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二
- 格式:pptx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31
・182・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年6月第13卷第3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June2019,Vol.13,No.3・综述.乳腺癌寡转移的局部治疗进展竺美珍俞洋杨红健【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有近30%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棘手,预后差。
如果远处转移灶的数目和大小都较局限,且处于低负荷肿瘤转移状态,不具备全身广泛转移的潜能,可能通过局部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转移病灶称为寡转移。
对这部分寡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与全身广泛转移者不同,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可能达到完全缓解。
笔者就乳腺癌寡转移及常见寡转移器官的局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外科手术;放射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列中国城市女性肿瘤的首位,病死率位列第2位⑴。
少部分患者在首诊时即合并有全身远处转移,而接受综合治疗后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也有近30%会发生远处转移⑵。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系统治疗为主,主要治疗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期。
但近10年来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有上升趋势,而且在寡转移患者中,手术完整切除能延长DFS I3]o2016年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对骨、脑、肝、胸膜转移灶提出了局部治疗方案⑷。
NCCN指南也提出乳腺癌骨、脑、脑膜、胸膜等局限性转移灶适用手术、放射治疗或局部化疗⑼。
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有96%的专家认为乳腺癌寡转移患者可实现完全缓解和长期生存⑷。
虽然这些指南对晚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疗提出了指导意见,但局部治疗的指征及策略仍未达成共识。
乳腺癌寡转移预后如何,选择何种治疗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笔者就乳腺癌寡转移及常见寡转移器官的局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乳腺癌寡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指南旨在规范乳腺癌的诊治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指南内容1、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B超、X线摄影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雌激素治疗等,应提前开始筛查。
2、诊断:指南详细描述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3、治疗:本指南提供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随访:指南规定了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项目、检查间隔时间等。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2、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效率。
四、结论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权威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到乳腺癌的筛查中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徐兵河,江泽飞,胡夕春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
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内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范围内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
ABC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
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
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
【一文囊括】中国已上市靶向药物使用特点写在前面靶向药物目前主要分为两类:大分子单抗类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如激酶抑制剂。
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集中在蛋白酪氨酸激酶剂,蛋白酶和其他种类。
蛋白酪氨酸激酶分为受体酪氨酸激酶以及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家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有10大家族,其中明确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是四个家族:ABL家族,JAK家族,SRC家族以及FAK家族。
蛋白酶和其他种类主要包括:mTOR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其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药物。
(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英文名:Gefitinib商品名:易瑞沙(Iressa)主要靶点:EGFR批准的适应症:EGFR敏感突变(19del或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推荐对所有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EGFR突变检测,如果肿瘤组织标本不可评估,则可使用血液(血浆)标本中获取的循环肿瘤DNA(ctDNA)用于EGFR突变检测。
用法用量:本品的成人推荐剂量为250 mg/次,1日1次,口服,空腹或与食物同服。
如果有吞咽困难,可将片剂分散于半杯饮用水中(非碳酸饮料),不得使用其他液体。
将片剂丢入水中,无需压碎,搅拌至完全分散(约需10分钟),即刻饮下药液。
以半杯水冲洗杯子,饮下。
也可通过鼻-胃管给予该药液。
常见不良反应:皮疹、皮肤瘙痒、腹泻和甲沟炎等。
临床试验代表(中国人群研究):IPASS研究注意事项:与阿司匹林联合服用会减轻皮疹反应,若患者需同时使用华法林,则需频繁监测INR水平。
厄洛替尼英文名:Erlotinib商品名:特罗凯(Tarceva)主要靶点:EGFR,PDGFR,c-Kit批准的适应症:EGFR敏感突变(19del或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最全版)摘要:在2015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CABC2)的基础上,本指南进一步更新了进展期乳腺癌诊疗过程的一般原则、相关定义、疗效评估、治疗原则、用药策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专家组系统阅读国内外多项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包括回顾性的资料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现有最新的乳腺癌相关指南,召开会议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将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达成的专家共识整理成文,为从事乳腺癌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在治疗进展期乳腺癌方面,提供参考。
同时也希望为患者了解乳腺癌提供帮助。
前言目前乳腺癌相关指南日益完善,本指南集合了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多年学习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15 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的基础上[1],从2016 年5 月到2020 年7月,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在北京召开的复发转移乳腺癌年度专题讨论会上形成和完善,是国内外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在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545.29/10 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在新发乳腺癌患者中,6%~7%的患者初次诊断即为进展期乳腺癌[2],而最初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辅助治疗后,其中3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转移[3-4],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内,中国进展期乳腺癌的比例也会增加,并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群体。
乳腺癌的治疗领域,早期诊断技术和新药研发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一系列新药的出现,更让乳腺癌的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即便是进展期乳腺癌包括的原发局部晚期乳腺癌(即诊断时不能R0切除)、局部复发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
