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批判讲义十二讲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9
PPT汇总第2讲:作者论与电影批评1、比尔尼克尔斯主编:《电影研究导论》,第四章关于电影的作者身份2、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3、《连载三:作者研究》陈犀禾第3讲:电影类型:理论与批评1、比尔尼克尔斯:《电影研究导论》,第五章:类型理论与好莱坞电影2、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二章: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3、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三章:约翰福特和西部片的演化第4讲:精神分析电影批评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四章:第一、第二节。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一、第二节。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三、第四节。
第5讲:女性主义、性别身份与电影批评1、《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1——10.52、《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6——10.93、远婴:《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第6讲:意识形态电影批评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一节+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3、政治与道德机器置换的秘密——谢晋电影分析第7讲: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电影批评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2、马军襄、戴锦华两篇文章3、丘静美、司徒健恩的两篇文章第8讲:后殖民主义批评1、后殖民语境与中国当代电影+第三世界批评(张京媛)2、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3、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第9讲:明星研究与批评1、《大众电影研究》第四章:明星研究2、《电影研究导论》明星制与好莱坞电影3、裴开瑞:《明星变迁》。
《影视批评》学习手册本课将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互动形式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 以电影的方式来认知电影。
我们建议你尽可能按照如下进程学习本门课程, 这将有助于你跟随我们安排的同步指导活动更好地完成本课程。
由于入学时间和学习习惯的不同, 本门课程的教学安排表供自学参考, 不作为强制要求。
目录一、课程脉络 (4)1.历史梳理 (4)2.本体探寻 (4)3.批评实践 (5)二、学习方法 (5)《学习手册》内容 (5)方法指导 (6)三、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及学习活动 (9)第一讲电影与电视概说 (9)课程介绍 (9)教学计划 (9)教学目标 (10)教学重难点 (10)学习活动 (10)第二讲电影理论史简述 (12)课程介绍 (12)教学计划 (12)教学目标 (13)教学重难点 (13)学习活动 (13)第三讲电影批评的历史与类型 (15)课程介绍 (15)教学计划 (15)教学目标 (16)教学重难点 (16)学习活动 (16)第四讲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 (18)课程介绍 (18)教学计划 (18)教学目标 (19)教学重难点 (19)学习活动 (19)第五讲电影的场面调度因素 (21)课程介绍 (21)教学计划 (21)教学目标 (22)教学重难点 (22)学习活动 (22)第六讲电影的影调、听觉语言及剪辑 (24)课程介绍 (24)教学计划 (24)教学目标 (25)教学重难点 (25)学习活动 (25)第七讲电影叙事观 (27)课程介绍 (27)教学计划 (27)教学目标 (28)教学重难点 (28)学习活动 (28)第八讲电影本体论与电影作者论 (30)课程介绍 (30)教学计划 (30)教学目标 (31)教学重难点 (31)学习活动 (31)第九讲电影符号学与电影叙事学 (33)课程介绍 (33)教学计划 (33)教学目标 (34)教学重难点 (34)学习活动 (34)第十讲精神分析理论 (36)课程介绍 (36)教学计划 (36)教学目标 (37)教学重难点 (37)学习活动 (37)第十一讲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39)课程介绍 (39)教学计划 (39)教学目标 (40)教学重难点 (40)学习活动 (40)第十二讲意识形态批评 (42)课程介绍 (42)教学计划 (42)教学目标 (43)教学重难点 (43)学习活动 (43)一、课程脉络本课程共有十二讲内容, 这十二讲之间的顺序并非随意安排, 而是精心设计编排的结果。
《影视批评》参考阅读论文一、政治批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二、艺术批评:1、影像语言的感性形式与表述机制——张艺谋影片中的视觉/心理意义《文艺研究》1993、32、浅谈张艺谋电影的画面构图《电影文学》2008、1三、类型批评:1、风云出英雄——吴宇森“英雄系列”和林岭东“风云系列”之比较《当代电影》1997、32、戴着镣铐跳舞——论“十七年”反特题材与惊险样式的关系《当代电影》2008、93、中国电影的类型化策略《当代电影》2008、5四、作者批评:1、王家卫电影:生命的呢喃《当代电影》2001、32、当“作者论”遭遇“结构主义”——论传统“作者”电影理论《当代电影》2005、33、关于电影的作者批评《上海大学学报》2003、1五、女性主义批评:1、可见与不可见的女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2、简·堪皮恩作品当中的女性问题《当代电影》2003、2六、精神分析学批评:1、《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重庆社会科学》2006、22、在“父亲之名”下的拯救——对电影《沉默的羔羊》的一种解读《电影评介》2007、12七、结构主义批评:寻求新的文化身份——“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国电影的结构主义文化分析八、符号学批评1、央视《武林大会》品牌建设的符号学分析《东南传播》2008、82、耐克广告的符号学阐释《现代传播》2008、3九、叙事学批评1、对电影《肖申克救赎》的叙事学解读《电影评介》2007、52、从《美国美人》看电影的空间叙事功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5十、第三世界和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新时期中国电影:分裂的挑战《当代电影》1994、5。
