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3
宣城周边可以玩的地方
宣城周边有许多可以游玩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建议:
1、徽杭古道:这是我国三条著名古道之一,起于宣城绩溪县,止于杭州临安区,连接了徽商与浙商的往来。
2、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风景区规划总面积21.3平方公里,以诗、佛、茶、酒为四大文化特色。
3、水东老街:一睹浓郁的徽州古韵。
4、查济古镇: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
5、桃花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皖南“川藏线”:素有江南天路的美誉,这条自驾线路藏在皖南的深山里,东起宁国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蔡村镇,途径储家滩、青龙湾、红杉林、水墨汀溪以及月亮湾等景点。
7、龙川景区:宣城竟然也有这么美的地方!
8、储家滩:位于素有“国家水利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之称的青龙湾下游的青龙乡龙阁村,不仅是旅游、露营的好地方,还是摄影爱好者和影视制作团队绝佳的创作和取景之地。
9、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国市,距市区仅10余公里,它是依托大型水库港口湾水库而建设的。
10、“皖南川藏线”红杉林:在皖南川藏线上有一处湿地公园,它的春夏秋冬大不同,四季景色皆风情。
它就是位于“皖南川藏线”上的青龙湾水库腹地——落羽杉湿地公园。
一、宣城市情简介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2000年撤地设市,辖五县一市一区,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80万,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一翼”,是南京都市圈、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的成员之一,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文化底蕴深厚。
宣城已有2100多年建城史,历代为郡、州、府城,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谐文化之源和徽商故里。
范晔、谢朓、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享有“上江人文之盛首”、“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生态环境优良。
全市森林覆盖率58.03%,林木绿化率58.3%,部分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近80%。
空气环境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要水体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水要求,是全省3个生态环境状况最优城市之一。
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宁国、绩溪成为国家级生态县(市),郎溪、广德、泾县和旌德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县。
物产资源丰富。
宣州是宣木瓜之乡、蜜枣之乡,郎溪是中国绿茶之乡,广德是中国竹子之乡,宁国是中国山核桃之乡,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绩溪是中国徽菜之乡,旌德是中国灵芝之乡,诸多名优特产久负盛名。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达60余种。
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842.8亿元,增长10.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3亿元,增长14.8%。
固定资产投资978.2亿元,增长2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6亿,增长14.5%。
财政收入157.8亿元,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7亿元,增长23.8%。
进出口总额18.8亿美元,增长38.7%;其中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增长45.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1元,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10245元,增长13.4%。
2014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3亿元,增长11.6%。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
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作品原文: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作品注释:1、宣城:唐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宣城郡,今属安徽。
谢脁北楼:即谢脁楼,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2、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
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3、山:指陵阳山,在宣城。
4、两水:指宛溪、句溪。
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
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5、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
