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邻里中心案例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31
中国邻里中心五大案例一、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
1. 概况。
这可是中国邻里中心的一个典型代表呢。
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从规划开始就很有前瞻性。
它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建起来的商业配套,而是按照服务一定范围内居民的生活需求来精心打造的。
这里的布局超合理,就像一个小而全的生活盒子。
比如说,超市、药店、餐厅这些日常必需的店铺都在一块儿,居民不用东奔西跑。
2. 特色。
文化活动特别丰富。
经常会举办一些民俗展览啦,当地的手工艺展示之类的活动。
像那种苏绣的小展示,居民可以近距离观看绣娘刺绣的过程,感觉特别有趣,还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它还有一个很棒的社区服务中心,里面能办很多事儿,从小孩的入学手续咨询到老人的养老服务申请,一站式搞定,就像社区里的万能小助手。
二、上海古北邻里中心。
1. 概况。
古北那可是上海的一个高大上区域,古北邻里中心自然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它融合了国际化的元素,毕竟那里住了很多外籍人士。
整个邻里中心的建筑风格就很洋气,有点欧式风情。
这里面的商业种类很多元化。
有进口食品超市,能满足那些外国友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也能让本地居民尝尝新鲜玩意儿。
还有各种国际品牌的咖啡店,走在里面,感觉就像在国外的小街区一样。
2. 特色。
国际化的社交活动是它的一大亮点。
经常会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不同国家的美食节,上次我去就尝到了法国的可丽饼、意大利的披萨,还有日本的寿司,全是各国居民自己做了拿来分享的,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特别欢乐。
它的社区教育资源也很国际化。
有专门教外语、国际礼仪的课程,不管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都可以参加,感觉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国际文化大熔炉。
三、广州番禺祈福新村邻里中心。
1. 概况。
祈福新村是个很大的社区,它的邻里中心就像这个大社区的心脏一样。
这里的邻里中心面积很大,而且配套非常齐全。
有大型的购物中心,里面各种品牌的商店琳琅满目,从平价的快时尚到高端的奢侈品牌都有。
交通也很便利,邻里中心周边有很多公交线路,还有专门的社区巴士,方便居民进出。
邻里中心专题研究1苏州邻里中心概况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最新模式,并根据中国国情把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商业功能与新加坡人民协会民众联络所及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设施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探索新型的商业开发和社区管理模式,把所有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贴近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都集中于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专注于“居住区商业中心”的开发运营,成功改写“社区商业”定义,创立了“以房屋租售为经营基础、以市场需求作功能定位、以所有者身份进行行业管理”的特有模式,并创新提出“居住商业,品质生活”的企业定位。
邻里中心的特点是有序、规范、配套。
“有序”是指在园区统一规划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建设邻里中心,进行区域服务的有序布局与功能的合理设置;“规范”是指全面引进新加坡的管理模式,来规范邻里中心的服务与经营;“配套”是指涉及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项目门类齐全、应有尽有、配套完整。
在园区七十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根据居民住宅发展将建设23个邻里中心。
目前已建成有新城大厦、贵都大厦、师惠大厦、湖东大厦、玲珑大厦、沁苑大厦、翰林大厦7个邻里中心,形成了“邻里中心”、“邻里假日”、“邻里生鲜”、“邻里1+1”一主三副的品牌群格局。
图1.1 各邻里中心外观图图1.2 7大邻里中心分布示意图2邻里中心案例介绍邻里中心发展从1998年的新城大厦到2008年的翰林大厦,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变迁,在最初的服务社区的12项居住配套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更加完善,加入了大型汽车展厅、中、高档经济型酒店、金融、中介、家居生活馆、文化休闲与培训等,形成了更全面的功能和更齐全的配套。
具体发展时间列表如下:表2.1 邻里中心发展历程运营时间名称1998 年5 月30 日新城大厦2001年5月30日贵都大厦2004年5月30日师惠大厦2004年8月湖东大厦2006年12月26日玲珑大厦2007年5月30日沁苑大厦2008年9月19日翰林大厦2.1邻里中心新城大厦新城大厦位于园区现代大道158 号,1998年5 月30日开业运营,建筑面积约21,000 平方米。
以人为本的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的研究与建议苏州工业园作为中外合作开发区的成功典范,各方最为认可的说法就是“规划致胜”,坚持“两先两后”,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规划建设经验,其次就是“亲商服务”,即政府为投资者设立专门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其实,在为企业生产、入驻、运营、物流等提供全程便利服务的同时,苏州工业园以建设工业新城为目标,更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以人为本的优质环境塑造上,其中最为集中的体现,就是充分借鉴新加坡经验,在规划指导下大力推进“邻里中心”建设,通过完善、优质、一站式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为园区大众住宅的居民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需求,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园区和工业新城。
一、邻里中心的定义与基本特征“邻里中心”,是新加坡的一个社区服务概念,是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
