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mitochondria)
1894年发现线粒体。 细胞呼吸中氧化还原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并在此过程中 产生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细胞能量代谢中心。 1963年Nass首次在鸡卵细胞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 Schatz于同年分离到完整的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1988年Wallace等通过对线粒体DNA突变和Leber病 (遗传性视神经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后,明确提出线粒体 DNA突变可引起人类疾病。
人线粒体的结构
每个线粒体可含2-10条DNA链, 单个细胞内可存在多个线粒体。
线粒体的核糖体与原核生物相似, 对一些抗生素敏感,
线粒体可能是细胞内处于共生状态 的微生物独立进化而来
Lynn Margulis
线粒体的复制、转录、翻译都不依赖于细胞核DNA, 但 是
细胞核和线粒体在功能上相互依赖。
人线粒体DNA的结构
痴呆等症状;当MTTL1* Jaber et al, 1993
限制性内切酶Mst II 的识别序列 CCTNAGG
MELAS3243G线粒体达40-50%,
就可能出现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肌病、耳聋等症状。 在编码线粒体呼吸链蛋白(多肽)的线粒体基因中,至少有18种错义突变直接和间接地导致LHON表型出现。
K,表示赖氨酸 2. MERRF:描述疾病临床特征的字母缩略词 3. 8344G:表示碱基改变的位置 疾病编号MIM----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MERRF 8344G
MELAS Syndrom(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线粒体肌病脑病伴乳酸 中毒及中风样发作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