上桥即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即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的建筑。
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6、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7、北楼:即谢脁楼。
8、谢公:谢脁。
作品译文: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时分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萧淑妃的女儿宣城公主简介宣城公主怎么死的?萧淑妃的女儿宣城公主简介宣城公主怎么死的?高安长公主,即宣城公主(649年-714年),是中国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次女,陇西狄道人。
母为萧淑妃,有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同母姐义阳公主。
初封宣城公主,因母亲萧淑妃争宠失败的缘故,与姐姐义阳公主李下玉一起被囚于掖庭宫。
高安长公主(649?—714年),陇西狄道人。
唐高宗李治第二女,母为萧淑妃,有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同母姐义阳公主。
初封宣城公主。
公主下嫁颍州刺史王勖。
史说,义阳与宣城两公主四十未嫁,实为谬误。
武周革命后,驸马获罪,公主回到宫廷中,自称有菩萨护体四次。
中宗复位后,神龙初,进封宣城长公主,唐睿宗时改封为高安公主,又称高安大长公主。
开元时逝世于长安永平里的家中。
留有墓志铭《高安长公主神道碑》(《全唐文》)宣城公主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咸亨二年(671年),宣城公主嫁颍州刺史王勖。
史说,义阳与宣城两公主四十未嫁,实为谬误。
天授二年(691年),王勖参与了反对武则天的行动,被杀,宣城公主被禁锢,公主回到宫廷中,自称有菩萨护体四次。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革命,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辟,以宣城公主进封长公主,实封千户,开府置官属。
唐睿宗李旦即位,宣城公主食邑加实封五百,改封高安公主,又称高安长公主。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五月,在长安永平里家中去世,享寿六十六岁,陪葬乾陵。
留有墓志铭《高安长公主神道碑》(《全唐文》)。
许国公苏颋作墓志,与《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
公主挽词编辑作者苏颋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
孟孙家代宠,元女国朝封。
柔轨题贞顺,闲规赋隶雍。
宁知落照尽,霜吹入悲松。
国籍:唐朝出生日期:649年逝世日期: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五月职业:唐高宗李治的次女封号:高安公主宣城公主父亲:唐高宗李治夫君:王勖母亲:萧淑妃坟墓:陪葬乾陵同母姐姐:义阳公主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
宣城简介宣城,公元前109年设郡,历代为郡、州、府城,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
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
敬亭、柏枧、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凉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风光独揽胜境。
诗中之敬亭山要从六朝南齐说起。
大诗人谢眺于公元495-496年出任宣州太守时经常吟诗赞美敬亭山。
他在山上筑楼揽胜,以清新的笔触写出了“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
下属带回溪。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许多佳句名篇,勾勒出一幅幅淡远而富有情致的水墨画,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
使得此山名扬天下。
唐诗仙李白慕谢眺之名,于公元750-762年间,七次来宣城登临敬亭山并曾在山下筑室而居,作诗43首,有14篇赞美敬亭山,其中《敬亭山独坐》抒发了对此山的无限依恋。
成为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自谢、李相继赋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唐•刘禹锡〕。
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李足迹。
纷至沓来。
自南齐至清末,有记载的就有320多位著名诗人墨客登临敬亭山,其中有唐代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杨万里、李商隐、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朝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
他们以生花妙笔相继为敬亭山吟诗做赋、绘画做记、寄情抒怀,现收集到的诗词文章数以千计,故在明清时期既以博得“江南诗山”、“吟无虚日”之美誉清代著名诗人袁牧在阅读了大量讴歌宣城的诗篇后,更是不禁赞叹道“宣城自古诗人地”。
宣城汤村水库工程中标单位
摘要:
1.宣城汤村水库工程简介
2.招标情况概述
3.中标单位介绍
4.工程实施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宣城汤村水库工程简介】
宣城汤村水库工程位于我国安徽省宣城市,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当地水资源配置、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高防洪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招标情况概述】
宣城汤村水库工程自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水利建设企业关注。