简单地说,邻里中心就是以人为本、服务于社区发展的一站式商业服务中心。
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不是社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被誉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统一规划、有序发展、均匀分布是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发展理念。
15年前的苏州工业园区在26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规划了17个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承担为半径0.5平方公里的0.6—1万多户、2--3万居民服务的功能,在地块较小的居住区域另设4 个邻里小中心。
邻里中心的区域性服务特征,决定了其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
科学的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区容区貌的高度统一。
配套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是邻里中心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它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的12项基本功能为服务的基础,如超市、银行、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等,并根据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不断完善各层次服务功能,实现商业服务与社会公益服务的有机结合,达到消费者满意、经营者满意及政府满意。
社区商业典型案例分析—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社区商业发展概述 (4)二、苏州方洲邻里中心概述 (5)1. 地理位置与交通便捷性 (5)2. 建立背景与发展历程 (6)3. 主要功能与定位 (7)三、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9)1. 商业模式创新与特色 (9)集中式商业与分散式商业的结合 (11)一站式消费与体验式消费的融合 (11)2. 运营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 (13)服务质量管理 (14)店铺租赁与物业管理 (15)跨界合作与品牌联盟 (16)四、社区商业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关系 (17)1. 商业对社区经济的带动作用 (18)2. 社区商业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19)3. 社区商业与社区文化的相互影响 (21)五、挑战与展望 (22)1. 当前面临的挑战 (23)租赁与经营困境 (23)同质化竞争与创新压力 (25)2. 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 (26)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 (27)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29)六、结论与建议 (30)1. 对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的发展评价 (31)2. 对其他社区商业的借鉴意义 (32)3. 政策建议与行业展望 (33)一、内容简述本文档将对苏州方洲邻里中心这一社区商业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苏州方洲邻里中心作为一个成功的社区商业项目,其运营模式、商业布局、服务特色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本文将通过对其背景、概况、商业模式、运营亮点、成功经验及启示等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的角度,也为其他社区商业项目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苏州方洲邻里中心的背景,包括地理位置、社区规模、商业规划等方面的信息。
概述其商业模式的构建,包括业态规划、运营策略、服务定位等。
通过对其运营亮点进行分析,如品牌特色、活动策划、服务质量等,展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还将探讨苏州方洲邻里中心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其给其他社区商业项目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专题研究邻里中心专题研究1苏州邻里中心概述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最新模式,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商业功能与新加坡人民协会人民联络办公室和政府部门根据中国国情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设施有机结合,探索新的商业发展和社区管理模式,将所有贴近居民日常需求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集中在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专注于“住宅商业中心”的开发和运营。
成功改写了“社区商业”的定义,创造了“以房屋租赁和销售为经营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功能导向,以行业管理为业主”的独特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住宅商业,品质生活”的企业导向邻里中心的特点是有序、规范和匹配“有序”是指在园区统一规划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邻里中心,有序布局,合理设置区域服务功能。
“标准化”是指全面引入新加坡的管理模式,以规范邻里中心的服务和运作。
“配套”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全套服务,包括一切和配套设施。
在公园7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将根据居民的居住发展情况建设23个社区中心。
目前已建成新城大厦、桂都大厦、石慧大厦、沪东大厦、玲珑大厦、沁园大厦、翰林大厦等7个邻里中心,形成了“邻里中心”、“邻里假日”、“邻里新鲜”、“邻里1+1”一主三副的品牌群格局。
图1.1各邻里中心外观图图1.2 7大型邻里中心分布图2邻里中心案例介绍邻里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从1998年新城大厦到XXXX翰林大厦的十年变迁。