《影视批评》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同时也可以纳入素质教育课程的总体范畴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包括十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影视艺术综论第二章影视艺术文化特性第三章影视艺术创作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五章欧洲电影第六章美国电影第七章亚洲电影第八章中国电影第九章电视艺术第十章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与批评。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彭吉象主编的《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二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直播课堂、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江苏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
特别是通过影片的观摩,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所分析的作品有感性的认识。
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直播课堂直播课堂是面授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体现远距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网上辅导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影视批评》课程重难点分析(2)向怀林如何理解影视作品的逼真性和假定性?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影视艺术的逼真性首先体现为视听的真实感。
影视借助于现代化的音像实录技术,以直接的形式将物质现实诉诸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从而产生真实感,给人们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视听的逼真主要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其次体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感,尤其是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要真实可信。
影视艺术视听的真实感和内在本质的真实感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影视艺术在逼真性方面远远超过其他艺术。
如何具有逼真性是衡量影视作品审美价值的基本标准,影视创作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问题。
影视的逼真性并不排斥艺术的虚构和创作想象,甚至并不排斥主观幻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否真正体认和把握生活的实质。
如果离开生活的真实本质,再逼真的画面也很难具有审美的逼真性。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假定性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
这首先是由它的本体属性决定的,作为艺术的影视,在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的同时,也要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还要表现他对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
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渗透在影视作品中,并且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其次是由它的存在方式决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双重限制,使影视作品对现实生活不得不有所取舍、有所提炼。
再次是由观众决定的。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故事的假定、结构的假定、角色的假定、场景的假定和语言的假定等。
逼真性和假定性的辨证统一关系:逼真性和假定性同时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
逼真性强调反映与再现,注重外在的真实,假定性强调创造和表现,追求本质的真实。
一方面,假定性不可能脱离逼真性。
受到影视技术特性的规定和制约,艺术家在进行影视创作时必须考虑如何将假定的、表现主观情意的艺术思维成果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且使观众获得真切的视听感。
另一方面,逼真性不可能脱离假定性。
受到影视艺术特性的规定和制约,在逼真地再现对象时,艺术假总要赋予对象某种意味,使其成为艺术的对象。
2008年春季学期影视批评课程学习指导第一篇:2008年春季学期影视批评课程学习指导2008年春季学期《影视批评》课程学习指导一、总体要求电影和电视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影视批评作为对影视作品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影视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影视创作构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推动和促进影视文化的发展。
各种影视批评方法论为我们分析影视作品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工具,并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为我们理解电影电视中的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
创造性的影视批评具有其独立的文化价值,它对推动和形成特定的影视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对影视批评的方法论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课程所重点介绍和示范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影评写作,而是基于现代电影理论基础和背景的影片精读和分析。
本课程的每一章节都重点介绍一种电影理论流派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一部影片的细读来展示对这一理论方法的运用;旨在通过理论化影评写作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现代电影理论的主要脉络,在批评实践中获得对电影叙事、电影语言的深入了解和把握。
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看好电影,同时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电影批评理论对这些影片进行分析,争取在感性经验之上获得理论化的洞见。
要认真学习“语言学转向”之后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为电影批评打好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认真研读教材和课件,注意老师是如何运用这些批评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解读和个案分析的。