经过激烈的竞争,招标结果终于揭晓。
【中标单位介绍】
中标单位是我国知名的水利建设企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水集团”)。
中水集团拥有丰富的水利建设经验,曾承担众多国内外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具有良好的口碑和业绩。
【工程实施的意义和影响】
宣城汤村水库工程的中标单位确定,标志着该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
段。
中水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经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安徽省地级市简介安徽省(16个地级市)合肥⼤湖名城创新⾼地(合肥)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城市之⼀,也是长三⾓城市群副中⼼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东连滁州市、马鞍⼭市,南接芜湖市、安庆市,西依六安市,北靠淮南市。
合肥市总⾯积11445.1平⽅公⾥(含巢湖⽔⾯770平⽅公⾥),截⾄2016年末,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4个开发区,城市建成区⾯积428平⽅公⾥。
合肥境内有丘陵岗地、低⼭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候,四季分明,⽓候温和。
区号:0551,车牌代码:皖A景点:包公祠、李鸿章故居、⼤蜀⼭、吴王遗踪、植物园、滨湖森林公园等。
芜湖皖江明珠创新之城(芜湖)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安徽省地级市、双核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长三⾓⼤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创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圈核⼼城市。
芜湖地处长三⾓西南部,南倚皖南⼭系,北望江淮平原。
是华东重要的⼯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截⾄2015年,芜湖市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4个国家级开发区,总⾯积6026平⽅公⾥,全市常住⼈⼝365.4万⼈。
截⾄2015年末,拥有普通⾼等院校10所,在校⼤学⽣16.29万⼈。
区号:0553,车牌代码:皖B景点:⽅特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四期)、天门⼭、鸠兹古镇、⼤⽩鲨海洋公园、丫⼭风景区、马仁奇峰、赭⼭公园、雕塑公园等景区。
蚌埠⽂化摇篮帝王故⾥(蚌埠)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
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第⼀个设市的地级市(公元1947年元旦)。
下设蚌⼭区、禹会区、淮上区、龙⼦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
民国时期曾是安徽军政府驻地和凤阳县政府驻地。
蚌埠,总⾯积5952平⽅公⾥,总⼈⼝376万多,境内⼭⽔相连,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级市简介安徽省各地级市简介1.合肥市合肥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闻名海内外。
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岭南测,巢湖之滨,淝⽔穿流⽽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她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园林城市、科教城市。
⾏政区划。
现辖4市辖区,3县。
市辖区:庐阳、瑶海、蜀⼭、包河。
.3县:长丰、肥东、肥西。
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
全市⾏政辖区总⾯积为7029.48平⽅公⾥,其中巢湖⽔⾯⾯积233.4平⽅公⾥;市区总⾯积838.52平⽅公⾥,其中巢湖⽔⾯⾯积72.93平⽅公⾥,新增南岗镇⾯积91.95平⽅公⾥,新增烟墩乡⾯积106.78平⽅公⾥,市区建成区⾯积为224平⽅公⾥。
省会城市,安徽地理中⼼,交通枢纽地带,在经济⽅⾯依赖国家扶持发展,勉强做做安徽的⼤哥哥,合肥市不⼤不⼩,⼈⼝众多,交通拥挤,不过最近⾼架地铁的修建将会让合肥更上⼀个层次。
2.芜湖市芜湖境内有芜宁、芜铜、皖赣、淮南、宣杭五条铁路⼲线交汇联接。
芜湖港为长江沿岸第四⼤港,裕溪⼝港为中国第⼀座机械化内河煤港,芜湖长江⼤桥2000年建成。
芜湖也是宁芜铁路的终点。
安徽的兴起最快的城市,最近经济发展速度赶超合肥,马鞍⼭,适合宜居!安徽东部最具魅⼒城市。
3.马鞍⼭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个地级市,是中国⼗⼤钢铁基地之⼀,全国卫⽣城市,全国园林城市。
马鞍⼭港为安徽境内4个长江⼀级港⼝之⼀。
市内有佳⼭、⾬⼭、翠螺⼭等九座⼭峰和⾬⼭湖等⾃然风光,形成“九⼭环⼀湖”、“园中有市,市中有园”的独特风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马鞍⼭作为诗仙李⽩晚年所钟意的寓居终⽼之所,⼀直是市民的骄傲。
李⽩墓位于当涂县⼤青⼭,在采⽯矶风景区有李⽩⾐冠冢。
李⽩国际吟诗节于每年农历九⽉初九在马鞍⼭市举⾏。
广德海棠小镇简介
海棠小镇地处“中国银杏之乡”安徽省广德县境内,这里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唐生智故居的所在地。
海棠小镇地处宣城市经济开发区内,是安徽唐生智将军故里。
小镇总规划面积为4.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为2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唐生智将军文化主题公园。
海棠小镇总体定位为以弘扬和传承唐生智将军文化为特色,以唐生智将军故居为核心,打造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生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小镇。
