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 格式:docx
- 大小:31.14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概念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
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
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
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
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
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因素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第三章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人类学习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动物的学习是在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后代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二者的本质差别。
人类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而动物的学习只限于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消极适应自然界环境变化的要求。
3、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4、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R模式5、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个体学习的不仅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不受习惯所支配。
6、联结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通过向学习者呈现刺激,学习者作出适当的反应.7、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如何使知识更有意义,必须基于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和图式。
简答学习的实质或特征: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人物:巴甫洛夫(1904年诺贝尔奖);实验:狗的条件反射实验;规律:1、获得与消退。
(1)条件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条件作用的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使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的过程。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1)刺激的泛华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2)刺激泛华指只对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经典实验人物:桑代克;实验:桑代克尝试错误理论的实验使猫走“迷笼”实验。
教育⼼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义的学习指⼈和动物在⽣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定义说明:1、学习表现为⾏为或⾏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狭义的学习指⼈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活实践中,以语⾔为中介,⾃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类学习vs. 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 ⼈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为经验外,还要掌握⼈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化知识。
2. ⼈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实践中,在与其他⼈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的中介作⽤⽽进⾏的。
3. ⼈类的学习是⼀种有⽬的、⾃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的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什么?(⼈类学习和学⽣学习有什么区别)含义:学⽣的学习是⼈类学习中的⼀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师的指导下,有⽬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所积累的⽂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的过程。
学习内容:⼀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是问题解决能⼒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理的培养。
⼈类学习和学⽣学习之间是⼀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的学习既与⼈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有其特点: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的性和组织性;③具有⼀定程度的被动性。
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那些类型?1、⾔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运动技能。
4)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个是学习进⾏的⽅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
并且每⼀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5)我国⼼理学家对学习是怎样分类的?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第三章学习动机[内容简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的构成入手,探讨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接着介绍了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并讨论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
本章重点: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及其训练、归因训练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形成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第一节动机与学习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一)动机的概念、基本因素与特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
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摄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
内驱力和需要基本上是同义的,经常被替换使用。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指的是主体感受,而内驱力所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2012年莱芜市钢城区)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2.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为主。
A.书本知识B.课堂教学C.教师指导D.掌握前人的经验和行为规范3.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的影响。
(2013年烟台市龙口市)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塑造4.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B.近朱者赤C.上行下效D.吃一堑,长一智5.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发现后不准该生再带手机到学校。
这种做法属于【】(济南天桥)A.正强化B.消退C.惩罚D.负强化6.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
会上,主任对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
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7.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学习动机的情境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因为作业写完可以看几个小时电视,所以每天一回家就做功课8.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A.消退B.间隔强化C.负强化D.正强化9.奥苏贝尔提出了【】(济南高新)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0.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强调【】(2015年山东真题)A.直观教学B.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C.学生的发现D.学生的学习动机11.儿童智能用数手指的策略计算3+8的结果,该儿童的心智技能处于【】(2015年山东真题)A.物质活动阶段B.有声言语活动阶段C.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2.梅耶的学习过程的主要特点是【】(2014年菏泽市郓城县)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B.强调模仿的作用C.强调强化的作用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13.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淄博文昌湖)A.弗洛伊德B.斯金纳C.巴甫洛夫D.洛克14.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属于【】。
(2014年青州)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B.苛勒的完型—顿悟说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5.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这里发生了【】的学习。
A.言语学习B.智慧学习C.动作学习D.态度16.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
这种做法属于【】A.正强化B.消退C.惩罚D.负强化1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吃酸东西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一些行为18.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是【】。
(2014年菏泽定陶)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1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淄博市直)A.消退B.辨别刺激C.行为塑造D.强化20.巴甫洛夫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为【】。
(2013年威海市直)A.试误学习理论B.经典性条件作用论C.认知派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21.学生在学习“国家”后再学习“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这种学习叫作【】(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A.归属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
A.强化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讲授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23.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属于【】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24.认知结构是指【】A.学科的知识结构B.学科知识发展的顺序C.教材编排的结构D.个人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25.学习迁移的前提是【】(济宁任城)A.已有的知识背景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对原理的运用程度D.情境的相似性26.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2015年临沂真题)A.了解学生B.信任学生C.尊重学生D.人际关系2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属于【】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28.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布鲁纳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2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反射的【】(2014年济宁市)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30.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
这种水平的学习属于【】(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A.言语信息学习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D.态度学习3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联结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想学习32.心理学家【】提出把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A.加涅B.奥苏贝尔C.伊利33.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以及有区别的【】(2015年济南真题)A.能力B.兴趣C.技能D.技能—反应联结34.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淄博周村)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35.近期,尼泊尔大地震时当地一些居民冒险抢救受灾群众,他们当时的情感体验属于【】(2015年临沂真题)A.理智的情感B.道德的情感C.心境D.美的情感36.学生学习的特征有:计划性②间接性③有效性④随意性其中正确有【】个(2015年临沂真题)A.0个B.1个C.2个D.3个37.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
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2013年济宁市嘉祥县)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38.认知地图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2013年莱芜市直)A.皮亚杰B.考夫卡C.班杜拉D.托尔曼39.个体学会对某一种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这就是【】。
(2014年菏泽定陶)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混淆D.刺激类同4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种现象是指【】(2012年烟台市市直)A.消退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41.【】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2.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A.形成条件反射B.形成整体完形C.同化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4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44.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
(2014年青州)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45.“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现象。
A.定势B.迁移C.记忆D.创造46.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儿童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虽不懂其全义,但通过言语联想可掌握。
这属于哪种学习【】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多重识别学习D.概念学习47.一个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
这属于【】(2015山东枣庄)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48.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D.态度49.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根据这种思想构建的学习模式为【】A.程序学习模式B.发现学习模式C.掌握学习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程序教学51.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我们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提出“关键期”概念的学者是【】(2015年山东真题)A.劳伦兹B.加德纳C.斯滕伯格D.卡特尔52.“身正为范”体现的学习理论是【】(济宁高新)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联结学习理论53.学习的意义在于【】A.促进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54.引导学生分辨勇气和鲁莽、谦虚和退缩属于刺激的【】(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55.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观察学习D.有意义学习56.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接受学习57.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58.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
(2012年烟台市市直)A.动态性B.客观性C.普遍适应性D.永恒性5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方式属于【】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60.“杯弓蛇影”是一种【】现象。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61.儿童通过触摸电炉知道了烫的意思,属于罗杰斯的【】(2015年山东真题)A.有意义学习B.无意义学习C.情境学习D.无意识学习62.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潍坊峡山)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6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64.无奖赏时能够发生的,但在有需求时才表现出来的学习过程称为【】(淄博文昌湖)A.自觉学习B.潜伏学习C.主动学习D.储备学习65.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2013年济宁市嘉祥县)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66.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67.认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或榜样的行为的观察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及习得复杂动作,这一观念是由【】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