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消化管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59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组织胚胎学》课程考试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使用)一、教材:《组织胚胎学》、邹仲之主编、第六版(2003年)、人民卫生二、考试方法和时间《组织胚胎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三、考试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考试X围组织学总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胚胎学总论。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1章组织胚胎学绪论【重点掌握】组织的含义与分类,个体发育的含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意义、HE染色切片的观察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电子显微镜的特点,电镜照片的观察。
【一般掌握】组织化学的意义、原位杂交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组织培养术的意义。
第2章上皮组织【重点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和功能,内皮和间皮的意义、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的超微结构及功能、基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般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与分布、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和分类,腺细胞的类型。
第3章固有结缔组织【重点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分布、两种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一般掌握】结缔组织的分类、网状组织的结构和分布。
第4章血液【重点掌握】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意义、红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值和功能,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意义、各类白细胞的结构特点、正常值和功能、血小板的结构特点、正常值和功能。
【一般掌握】骨髓的结构和造血、造血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各类血细胞的发生概况。
第5章软骨与骨【重点掌握】软骨的结构,三种软骨的结构特点、骨发生的基本过程、骨组织几种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骨基质的组成、长骨的结构。
【一般掌握】长骨发生、生长和改建的基本过程、扁骨的结构、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第6章肌组织【重点掌握】骨骼肌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肌原纤维内粗肌丝和细肌丝分布及其分子结构、心肌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平滑肌的光镜结构。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
(×) 2. 四大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血液)肌组织。
(√) 3.伊红能使组织中的碱性蛋白染成粉红色。
(√) 4.PAS法是最常用于显示组织中的多糖或蛋白多糖的方法。
(×) 5.对骨组织进行制片,我们一般使用的是切片法(×) 6.透射电镜主要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和器官表面的微细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 V ) 1.大部分上皮组织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 X ) 2. 光镜下,上皮细胞之间的空隙清晰可见。
( X) 3.位于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是内皮。
(V )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的腔面。
(√) 5.能传递电冲动的细胞间连接方式是缝隙连接。
( X) 6.微绒毛在电镜下的结构是“9+2”微管。
第三章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中细胞种类多,排列松散,无极性。
(×) 2. 骨、软骨、血液都属于固有结缔组织。
(√) 3.结缔组织中的纤维和基质成分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
(√) 4.肥大细胞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
(√) 5.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作用,还参与免疫应答。
(√) 6.网状纤维由II型胶原蛋白构成,电镜下可见周期性横纹。
第四章血液(X)1.嗜酸性粒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
(V)2.红细胞细胞质内主要含有血红蛋白。
(X) 3.网织红细胞内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4.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卵黄囊血岛。
(V)5.嗜酸性粒细胞在患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X) 6.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切片、瑞特染色或吉姆萨染色。
第五章软骨和骨(×)1.软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为半固态基质,其中无纤维成分。
(√)2.骨松质常与骨髓腔相通。
( X ) 3.类骨质是指钙化的基质和纤维。
( X )4.骨小梁和骨单位中央管内无骨膜。
(√)5.骨膜内层细胞多,血管多,有骨原细胞。
第12章消化管【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及各段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管壁结构;了解消化管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主要学习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消化系统消化腺小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均开口于消化管腔大腺: 位于消化管壁外一、消化管的基本结构:从内向外,管壁分四层。
(一)粘膜: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血管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薄层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三)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多呈内环、外纵走向,肌层之间含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或浆膜(结缔组织外有间皮)。
二、口腔: (自学)(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二)舌:表面覆有粘膜,内部为骨筋肌。
舌乳头:由舌背粘膜隆起形成,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味蕾:主要位于后两种舌乳头内,呈花蕾状,由味觉细胞(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为味觉感受器。
(三)牙:解剖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其组织结构包括: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牙髓腔,由牙小管和间质(胶原原纤维及钙化基质)构成。