海棠小镇将于2011年6月正式开建,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
小镇以“千年古镇、万里银杏、百年银杏”为主题,围绕唐生智将军文化展开布局。
现已完成景区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的建设,包括唐生智故居、三公山景区等项目。
其中,唐生智故居总占地面积约30亩,是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
整个建筑群设计有传统的江南民居风格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在布局上错落有致。
—— 1 —1 —。
高椅古村简介
高椅古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是一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落。
古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重点文化遗产之一。
高椅古村既有古朴的建筑风格,又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一处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的好去处。
高椅古村是一处典型的南方水乡古村落,周围环绕着清澈见底的草泉河,河上有吊桥和莲花石板路。
村落的建筑保存完好,还有许多古老的传统建筑,如“上街
大戏台”、“母亲堂”等,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
建筑精华的代表。
高椅古村的人文景观也很丰富,民间艺术表演和乡村游乐设施应有尽有。
村中的居民深谙制作传统工艺品和开展民间艺术表演,如民歌、花鼓戏、皮影、面塑等,其造诣颇高,以及制作的特色美食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
高椅古村是一处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旅游胜地,其古建筑、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为游客提供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体验,不仅可以欣赏到南方古村落的独特魅力,还能品尝到当地的美食特色,体验到更地道的中国饮食文化。
因此,高椅古村是
一处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
盐湖城旅游景点介绍及景区简介盐湖城是一座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的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盐湖城拥有丰富多彩的建筑门窗风格、独特的古泼辣民调,以及优雅独具韵味的绿色植被。
盐湖城位于宣城县城西北,东临甘河,西接磨洪湖,面向海拔400米的仰天栈道临近黄山宣城段。
是宣城县最大的古建筑旅游区,有“万家灯火,祥云弥望”之称。
盐湖城有许多历史古迹,它们散布在全城上空,被当地人叫做“小丰庄”、“梅花桥”、“舂陵桥”等。
例如“小丰庄”,是宣城县一处素有“宣府圣殿”之誉的历史文化古迹,创建于宋代,拥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着龙池陵堂的显赫宏伟,也可以在草堂俯瞰宣城县的风景。
“梅花桥”是盐湖城的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景点,建于明朝,整个桥面以梅花盛开为主题,由十二块大石头把桥梁固定在河流之中,并且刻有“云雾白色,断桥暮色”六字。
聚在一起的石头,沿着河流拐弯,衬着梅花桥的庄严气质,惟妙惟肖,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另外,在盐湖城的景区中,“舂陵桥”的古着也令人神往,位于宣城县中段的流域岸边,是全城最古老的桥梁。
桥上刻有青石雕刻着大理石,桥背石朱经文“铃鼎清音穿云飞”,令市民和游客赞叹不已。
此外,盐湖城还有一座高大的教堂,素有“黄山宋僧之家”之称,建立于唐代,是宋朝弘道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太平洋宗教之都”。
游客可以在教堂内欣赏宋朝地道的折扇、蜡烛及冥鲜花等文物,细味宋朝文化的异国情调。
最后,恐龙公园也是盐湖城的一大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感受到恐龙时代的气息,在恐龙公园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恐龙雕塑,还可以乘坐恐龙索道,体验恐龙时代的乐趣。
总之,盐湖城是一个历史古迹密布的奇妙之地,从古至今本地人民以及远方游客,都以它独具魅力的绿色植被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拼辣的民风韵味而留恋不已。
在到访盐湖城之前,建议大家先调查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假期,感受这里独特的文化底蕴,一探宣城的美丽风光。
宣城胡适故居简介
门票:
电话咨询
胡适故居简介:
胡适故居位于绩溪县上庄村内,整个居室分前后两进,前堂正中是胡适画像,两侧壁上挂有胡适家谱、照片和家谱题字等。
前堂还内陈列着《胡适传》、从台湾带来的一对海螺化石、一把祖传宝剑、一双江冬秀的高跟皮鞋以及胡适的手稿、书信、墨迹等。
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古建筑,小青瓦、马头墙、三开间、两层楼。
门罩水磨砖雕,前厅有天井,两旁有厢房,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
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维妙维肖,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均出自清代墨模雕刻大师胡国宾之手,反映出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世风格。
安徽三河古镇旅游攻略简介安徽三河古镇是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一座古镇,距离宣城市区约35公里。
