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自然环境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 聚落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d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并能够结合某区域示意图来分析某地理要素变化对聚落产生的影响c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①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②设施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③城市和④乡村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表现:主要影响聚落的⑤类型、⑥分布、规模和发展。
(2)典型⎩⎪⎨⎪⎧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⑦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丘陵和山地: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⑧分散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⑨地形、气候、⑩水文,其中地形的影响最为深刻(如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⑪资源、城镇分布(如道路通过小村庄)、⑫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形态的影响(1)平原: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⑬较少,一般呈⑭网状分布。
(2)山区:地形起伏⑮较大,对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⑯较多,为减缓道路坡度,多建成“⑰之”字形。
3.影响交通线路选线的因素自然、经济、⑱社会、交通、⑲技术、生态等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⑳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21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必考a、d)我国古代的村落遗址为什么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提示:河谷阶地既靠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同时河流还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作用。
[探究归纳]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2)村落形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结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涉及到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一地理必修一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以下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略呈椭球体,其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结构。
3. 地球的运动: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垂直向东或向西延伸的“线”,纬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向北或向南延伸的“线”,用来表示地理位置。
5. 地球的物理特征:包括陆地和水域的分布、地形地势、水系等。
6. 地球的气候:气候是指某地多年气象要素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1. 大洲和洋:地球表面有五大洲和四大洋,大洋面积远大于大洲。
2. 地壳的构造和变化:地壳由岩石组成,分为板块和地壳运动。
3.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地壳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发生的震动,火山活动是地球表面上富含岩浆的开口,将岩浆、气体和固体碎屑物质喷发。
三、环境与人类活动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
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生物资源,人类需要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城市与人类活动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和较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
2. 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计划,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的空间规划。
3. 城市化进程与影响:城市化是人类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影响。
五、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 区域开发的意义和内容:区域开发是指对一个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典型案例,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线网密度和线路走向的影响。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表形态对城市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结合材料、案例研究以及当地实际,发现规律,剖析原因。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阅读教材P77~P80“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1)平原地形(2)山区地形(3)热带地区【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4-1-4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据图分析:(1)为何我国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2)为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稀疏?提示 (1)一方面,平原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可减少投资;另一方面,平坦的土地有利于耕种,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2)一方面,西部地区多山地和盆地,城市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2.读教材图4-1-5兰州地形与城市发展,据图分析, (1)兰州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2)为何兰州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 提示 (1)水源。
(2)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南北为山地,受地形影响,呈东西向发展。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特别是气候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寒冷、干旱、湿热的地区城市相对较少(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与布局: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有很大影响。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4-1-7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据图分析: 世界上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区?为什么?提示 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等。
第1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选择题1.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四周地貌多样,风景美丽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聚落的区位条件,然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寻求有利于上述地理现象进展的条件。
依据图上等高线特征,分析甲地位置的优越性如下所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多条道路相交→交通便利。
答案 C读下图,回答2~4题。
2.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A.峡谷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D.沙丘3.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B.狭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4.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
A.河谷地势低,气候暖和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降水丰富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解析第2题,图中所示怒江河段为上游河段,多峡谷。
第3、4题,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缘由是地势低,气候暖和,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答案 2.A 3.B 4.A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回答5~7题。
5.村落图示分布的缘由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B.平原面积平坦开阔,便于农耕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分布D.为躲避野兽攻击6.假如甲聚落进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
A.地形、气候B.气候C.河流、地形D.矿产资源7.图中村落属于()。
A.条带状村落B.放射状村落C.集中式村落D.圆形村落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村落沿河道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这样可以靠近水源,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甲聚落若进展成为城市,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受河流影响外,该地等高线稀疏,且低于100米,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城市建设。
答案 5.C 6.C7.A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阴影表示聚落),回答8~9题。
8.图中聚落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上B.山麓冲积扇上C.河岸阶地上D.河谷平原上解析据图可以推断聚落分布在山麓处的河流冲积扇上。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八大行星的名称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1)普通性: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
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始海洋的形成——水。
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___(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
4)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
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地球运围绕中方向周期速度动心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恒星日(真正周期)角速度为15°/小时,南北极点为运动北逆南顺。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为23°26′。
