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土木工程施工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二、课程设计目的1. 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工程概况:了解工程背景、工程规模、工程特点等;2. 工程量计算:计算土方工程量、基础工程量、柱工程量、梁工程量、楼梯工程量、预制板工程量等;3. 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段划分、工期控制、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4. 施工平面布置图: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展示施工场地、施工设备、施工道路等信息;5. 施工进度计划表:编制总施工进度计划表,展示施工各阶段的起止时间、施工内容等;6. 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撰写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阐述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实施1.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2.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工程项目的课程设计;3. 查阅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工程背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4. 撰写设计说明书: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课程设计要求,撰写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5. 绘制施工图:根据设计说明书,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 汇报答辩:各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成果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程设计评价1. 评价内容: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施工图的规范性、准确性;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的完整性、逻辑性;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土木工程施工教案》课件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2. 课程性质:专业课3.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4. 授课课时:45分钟5. 授课教师:X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3. 熟悉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
4. 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1.1 基本概念: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
1.2 特点:露天作业、线性工程、交叉作业等。
1.3 分类: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
2. 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1 土方工程:挖掘、填筑、压实等。
2.2 桩基工程:桩基施工、桩基检测等。
2.3 结构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
2.4 安装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暖通工程等。
3. 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
3.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等。
3.2 施工资源管理: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
3.3 施工质量控制: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等。
3.4 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法规、安全措施、安全事故处理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施工基本概念、工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工程施工案例,加深学生对施工技术的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施工组织和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了解工程施工实际情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施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施工组织和管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2. 课件: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现场照片等3. 视频资料:施工现场实况、施工技术演示等4. 网络资源:相关施工规范、案例分析等5. 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参观、工程技术交流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一: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1课时)2. 章节二: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2课时)3. 章节三: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2课时)4. 章节四:施工资源管理(1课时)5. 章节五:施工质量控制(1课时)6. 章节六:施工安全管理(1课时)7. 章节七:施工组织设计(1课时)8. 章节八:施工现场协调与沟通(1课时)9. 章节九:施工案例分析(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教案-(附件版)土木工程施工教案一、前言土木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全面剖析,使读者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
二、土木工程施工基本概念1.土木工程:指建筑工程中涉及土、石、混凝土、钢材等材料的施工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等。
2.施工工艺: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组织等。
3.施工技术: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
4.质量控制: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定的一系列措施。
三、土木工程施工工艺流程1.准备阶段:进行施工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等。
2.施工阶段: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等。
3.竣工验收阶段:对施工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交付使用。
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土方工程:进行土方开挖、填筑、压实等施工,确保土方工程质量。
2.基础工程:包括桩基工程、地基处理工程等,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主体结构工程:包括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等,确保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装饰工程:进行内外墙装饰、地面铺设、门窗安装等施工,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五、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施工验收质量控制:对施工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施工安全控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案任课教师:崔邯龙所在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与施工管理系一、课程总体安排1.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
2.学时学分:40学时/2学分。
3.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机械原理及设备,测量学,结构力学,钢筋砼结构,建筑制图,钢结构设计原理,砖石结构,土力学,地基与基础。
4.指定教材:教材:《土木工程施工》(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5.教学参考书参考书:《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6.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适时提问,师生互动,例题分析等。
7.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为主,板书为辅。
8.考核方式:期终闭卷考试,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勤要求,加以评定。
9.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为主, 要求记课堂笔记,课下应阅读指定教材与参考文献材料,认真复习消化,补充完善笔记;教师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课外复习时间的比例为1:3。
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
10.辅导答疑:每周一次,期终考试时集中辅导,集中辅导时学生不得缺席。
二、分章教学安排绪论1、教学时间:计1学时,周4学时2、内容要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基本建设方针和政策,建筑施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要求、方法。
3、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1.掌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2.了解我国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政策;3.了解建筑施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05年修订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4. 掌握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要求、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要求、方法;本章作为一般了解内容,不作为重点讲解。
第一章土方工程1.教学时间:计6学时,周4学时2、内容要点: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可松性,土方工程施工特点;土方量的计算,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基坑开挖的降水方案,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基坑边坡稳定及支护结构,流砂的原因及防治;填土压实原理及要求,路堤填筑及路堑挖筑,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爆破施工,起爆技术与主要爆破方法,爆破安全技术。
第1篇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设计目的1. 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施工机具计划表等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结构类型、主要建筑特征等。
2.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施工机具计划表等。