宣城市地处江淮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
三河古镇作为其中一部分,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古老的历史而闻名。
游客来到这里可以领略到安徽古镇的魅力,欣赏美丽的风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交通前往三河古镇的交通非常便利。
如果您从宣城市区出发,可以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到达。
从宣城市区的宣州区汽车站有直达三河古镇的班车,车程约为1小时。
另外,也可以选择打车前往,车程约为40分钟。
如果您从其他城市或者地区前往,可以乘坐火车或者飞机到达宣城市区,再根据上述方式前往三河古镇。
古镇风貌三河古镇地处河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周围被青山环抱。
这里的建筑多为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房,街道狭窄,两旁是千年老店,保留着古时的面貌。
整个古镇以青石铺就的街巷蜿蜒而行,巷弄中的老屋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古镇的运河上有许多小桥流水,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桥头的溪流叮咚作响。
当您漫步在古镇的街巷之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世界。
旅游景点古镇博物馆古镇博物馆是三河古镇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这座博物馆建于1936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镇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展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古代文物、古建筑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安徽古镇的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三河古镇的发展过程。
二泉亭二泉亭是三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位于运河的一角,是一个小型的亭子,旁边有一片小湖泊。
亭子周围种满了桃花,每年春季桃花盛开时,景色美不胜收。
这里还有船只可供游客划船观赏,是游览古镇时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三河古街三河古街是三河古镇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也是旅游的主要街道。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商铺,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商品。
你可以在这里逛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购买一些纪念品,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古街两边的建筑保留着古老的风貌,非常有特色。
宣城简介宣城,公元前109年设郡,历代为郡、州、府城,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
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
敬亭、柏枧、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凉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风光独揽胜境。
诗中之敬亭山要从六朝南齐说起。
大诗人谢眺于公元495-496年出任宣州太守时经常吟诗赞美敬亭山。
他在山上筑楼揽胜,以清新的笔触写出了“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
下属带回溪。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许多佳句名篇,勾勒出一幅幅淡远而富有情致的水墨画,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
使得此山名扬天下。
唐诗仙李白慕谢眺之名,于公元750-762年间,七次来宣城登临敬亭山并曾在山下筑室而居,作诗43首,有14篇赞美敬亭山,其中《敬亭山独坐》抒发了对此山的无限依恋。
成为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自谢、李相继赋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唐•刘禹锡)。
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李足迹。
纷至沓来。
自南齐至清末,有记载的就有320多位著名诗人墨客登临敬亭山,其中有唐代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杨万里、李商隐、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朝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
他们以生花妙笔相继为敬亭山吟诗做赋、绘画做记、寄情抒怀,现收集到的诗词文章数以千计,故在明清时期既以博得“江南诗山”、“吟无虚日”之美誉清代著名诗人袁牧在阅读了大量讴歌宣城的诗篇后,更是不禁赞叹道“宣城自古诗人地”。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自南齐谢月兆《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