牙袖质:包于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由袖柱和轴柱间质构成,为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牙骨质:包于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织结构似骨组织。
牙髓:为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髓腔内。
牙周膜: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骨膜及牙龈:包绕牙颈周围的口腔粘膜。
(四)咽:由粘膜、肌层(骨骼肌)和外膜(纤维膜)组成。
粘膜:口腔: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喉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三、食道特点: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较厚,为纵行平滑肌。
| |第十二章消化管一、名词解释1、皱襞2、细胞内分泌小管3、intestinal villus4、肠隐窝5、纹状缘6、潘氏细胞7、味蕾8、微管泡系统9、中央乳糜管10、胃小凹11、舌乳头二、填空题三、选择题1、关于味蕾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复层扁平上皮内的椭圆形小体B、由I 型细胞、II 型细胞和基细胞组成C、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属于神经元D、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有味毛E、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的基底面均可见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2、关于牙本质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由牙本质小管和间质构成B、间质中含有胶原原纤维和钙化的基质C、牙本质中的胶原原纤维称牙本质纤维D、基质中无机成分占80%,故较骨质坚硬E、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为敏感3、关于食管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B、固有层内有食管贲门腺C、粘膜肌不连续D、肌层为外环内纵的平滑肌E、外膜为纤维膜4、关于胃上皮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无杯状细胞的单层柱状上皮B、表面上皮不同于胃小凹的上皮C、上皮细胞能分泌大量粘液D、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E、上皮表面的粘液是胃粘膜的重要保护层5、胃上皮细胞更新的时间为A、3 天B、3 周C、1 月D、2 月E、3 月6、吸收维生素B12所需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胃小凹上皮细胞D、胃内分泌细胞E、壁细胞7、关于小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环行皱襞B、表面有大量绒毛C、固有层内有肠腺D、固有层内有明显的神经丛E、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组织8、关于12 指肠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许多环行皱襞B、绒毛呈叶状C、杯状细胞少D、固有层内含12 指肠腺E、粘膜肌不连续9、关于回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粘膜下层有时可见腺体B、杯状细胞多C、有集合淋巴小结D、靠近淋巴小结的上皮中有微皱褶细胞E、粘膜肌不连续10、光镜下,小肠区别于大肠的最主要特征是A、有许多肠绒毛B、杯状细胞较少C、无结肠带D、肠腺较短小E、有许多皱襞11、下列哪项不存在于小肠?A、absorptive cellB、goblet cellC、intestinal villusD、intestinal cryptE、Parietal cell12、粘膜肌的收缩可促使A、粘膜活动B、腺体分泌物的排出C、血液运行D、粘膜与腔内食物的接触E、以上都对13、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在A、粗面内质网B、细胞内分泌小管C、线粒体D、微管泡系统E、高尔基复合体14、关于小肠吸收细胞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游离面有纹状缘B、微绒毛不能伸缩C、微绒毛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含有消化酶的细胞衣D、滑面内质网膜上有甘油三酯合成酶E、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15、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A、分布于上皮与腺体中B、有基底侧突与邻近细胞相接触C、在H.E 染色切片上容易辨认D、底部胞质含大量分泌颗粒E、分开放型与封闭型两类四、判断题1、消化管的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由结缔组织构成,后者由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上皮组织第3章结缔组织第4章软骨和骨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第6章肌组织第7章神经组织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免疫系统第11章皮肤第12章内分泌系统第13章消化管第14章消化腺第15章呼吸系统第16章泌尿系统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20章胚胎学总论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 HE染色:利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或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抗原做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
4. 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5.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部分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等常呈嗜酸性。
6.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细胞核、核糖体等常呈嗜碱性。
第2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等处。
3.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细胞间隙仅2~3nm,内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的连接小体,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消化管第12章消化管A型题1.关于味蕾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是味觉感受器B.是感觉神经元C.是感觉上皮细胞D.舌尖的味蕾感受甜咸味刺激E.舌背部的味蕾感受苦味刺激2.复层扁平上皮与单层柱状上皮交界处位于:A.食管与胃贲门之间B.口腔与咽之间C.咽与食管之间D.胃与十二指肠之间E.回肠与盲肠之间3.关于人食管结构,哪一项错误?A.腔面有7~10条纵行皱襞B.黏膜上皮为角化的复层上皮C.黏膜肌层为一层纵行的平滑肌D.黏膜下层内含粘液腺E.管壁内既有平滑肌,又含骨骼肌4.关于胃黏膜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为单层柱状上皮B.含少量杯状细胞C.细胞顶部含大量粘原颗粒D.HE染色标本中着色较淡E.上皮细胞可分泌粘液5.消化管壁可分为A.内膜、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浆膜C.内膜、中膜、纤维膜D.内皮、肌层、纤维膜E.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6.胃黏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侵蚀,主要是因为A.胃液中的消化酶B.上皮细胞分泌碱性粘液,具有保护作用C.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D.微绒毛屏障E.胃黏膜表面存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7.消化管壁内的神经丛可位于A.上皮层B.黏膜层C.固有层D.肌层E.外膜8.胃黏膜上皮的表面粘液细胞分泌A.胃蛋白酶原B.5-羟色胺C.粘液D.内因子E.H离子9.