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影视批评讲义第八讲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11
PPT汇总第2讲: 作者论与电影批评1.比尔尼克尔斯主编: 《电影研究导论》, 第四章关于电影的作者身份2、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3.《连载三:作者研究》陈犀禾第3讲:电影类型: 理论与批评1.比尔尼克尔斯: 《电影研究导论》, 第五章:类型理论与好莱坞电影2、托马斯沙茨: 《好莱坞类型电影》, 第二章: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3.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 第三章:约翰福特和西部片的演化第4讲: 精神分析电影批评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四章: 第一、第二节。
2、戴锦华: 《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 第一、第二节。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三、第四节。
第5讲: 女性主义、性别身份与电影批评1.《电影研究导论》, 第10章性别与电影: 10.1——10。
52、《电影研究导论》, 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
6——10.93.远婴:《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第6讲: 意识形态电影批评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 第六章:第一节+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2、戴锦华: 《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3.政治与道德机器置换的秘密—-谢晋电影分析第7讲: 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电影批评1、戴锦华: 《电影理论与批评》: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2.马军襄、戴锦华两篇文章3.丘静美、司徒健恩的两篇文章第8讲:后殖民主义批评1.后殖民语境与中国当代电影+第三世界批评(张京媛)2.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3.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第9讲:明星研究与批评1.《大众电影研究》第四章: 明星研究2.《电影研究导论》明星制与好莱坞电影3、裴开瑞: 《明星变迁》。
《影视批评》作业1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三章)一、填空题1、被电影学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是1895年12月28日,其标志是这一天放映了由路易&26;卢米埃尔兄弟摄制的影片《火车进站》。
2、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则是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
3、电影大踏步进入计算机时代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
4、美国于1954年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5、影视作品既是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
6、影视艺术的创作流程一般要经历前期筹备、正式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
7、剧本又称“ 影视文学本”,而分镜头剧本又称“ 导演剧本”。
8、综观电影发展史,形成了三种类型的蒙太奇组接原则和镜头剪辑原则:分别是以为主要代表的技术主义,第二种是欧洲的,第三种是以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
9、影视作品的录音一般有先期录音、后期录音和同期录音等三种。
10、影视剧本的改编原则和方法主要有节造式改编、创造性改编、浓缩式改编和取材式改编四种。
二、名词解释1、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
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
2、影视导演:是影视艺术创作的设计者和把关人,是摄制组的核心。
导演的任务是将文学剧本所提供的内容转换成视听语言,并搬上银幕或屏幕,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结晶?答题要点:(1)影视的诞生与发展是科学与艺术综合的结果电影与电视的技术基础,是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技术成果。
影视文化本身综合了传播学、文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多种社会科学。
(2)影视艺术是各艺术门类长处与特点的集合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第八章电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学习建议1、了解电视媒介出现与迅速发展的概况。
2、了解新媒介时代的电视剧艺术的发展轨迹。
3、了解电视剧的观赏特征4、结合作品体会并掌握电视剧的艺术特征。
5、掌握电视剧艺术的分类。
6、了解我国电视剧的发展概况,掌握优秀电视剧的名称。
7、了解我国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概况,掌握优秀电视文艺节目的名称。
8、掌握电视专题片的概念。
9、运用所学知识鉴赏优秀电视连续剧。
重点提示电视剧的艺术特征电视剧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首先,它是文学艺术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综合,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人物、故事和环境变成一系列具体的视听形象,映在屏幕上。
其次,它又吸收了一切文学艺术的特长,尤其是吸收了也具有综合艺术特点的戏剧和电影的艺术特长,通过创造性的综合,形成了迄今为止综合性很强的全新的一个艺术品种。
电视剧是以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艺术:电视剧的小屏幕不适于表现千军万马的大远景场面,但对于表现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倒可细致入微,大显身手。
又由于家庭欣赏方式所形成的观赏特征,表现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会比同类题材的电影,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视效果。
电视剧的观赏性特征表现为屏幕小、随意性、群众性。
电视剧是以精心设计情节为主要手段的艺术:观众观赏的随意性,使电视剧的情节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
电视剧只有情节紧凑,矛盾尖锐,才能始终紧紧地抓住观众。
电视连续剧是电视剧的一种类型。
电视连续剧是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的电视剧。
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并且常常在结尾时留下悬念,以待下集人物和情节再继续发展。
电视专题片电视艺术的一种类型,主要属于社教类的电视节目。
有多种专题,包括经济专题、历史专题、人物专题、文化生活专题、音乐专题、体育专题等。
具有某些新闻性的特质,讲究专题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影视批评》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同时也可以纳入素质教育课程的总体范畴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包括十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影视艺术综论第二章影视艺术文化特性第三章影视艺术创作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五章欧洲电影第六章美国电影第七章亚洲电影第八章中国电影第九章电视艺术第十章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与批评。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彭吉象主编的《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二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直播课堂、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江苏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
特别是通过影片的观摩,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所分析的作品有感性的认识。
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直播课堂直播课堂是面授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体现远距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网上辅导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影视批评》课程重难点分析(2)向怀林如何理解影视作品的逼真性和假定性?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影视艺术的逼真性首先体现为视听的真实感。
影视借助于现代化的音像实录技术,以直接的形式将物质现实诉诸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从而产生真实感,给人们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视听的逼真主要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其次体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感,尤其是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要真实可信。
影视艺术视听的真实感和内在本质的真实感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影视艺术在逼真性方面远远超过其他艺术。
如何具有逼真性是衡量影视作品审美价值的基本标准,影视创作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问题。
影视的逼真性并不排斥艺术的虚构和创作想象,甚至并不排斥主观幻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否真正体认和把握生活的实质。
如果离开生活的真实本质,再逼真的画面也很难具有审美的逼真性。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假定性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
这首先是由它的本体属性决定的,作为艺术的影视,在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的同时,也要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还要表现他对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
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渗透在影视作品中,并且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其次是由它的存在方式决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双重限制,使影视作品对现实生活不得不有所取舍、有所提炼。
再次是由观众决定的。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故事的假定、结构的假定、角色的假定、场景的假定和语言的假定等。
逼真性和假定性的辨证统一关系:逼真性和假定性同时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
逼真性强调反映与再现,注重外在的真实,假定性强调创造和表现,追求本质的真实。
一方面,假定性不可能脱离逼真性。
受到影视技术特性的规定和制约,艺术家在进行影视创作时必须考虑如何将假定的、表现主观情意的艺术思维成果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且使观众获得真切的视听感。
另一方面,逼真性不可能脱离假定性。
受到影视艺术特性的规定和制约,在逼真地再现对象时,艺术假总要赋予对象某种意味,使其成为艺术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