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cm>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cm(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 p="">
6、将蜡烛移到u=cm<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 p="">
7、你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化学教案
</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报告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 / 蜡烛 / 凸透镜 / 光屏 / 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40cm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3、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物距等于30cm, 25cm,20cm,18cm, 15cm,重复步骤2。
4、使物距u=f=10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5、使物距u=5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移动透镜,观察像的变化。
6.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下规律】:
①_____ 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 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②实像都是____ 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 ___(同侧与两侧);
虚像都是______ _____,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 ___。
③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成像的学科。
其中,成像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凸透镜作为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零。
凸透镜的中心称为透镜的光轴,凸透镜两侧的曲面称为透镜的球面。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传播过程中,光线在透镜上发生折射,从而形成成像。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等。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形成成像。
3. 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以及凸透镜与光源、屏幕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
4. 测量光源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当物距增大时,成像距也增大;当物距减小时,成像距也减小。
2. 成像距离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也增大;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减小时,成像距也减小。
3. 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当物体越大时,成像也越大;当物体越小时,成像也越小。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一些规律。
首先,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或缩小作用。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远时,成像距离也更远,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小。
而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近时,成像距离也更近,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大。
其次,成像距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说明了凸透镜的调焦能力。
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离也增大,透镜的调焦能力增强。
最后,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倍数。
物体越大,成像也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的成像距与物距、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相关。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1.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掌握其特点和操作原理;
2.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实验中熟练操作凸透镜,实验熟练地掌握
凸透镜的正像原理。
实骇方法:
实验室有一台实验仪器,该实验仪器由光学台、调焦调焦转接头、凸
透镜组以及一组与该组件共同使用的电子设备构成。
操作步骤如下:
1.把凸透镜组件放在光学台上,并调节其位置;
2.连接调焦转接头,使其与光学台上的凸透镜同时调节;
3.将提供的灯具放入实验仪器的底部,调节灯泡的亮度;
4.将一张白纸或一个白色物体放在光学台的另一侧,作为成像平面;
5.调节凸透镜的焦距,由调焦转接头控制,调节凸透镜的反射率;
6.调节灯具的亮度,使光线照射凸透镜,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结果,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到白纸上出现的光束,由凸透镜反射出来的图像清晰
可见,接近理想像。
在调节凸透镜的反射率和灯具的亮度的过程中,图像
变化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实验结果良好。
实验结论:
本次凸透镜成像实验证明。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仪器:凸透镜、屏幕、物体、光源等。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中间较为厚实的透镜,是指其中心较厚的一侧是凸起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后方,成像是实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前方,成像是虚像。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固定在架子上,并保证透镜的凸面朝向物体和屏幕的方向。
2.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侧,调整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使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3.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得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与焦距相等。
4.打开光源,调整光源的位置和亮度,使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能够形成清晰的成像。
5.观察和记录屏幕上的成像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凸透镜成像情况。
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我们发现透镜的后方形成了清晰的实像;而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我们观察到透镜的前方形成了清晰的虚像。
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的变化,成像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实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后方,成像是实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前方,成像是虚像。
2.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焦距的大小决定了成像的位置和形式。
3.光源的位置和亮度也对成像的质量有一定影响,适当的光源位置和亮度能够使成像更加清晰。
实验总结: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准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而成像规律则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凸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器件,通过凸透镜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
本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实验目的:1. 理解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规律;2.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光源;3. 屏幕;4. 直尺;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垂直于光源和屏幕;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射向凸透镜的中心;3.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重合;4. 通过移动屏幕,观察在不同位置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2.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3.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2. 当光线与凸透镜平行时,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形成实像;3. 当光线从焦点射入凸透镜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平行光线状,形成无穷远处的虚像;4. 当光线从凸透镜中心射入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直线状,形成实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能够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3. 凸透镜的成像位置与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意义: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一、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本质和光的相变规律的学科,而成像实验则是光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2. 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成像性质之间的关系;3. 分析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物体、光源,尺规等;2.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基于透镜的光线折射和焦点的概念。
凸透镜具有使经过它的光线集中的能力,可以将平行光线集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实像与物体的关系可以通过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来描述。
四、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透镜的位置,确保光线成束通过透镜;2. 选取不同的物体(例如书、铅笔等),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前方,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与光轴垂直;3. 在凸透镜的背后放置光屏,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像;4. 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并记录下数据;5.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各个参数的数值,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数据,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遵循以下规律:1. 当物体距离透镜远时,像距离透镜变小,放大率增大;2. 当物体距离透镜近时,像距离透镜变大,放大率减小;3. 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时,像无限远,放大率为零。
六、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线折射和人眼的视觉差异,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另外,实际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并非完全线性相关,因此计算得到的关系式存在一定的近似性。
在下一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和采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七、实验应用和启示凸透镜成像原理不仅在实验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光学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器件都是基于凸透镜成像原理来设计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观察凸透镜对物体成像的过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凸透镜的性质和作用。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需的器材有:•凸透镜•物体(一张明信片或一个小物品)•光源(如白炽灯、激光等)•屏幕(如白纸、布等)实验步骤1.准备器材,将凸透镜放在透镜支架上,并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一侧。
2.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并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透镜的光轴垂直。
3.通过调整屏幕的位置,观察在屏幕上的投影成像。
4.尝试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和光源的位置,并观察其对成像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成像距离会变短,且成像大小会变大。
2.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成像距离会变长,且成像大小会变小。
3.当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相等时,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相等。
4.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为虚像。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凸透镜的成像距离与物体的距离以及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2.凸透镜对物体成像时,成像的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3.凸透镜成像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实像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清晰的投影,虚像则不能。
实验小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性质,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物理世界的奥妙。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这也为我们今后更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姓名:班级:
实验目的:
1.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虚像的条件;
2.距的变化引起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凸透镜焦距 f =10cm)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点燃蜡烛,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3.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