3. 施工方案: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面、装饰装修等施工方案。
4.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5. 施工平面图:绘制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包括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材料堆场等。
6. 施工机具计划表: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施工机具计划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设计步骤1. 收集工程资料:了解工程概况、施工图纸、施工规范等。
2. 分析工程特点: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
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施工机具计划表等。
4. 绘制施工平面图: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绘制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
5. 编制施工机具计划表: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施工机具计划表。
6. 撰写设计报告:对设计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五、设计成果1. 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工程概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施工机具计划表等内容。
2. 提交设计图纸,包括施工平面图、施工进度计划等。
3.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展示设计成果,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审。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2.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的重视意识;5.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理解。
三、课程设置1.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2.课程代码:CEG2013.学时安排: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4.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5.课程内容:第一周:课程介绍及施工工程概述内容:介绍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讲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让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周至第五周:土木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内容:施工图纸的认识与应用、土方、石方、砂石等原材料的认识及采购、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基础知识。
第六周至第九周:土木工程基础工艺内容:挖土、浇筑混凝土、砌砖、钢筋工程等基础工艺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第十周至第十三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内容: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操作。
第十四周:期末考核与总结内容:进行课程的总结回顾,组织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2.实践课程:通过实地考察、模拟操作、实际施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3.课程设计:设立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一个小型土木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20%。
2.实践操作:从课程设计、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方面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30%。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及管理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如下:1. 知识目标:(1)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相关知识;(3)熟悉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2. 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具备编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的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行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责任感;(2)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弘扬工匠精神;(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实际工程案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及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章节《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土木工程施工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土木工程施工的定义、分类、施工工艺流程等基本概念,阐述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土木工程施工概述内容列举:施工基本概念、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2.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学习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掌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等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列举: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
3.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学习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等施工技术,熟悉各种施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3. 施工安全与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 施工安全与环保措施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施工吗?它有哪些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讲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介绍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方法,如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等。
(3)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1)讲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施工图纸审查、材料检验、施工过程检验等。
(2)介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标准,如材料质量、施工质量、验收质量等。
3. 施工安全与环保意识(1)讲解施工安全的基本知识,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人员安全操作等。
(2)介绍环保措施,如施工现场环保、施工材料环保、施工过程环保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和安全环保问题。
2.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环保的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安全环保意识,使学生掌握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实际工程案例,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土木工程施工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施工图阅读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施工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内容1. 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 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4.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4)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2. 教学难点:(1)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2)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结合施工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土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2.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剖析土木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3. 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施工问题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施工现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2. 讲解基本概念:阐述土木工程施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3. 讲解基本工艺和方法:介绍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4. 讲解组织管理:阐述土木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5. 讲解质量控制:介绍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措施;6.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7. 总结课堂内容: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法了解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基本概念、工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理解能力;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2)掌握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结构工程等主要施工内容;(3)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施工图阅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敬业爱岗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土方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2. 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3. 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
