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交通运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交通运输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城市的形态、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运输系统是城市的动脉,承担着人员和货物流动的重要任务。
高效的交通运输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例如,便捷的公路网络可以加速货物的运输,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等,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增加就业机会的可达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来看,它是居民进行社交、休闲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而交通运输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布局和形态。
例如,地铁站周边往往会形成商业中心和高密度的住宅区,因为便捷的交通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商业活动。
道路的走向和交叉点也会影响公共空间的分布,例如在交通枢纽附近会出现广场、公园等大型公共空间,以缓解交通压力和提供休憩场所。
交通运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有着关键影响。
可达性是指人们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难易程度。
如果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不完善,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一个偏远的公园,如果没有方便的公交线路或停车场,居民前往的意愿就会降低。
相反,良好的交通连接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空间带来的福利。
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也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一些挑战。
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大量的车辆占据了道路空间,不仅影响了交通效率,也挤压了公共空间。
为了拓宽道路,有时不得不牺牲街边的绿地和小型广场。
此外,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也会降低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影响人们在其中活动的体验。
为了实现交通运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在规划层面,应将交通规划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
比如,在新城区的开发中,可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围绕公交站点规划公共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研究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城市空间布局则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和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的机制。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1. 优化人口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改善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这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们对住房位置的限制,使人口更加分散和均衡;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人们更容易实现居住和工作之间的快速连接,推动就业机会在城市中更加均衡地分布。
2. 优化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但与其相比,其运输能力和效果却要远远超过其他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铺设往往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促进土地利用的高效合理。
比如,地铁站周边往往会出现商业中心、写字楼群、住宅区等,形成了更加紧凑的城市发展格局。
三、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1. 线路规划与布局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布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交通需求的分布、人口密度、经济区域的集聚等因素,以确定适宜铺设轨道交通线路的区域和路径。
同时,城市空间布局也应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为其提供便利的运营条件。
2. 站点设立与周边配套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立和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确保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和间距,使得站点能够服务周边广泛的人群,并提供丰富的换乘和出行选择。
同时,城市空间布局也应考虑到站点周边的办公、商业、教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站点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
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同发展策略1. 综合规划和统筹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需要进行综合规划和统筹设计。
各级政府和规划部门应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的需求,并将其纳入到城市的总体发展策略中。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城市空间进步影响探究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进步面临着交通压力和空间布局的挑战。
为了疏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兰州市决定兴建轨道交通1号线。
本文旨在探究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城市空间进步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背景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的交通枢纽城市,其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城市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息扩大,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兴建轨道交通1号线成为解决兰州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规划与建设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起自兰州西站,终至城关区。
该线路全长约30公里,设有21个站点。
该线路的建设是兰州市政府致力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以及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的重要项目。
三、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城市交通的影响1. 缓解交通拥堵: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大大缓解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提供高效、便利的公共交通选择,市民可以缩减自驾出行,缩减交通拥堵。
2. 提高交通效率:轨道交通运行速度快、停站时间短,相对于公交车辆而言,具有更高的运输能力和更短的出行时间,从而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四、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 引导区域进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对沿线城市的土地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沿线土地的交通便捷性将提高,将吸引更多的商业和服务业进驻,推动地区经济快速进步。
2. 刺激土地开发: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提升沿线土地的价值。
沿线土地的商业、住宅及办公用途将得到更有效利用,进一步增进土地开发。
五、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 人口聚集效应:轨道交通1号线将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引导人口向沿线地区聚集。
沿线地区将成为城市的新兴居住区,使得人口分布更加均衡。
2. 城市扩张: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带动城市向沿线地区拓展,增加分离的城市进步点,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扩张。
城市发展与交通建设的关系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也是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中心地带。
在城市中,交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城市发展与交通建设的概念城市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形态、规模、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城市的扩张,二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三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了城市的文明进步。
交通建设是指在城市内、之间或与城市连接的各个节点之间建设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轨道交通、水路等交通设施和服务,以满足人们出行、货物运输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建设支持?城市的发展需要交通建设的支持,这些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统筹规划: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考虑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不但要考虑城市内部交通的布局和组织,还要考虑城市与周边地区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乃至全国不同城市之间的联系。
只有统筹规划,才能实现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2. 规范管理:城市交通不仅影响行车安全和效率,还影响到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交通管理需要科学、规范化,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尾气排放、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出行体验等,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品质。
