10分钟)1. 教师讲解团队合作和战术配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篮球比赛中的配合和团队精神。
2. 学生进行分组对抗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战术配合中的问题。
3. 学生进行实战比赛,运用所学技术和战术。
四、身体素质训练(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跳绳等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能力。
2. 学生进行分组训练,教师个别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双手胸前投篮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篮球比赛,检验所学技术和战术。
2. 邀请家长观看比赛,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投篮技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战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战能力。
通过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能力,为更好地参与篮球比赛打下基础。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投篮准确性和动作协调性。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技术动作教学。
2. 投篮练习:分组练习、集中练习、比赛等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要领。
2. 教学难点:投篮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等,让学生充分热身。
2. 技术教学:讲解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模仿练习。
3. 练习环节:(1)分组练习: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投篮练习,其余组员观察和学习。
(2)集中练习:学生集中进行投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比赛环节:设置比赛规则,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激发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投篮动作的规范性。
2. 投篮准确性和协调性。
3. 学生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一幅2. 篮球若干个3. 标志物若干个(如矿泉水瓶)4. 计时器或计时板5. 教学视频或图片七、教学步骤1. 技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 分组练习: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投篮练习,其余组员观察和学习。
3. 集中练习:学生集中进行投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比赛环节:设置比赛规则,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激发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投篮技术。
2. 采用分组练习和集中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投篮技能。
3. 设置比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
4.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练习投篮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击中他人。
篮球的双手胸前投篮篮球是一项非常有魅力的运动,而投篮则是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而胸前投篮是一种非常基础和常见的投篮方式。
在篮球比赛中,双手胸前投篮的技巧和准确性对于球员的得分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与要领。
技术要领双手胸前投篮是指将篮球从胸前位置投向篮筐的投篮方式。
以下是实施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技术要领:步骤一:站立姿势首先,站立姿势是双手胸前投篮的起点。
球员应该保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的站立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
重心应该放在脚掌的前部,以便更好地控制身体的稳定性。
步骤二:手部动作在双手胸前投篮中,手的动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正确的手部动作:1.双手握球:将双手放在篮球两侧,用手指自然地握住篮球。
拇指和食指应该形成一个三角形,以保证握球的稳定性。
2.抬臂:用双臂将篮球从胸前推至投篮点的位置。
为了有更好的控制和感觉,在此过程中要保持手指的柔软和肌肉的放松。
3.发力:当篮球到达投篮点的位置时,用双手的力量将篮球向篮筐投掷。
同时,手指应保持柔软,将球送出时要保持手指的弹性。
步骤三:身体平衡在进行双手胸前投篮时,身体的平衡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保持身体平衡的要点:1.上半身直立:保持上半身的直立,背部挺直,肩膀放松,这有助于提高稳定性和力量的传递。
2.身体微前倾:稍微向前倾,以使身体的重心更接近篮筐。
这个姿势能够增加力量的输出和击球的准确度。
3.鞭腿:投篮时,将身体的力量通过一定程度的腿部鞭劲传递到上半身。
这种动作有助于提高力量的转化,使投篮更有效。
注意事项在练习双手胸前投篮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注意手部的顺滑。
投篮时,手和球之间的接触要尽量平滑,避免手部和篮球之间出现任何不必要的干扰。
2.注意手指的放松。
手指应该保持柔软和弹性,以便在投篮时能够自然地释放篮球。
3.注意动作协调。
双手胸前投篮需要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协调配合。
练习时要确保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是协调、流畅的。
4.加强力量练习。
四年级双手胸前投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投篮命中率。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投篮时的手腕用力与投篮准确性。
三、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一个。
2. 篮球若干个。
3. 标志物若干个。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强调手腕用力与投篮准确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体会双手胸前投篮的感觉。
3.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提高投篮技术。
3. 投篮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为两队,进行投篮比赛,比一比谁投得准。
2. 设置一定距离,让学生在不同位置进行投篮练习,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篮球教学视频,进一步巩固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要领。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家庭投篮比赛,提高孩子的投篮技巧。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动作要领:动作规范,手腕用力恰当,投篮准确。
(2)团队合作:积极参与比赛,与队友配合默契。
(3)态度与习惯:认真练习,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和队友。
2. 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动作要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促进互相学习、进步。
(3)家长评价:家长协助进行家庭比赛,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过于简单或困难。
(2)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管理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教案
一、课的内容:
1、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2、游戏运球接力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在快乐中锻炼身体,以便解决练习的枯糙,转移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投篮是篮球组织进攻的最后环节,也是唯一的得分方式,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投篮,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小组中有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感
三、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反应游戏:
(1)走
(2)跑
(3)坐下