教学难点: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施工图阅读;2. 土方工程施工中的排水、降水及边坡稳定性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2. 介绍土木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讲授新课1. 土方工程施工:(1)土方工程的概念及分类;(2)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3)土方工程施工中的排水、降水及边坡稳定性问题。
2. 基础工程施工:(1)基础工程的概念及分类;(2)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3)桩基础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分析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讨论土方工程施工中的排水、降水及边坡稳定性问题;2.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土方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2. 复习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
二、讲授新课1. 结构工程施工:(1)结构工程的概念及分类;(2)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3)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分析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讨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2. 查阅资料,了解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特点及施工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土木工程施工知识;2. 强调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施工图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课堂纪律;2. 课堂练习: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十一章--土木工程施工讲课教案第11章土木工程施工一、学习重点(一)基本概念1、施工技术:是以各工种工程(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施工的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核心,结合具体施工对象的特点,选择员合理的施工方案,决定最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
2、施工组织:是以科学编制一个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为研究对象,编制出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空间和时间,着眼于各工种工程施工中关键工序的安排,使之有组织、有秩序地施工。
3、施工:就是以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先导,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为后盾,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全、经济地完成。
4、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5、网络图是由箭线、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序、有向的网络。
(二)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土木工程施工一般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大部分。
施工规范、规程作为全国土木工程施工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它分为国家、行业(或专业)、地方和企业四级。
1、基础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简称为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土(或石)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施工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和土壁支撑等准备和辅助过程。
(1)基坑(槽)的开挖①在基础或管沟土方施工中,防止塌方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放坡和坑壁支撑(支护)。
②基坑排水与降水。
在一般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多采用明沟集水井抽水、井点降水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排除地下水。
③基础土方的开挖方法分两类:人工挖方和机械挖方。
④土方回填与压实。
(2)路基工程与软土地基施工①路基工程路基是公路与铁路工程的基础,路基按填挖方式不同分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三种类型。
②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塑料排水板、换填土、砂井、生石灰桩、粉喷桩、旋喷桩、挤实砂桩等加固施工方法。
(3)石方爆破的工序有:打孔放药、引爆、排渣。
课件contents•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目录•施工现场布置与临时设施•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contents•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目录•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简介课程性质课程任务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能力目标具备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包括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等。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施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施工方案设计。
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土木工程定义及分类土木工程定义土木工程分类根据工程性质,土木工程可分为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
建筑材料性能及选用建筑材料性能建筑材料选用建筑结构类型及特点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由承重构件组成的体系,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包括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
建筑结构特点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砖混结构造价低廉,但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空间灵活,但刚度较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好,但空间布局受限;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但耐火性差。
施工现场布置与临时设施选址原则规划布局环境保护030201施工现场选址及规划布局临时设施类型及作用01020304临时房屋临时道路临时水电设施其他设施施工现场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土木工程施工课件一、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掌握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内容1. 土木工程施工概述介绍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情况。
2. 施工准备讲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现场调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图纸审查等,培养学生具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能力。
3. 施工工艺与技术介绍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常用工艺和技术,如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使学生掌握各种施工工艺和技术。
4. 施工组织与管理讲解施工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等,培养学生具备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5. 施工机械与设备介绍土木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机械与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泵等,使学生了解各种施工机械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6. 施工监理与质量检测讲解施工监理的职责与权力、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标准,培养学生具备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7. 施工安全生产与管理介绍施工安全生产的要求、措施和管理制度,使学生了解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
8. 施工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使学生了解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施工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11章土木工程施工一、学习重点(一)基本概念1、施工技术:是以各工种工程(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施工的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核心,结合具体施工对象的特点,选择员合理的施工方案,决定最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
2、施工组织:是以科学编制一个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为研究对象,编制出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空间和时间,着眼于各工种工程施工中关键工序的安排,使之有组织、有秩序地施工。
3、施工:就是以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先导,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为后盾,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全、经济地完成。
4、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5、网络图是由箭线、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序、有向的网络。
(二)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土木工程施工一般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大部分。
施工规范、规程作为全国土木工程施工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它分为国家、行业(或专业)、地方和企业四级。
1、基础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简称为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土(或石)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施工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和土壁支撑等准备和辅助过程。