它是在原有的12个服务社区的住宅配套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已加入大型汽车展厅、中高档经济型酒店、金融、中介、生活及生活用房、文化休闲及培训等。
,形成更全面的功能和更完善的配套设施。
具体开发时间列表如下:表2.1邻里中心开发历史运营时间8年5月30日、5月30日、XXXX 5月30日、XXXX 8月26日、12月26日、XXXX 5月30日、XXXX 9月19日名称新城大厦、桂都大厦、石慧大厦、沪东大厦、玲珑大厦、沁园大厦、翰林大厦、2.1街坊中心新城大厦新城大厦位于园区现代大道158号,于1998年5月30日开业,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新城大厦作为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邻里中心,可以满足居民生活的所有需求。
一、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研究1.参与主体构建要实现社区服务的良性发展,必须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国家、市场、社会三大主体能够在社区服务中各尽其能,实现优势互补。
园区正是在邻里中心的规划、开发、运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市场、和社会进行角色定位和机制调整,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主体功能,创新了社区服务的模式。
从总体来看,邻里中心既是政府主体性、市场主体性和社会主体性相互建构的结果,也是主体性互构的产物,邻里中心作为公共建筑,采取政府规划和政府投资,彰显了政府的主体性,确保了社区服务的效率和公平性;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社区的一个公共企业,既负责社区商业设施的市场开发和市场监管工作,又负责社区公益设施的配置、维护和运作,将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率结合起来,履行自己在社区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彰显了市场主体性;邻里中心的民众联络所向所有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开放,它为社区的公民参与提供了空间、平台,彰显了社会主体性。
2.服务载体设置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建构了一个全功能的社区服务体系,涵盖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商业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的内容。
其突出特点是以综合性载体整合了各项社区服务,形成了社区服务的复合式供给模式。
从1997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建成运营开始,发展到目前又建成运营了湖东、贵都、师惠、沁苑、翰林、方洲、玲珑、东沙湖、科技城、唯盛、景城、独墅湖、漕湖、邻瑞广场等14个邻里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邻里中心将三个实体,即社区商业载体、必备功能载体、公共服务载体作为承接社区服务功能的载体。
邻里中心平台的用途主要划分为两种:其一,将其55%的面积作为社区商业载体;其二,将其不低于45%的面积作为公益服务载体(包括必备功能载体和公共服务载体)。
1)社区商业载体这是邻里中心公司发展的主要经济渠道,包括房屋租赁、物业管理业务、房产销售、酒店经营和商品销售等。
社区商业载体的业态组合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住宿,提供区域性便捷住宿服;二是餐饮,以家庭餐饮为主;三是生活消费,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四是娱乐,如文化、教育、休闲娱乐。
苏州市邻里中心的启示2013-09-05 作者:佘尔望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苏州市邻里中心的启示7月下旬,燕西街道考察学习小组一行4人前往苏州市参观学习邻里中心的建设、运作模式,在苏州虽然2天期间,但苏州市政府对邻里中心建设的重视和邻里中心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功利性,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思维上的触动,苏州市邻里中心让人耳目一新。
一、主要经验1、实践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模式苏州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商业开发,经过多年实践而形成的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和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
目前,邻里中心项目13个,每个项目均已成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亮点,并带动了周边住宅品质的提升。
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
“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商标注册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服务名牌,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首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
邻里中心以“社区商业”发展为轴心,(社区商业指以特定居住区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和满足居民生活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
已形成以“邻里中心”为代表的连锁社区型购物中心、构筑多元发展的社区商业全程产业链。
努力通过持续优化与创新发展,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提供商、中国最大的社区商业连锁机构。
邻里中心”是新加坡的一个社区服务概念,是新加坡人的发明,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
它妥善地解决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根本的保障作用,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关注。
和普通商业中心必须建在有人气的地方不同,邻里中心大多都是创建在商业气氛还不够浓厚的新社区。
依靠邻里中心的聚集效应,人气从无到有,商业氛围越来越浓。
简单的说,这种新型邻里中心的开发经验就是:功能定位在先,开发建设加后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