胃底腺的主细胞可分泌A.盐酸B.胃蛋白酶C.胃蛋白酶原D.内因子E.维生素B1210.胃底腺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滑面内质网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微管泡系统E.细胞内分泌小管11.关于壁细胞合成盐酸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CO2与H2O形成H2CO3 B.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H2CO3解离生成H+C.H+被主动运输到细胞内分泌小管D.Cl-也经小管泡系被主动到细胞内分泌小管E.H+与Cl-在细胞内分泌小管内结合形成HCl 12.盐酸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内因子吸收B.稀释毒物C.消化蛋白质D.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E.消化淀粉13.内因子是由何种细胞分泌?A.胃腺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壁细胞D.内分泌细胞E.吸收细胞14.壁细胞分布于A.胃底腺的底部B.胃底腺的底部和颈部C.胃底腺的底部和峡部D.胃底腺的颈部和峡部E.胃底腺的颈部15.关于胃酶细胞结构特点,哪一项错误?A.细胞呈柱状B.细胞质嗜酸性C.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D.细胞质内含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E.分泌胃蛋白酶原16.哪一种结构特点与壁细胞无关?A.细胞质嗜酸性B.可分泌盐酸C.细胞质内富含线粒体D.细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E.细胞内含细胞内分泌小管17.哪一个器官的黏膜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A.胃B.空肠C.回肠D.结肠E.十二指肠18.细胞内分泌小管由A.壁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B.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C.主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D.主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E.M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19.小肠环行皱襞由A.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B.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C.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D.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E.黏膜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20.小肠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是A.绒毛表面的粘液层B.微绒毛表面的细胞衣C.吸收细胞的粗面内质网D.吸收细胞的滑面内质网E.小肠表面的纹状缘21.中央乳糜管A.是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是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是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是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是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22.哪一种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A.绒毛B.微绒毛C.小肠腺D.柱状细胞E.环形皱襞23.小肠绒毛A.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B.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C.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D.由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E.与水电解质转运相关24.组成小肠腺的主要细胞有A.柱状细胞、扁平细胞、潘氏细胞B.柱状细胞、潘氏细胞、壁细胞C.柱状细胞、壁细胞、主细胞D.柱状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E.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25.肠腺潘氏细胞内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内含有A.蛋白酶B.脂酶C.组织胺酶D.溶菌酶E.过氧化物酶26.关于大肠的结构特征,哪一项错误?A.黏膜无绒毛B.上皮由柱状细胞组成C.肠腺长而密D.肠腺的杯状细胞含量多E.固有层内有较多的孤立淋巴小结27.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哪一项错误?A.胃上皮及腺内B.小肠上皮及腺内C.食管上皮内D.结肠的上皮及腺内E.阑尾的上皮及腺内28.存在于消化管固有层内的腺体有A.食管腺,贲门腺,胃底腺B.食管腺,幽门腺,胃底腺C.贲门腺,胃底腺,十二指肠腺D.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肠腺E.食管腺,十二指肠腺B型题备选答案(第29~32题):A.细胞内分泌小管B.中央乳糜管C.横小管D.纵小管E.E.有孔毛细血管29.合成盐酸的部位是30.运输乳糜微粒的是31.运输氨基酸的是32.运输葡萄糖的是备选答案(第33~38题):A.杯状细胞B.壁细胞C.主细胞D.颈粘液细胞E.潘氏细胞33.细胞质内含溶菌酶的细胞34.能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35.能分泌盐酸的细胞36.能分泌内因子的细胞37.能分泌凝乳酶的细胞38.细胞质内含肽酶的细胞备选答案(第39~44题):A.D细胞B.I细胞C.G细胞D.EC细胞E.D1细胞39.能分泌5-羟色胺的细胞是40.能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41.能分泌血管活性肠多肽的细胞是42.能分泌胃泌素的细胞是43.能分泌缩胆囊素-促胰酶素的细胞是44.能分泌多种肽的细胞是12th Digestive Tract 参考答案A型题1.B 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由味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其细胞类型属感觉上皮,细胞基底部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组织胚胎学课程练习册答案专业:护理学、查验技术层次:专科本答案参照用书:组织胚胎学江苏科学技术第一版社第六版冯京生等主编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PAS 反响是检测组织内的: BA .核酸B.多糖C.蛋白D.脂类二、填空题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三、简答题1. HE 染色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详见P22. PAS 染色是显示多糖或蛋白多糖的常用方法。
详参P2第一章上皮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变移上皮散布于: BA.食管B.膀胱C.动脉 D.气管2.复层扁平上皮散布于: BA.膀胱B.食管C.动脉D.气管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散布于: AA.气管B.食管C.胃D.膀胱4.单层柱状上皮散布于: CA.气管B.食管C.胃D.膀胱5.上皮组织: CA.细胞多,间质少B.有基膜 C .血管丰富D.有丰富的神经末梢6.内皮散布于: BA.胸膜B.心脏 C .肾小囊 D .肺泡7.间皮散布于: AA .胸膜B .淋巴管C.肾小囊D.肺泡8.杯状细胞见于: DA单层柱状上皮和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二、填空题1.单层立方上皮散布在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2.复层上皮包含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两种。
3.电镜察看上皮细胞游离面有细胞衣、微绒毛、和4.电镜察看上皮细胞侧面见密切连结、中间连结、等器官。
纤毛特别构造。