(1)基坑(槽)的开挖①在基础或管沟土方施工中,防止塌方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放坡和坑壁支撑(支护)。
②基坑排水与降水。
在一般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多采用明沟集水井抽水、井点降水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排除地下水。
③基础土方的开挖方法分两类:人工挖方和机械挖方。
④土方回填与压实。
(2)路基工程与软土地基施工①路基工程路基是公路与铁路工程的基础,路基按填挖方式不同分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三种类型。
②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塑料排水板、换填土、砂井、生石灰桩、粉喷桩、旋喷桩、挤实砂桩等加固施工方法。
(3)石方爆破的工序有:打孔放药、引爆、排渣。
(4)深基础工程施工①桩基础(按桩的受力情况,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
按桩的施工方法,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
)②墩基础③沉井基础④地下连续墙2、结构工程施工结构工程主要包括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
(1)砌筑工程①砌筑材料与砌筑脚手架砌筑工程所用材料主要是砖、石或砌块以及砌筑砂浆。
砌筑用脚手架是砌筑过程中堆放材料和工人进行操作的临时性设施。
②材料运输与砌体施工砖与砌块施工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2)钢筋混凝土工程①钢筋工程钢筋工程主要包括:钢筋的进场检验、加工、成型和绑扎安装,以及钢筋的冷加工和连接等施工过程。
A、钢筋检验对钢筋的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和按批次取样进行机械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钢筋冷加工为了提高钢筋的强度,节约钢材,满足预应力钢筋的需要,工地上常采用冷拉、冷拔的方法对钢筋进行冷加工。
C、钢筋连接钢筋连接的方法有三种:绑扎搭接连接、焊接连接及机械连接。
②模板工程模板是使新浇筑混凝土成形并养护,使之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的临时性的模型板。
③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包括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
(3)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有:①先张法施工;②后张法施工;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4)结构安装工程①起重机械起重设备可分为起重机械和索具设备两类。
②结构安装结构安装可以分为:按单个构件吊装,吊至安装位置后组拼成整体结构:地面拼装后整体吊装和特殊安装法施工三类。
3、现代施工技术(1)现代施工特点:产品的多样性与施工的单件性、产品的固定性与施工的流动性、产品的综合性与施工的复杂性、产品的庞体性与施工的长期性。
(2)现代施工技术①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A、人工地基施工技术;B、基坑支护技术;包括挡土结构、防水帷幕、支撑技术、降水技术及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
C、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D、逆作法施工技术②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有:A、模板技术(原滑模技术的改进、分块提升式大模板专用模扳体系、升扳机整体式提升模扳脚手架体系等)。
B、钢筋施工技术(钢筋点焊网片、预应力技术)。
C、混凝土技术(混凝土组分的发展、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商品混凝土及泵送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发展)。
D、结构吊装技术(整体提升吊升、平面滑行安装技术)。
E、房屋工厂的设想与实践③特殊施工技术A、地下长距离管沟、隧道施工技术(盾构法、顶管法施工技术、沉管法施工技术、冻结法施工)。
B、桥梁施工技术(斜拉桥、悬索桥)4、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
它根据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按照产品生产规律,运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流水施工基本原理方法,使建筑工程施工得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连续均衡生产,从而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效益目的。
(1)施工组织设计内容:①工程概况;②施工方案选择;③施工进度计划;④施工平面布置图;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2)施工组织设计分类: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及施工条件差异、编制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施工组织设计分为:①施工组织总设计;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③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4)网络计划技术用网络图解模型表达计划管理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用网络图表达一项计划中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和先后关系;估计每项工作的持续时间和资源需用量;通过计算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从而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网络图是由箭线、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序、有向的网络。
(5)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排列方法①按流水段排列;②按工种排列;③按楼层排列。
5、对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展望(1)对施工技术水平回顾(2)对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展望①充分利用现有施工技术成果,如实施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建立技术总结与工法制度,以充分利用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成果,进一步扩大技术积累,促进其转化为生产力。
②建立与完善专业技术分包公司,使专项技术得到不断优化,精益求精,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
③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开发新一轮的专项技术,尤其是大型施工企业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应当加大科技投入,要针对我国土木工程技术总的发展思路,相对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不断开发新的施工技术。
如开发大规模的地下空间逆作法技术、施工机器人技术、复合材料技术、信息自动化,以及地下、水下、高空作业安全技术等。
④要做到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尤其是在特殊结构或特大型结构工程中,设计与施工要紧密结合,共同开发,以期在施工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⑤大力发展与运用集合技术,使现代管理与现代施工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土木工程技术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实现我国土木工程的现代化。
(三)本章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1、基础工程施工。
2、结构工程施工。
3、现代施工技术。
4、施工组织设计二、练习题(一)判断与改错题1、在一般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多采用明沟集水井抽水、井点降水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排除地下水。
2、基础土方的开挖方法分两类:一次挖方和机械挖方。
3、对钢筋的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和按批次取样进行机械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砌筑工程包括砖、石或砌块以及砌筑砂浆。
5、工法:就是以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先导,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为后盾,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发全、经济地完成。
6、网络计划只能表达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和先后关系。
(二)名词解释题1、施工技术;2、施工组织;3、施工;4、工法;5、网络图。
(三)单项选择题1、()施工一般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大部分。
A、土木工程;B、通用工程;C、信息工程;D、水利工程。
2、在基础或管沟土方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放坡和坑壁支撑。
A、防止塌方;B、防水;C、提高强度;D、加快工期。
3、砌筑用()是砌筑过程中堆放材料和工人进行操作的临时性设施。
A、脚手架;B、沙浆;C、工具;D、小车。
4、()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A、施工;B、工法;C、工艺;D、项目管理。
5、桩基础按桩的(),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
A、制作工艺;B、施工方法;C、受力情况;D、施工工序。
(四)多项选择题1、施工规范、规程分为()几级。
A、国家;B、专业或行业;C、地方;D、企业。
2、路基是公路与铁路工程的基础,路基按填挖方式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A、路堤;B、路堑;C、填挖结合;D、路沟。
3、石方爆破的工序有()。
A、打孔放药;B、引爆;C、排渣;D、防护。
4、深基础工程施工中包括()。
A、桩基础;B、墩基础;C、沉井基础;D、地下连续墙。
5、结构工程主要包括()等。
A、砌筑工程;B、钢筋混凝土工程;C、预应力混凝土工程;D、结构安装工程。
6、混凝土工程包括()等施工过程。
A、制备;B、运输;C、浇筑;D、养护。
(五)简答题1、砖与砌块施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现代施工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哪些?3、什么是网络计划技术?(六)辨析题1、为了偷工减料,工地上常采用冷拉、冷拔的方法对钢筋进行冷加工。
2、钢筋验收只需外观检查和简单的性能检验,合格后就可使用。
(七)论述题1、试述现代施工技术类型和特点?2、联系实际,试述对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展望?三、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与改错题。
1、对;2、错;3、对;4、错;5、错;6、错。
(二)名词解释题。
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三)单项选择题。
1、A;2、A;3、A;4、B;5、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BC;4、ABCD;5、ABCD;6、ABCD。
(五)简答题。
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六)辨析题1、错。
理由:为了提高钢筋的强度,节约钢材,满足预应力钢筋的需要,工地上常采用冷拉、冷拔的方法对钢筋进行冷加工。
2、错。
理由:钢筋的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和按批次取样进行机械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论述题。
略(见教材和本章学习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