二、重点、难点本课程各部分的知识重点及难点如下:一、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小鞋子》1、电影语言与叙事组合段理论2、伊朗电影与《小鞋子》的叙事结构3、叙事.表意.修辞二、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1、“电影作者论”及其矛盾2、电影作者:基耶斯洛夫斯基3、《蓝色》:主题与色彩4、生命与死亡的变奏三、叙事学理论与世俗神话:《第五元素》1、叙事学的基本分析类型2、叙事范式与批评实践3、类型的变奏与类型的意义四、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与银幕之梦:《香草天空》1、梦.释梦与电影2、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电影理论3、《香草天空》与梦的套层结构4、男性的噩梦与成长故事五、精神分析的视野与现代人的自我寓言:《情书》1、“镜像”理论与第二电影符号学2、爱情故事或自我寓言3、记忆的埋葬与钩沉4、结局与结语六、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1、意识形态.政治.社会2、《阿甘正传》:成功而及时的神话3、重写的历史与讲述神话的年代七、第三世界寓言与荒诞诗行:《黑板》1、“第三世界理论”的前提2、《黑板》的寓言3、寓言的寓言八、对影片《人.鬼.情》和《霸王别姬》的个案分析1、《人.鬼.情》的女性主题,自抉与缺失,拯救的出演与失落2、《霸王别姬》的历史写作,男人、女人与人生故事3、暴力迷宫三、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哲学和理论思维,不要硬记概念,而要理清现代电影理论的主要脉络,如果要对现代电影理论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做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以下几部著作: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李道新《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史》,陆弘石舒晓鸣著,文化艺术出版社;《电影批评面面观》,Tim Bymater Thomas Sobchack著,李显立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西方电影艺术史略》,张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视批评完整版重点影视批评资料整理(1)、1896年4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关于低昂应评论的文章(2)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苏联蒙太奇学派和以巴赞的本体论为代表的经典电影批评是西方电影学理论的重要阶段。
(3)中国电影史上第一种批评传统是伦理批评模式(上世纪20年代)(4)被称作美国影评第一人的是宝林·凯尔(5)影视批评的文本类型三种:随感型、解读型、研究型(6)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是第二电影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7)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莫尔的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是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经典文献(8)1990中国第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由张元创作的《妈妈》(9)《四百下》电影史上最经典长镜头,导演[法]弗朗西斯.特吕弗(10)、米洛斯·福尔曼1973年执导的政治寓言片《飞越疯人院》(11)、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被称作“电影魔术师”代表作《星球大战》(12)斯提芬斯提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开创了暑期档电影,成为第一部突破1亿美元票房的美国电影(13)美国的马丁丶斯科西斯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14)影视批评有哪些基本功能:①意义阐释功能②创作引导功能③审美提升功能④鉴赏总结功能(15)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把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联系起来起来,对影视分析学产生了巨大影响(16)电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电影的哪几个方面:①研究影片中人物的无疑是活动和性心理②研究无疑是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③研究电影媒介的文化功能(17)、美国导演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成为心里惊悚片的鼻祖(18)先锋派电影中最有名的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的狗》关注人物的无意识和潜意识(19)瑞典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描述梦境(20)前苏联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二战期间经典战争片(21)《钢琴课》(导演简·坎皮恩)被称为女性必看的一部电影,关于电影与性。
影视评论基础知识最后得⼭结论,形成⼀个严谨的⽲,完挡的系统。
其三,评论的语⾔须主要是理性的,不能⼭现较多的感性的表现,冈⽽婴求语⾔应做到准确利凝练。
社会对于⼀部影⽚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较多的理论式评论⽂章宋体现的,⽽这类评论还可以引导⼈们,使⼈们的审美理解与鉴赏能⼒获得提升。
三、影评的特征(⼀)与政治评㈨gLL(很重型的误匡):突出审美判断影视艺术反映⽣活有⾃⼰特殊的艺术规律,影视批讦也应该遵删影视艺术美的规律利美的特征进⾏评论,它⾸先必须给⼈以美膊,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的得到陶冶。
影视评论不榷同于从政治观念出发,把政治观念现⾏政策变成衡植艺术的唯⼀标准,⽤政泊价值观念取代艺术真善美价值的综合,⽤对艺术的政帕鉴定代替对艺术忭⼭全⾯的审美判断。
使艺术批评脱⼭美学范畴,把艺术的审美判断蜕变为政治评论。
1、在思想上;2、在语⾔上。
⽽政治评论则不同,⽐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贯彻中央辅神》衅。
有同学看过(美丽的⼈脚》⽄写影评,题⼝是《科教⽅能兴国》、《贫困地区对富裕的追求》,控衔⽂章也围绕贫富差距展开,就不对了。
(⼆)与姊妹艺术评论相⽐,重画⾯语⾔分析电影是第七艺术?⽂学、绘画、舭塑、⾳乐、建筑、戏剧。
我们在欣赏不同的艺术时.旨定有不同的⽅式,所以,才有针对不同艺术不同的评论团体、评论⼈员。
王学兵的妻⼦学的是⾳乐评论。
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可以在⾃⼰的领域⾥辨别好坏。
真正的影评是对银幂造型时空观念的认识,⾜对电影运动本性独特欣赏,是对电影⾊彩、⾳乐、剪辑等电影⼿法的领会和完善。
⽌如皇衍所⾔“电影艺术的基础既然是视觉的形象的⾔语,那么电影艺术家当然应该川绘画的表象的⽅法,⽶表现利传达⼀切的感情利思想。
”四、影评的原则(也适合从⼈物形象分析ix.⼿)(⼀)实事求是,正确对待作品。
电影批评应该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认识每⼀部影⽚,评论者要站在影⽚产⽣的特定时代、历史环境,给予影⽚以具体的分析,⽆论是思想鉴别还是艺术上的评价,都应避免个⼈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