3. 交通设施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人行道、道路设施、公交车站、停车设施、自行车道等。
要促进城市发展,这些交通设施必须做到合理布局、便捷通畅、安全可靠。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的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效率和出行舒适度。
4. 绿色低碳:城市交通建设应该遵循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应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优化交通运输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交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道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路桥科技2011年11N_Iz~N~UI科技N,N与应用道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李杰刘文锋(瓦房店市规划设计院,辽宁瓦房店1】6300)摘要:城市道路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本文以中小城市为例,并结合瓦房店市城市道路交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及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说明道路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关键词:道路交通:城市发展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道路交通的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城市由小到大,从少到多,城市的功能和形态也越来越复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道路交通系统在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城市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加明显.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1.1城市交通路网布局不太合理瓦房店市的城市路网密度还是比较低的,支路短缺,很难适应现代汽车交通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也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1.2道路功能不明确,性质不分瓦房店市的一些主干道,如共济街,长春路等既担负着城市交通干道的任务,需要疏通大量的货运交通,又承担了城市生活性干道的职能,成为主要的公共客运交通线路及主要商业中心的交通疏散道路,同时,还分别承担着城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过境交通的疏导任务,造成交通拥挤,车速降低,失去了主干道应有的功能.1_3城市道路没有形成便捷的网状系统瓦房店市城市建成区南北方向近9公里,只有共济街贯通,东西方向近8公里,也只靠长春路贯通,其余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断头,卡脖现象,很难保证正常的交通运输.1.4停车设施严重不足,交通管理设施落后瓦房店市现有新玛特广场,长兴购物广场,站前广场等几个较大型停车场,可供停车数量与城市现有车辆相比严重落后.现行的停车收费与停车场管理政策难以形成对投资者的回报,汽车停车设施严重短缺,随意占用公共道路,造成许多地区交通混乱.市内道路两侧违章停车现象也较多,严重时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交通通行.1.5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法规观念淡漠,促使恶性交通事故增加近几年我市利用各种广播媒体对交通安全加强了宣传,但是,得到的效果还是非常有限的,在城市中无视和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无视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肆意闯红灯,过街不走人行横道,随意翻越交通护栏;各种无牌证机动车,残疾人专用车,机动和人力三轮车大量地涌上街头,非法参加营运;一些驾驶员作风恶劣,酒后驾车,超速行驶,逆道行驶,违章超车,违章装载,闯禁停区,随意停车上下客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争道抢行等等.交通参与者淡漠的交通法规意识和粗暴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的主要根源,对我市交通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1.6交通资源有待更合理地利用瓦房店市近年来车辆数量增长迅速,这一方面说明我市经济发展的迅速,但同时也给我市脆弱的交通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运行负担.我市单位车辆,小型车辆(含大量的出租车)所占比例大,但承担交通运量的比重小;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为使我市的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我认为有必要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交通运输效益.2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措施2.1在发展中实现交通结构优化通过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增加总量规模和网络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和机动性,增强城市交通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组合,加快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骨干交通方式的发展,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升级,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连接和布局逐步趋于优化合理.2-2现有道路要实现科学的扩张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用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合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用尽可能少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来满足尽可能大的城市交通发展需求是必然的选择.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综合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道路设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法规,机制设置,客运系统,货运系统等一系列要素,以城市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土地资源的投入来达到最佳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2.3宏观交通需求的有效管理在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加强宏观交通需求的管理,有效的引导和控制私人交通工具出行的增长,同时更应该积极扶持公共交通事业.城市政府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政策与法规,以理性的手段引导人们调整消费观念和交通行为方式.2.4科学管理个体交通政府应注重行人心理,严格执法,加强过街步道建设等方面研究,强化个体交通管理,保证行人,车辆对道路资源的合理使用,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间道路交叉口的有序,合理使用.2.5强化公交优先,修建公交车专用车道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私人汽车上牌数量也是猛增,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房地产的开发和私人汽车的普及速度,使得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不断的增加.因而强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情况,政府有必要在小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之前,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地位,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修建公交车专用车道,使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3总结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3.1道路的近期设计与施丁与远期规划相适应.近期施工要在技术和经济上为远期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3.2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做到合理合法的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以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3.3确立道路公交车优先制度,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考虑修建专用的公交车道线路,公交车全面推进IC卡制度,改革公交票制票价. 增强公交车的运营能力.3.4新建与扩建停车场.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选址新建停车场或改扩建城市原有的可利用的停车场.3.5修建立交桥.有条件的城市在多条道路相交叉时,可以考虑修建互通式立交桥.3.6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规范临时停车,严格控制路两旁的临时停车,加强对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的管理,商业区等过路人人流密度较大处可以考虑修建过街天桥或专用地下通道,在交通高峰期间,重要路口应有专门的通警察负责指挥交通.参考文献f11J.M汤姆逊.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fM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深圳市国土规划局,深圳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1998年7月.151。
交通建设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交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形态、功能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交通建设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
首先,交通建设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交通建设是城市形态变迁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可以改变城市内部的地理空间形态。
例如,建设高速公路、城市高架道路、轻轨交通等交通设施,可以加快城市之间的联通速度,改善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疏散,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形态的变革和升级。
其次,交通建设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影响。
