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49
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何治疗1.房性早搏:偶发房早无症状者,不需服药。
频发房早或有不适症状者,可选用倍他乐克,异搏定,心律平或胺碘酮。
2.室性早搏:偶发无症状者,随访观察暂不治疗。
频发者(每小时30次左右),联律出现或呈多源性,不论有无症状,都应进行药物治疗。
首先选用慢心律或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隆),如是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属”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应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反射,抑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用刺激咽喉诱发恶心或压迫眼球(青光眼禁用)的方法。
静脉推注西地兰,异搏定,心律平针剂通常均有效,如无效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4.预激综合征:有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治疗,如反复发作应用射频电极放电消融治疗,放电时间一般应少于60秒,电功率不超过40瓦,防止发生并发症。
5.心房颤动:先用药物治疗,对非阵发性的,可用奎尼丁或达舒平,但前者易致心律失常,后者有口干,排尿不畅等不良反应,已不多用。
阵发性永颤可静注西地兰(预激引起禁用),同时治疗原发病,如甲亢,冠心病,心肌炎等。
同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击除颤,从小剂量开始,一般150瓦秒(焦尔),如未秦效,递加50瓦秒,直至转复窦性心律,但最大能量不宜超过350瓦秒。
6.心房扑动: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胺碘酮纠正,如无效,可同步直流电复律,通常30-50瓦秒即可纠正,后口服奎尼丁或胺碘酮维持数日。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注利多卡因75-100毫克,如无效,每5分钟增加50毫克静注,但不宜超过300毫克。
如仍无效,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剂量200瓦秒,如无效,以50瓦秒递增复律,但不宜超过400瓦秒。
8.病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心率少于45次/分,有心脑缺血症状,出现错厥,黑朦现象,应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
9.心室颤动:立即进行人工心肮复苏,扣击,按压,人工呼吸,力争尽早恢复心脏泵血和呼吸功能。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临床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快速心律失常为常见的一种,是指心脏冲动节律、激动次序、传导速度、起源部位以及频率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异常[1]。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维性震颤以及心房扑动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使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导致心功能不全或者死亡[2-3]。
有研究显示,为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各种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将快速心律失常及时控制十分必要。
以往临床通常采用胺碘酮对患者心率进行控制,但单一用药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
美托洛尔属于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改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本研究在胺碘酮用药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以期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9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69.15±1.08)岁;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26例。
试验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45~81岁,平均(70.05±1.12)岁;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2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无美托洛尔、胺碘酮用药禁忌证;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能严格遵医嘱用药;④结合心电图、临床症状确诊为快速心律失常;⑤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甲状腺功能异常;④存在严重脑血管疾病;⑤心功能Ⅳ级以上;⑥存在全身系统性疾病。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患者胺碘酮口服,每次服用0.2g,2次/d,连续服用2个月。
②试验组胺碘酮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患者美托洛尔口服,每次服用剂量为25mg,2次/d,连续服用2个月。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二尖瓣口血流频率(E/A)、心输出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不难发现近几年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其中心律失常就是很多心脏疾病的症状表现,入股不及时治疗会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发展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生命的健康,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我们只有掌握好治疗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下面一起了解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1)心脏电复律:适应证主要有急性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两种。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影响循环功能,需积极处理。
一般选用药物,如无效,就应尽早进行同步电复律。
心房颤动伴有下述情况,可行同步电复律:病程在1年以内;左房直径小于50mm;心室率快、药物治疗无效;二尖瓣病变已矫治6周以上;甲状腺功能亢进已得到控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同步电复律。
同步直流电复律禁忌证: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电复律后使用药物无法维持窦性心律,房颤复发不能耐受药物维持者。
2)导管消融术:心导管消融治疗是通过心导管将电能、激光、冷冻或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借以融断折返环路或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顽固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创伤范围小,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分明,因而并发症较少,操作时无需麻醉,故更安全有效,已取代电击消融。
近年来,射频消融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临床应用射频消融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达95%以上,根治特发性室速的成功率达80%以上。
射频消融治疗的发展,使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证有:有威胁病人生命的快速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高危旁路并发心室率极快的心房颤动、特发性室速等;频繁发作的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或预防无效,或药物治疗产生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对药物不能控制心室率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脏逐渐增大或心力衰竭难以控制时。
急诊心律失常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脏对心律失常的代偿范围40bpm~150bpm,当心律失常的频率<40bpm或>150bpm时就会出现心脏代偿机制的障碍。
除此,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否整齐、持续时间长短和房室同步性是双室是否同步都与心脏的代偿功能有关。
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可根据QRS波群的宽度分成两类:窄QRS波群(QRS波群时限≤120ms)心动过速和宽QRS波群(QRS波群时限>120ms)心动过速。
如果心动过速呈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则多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是良性的。
如果心动过速呈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则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伴预激,通常是恶性的。
在紧急情况下,内科医生在处理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时常显得进退两难。