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谢脁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宣城名人辈出,梅尧臣、梅询、梅鼎祚、梅守德、梅清、梅文鼎、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宣城是宣纸、宣笔、徽墨的原产地域,2004年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因胡雪岩、胡开文、胡适、汪静之等而享有“邑小士多”的美名;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泾县桃花潭名扬海内外,“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来,历代仕子如林。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黄花云尖等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土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
2000年,宣城地区撤地设市,现辖宣州、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市一区,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
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历代名人咏宣州诗选《秋季登宣城谢朓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杜牧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
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
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
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老闲腰下丈二组,尘土高悬千载名。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
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宛溪二首》--宋·梅尧臣(一)三洲滩口急,两水渡头来。
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
潺渡泻寒月,滉漾照春梅。
白鹭惊飞处,鱼多见底回。
(二)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
远船来桔蔗,深涉上鱼虾。
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
岁时风俗美,笑煞异乡槎。
(注:“宛溪”位于东市区内,俗称“东门大河”。
)《咏绿雪茶报愚山》---清·梅庚持将绿雪比灵芽,手制还从座客夸。
更著敬亭茶德颂,色澄秋水味兰花。
《由宣城泛湖东下》---陈毅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注:“湖”指市北固城湖。
作于1939年夏)《宣城怀古》--现代·日本·松浦友久(作于1982年秋) 江城明碧水,飒飒敬亭秋。
自古诗人地,临风立北楼。
《宣城吟》--现代·张恺帆(注:作于1985年春)吟坛高筑碧山头,两水双桥眼底收。
感谢主人情意重,老春绿雪助吟讴。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南朝齐著名诗人,出身世家大族。
谢眺高祖谢据为谢安之兄,祖父谢述,吴兴太守,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
父亲谢纬,散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
与谢灵运同族,有诗名,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另一说,“小谢”指谢惠连[1])。
初任豫章王萧嶷的太尉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
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
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得齐明帝信任。
后因不参与萧遥光谋反,被诬陷死于狱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写作背景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
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时称“四绝碑”。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
”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宣城十景考略】▲句溪影塔句溪位于县城东3里,溪形似草书“句”字而得名。
溪水清澈,溪心可见城中开元古塔倒影,如砥柱插入水晶盘中,置身于奇景幽境,使人俗虑尽销。
古人有《句溪塔影》诗云:“彩虹明镜列西东,古塔巍巍耸碧空。
倒影句溪供览眺,波光四面焕玲珑”。
如今,古塔仍存,唯溪流改道,塔影已不可见。
▲北楼远眺北楼位于县城市区中心(今烈士塔处)。
唐初,为追怀南齐著名诗人谢朓而建,故又称“谢朓楼”。
楼踞市内最高处,步登其上,纵目四望,敬亭之苍翠,麻姑之嵯峨,华阳之青霭,行廊之迥峙,使人目不暇接;凭栏俯视,宛、句双溪,清波迥流,澄江如练,湖光似镜,令人心旷神怡。
古人有《北楼远眺》诗云:“谢楼胜迹壮千秋,窗开四面豁两眸。
百里风光归眼底,笑指江天宿雾收”。
此楼毁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战火。
现正着手复建。
▲澄江夜月澄江位于县城北门街头,为宛、句两水汇合之处,宋时建有“澄江亭”,古人常夜饮赏月于此。
每当晚烟初散,繁星点点之际,新上的明月倒映在澄江之中,似玉轮、银盘,烁烁生辉。
古人有《澄江夜月》诗云:“澄江潋滟开天镜,辉映更觉月明多。
愿得幽期常不负,与君同听濯缨歌”。
如今,水运事业兴盛,澄江百舸日夜争流,不及昔时之幽静。
▲硖石吞舟硖石山位于城北20里,踞敬亭山之北,水阳江西岸。
山东麓有礁石兀峙于江畔,致使江水流急浪涌。
登敬亭山巅,眺水阳江上,往来船帆行至硖石山麓,船帆突然不见,犹被硖石吞没;继而又帆扬船现,似被硖石吐出。
古人有《硖石吞舟》诗云:“破浪乘风顺流奔,石排夹岸敞如门。
转瞬帆樯浑无影,疑是鲸鱼肆口吞”。
如今,这一胜景,选取特定角度,仍可观赏。
▲柏枧飞桥柏枧山位于县城东南70里,溪谷深邃,峰岩回曲。
险峻山中,有二峰对峙,飞瀑界道。
宋时,依崖跨瀑架设木桥一座,形如飞虹,气势雄伟,取名“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