目前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 年[5],但不同亚型和不同转移部位的结果完全不同[6]。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项目名称:《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主要完成人:徐兵河、马飞、孙强、袁芃、林东昕、代敏、王佳玉、张频、李青、张保宁提名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提名意见: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早期诊断率低、晚期患者预后差是影响我国乳腺癌整体诊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项目组针对这一难题进行系列攻关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通过优化和规范筛查策略,创建适合我国国情及女性特征的乳腺癌筛查及早诊体系,显著提高早诊率;制定中国首部乳腺癌筛查指南,为开展乳腺癌筛查提供指导性意见。
(2)开辟针对多程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治疗新途径新模式,显著降低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
(3)应用新型小分子TKI联合化疗以及跨线治疗,开辟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新策略,显著延长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
同时,利用循环肿瘤DNA低频突变检测新技术,发现PAM通路基因突变能够早期预测抗HER2靶向治疗疗效,指导HER2阳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该项目发表论文418篇,其中SCI论文10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8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发明及著作权专利5项。
牵头制定16部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参与制定4部国际诊疗规范。
以上成果的推广应用,显著改善了我国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使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提名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乳腺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乳腺癌I期诊断率低,晚期比例显著高于西方国家,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仅为53.8%。
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资助下,从早诊与精准治疗入手,历时25年,创新性提出筛查早诊新思路和精准治疗新策略,显著提高乳腺癌早诊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创建适合我国国情及女性特征的乳腺癌筛查及早诊体系。
依托泊苷胶囊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曾惠爱;闫敏;律慧敏;张梦玮;牛李敏;刘真真;崔树德【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toposide capsule o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ethods Forty-f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oral etoposide during Feb.1,2012 and Oct.31, 2016 in our department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with their general data,median number of treatment lines, treatment effect,common adverse reaction collected. Such indexes of objective response rate,rate of clinical benefit,disease control rate,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 were anla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median five lines of etoposide capsule therapy.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 + PR)was 6.7% and the clinical benefit rate(CBR,CR+PR+SD≥6.0 months)was 26.7% and the disease contr olrate(DCR,CR+PR+SD) was 68.9%.The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was 4.0 months(95% CI:2.3~5.6).The main toxic-ities were grade 1-2 neutropenia(37.8%),grade 3-4 neutropenia(6.7%).Conclusion Etoposide capsule could be an option with efficacy and safet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目的评估依托泊苷胶囊在晚期转移性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中位治疗线数、常见的毒副反应、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疾病控制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等疗效指标.结果总共45例患者入组,中位治疗线数5线(2-10线),客观缓解率(ORR)为6.7%(3/45),临床获益率为26.7%(12/45),疾病控制率为68.9%(31/45),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个月(95% CI:2.3~5.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37.8%(17/45),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6.7%(3/45).结论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中,依托泊苷胶囊方案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化疗方案,且毒副反应可控.【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4页(P285-288)【关键词】依托泊苷胶囊;转移性乳腺癌;疗效【作者】曾惠爱;闫敏;律慧敏;张梦玮;牛李敏;刘真真;崔树德【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上的挑战。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广大女性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诊疗乳腺癌的方法逐渐受到,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现状、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诊疗已取得长足进步。
然而,当前西医治疗乳腺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创伤、放化疗副作用等。
而中医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西医结合诊疗乳腺癌的基本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保护患者权益,保证医疗质量,这也是中医中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优势所在。
中医中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广泛。
中医中药可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如调理身体机能、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等。
中医非手术疗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也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体质调养在乳腺癌的诊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类型进行针对性调理,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在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时,应注意避免过度用药和盲目用药。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及配伍禁忌,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诊疗过程中还应注重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综合治疗,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西医结合诊疗乳腺癌具有显著优势和现实意义。
通过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降低医疗成本,为乳腺癌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因此,我们应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更多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展望未来,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研究和发展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进行系统评价,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研究还应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以客观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加强中医中药的研发和优化,深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性,以提高其在辅助治疗和调理体质等方面的疗效。