交通建设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和东西南北区的分布也造成了影响,例如,城市高速公路穿过市中心,使闹市区和商业中心地位下降,而距市中心较远的城市新区则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成为城市的新热点。
此外,交通换乘节点的建设,也会对城市功能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成为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重要连接点,为城市各类人员、物资、信息提供效率更高的运输服务,使得城市各类服务设施更加便捷和高效。
再次,交通建设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
交通建设的改善和加强,使得城市各个区域的居住和工作距离更加远离,从而增加了城市各个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交通的迅速发展和建设可以带来更多的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工作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落户,促进城市的人口向城市外围延伸。
此外,城市的新型交通设施还会吸引更多的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大大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交通建设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
交通建设对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例如,建设高速公路和城市轻轨交通等交通设施可能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空间,造成有毒物质的排放和土地的破坏。
因此,交通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交通建设对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引言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
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
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
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素。
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表1-1显示了地铁建设对房地产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不难看出轨道交通正慢慢地改变着城市原有的居住空间。
表1-1 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
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将有所提升。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4.“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判断1.便捷的交通,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
( √ )2.“一带一路”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 √ )3.交通运输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还可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 )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探究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搭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城市道路网络以及城市形态的发展特点,分析了道路交通和城市空间形态的相互作用关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道路交通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发展关系,为城市发展与道路交通的协调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道路交通城市城市空间形态
1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一经形成就很难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现代城市的道路网系统往往是不同时代道路系统的“合成物”,即马车时代的“常规路网”、城市内部的“快速道路系统”和城市间的“高速公路系统”。
许多城市的“常规路网”仍然在发挥作用,快速道路系统一般起着连接城市中心商业区和机场、码头、车站等大型公共设施的作用。
这三个层次的道路系统基本上布置在三个层面,他们之间一般不直接相交,而是通过立体交叉以及其他辅助道路来进行连接转换。
这三层路网在平面上和空间上既相互套接又相互隔离,构成了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
2 城市空间形态[1]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空间的整体形式,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密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三维形状和外瞻的表现。
城市平面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集中与组合两种类型,前者即单城,周围没有其它城镇,后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镇,以一定的空间间隔位于邻近的位置,彼此存在各种联系,城市的立体形态主要来自于对城市三维空间的利用及城市的外观、外貌上。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由城市经济活动的分化带动城市空间上的分化造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专业化不断加深,这种分化将持续不断。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一个相对时间内,它表示一种静态的结构关系,在较长的时期内,则表示一种动态的地域演变过程,特别是随着现代城市流动性的增加,人口资本、商品、信息以及人们的技术创造、选择要求、时间观念等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越来越频繁。
3 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3.1道路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
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过程中,道路交通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道路网络的建设是引起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城市交通方式的改进和道路网络的建设提高了交通速度及节约交通时间,改变出行可达区域大小,引起整个城市空间可达性的变化,可达性的变化引起人们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重新区位选择,并直接表现在城市土地利用上,引起土地价格、土地区位、空间分布等土地利用特征的变化,使整个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一般是沿主要的交通线展开,各种社会基础设施也大都集中于交通干道两侧,道路网络的建设,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得到基本确定。
受这两方面的影响,城市土地的空间布局重新进行区位选择,投影到城市空间上便促进了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随着城市一定阶段内的空间重构日益平稳,便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格局,紧接着又孕育着下轮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
3.2城市道路交通对城市功能布局影响
优越的交通条件是吸引商业用地布局的主要因素,一般具有最优交通可达性的城市市中心和交通中转中心是商业用地布局的首选之地。
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有
利于商业区的稳定发展,就不同的商业区而言,交通条件较好,服务对象数量越多,空间吸引范围越大,该商业区发展规模就越大。
城市交通系统对居住用地布局的影响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住宅类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居住区开发的用地区位选择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他们会充分考虑交通因素对居住区销售的影响;另一方面,居民在选择住宅地址时,从上班和生活的方便出发,一般会选择公共交通方便、接近工作单位、商业服务设施的居住区,实际上也就是居民对城市交通可达性的要求。
4 城市空间形态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4.1城市空间形态对交通线网格局的选择
城市发展过程中,在交通方式改进和道路路网建设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空间形态经历了团块状城市一星状城市一单中心圈层状城市三个阶段。
然而,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交通之间是互动影响的。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客观上将影响城市交通线网格局的选择。
4.2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城市功能是产生城市交通的基础和根本,城市功能布局决定了居民出行结构和城市交通源的空间分布,或者交通需求分布。
一个城市的功能布局主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是该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其次是主要功能分区的具体布局,也就是区位选择。
功能混合利用的城市结构被认为是从源头上减少交通源的有效手段。
首先,城市中不同功能的用地决定了交通源的空间分布,所以减少交通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是减少出行总量最为直接的方法。
其次,功能混合的城市结构,可以减少不同功能在空间上的距离。
4.3城市总体规划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作用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决定交通系统的区域功能定位。
城市作为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也是其区域内交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其功能受到整个交通系统网络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城市总体规划决定交通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确定城市未来的用地发展方向及土地利用布局结构及层次、确定城市中心等级及布局,这些规划内容都会对交通系统的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5 结语
道路交通、城市空间形态都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发展通过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巍.成都市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关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10
[2]邱建华.交通方式的进步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的影响[J].规划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