最重要的是,要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诊断,因两者的处理不同。
一、急诊心律失常的分类1、快速性心律失常(1)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狭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又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和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2)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2、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以及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阻滞。
此外,还有心脏骤停和室性自主心律。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老年人;②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③异位起源点位于心房,可分为自律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又可分为单形性房速和多形性房速;④房速的频率150bpm~250bpm;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如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晕厥;发作时室率>200bpm;老年患者或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者。
心血管急症救治(3)快速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和心室率控制(续2)张海澄【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新版房颤指南明确规定,对于持续时间不到48 h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复律前亦应先进行全身肝素化抗凝治疗;对于持续时间超过48 h的房颤,可以按照既往指南提出的前三后四原则(有效抗凝3周后复律,复律后再有效抗凝4周后停用),也可直接进行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超声未发现血栓征象则全身肝素化后转复.对于心室功能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0.40),无/或仅有轻微与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建议采用宽松的心室率控制.但对于症状明显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应采取严格的心室率控制,否则未控制的心动过速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尽管是可逆性的).【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4(029)001【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心房颤动;急诊;处理;心室率控制【作者】张海澄【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后,由于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心脏排血可减少5%~15%,当心室率明显增快>120次/分时,心排血量最高可减少40%。
这时,房颤患者脑部供血量减少1/3,快速型房颤患者过速的心室率还可引起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使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缺血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1-4]。
房颤患者的心房,尤其在心耳部,血流缓慢,血流状态也明显异常,加上常常不可避免的内皮损伤,很易形成血栓附着于凹凸不平的梳状肌。
在复律时血栓容易脱落,随血流到达靶器官,形成栓塞。
研究表明,复律前抗凝可以使心房内血栓消失,减少复律后的栓塞事件[5]。
因此,对于快速房颤,急诊处理最关键的原则是一抗栓、二评估、三降率、四转复。
本文围绕快速房颤的抗栓与心室率控制进行讨论。
欧美最新指南一致认为,发现患者房颤之后,在开始临床评估之前,应当首先开始抗栓治疗,防止由血栓带来的脑栓塞等不良预后。
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室扑动等。
这些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心脏事件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而有效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中,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普罗帕酮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的兴奋,减慢心脏的传导速度,从而稳定心律。
胺碘酮则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交感神经激活等多种作用。
两者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有着不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区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在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已有的临床研究数据,比较两种药物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优劣势,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用药指导。
进一步探讨两种药物的合理用药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药理作用对比分析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是常用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的药理作用有所不同。
普罗帕酮是一种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延长房室传导时间和心房、心室肌细胞的不应期,有效地抑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与之相比,胺碘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阻滞β受体、钾通道、钠通道和钙通道,同时具有抗肾上腺素能和抗胆碱能作用,能够调节心律失常的发作。
在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中,一些研究表明普罗帕酮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效果较好,且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而胺碘酮虽然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但其起效时间较长,不适合于急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一、心律失常的定义心脏激动起源、传导异常或起源和传导均异常,引起心脏电活动的速率、节律、或激动顺序发生异常称为心律失常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激动发生异常2、激动传导异常3、发生与传导异常并存三、心律失常分类1、根据机制分类:激动形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激动形成和传导双重异常;人工起搏心律。
2、频率(+部位)分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四、治疗方法简介1、针对病因和诱因;2、针对心律失常本身:兴奋迷走神经、药物治疗、电学治疗、根治性治疗五、治疗目标或治疗终点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性质、病因、严重性、机制。
治疗目标包括:紧急抢救、预防猝死和严重后果、缓解症状、终止发作、预防复发、根治性治疗、病因和诱因的治疗、不治疗。
六、药物治疗原则1.先降低危险性、防止猝死,后缓解症状,2.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药物,3.力争以最小的剂量和副作用取得最满意的疗效,4.用药和剂量个体化,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5.先单独用药,再增加剂量,最后联合用药,6.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快速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提高自律性和传导性的药物:抗胆碱药,B受体兴奋剂,甲状腺激素,克分子乳酸钠1、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①主要治疗为祛除病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②症状明显时:镇静剂或阻滞剂;③甲亢时:较大剂量的阻滞剂;④持续性窦速出现心衰、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消融治疗2、房性早搏的治疗*①祛除病因,一般不需治疗;②症状明显者,选用小剂量-阻滞剂;③强化治疗选用Ia和III类药物,Ic类不用或少用;④对可能触发房颤、房扑或PSVT者应强化治疗;⑤射频治疗的可能性3、房室结拆返性心动过速(A VNRT)的治疗*①终止发作:刺激迷走神经;静脉用药:腺苷、维拉帕米,西地兰、ATP、普罗帕酮;超速抑制或低能量电复律;警惕发生窦性停博。
*②预防发作:地高辛、-受体阻滞剂和维拉帕米*③根治疗法:射频消融是最佳治疗4、房室折返性心速(A VRT)的治疗*①终止发作: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正传型A VRT同A VNRT;WPW综合症发生A VRT, 使用Ia类、Ic类(心律平)和III类(胺碘酮);正传型A VRT,不提倡洋地黄、维拉帕米治疗;逆传型AVRT,禁用洋地黄、维拉帕米治疗;宽QRS波PSVT以电复律终止发作最为安全*②预防发作*③远期防治首选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