桥粒、和空隙连结特别结构。
5.电镜察看上皮细胞基底面见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特别构造。
三、简答题1.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细胞膜与细胞质伸出的能摇动的修长崛起。
详见P9 2.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渺小指状崛起。
详见P9 3.桥粒是一种大小不等斑块状连结,位于中间连结的深部。
详见P11四、问答题上皮组织的散布、构造特色。
详见P6-8第二章结缔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 BA .成纤维细胞B .浆细胞C.肥大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2.脱颗粒惹起过敏的细胞是: DA .成纤维细胞B .浆细胞C.肥大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3.与嗜碱性粒细胞构造和功能近似的是: CA .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 D .巨噬细胞4. 松散结缔组织中形成基质的细胞是A .成纤维细胞B .浆细胞AC.肥大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二、填空题1.结缔组织含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细胞。
第12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是()。
A.排尿反射B.眨眼反射C.膝跳反射D.谈虎色变2.(2022广东普宁期中)当某同学看到废弃的食品袋等垃圾时,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
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D.脊髓3.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关灯后,屋内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儿,又能看清部分物体的轮廓。
视觉发生这种变化,与眼球哪个结构的调节有关?()A.角膜B.巩膜C.瞳孔D.视网膜4.(2022山东聊城中考)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损伤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A.耳蜗、视网膜B.鼓膜、视网膜C.半规管、虹膜D.耳蜗、脉络膜5.下列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巨人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C.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平衡身体的能力受到影响D.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6.人们所说的“老眼昏花”通常是指()。
A.远视眼B.青光眼C.近视眼D.白内障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B.谈论梅子分泌唾液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C.垂体、汗腺都属于内分泌腺D.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8.下列活动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是()。
A.上自习课时边认真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站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突然跳起D.读文学作品时,随主人公的感受欢呼雀跃或潸然泪下9.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
组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法:又名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或粉红色。
PAS反应:又名过碘酸希夫反应。
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即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第二章上皮组织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
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子筛: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聚合体。
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
趋化性:当受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物质刺激后,细胞伸出伪足,沿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分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部位。
这种特性称趋化性。
第四章血液血象: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网织红细胞: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
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数量代表骨髓的造血功能。
溶血: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溶血。
第五章软骨和骨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心软骨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多为2~6个聚集)它们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2.嗜碱性:组织细胞成分若被碱性染料所染,称为嗜碱性。
3.嗜酸性:组织细胞成分若被酸性染料呈强亲合力,称为嗜酸性。
4.异染性:当用蓝色碱性染料甲苯胺蓝进行染色时,组织中的糖胺多糖成分被染成紫红色,并非染成蓝色,此种色变现象称为异染性。
第二章上皮组织5.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间皮:分布于胸、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许多指状突起,表面为细胞膜。
中轴为含微丝的细胞质。
其功能是扩大细胞表面的接触面积。
有利于吸收功能。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细胞质内周边含九组双联微观,中央为两条单微观,具有定向摆动的本领,可将细胞外表的分泌物和颗粒性物资定向推送。
9.连接复合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连接紧挨在一起称为连接复合体,可增强细胞间的毗连,封闭细胞间隙起樊篱作用。
或可允许细胞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
10.质膜内褶:上皮细胞的基底面,细胞膜向胞质内折叠,其附近的胞质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它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资的转运。
第三章结缔构造1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通常有圆钝形突起,胞核小。
深染,胞质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
电镜下表面有褶皱、微绒毛,胞质内有低级、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
功用:作趋化性定向运动;吞噬;介入和调节免疫应答,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12.分子筛:以透明质酸为骨干,别的糖胺多糖和核心卵白组成蛋白多糖亚单位,再通过连接蛋白结合在透明质酸长链分子上,组成一个相互环绕纠缠有许多微孔隙的立体构型分子筛。
小于孔隙的物质可通过,便于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大于孔隙的物质如细菌等不能通过,起屏障作用。
第四章血液与血的产生13.血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内的细胞外基质,其中90%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