四、基本部分: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1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
A原地模仿联系
B两人对练
C有一定的抛弧线的练习
D通过一定的高度掉入圈
定点投篮练习
A每个孩子投一次然后抢篮板球运球
在练习前分组把全班分成4个大组,做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练习
二游戏运球接力
方法:四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把球运到对面放在规定的地方然后跑回来和下一个孩子拍手接力
五、结束部分:
1、做放松操
2、归纳评价
3、整理器材
4、师生再见。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跳起单手投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跳起单手投篮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体育道德。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技术教学。
2. 跳起单手投篮技术教学。
3. 投篮练习与比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跳起单手投篮的基本技术。
2. 教学难点:投篮时的手部动作、力量和角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展示正确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投篮动作,教师个别指导。
3. 比赛法:组织小型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讲解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跳起单手投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技术教学:a.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b. 跳起单手投篮: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3. 投篮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投篮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比赛环节:组织小型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进行实战演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投篮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掌握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跳起单手投篮技术的程度。
2. 考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一个,确保安全平整。
2. 篮球若干,每人一个。
3. 标志物若干,用于划分练习区域。
4. 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示范和分析技术动作。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布置篮球场地,确保设施完好。
2. 准备足够的篮球,提前检查篮球的气压和磨损情况。
3.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标志物,划分练习区域。
4.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提前导入教学内容。
九、教学安全:1. 检查篮球场地,确保无障碍物,避免学生受伤。
双手胸前投篮双手胸前投篮技术是最基本的投篮技术之一,指持球者用双手将球从胸前投向球篮的动作。
优点是投篮的力量大,距离远,又便于和传球、运球、突破相结合。
练习时,双手持球于胸前,肘关节自然下垂,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眼睛注视球篮。
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两臂向前上方伸直,拇指下压,两手腕同时外翻,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
球出手时,身体随投篮出手方向自然伸展,脚跟微提起。
1、持球时掌心触球,手指指端未贴球体,影响手腕、手指用力。
纠正方法:教师讲解示范,用正确的手法持球,让学生看清手触球的部位。
也可用手沾粉笔灰后持球,使学生直观手触球的部位,然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持球动作,相互检查纠正。
(2)投篮时肘关节过分外展,致使投篮出手时,身体各部分用力不协调一致。
纠正方法:教师进行正确的讲解示范,学生持球反复做持球、举球和出手的模仿练习。
可以要求学生以投篮手臂侧靠墙进行投篮的出手练习,强制克服肘的过分外张。
(3)双手投篮时,两手用力不均匀。
纠正方法:应徒手多做投篮出手的模仿练习。
然后可持球近距离对墙投篮练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出手用力。
最后再逐渐地由近至远进行完整投篮练习。
(4)投篮出手时,未抬肘关节,向前推球,球飞行的抛物线过低。
纠正方法:可让学生坐在地上进行投篮;在篮下近距离投篮练习;在高举双手进行防守的队员面前练习投篮,使其加大出手角度,巩固向上抬肘伸臂的投篮出手动作。
(5)投篮刚出手,手臂就急促收回,缺乏随球的跟随动作。
纠正方法:讲解示范中应强调抬肘、伸臂动作,要求学生投篮出手后,手臂在空中稍做停留,逐渐体会和建立“抬肘、伸臂护送球入篮”的感觉。
(6)投篮之前手掌提前外翻纠正方法:教师在示范、讲解时,让学生明白动作顺序,要求学生在出手后双手掌外翻,将球推拨出去。
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设计资料
水平三(五年级)体育与健康课
篮
球
原
地
双
手
胸
前
投
篮
教师:
学校:
联系方式: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老师语言评价的激励功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并完成学习目标。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着强列的体育求知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男女同学的技能水平差异较大导致部分女生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所以本节课要有针对性的鼓励学生练习以提高兴趣。
三、教材分析
原地投篮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投篮和跳起投篮的基础。
投篮的基本要求是投得准,要达到投篮准确,除了手法、身体素质等因素外,心理素质也会大大影响命中率。
在教学训练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沉着冷静,遇事不慌的良好心理素质,学会在体育活动中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身心共同发展。
四、学习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运动技能目标:能掌握并独立完成双手胸前投篮动作方法,了解篮球投篮的概念。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灵敏、上下肢力量、协调等素质。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
难点:全身协调由下至上依次用力
六、教学流程
耍球操热身→学生自主尝试投篮练习→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学生原地练习双手胸前投篮动作→两人一组一球投准练习→学生展示,师生纠错,指出难点→三人一组提高投篮弧度练习→独立完成动作并展示、评价→学生分组投篮练习→运球接力→闭目冥想→小结本课
七、教学理念:
1、本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和上、下肢力量,本课所采用的练习方式主要是利用一些比较直观的评价所形成的小挑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再加上老师语言的激励学生能够认真的投入学习。
2、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动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老师不断的鼓励,同学们都能主动的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勇敢克服的精神品质。
4、本课练习的方式,需要两人配合协作完成,同学间的评价起决定性作用,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间的友好交往。
5、本节课采用的器材以篮球为主且所需要的场地较为简单可较轻易的开展,具有简易操作性和实效性。
6、整节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八、《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单元教学计划
九、小学五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第三次课)
课次:第2次执教老师:班级:人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新课标理念,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自己尝试练习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
但个别同学的身体协调性有待提高。
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利用各种手段方法帮助学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