中学人文地理必修-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暖和潮湿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确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途、沿高速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改变,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输河通航时—兴,运输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缘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①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快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峻(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削减、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削减。
2、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地形对聚落地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地影响.2.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空间分布地影响.3.掌握交通选线地一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一、地形对聚落分布地影响1.聚落及其主要类型(1)定义:聚落是指人类从事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活动而聚居地场所.聚落包括③____________地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地各种设施.(2)分类:按照聚落地性质和规模,可分为④______和⑤________两大类型.2.在聚落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⑥________因素地作用尤为突出.不同地地形条件,对于聚落地类型、分布、⑦________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地影响.3.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山区聚落地差异北方平原地区,村落地规模一般⑧________,多呈团聚型、⑨________________格局,聚居地人口也比较⑩____.但在南方地形复杂地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地规模一般都比较⑪____,空间分布相对⑫________,聚居地人口也比较⑬____.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地主要因素自然因素:⑭________、气候、⑮________等;社会经济因素:⑯________、资源、⑰____________、工农业生产水平、⑱____________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地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部⑲________、东部⑳________地特点.(2)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地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21________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地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22____”字形分布,且山区交通建设地工程造价要高得多.(3)交通线路地选线原则要充分考虑沿线地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地综合影响,选择○23____________,避开不利地段,尽量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24____________地破坏.探究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地影响【探究材料】行进在大峡谷,满眼地大山架起凝重厚实地躯体,脚下地江水唤出低吟地浪涛.险恶地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地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地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地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地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地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地木柱支撑着房屋.1.这段野外考察游记,作者文中描述地“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地平面形态多呈什么形态?2.从性质和规模看,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描述地是哪种聚落?这种聚落在规模、分布聚居和人口上具有哪些特点?3.为何青藏高原地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规律总结】地形对聚落地影响在聚落形成和发展地过程中,地形因素地作用尤为突出.不同地地形条件,对于聚落地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地影响.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地因素还有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具体影响表解如下:得较好地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考例探究1】(1)影响①地村落形态地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河流D.湖泊(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是()A.顺应地势,呈团块状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形态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3)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地影响.探究点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探究材料】台湾岛修建地铁路是环状地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地横向铁路.如图所示:1.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地影响?2.地形是交通线路分布地决定性因素吗?3.山区公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此说法正确吗?4.在山区为什么优先发展公路运输?【规律总结】(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内容影响程度举例分析备注地势对交通线路密度地影响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密集地特点①在进行交通线路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地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地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地破坏;②科学技术地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不断减小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地影响明显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地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限制较多,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造价较高(2)【考例探究2】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公路规划示意图(1)图中计划修建B村到A村地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村到D市地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村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地运输作用,可采取____________地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4)在E地发现了煤田,准备在F城新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地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这需要____________条件作保证.【巧学速记】影响聚落分布因素地方法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地反思地形对聚落分布地影响地形对聚落地影响是以区域地理图、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聚落地分布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地影响是重要考查点,多以选择题地形式出现,会结合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考查交通线路方面地知识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①生产②生活③房屋建筑④城市⑤乡村⑥地形⑦规模⑧较大⑨棋盘式⑩多⑪小⑫分散⑬少⑭地形⑮水文⑯人口⑰城镇分布⑱科学技术⑲稀疏⑳稠密○21网状○22之○23有利地形○24生态环境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材料中地峡谷是指怒江沿岸,位于我国西南地横断山区,山区地势不平,为建造房屋,只能在斜坡上打桩.为获得更多地水源,更好地利用水运交通,该地房屋多沿河建设,故较大村落应该呈带状分布.2.诗句描述地是乡村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地人口较少.3.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于农作物地生长和人类地生存.考例探究1(1)B(2)C(3)山地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形成、分布及其发展规模地影响.①地村落位于山谷,受其影响呈带状分布.图示地区地村落具有呈带状分布地特点.地形平坦与否对村落规模有较大地影响.一般山地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探究点二1.地形因素.2.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地走向、施工难度、投资等方面影响很大.但在现代社会中,决定交通线路分布地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地分布等.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地发展,人们能够克服不利地地形条件,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地建设不再起决定性作用.3.不正确.虽然山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多数情况下,为减小难度,降低成本,公路都是沿等高线修建地.但公路地修建要受多种因素如长度、地质状况等制约,不一定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而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多种方案,从中选取最优方案.4.在山区地势起伏大,而修建铁路对地形地要求较高,且在山区修建铁路地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都比修建公路高,故优先发展公路运输.考例探究2(1)②受地形地影响,山谷中地道路要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2)考虑经济因素,照顾沿线重要城镇,以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3)修筑人工运河标注略.(在两河间距离最近处标出)(4)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先进地科学技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由B村到A村,其间有两条东西走向地山脉地阻隔,要修建连接两地地公路,必须绕道而行,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可减小投资.修筑公路应考虑尽量多地经过村镇,以加大运输量.为了发挥水运网地作用,在两条河流较近处,可考虑修筑人工运河.要开发矿产资源,必须以交通为先导,以先进地科学技术为支撑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试知识点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试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试知识1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①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②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试知识2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